有为法
指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
有为,指有所作为、造作之意。又称有为法。泛指由因缘和合所造作之现象;狭义而言,亦特指人的造作行为。亦即一切处于相互联系、生灭变化中之现象,而以生、住、异、灭之四有为相为其特征。相对于此,永远不变而不生不灭者,则称为无为法。因缘造作称为“为”,色、心等法从因缘生,有因缘之造作,故称为“有为”,因此有为亦为缘起法之别名。小乘着重以有为来说明人生无常,大乘则扩大为对世界一切物质现象与精神现象之分析,说明性空、唯心之理。
一般以五蕴为有为法。有为法乃无常之法,于每一刹那皆在转变、迁移,故又称为有为转变。复次,言有为法为无常者,系因凡有为法皆具有生、住、异、灭四相,时即上记所谓的有为法之四个基本特征,称为“四有为相”;此外,亦有将住、异相合并为一,而立三有为相。
有为法须借因果之关系始能成立,即凡有为之法,必定会引生其果,故有为又称有果。
心(八識)不相應行法(非色,非受,非想,非識,不與心王相應,行蘊,有為法):一、得,(於一切法造作成就也。)二、命根,(第八識種子,並出入息、暖氣三者,連持不斷也。)三、眾同分,(如人之類,其形相似也。)四、異生性,(眾生之妄性不同也。)五、無想定,(心想俱滅,外道所修之定也。)六、滅盡定,(受想之心滅盡,諸識不起也。)七、無想報,(外道修無想定,命終生無想天,壽命五百劫,想心不行,如冰夾魚也。)八、名身,(依事立名,眾名聯合曰名身。)九、句身,(積言成句,眾句聯合曰句身。)十、文身,(文即是字,眾字聯合曰文身。)十一、生,(諸法生起也。)十二、住,(諸法未遷也。)十三、老,(諸法漸衰也。)十四、無常,(今有後無也。)十五、流轉,(因果相續,流轉不斷也。)十六、定異,(善惡因果,決定不同也。)十七、相應,(因果和合,不相違背也。)十八、勢速,(諸法遷流,不暫停住也。)十九、次第,(編列有序也。)二十、時,(即時節也。)二十一、方,(即方所也。)二十二、數,(即數目也。)二十三、和合,(不相乖違也。)二十四、不和合,(互相乖違也。)此二十四法,有名無體,不與色法、心法及心所法相應,故云不相應行法。
探長隨筆:
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有為法(心法,色法,不相應行法包含語言文字數字時空觀不等)不與真如無為相應(真如,徧一切時,徧一切處,大乘人法二空無漏境界)
邁出大乘佛教的雙腳……唯識法相與十二緣起法的融會貫通
-
- 文章: 1915
- 註冊時間: 週三 2月 02, 2022 7:09 pm
-
- 文章: 1915
- 註冊時間: 週三 2月 02, 2022 7:09 pm
Re: 邁出大乘佛教的雙腳……唯識法相與十二緣起法的融會貫通
補充再說探長 寫: ↑週一 5月 23, 2022 7:13 am 有为法
指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
有为,指有所作为、造作之意。又称有为法。泛指由因缘和合所造作之现象;狭义而言,亦特指人的造作行为。亦即一切处于相互联系、生灭变化中之现象,而以生、住、异、灭之四有为相为其特征。相对于此,永远不变而不生不灭者,则称为无为法。因缘造作称为“为”,色、心等法从因缘生,有因缘之造作,故称为“有为”,因此有为亦为缘起法之别名。小乘着重以有为来说明人生无常,大乘则扩大为对世界一切物质现象与精神现象之分析,说明性空、唯心之理。
一般以五蕴为有为法。有为法乃无常之法,于每一刹那皆在转变、迁移,故又称为有为转变。复次,言有为法为无常者,系因凡有为法皆具有生、住、异、灭四相,时即上记所谓的有为法之四个基本特征,称为“四有为相”;此外,亦有将住、异相合并为一,而立三有为相。
有为法须借因果之关系始能成立,即凡有为之法,必定会引生其果,故有为又称有果。
未命名的圖片.png
