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若嫌文長而煩,可以不看,但是煩惱往往就是這樣產生的。貢巴 寫: ↑週三 7月 13, 2022 5:43 pm沙塵封眼 寫: ↑週三 7月 13, 2022 5:19 pm 名相:無生法忍
釋文: 梵語 anutpattika-dharma-knti。謂觀諸法無生無滅之理而諦認之,安住且不動心。又作無生忍、無生忍法、修習無生忍。為三忍之一,仁王經所說五忍之第四。大智度論卷五十(大二五‧四一七下):「無生法忍者,於無生滅諸法實相中,信受通達,無礙不退,是名無生忍。」大乘義章卷十二(大四四‧七○一中):「從境為名,理寂不起,稱曰無生;慧安此理,名無生忍。」 據大智度論卷八十六載,於聲聞之八人地乃至已辦地、辟支佛地等觀四諦,一切智斷僅得菩薩無生法忍之部分,苦集滅道之四諦實乃分別諸法實相之一諦,以聲聞為鈍根,故觀四諦而得道;以菩薩為利根,故直觀諸法實相而入道。由此可知,無生法忍,即聲聞於入見道位時見四諦之理;菩薩則於入初地時諦認諸法無生無滅之理,以住不退轉地。 據瑜伽師地論卷七十四載,不退轉地之菩薩依遍計所執性、依他起性、圓成實性等三性,得本性、自然、煩惱苦垢三種之無生忍:(一)本性無生忍,又作本來無生忍。謂觀遍計所執之體性均無,而忍知本性無生者。(二)自然無生忍,謂觀依他之諸法因緣生,忍知非自然而生者。(三)煩惱苦垢無生忍,又作惑苦無生忍。謂諸法實性之真如法性,係安住無為與一切雜染不相應,忍知本來寂靜者。此乃忍知三無性之理,故稱無生忍。又六十華嚴經卷二十五「十地品」謂,第七地之菩薩,三業清淨,修無相行,得無生法忍,照明諸法。另仁王般若波羅蜜經卷上菩薩行品列舉伏忍、信忍、順忍、無生忍、寂滅忍等五忍,前四忍分上、中、下三品,而寂滅忍僅分上、下二品,信忍之三品配初、二、三地,順忍之三品配以四、五、六地,無生忍之三品配以七、八、九地。〔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四四九轉不轉品、無量壽經卷上、大寶積經卷二十六、大品般若經卷二十二、入楞伽經卷三、成唯識論卷八、大智度論卷六、卷十五、卷七十三、淨土論卷上、大乘義章卷十四〕(參閱「三法忍」571、「五忍」1097)p5079
一個建議!
通常PO專有名詞,以上貼法很像洗版面
你要學習,抓,你認為的重點,分門別類
這樣,可以訓練,自己的組織能力
如此別人,看時易懂,且明瞭
六祖大師告眾曰。善知識。總淨心念摩訶般若波羅蜜。六祖大師良久復告眾曰。善知識。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有的人念沒多久摩訶般若波羅蜜就起煩惱了,是等不到良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