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頁 (共 39 頁)

Re: 心的轉換

發表於 : 週四 4月 01, 2021 12:41 am
輕鬆
慧能對五祖坦誠,弟子內心自生快樂!
----------------------------------------------
所以慧能大師才被後人尊稱六祖.

佛教也有用[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對象就是在下啦~~
歡喜來結緣,

Re: 心的轉換

發表於 : 週六 4月 03, 2021 2:26 am
輕鬆
佛教也有用[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對象就是在下啦~~
歡喜來結緣,
聞佛名,能種得道因緣,但不等同得道!


大智度論:卷三十四
[0313a21] 【經】

「『我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中眾生
聞我名者,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欲得如是等功德者,
當學般若波羅蜜。」
[0313a25] 【論】
問曰:
有人生值佛世,在佛法中,或墮地獄者,如
提婆達、俱迦利、訶多釋子等,三不善法覆心故墮地獄。
此中云何言「去佛如恒河沙等世界,但聞佛名便得道」耶?

Re: 心的轉換

發表於 : 週六 4月 03, 2021 2:28 am
輕鬆
[0313a28] 答曰:
上已說有二種佛:
一者、法性生身佛,二者、隨眾生優劣現化佛。
為法性生身佛故,說「乃至聞名得度」;
為隨眾生現身佛故,說「雖共佛住,隨業因緣有墮地獄者」。

法性生身佛者,無事不濟、無願不滿。所以者何?
於無量阿僧祇劫積集一切善本功德,一切智慧無礙具足,為眾聖主,
諸天及大菩薩希能見者。

譬如如意寶珠難見、難得,若有見者,所願必果。
如喜見藥,其有見者,眾患悉除。
如轉輪聖王,人有見者,無不富足。
如釋提桓因,有人見者,隨願悉得。
如梵天王,眾生依附,恐怖悉除。
如人念觀世音菩薩名者,悉脫厄難。
是事尚爾,何況諸佛法性生身!

Re: 心的轉換

發表於 : 週六 4月 03, 2021 2:30 am
輕鬆
[0313b13] 問曰:
釋迦文佛亦是法性生身分,無有異體;
何以故佛在世時,有作五逆罪人、飢餓、賊盜如是等惡?

[0313b15] 答曰:
釋迦文佛本誓:「我出惡世,欲以道法度脫眾生,
不為富貴世樂故出。」若佛以力與之則無事不能。
又亦是眾生福德力薄、罪垢深重故,不得隨意度脫。......
[0313c02] 以是故說:「聞佛名有得道者,有不得者。」....

[0313c13] 復次,聞名,不但以名便得道也;聞已修道,然後得度。
如須達長者,初聞佛名,內心驚喜,詣佛聽法而能得道。
又如貰夷羅婆羅門,從雞泥耶結髮梵志所初聞佛名,心即驚喜,
直詣佛所,聞法得道。是但說聞名,聞名為得道因緣,非得道也。

Re: 心的轉換

發表於 : 週日 4月 04, 2021 10:03 pm
訪客
[佛教故事]

以前常常聽過許多中國禪宗故事,這些典故大多是西元四.五世
紀以後才有的故事。


如果很羨慕人家一身的禪語與禪味,但又不敢胡語亂彈。沒關係..
現在把時間轉回禪宗流行前約數百年,也就是在印度大.小乘同時
發展的期間,當時還沒有濃濃的禪味,只有阿羅漢與菩薩的故事。 :lol:

Re: 心的轉換

發表於 : 週日 4月 04, 2021 10:03 pm
輕鬆
[佛教故事]

以前常常聽過許多中國禪宗故事,這些典故大多是西元四.五世
紀以後才有的故事。


如果很羨慕人家一身的禪語與禪味,但又不敢胡語亂彈。沒關係..
現在把時間轉回禪宗流行前約數百年,也就是在印度大.小乘同時
發展的期間,當時還沒有濃濃的禪味,只有阿羅漢與菩薩的故事。 :lol:

Re: 心的轉換

發表於 : 週日 4月 04, 2021 10:06 pm
輕鬆
有位阿羅漢和徒弟在山林修行,有一天要辦事,所以帶著徒弟一起
下山。阿羅漢走在前頭,還打著傘當太陽。徒弟個子瘦小,還背著
包包跟在後面,滿頭大汗,氣喘吁吁。走了一段山路後,徒弟開生怨,

心想:
[眾人都說我師父他是阿羅漢,但對我怎麼一點憐惜心都無?聽說
學大乘佛教比較輕鬆,也不必那麼辛苦,將來還有成佛度化眾生的
希望,總比在這裏只是背包袱,當個小跟班的強多了,我不如去學
大乘佛教好了....。
]
才想到這裡,走在前面的師父突然聽下腳步;

師父對著徒弟說;
[包包換我背,傘給你,走到前面去!]

Re: 心的轉換

發表於 : 週日 4月 04, 2021 10:07 pm
訪客
>>還打著傘當太陽。
改正:還打著傘遮太陽。

Re: 心的轉換

發表於 : 週日 4月 04, 2021 10:10 pm
輕鬆
(接上段)

走一小段路之後,汗也停了,人也輕鬆起來,徒弟心想:
[現在不累了,不用背包包,又有傘可遮住太陽,不必跟在後頭
追著走,看來師父不是我想的沒有憐惜心,他既然有替我著想,
看來阿羅漢就是阿羅漢,真不是蓋的。這時心裡想著:算了,我
何必要改修甚麼大乘?還是跟他吧!
]

這時,突然聽到後頭的師父說:[站住!]徒弟停下腳步回看,
師父靠近他說:[傘拿來,包包你背,跟在後面!]

Re: 心的轉換

發表於 : 週日 4月 04, 2021 10:11 pm
訪客
走了一段時間以後,徒弟又開始汗流浹背,實在累得受不了,徒弟
喊著師父:[師父啊,您行行好,我們停下來多休息一下好嗎?]
師父說:[休息一下可以,但不能停太久。]
休息時間,徒弟問師父:
[您剛才跟我輪流背行李,您真體貼,接下來是不是換師父背行李了?]

師父說:[門都沒有,阿羅漢有他心通,你剛才發大心,要成佛度眾生,
所以你就是菩薩,我一樣尊敬菩薩,當然你要走前面,我要背行李啊!
後來你退心不要成佛,還是又跟我學,你就要繼續跟在後面背包包,
這樣不對嗎?
]

這則故事在說明;菩薩發心不能只是為私利而發心!
大乘佛教著重個人解脫,也著重菩薩道,所謂自利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