心(八識)不相應行法(非色,非受,非想,非識,不與心王相應,行蘊,有為法):一、得,(於一切法造作成就也。)二、命根,(第八識種子,並出入息、暖氣三者,連持不斷也。)三、眾同分,(如人之類,其形相似也。)四、異生性,(眾生之妄性不同也。)五、無想定,(心想俱滅,外道所修之定也。)六、滅盡定,(受想之心滅盡,諸識不起也。)七、無想報,(外道修無想定,命終生無想天,壽命五百劫,想心不行,如冰夾魚也。)八、名身,(依事立名,眾名聯合曰名身。)九、句身,(積言成句,眾句聯合曰句身。)十、文身,(文即是字,眾字聯合曰文身。)十一、生,(諸法生起也。)十二、住,(諸法未遷也。)十三、老,(諸法漸衰也。)十四、無常,(今有後無也。)十五、流轉,(因果相續,流轉不斷也。)十六、定異,(善惡因果,決定不同也。)十七、相應,(因果和合,不相違背也。)十八、勢速,(諸法遷流,不暫停住也。)十九、次第,(編列有序也。)二十、時,(即時節也。)二十一、方,(即方所也。)二十二、數,(即數目也。)二十三、和合,(不相乖違也。)二十四、不和合,(互相乖違也。)此二十四法,有名無體,不與色法、心法及心所法相應,故云不相應行法。
探長隨筆:
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有為法(心法,色法,不相應行法包含語言文字數字時空觀不等)不與真如無為相應(真如,徧一切時,徧一切處,大乘人法二空無漏境界)
有為法即是無為法
以真如無漏清淨用故。
-
- 文章: 6299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邁出大乘佛教的雙腳……唯識法相與十二緣起法的融會貫通
(妄心)不相應無始無明住地。與(妄心)不相應行法。探長隨筆:
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有為法(心法,色法,不相應行法包含語言文字數字時空觀不等)不與真如無為相應(真如,徧一切時,徧一切處,大乘人法二空無漏境界)
意思是確實不一樣的……
另類思考……
妄心不相應無始無明住地。(境界理論)
就是講真如空智
妄心不相應行法(功夫理論)
指真如空智起用。(明觸)(無為法)
於第一義諦不動,能善分別諸法相。
覺林菩薩偈
譬如工畫師.分布諸彩色.虛妄取異相.大種無差別.
大種中無色.色中無大種.亦不離大種.而有色可得.
心中無彩畫.彩畫中無心.然不離於心.有彩畫可得.
彼心恆不住.無量難思議.示現一切色.各各不相知.
譬如工畫師.不能知自心.而由心故畫.諸法性如是.
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叢生.無法而不造.
如心佛亦爾.如佛眾生然.應知佛與心.體性皆無盡.
若人知心行.普造諸世間.是人則見佛.了佛真實性.
心不住於身.身亦不住心.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
若人慾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此偈揭示真如與法性的相互連動關係,最為親切。
法性在創生勢能的驅動下“傻乎乎”一直粗化一直粗化……而無所不在的真如空理智心,就順此趨勢融入引導(法性有)創造出五彩繽紛的宇宙萬物生命奇觀……
雖然,(心能轉物)但,真如流連忘返,終究被越來越染雜粗化的(法性有)拖著走(心隨物轉),誠如偈言:
若人慾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所謂修佛即是功夫與境界之溟合
菩薩瓔珞本業經
初發心菩薩,始入空界,住空性位,依空理智心研習古佛法,心生一切功德不自造……
.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
- 文章: 6299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邁出大乘佛教的雙腳……唯識法相與十二緣起法的融會貫通
再來就要繼續探討十二緣起法,第三支(識),所謂阿賴耶識的成就(創生)緣起,與境界理論了。
成唯識論
由攝藏諸法 一切種子識
故名阿賴耶 勝者我開示
由此本識具諸種子故能攝藏諸雜染法。依斯建立阿賴耶名。非如勝性轉為大等。種子與果體非一故。能依所依俱生滅故。與雜染法互相攝藏。亦為有情執藏為我。故說此識名阿賴耶。已入見道諸菩薩眾得真現觀名為勝者。彼能證解阿賴耶識。故我世尊正為開示。或諸菩薩皆名勝者。雖見道前未能證解阿賴耶識。而能信解求彼轉依。故亦為說。非諸轉識有如是義。解深密經亦作是說。
……待續,此段論文開示內容,關乎個人生命知識緣起,妄心八識五蘊運作,對於十二緣起與唯識法相之融通,佔有非常重要份量,值得好好研究解密!!
