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解脫:不離無明滅而行滅

妙吉祥如意
文章: 6312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慧解脫:不離無明滅而行滅

文章 妙吉祥如意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此言證真如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此言少分法界妙智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此言全分法界妙智。

依他音,依他起相。即是行般若波羅蜜多。

解深密經
謂諸法相略有三種:何等為三?一者、遍計所執相;二者、依他起相;三者、圓成實相。雲何諸法遍計所執相?謂一切法名假安立自性差別乃至為令隨起言說。雲何諸法依他起相?謂一切法緣生自性,則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謂無明緣行,乃至招集純大苦蘊。雲何諸法圓成實相?謂一切法平等真如。于此真如,諸菩薩眾勇猛精進為因緣故,如理作意,無倒思惟為因緣故,乃能通達。于此通達,漸漸修習,乃至無上正等菩提方證圓滿。

複次,德本!
相名相應以為緣故,遍計所執相而可了知;
依他起相上,遍計所執相執以為緣故,依他起相而可了知;
依他起相上,遍計所執相無執以為緣故,圓成實相而可了知。

.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Viirya
文章: 3141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Re: 慧解脫:不離無明滅而行滅

文章 Viirya »

所知障普見於十地.縱使入如來地尚有微細著
如解深密經云.於如來地,有二愚癡。一者、於一切所知境界極微細著愚癡。二者、極微細礙愚癡,及彼麤重為所對治。.....
Viirya
文章: 3141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Re: 慧解脫:不離無明滅而行滅

文章 Viirya »

然圓教十界為性具,非賴無明之造作,無明者,不達其十界之性之迷情也,依此迷情修起照明之性惡,而為雜穢之九界,是曰法本妙。麤由物情。故於我雖有迷悟之別,於法則無有增損,因而於佛界九界宛然,得應現於九界,而自在垂化用也(參見:性惡)。
應是推理.
佛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且得一切智
不應有無明
黃竹
文章: 808
註冊時間: 週一 8月 02, 2021 8:41 pm

Re: 慧解脫:不離無明滅而行滅

文章 黃竹 »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

無明是虛空,有虛空故而有行。無明盡即寂滅。無無明故無行。

但當悟入,寂滅非斷滅其空緣。轉為涅槃妙心,內緣空性與非相之世界法行性。空有等起之性,諸法無行我與我所行。故說,不離無明滅而行滅。

這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俱三德。涅槃經二十七曰:「佛性者,有因有因因,有果有果果。有因者即十二因緣,因因者即是智慧。有果者即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果者即是無上大般涅槃。」四教儀十曰:「常住佛果,具足一切佛法,名菩提果。四德涅槃,名為果果。」
黃竹
文章: 808
註冊時間: 週一 8月 02, 2021 8:41 pm

Re: 慧解脫:不離無明滅而行滅

文章 黃竹 »

先後之間,不先不後為中。

後者世界,先者寂滅,中者空。

承先啟後,空為中轉性。

心佛眾生,三者同現。
藍海千尋
文章: 5505
註冊時間: 週六 3月 20, 2021 9:02 pm

Re: 慧解脫:不離無明滅而行滅

文章 藍海千尋 »

心佛眾生,三者同現。
怪物
探長

Re: 慧解脫:不離無明滅而行滅

文章 探長 »

CBETA 電子佛典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便蒙鈔》卷上
(明智旭要解,達默 造鈔,達林 參訂)

六即性修者

六。顯因果之事相。
即。顯佛性之理體。

全性起修。故言六。
全修在性。故言即。


何名為六即。
一者理即。二者名字即。三者觀行即。四者相似即。五分證即。六究竟即。

普潤大師。有六即佛頌曰。


【鈔】動靜理全是。行藏事盡非。冥冥隨物去。杳杳不知歸(此頌理即佛也。

動靜理全是者。謂一動一靜。約理全是佛性也。

行藏事盡非者。行藏。即動靜也。由不達萬法唯心。故所作事動靜。約事全不合理也。

冥冥隨物去者。謂佛性之體。隨六塵而流轉也。

杳杳不知歸者。無有覺照之功。故不知歸也)。


【鈔】方聽無生曲。始聞不死歌。今知當體是。翻恨自蹉跎(此頌名字即佛也。

方聽無生曲。始聞不死歌者。悟得佛性之理也。佛性本不生滅也。

今知當體是者。現在當體苦即法身。惑即般若。業即解脫也。

翻恨自蹉跎者。翻恨理即位中。行藏事盡非也)。


【鈔】念念照常理。心心息幻塵。遍觀諸法性。無假亦無真(此頌觀行即佛也。

念念照常理者。明觀照之功也。常理。即不生不滅法身理也。

心心息幻塵者。幻塵。即五住地惑也。謂正當照常理時。五住便息而不起也。

遍觀諸法性者。謂二邊法性也。

無假亦無真者。全體中道。故曰非假非真也)。


【鈔】四住雖先落。六塵未盡空。眼中猶有翳。空裏見花紅(此頌相似即佛也。

四住。謂見思二惑。見為一住。思為三住。先落。謂法執後斷。我執先斷也。

六塵未空者。法執未忘也。

由法執故。故曰眼中有翳。空裏見花紅也)。


【鈔】豁爾心開悟。湛然一切通。窮源猶未盡。尚見月朦朧

豁爾心開悟者。以中道觀智。豁破無明一品也。

湛然一切通者。六塵空也。

窮源未盡者。還有四十一品無明未盡。

故曰尚見月朦朧也)。


【鈔】從來真是妄。今日妄皆真。但復本時性。更無一法新

從來。指前五位也。真是妄者。三德之真。全成三障之妄也。如水成冰也。

今日者。指今究竟位也。妄皆真者。三障之妄。全成三德之真也。

但復本時性者。復還其本時之佛性也。

更無一法新者。非從冰外更得水也)。


【鈔】此六即義。四教(藏通別圓)皆判。而有權實不同。

前三教(藏通別)是權。唯圓教是實。

藏教但六而不即。二諦不相即故。
通教雖二諦相即。而不能即佛。不達中道故。
別教雖談中道。而不能六即佛。但中不即二邊故。

唯圓教六即佛義全。故但約圓教。判六即佛義也。

即而常六。如冰水之不同。
六而常即。如溼性之體一也。

釋佛字竟。
探長

Re: 慧解脫:不離無明滅而行滅

文章 探長 »

佛法「圓融性」略談

印順法師在《印度之佛教》以「殷鑒不遠,勿謂圓融神秘而可以住持正法也!」作為結尾,對於佛教為適應眾生廣行方便而日益「梵化」深不以為然。

「圓融」可說是教理上的唯心傾向暨玄學化,表現在修行上易走向神秘,減損佛法平實平易的特質。然而「圓融」一詞原是好的,乃為正面肯定之語,一如印順法師在《印度之佛教》序言說:「圓融方便,昔嘗深信不疑,且以此為佛教獨得之秘也。」然而他愈深入探究,發現問題重重,一來和佛陀的原始立意有所出入,二來「過度的圓融」帶來不少弊端。

如此,印順法師對於「圓融」多所評論,僅就《印度之佛教》一書之序言及總結,可知他有著愛深責切的批判,如書末說:「擬議聖境之圓融論者,忘其自身為凡愚,不於悲心利他中求之,乃欲於「唯心」「他力」「神秘」「欲樂」中求之。」(頁331)以及「圓融之病,深入佛教,或者以此為佛教光,而吾則恥之。」(頁331)

中國佛學(台賢禪淨密)以「圓融」為佛教之光,不少宗派最後都以「圓教」體系為最高,中國佛弟子也以「圓融」引以為傲。「圓融」原是好的,但過猶不及,最後如印順法師所說「好大喜功」、「高推聖境」等,相對於人間的佛法,天化、神化色彩更為濃厚,一如「全知、全善、全能」的上帝一樣,主要是在信仰和理想中滿足信眾的想望,似是佛法走向「宗教化」(大乘佛法)不可避免的。


印順法師對於佛法「圓融性」之批判,力道不可謂不大,當中涉及到他對「人間性」佛法的堅持,期能擺脫神化的影子。佛法及一切世間事可說皆如此,利之所在往往是弊之所現,當我們肯定某一優點時,此優點就另一個角度而言很可能是缺點,如何達致「中道」(如平衡理性和感性、究竟和方便等),頗值得進一步的探索。

探長隨筆: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藍海千尋
文章: 5505
註冊時間: 週六 3月 20, 2021 9:02 pm

Re: 慧解脫:不離無明滅而行滅

文章 藍海千尋 »

全性起修。故言六。
全修在性。故言即。
全性起修.全修在性.此二是一個.皆指向:非性莫修.

性起修.修在性.......守性而修

據性才有真.有真乃能容佛賜佛性.依此佛性乃奪真.盡奪乃入究竟.
全性起修
全者.恆不變易
全性者.恆守真如性不動
起修者.滅阿賴耶.轉阿賴耶識.
全性者.指己心真如.所謂八地
全性起修者.指九地
(楞嚴經卷八:一真如心。名不動地(八地)。發真如用。名善慧地(九地)。)

全修在性
全者.不遺
全修者.修行位圓滿.即:盡滅阿賴耶.盡轉阿賴耶識成大圓鏡智.
(楞嚴經卷八:阿難。是諸菩薩,從此已往,修習畢功,功德圓滿。亦自此地名修習位。慈陰妙雲,覆涅槃海。名法雲地)

全修在性者.指十地菩薩.遍一切處皆真空無物.所謂一真法界(全體真如.全體真空無相)
藍海千尋
文章: 5505
註冊時間: 週六 3月 20, 2021 9:02 pm

Re: 慧解脫:不離無明滅而行滅

文章 藍海千尋 »

何名為六即。
一者理即。二者名字即。三者觀行即。四者相似即。五分證即。六究竟即。
此六即.指的是八地向上十地的修行過程!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