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
五蘊悉叢生.無法而不造.
個別阿賴耶八識,攝持於一切種子阿陀那識中,猶如大地滋養稠林之樹,阿賴耶識藉由五蘊薰習,如一欉欉花木各自汲取土地養份藉以生成長大。
成唯識論
由攝藏諸法 一切種子識
故名阿賴耶 勝者我開示
由此本識具諸種子故能攝藏諸雜染法。依斯建立阿賴耶名。非如勝性轉為大等。種子與果體非一故。能依所依俱生滅故。與雜染法互相攝藏。亦為有情執藏為我。故說此識名阿賴耶。已入見道諸菩薩眾得真現觀名為勝者。彼能證解阿賴耶識。故我世尊正為開示。或諸菩薩皆名勝者。雖見道前未能證解阿賴耶識。而能信解求彼轉依。故亦為說。非諸轉識有如是義。解深密經亦作是說。
……待續,此段論文開示內容,關乎個人生命知識緣起,妄心八識五蘊運作,對於十二緣起與唯識法相之融通,佔有非常重要份量,值得好好研究解密!!
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
五蘊悉叢生.無法而不造.
個別阿賴耶八識,攝持於一切種子阿陀那識中,猶如大地滋養稠林之樹,阿賴耶識藉由五蘊薰習,如一欉欉花木各自汲取土地養份藉以生成長大。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
- 文章: 6299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邁出大乘佛教的雙腳……唯識法相與十二緣起法的融會貫通
經文:
阿羅漢。雖盡諸漏脫煩惱障。應知尚有所知障。攝無明隨縛。
上面經文開示應該作何理解呢!?若是看懂這段經,我說此學者對於真如無始無明,乃至佛教十二緣起法之教理,大慨可以全盤了解了!!
何謂:所知障!?
阿羅漢,僻支佛,八地菩薩雖已盡諸有漏法,斷盡煩惱障,完成心解脫,圓滿一真如心,入住一法不生之究竟涅槃……
為何還有所知障呢!?這個所知障又是從何而來呢!?
經云:應知尚有所知障攝無明隨縛。
依據佛經開示,顯然,已經證入滅盡定的阿羅漢,僻支佛,後身大力菩薩,猶有所知障是緣起於真如無明……
那麼要破解(所知障)的法義,也唯有從真如無始無明去推理了!!
這也就是經文開示:(尚有所知障攝無明隨縛)的密意……
那麼,為何說無始無明緣生出所知障!?
十二緣起第一支無明(真如一念不覺),在創生勢能的驅動下,於此無明生起的第一念,隨順創生十二緣起法流轉必然是(背覺合塵)的,是故,第二支緣行……
這就是所謂的阿羅漢僻支佛乃至大力菩薩摩訶薩於盡諸漏脫煩惱障,猶必須突破的最後一著,十二緣起法第一支無始無明隨順創生勢能(背覺合塵)的俱生(所知障)!!
首楞嚴經
知見立知,即無明本;
知見無見,斯即涅槃。
知性,即是真如空智。真如空智必須有法性之配合才能顯發其(慧用)。
知性,真如空智譬喻未燃之蠟燭,具有發光的潛能。真如與法性配合而有(智慧)之顯用,就如蠟燭點而發出(光芒)。
故說,
真如本具空智(知性),能於法性中始展現智慧(慧)之用。
那麼,上面經文開示講的(知見立知,知見無見)的(知見)二字,講的就是由真如本具空智(知性)所發起的第一念。此第一念正是修佛的關竅,所謂(背覺合塵)或(背塵合覺)就在此真如空智(知性)所緣生發動的第一念(知見)之後續發展,順則為凡夫,逆者成就佛道,而立判生死。
.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
- 文章: 3138
-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Re: 邁出大乘佛教的雙腳……唯識法相與十二緣起法的融會貫通
依他音比較像是經文說的依教奉行.
清淨緣起.本不知.聽聞世尊教誨清淨法後方知.進而思修.最終亦獲得相同成就
清淨緣起.本不知.聽聞世尊教誨清淨法後方知.進而思修.最終亦獲得相同成就
-
- 文章: 3138
-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