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頁 (共 10 頁)
Re: 關於智境皆空體用一如的修行看法!
發表於 : 週六 1月 08, 2022 12:28 pm
由 大開眼界
六根不是心體的妙用。
究竟什麼是【體.用一如】?
【體.用一如】是指:
「用」是心體直接起用。而不是藉心體以外的東西起用。
譬如:
沒有肉眼 也能見。
沒有肉耳 也能聽。
這就是直接由心體起用。非是藉六根起用。
這才是真正的「體.用一如」。真如妙用
離題
《楞嚴經》
阿那律陀無目而見。跋難陀龍無耳而聽。殑伽神女非鼻聞香...
藉六根起用 稱為顛倒用。
《持世經》六入皆虛誑...有顛倒用
﹋﹋﹋﹋﹋﹋﹋﹋﹋﹋﹋﹋﹋﹋﹋﹋﹋﹋﹋﹋
《宗鏡錄》
眾生心與佛體既同。眾生迷時何不起用。
答以無明有力起於九相。真如無力被隱故。不能現用。
眾生迷時,心體無法起用。
「體.用一如」在凡夫位 是不可能有的。
菩薩善慧地時 才有能力 起真如妙用
《楞嚴經》
發眞如用 名善慧地。阿難是諸菩薩從此已往。修習畢功功徳圓滿。
Re: 關於智境皆空體用一如的修行看法!
發表於 : 週六 1月 08, 2022 12:49 pm
由 寂照世間
大開眼界 寫: ↑週六 1月 08, 2022 12:23 pm
無相不相 寫: ↑週五 1月 07, 2022 8:12 pm
智境皆空
體用一如 的修行看法
幾乎所有人都將「體.用一如」的「用」當成是:用六根
這純粹是錯誤認知。並不是佛說
《楞嚴經》
見性雖洞然。 明前不明後
四維虧一半。 云何獲圓通
鼻息出入通。 現前無交氣
支離匪渉入。 云何獲圓通
《別譯雜阿含經》眼耳鼻口身意皆不牢固,欺詐不真。
《楞嚴經》汝現前眼耳鼻舌及與身心。六為賊媒 自劫家寶。
《思益梵天所問經》世尊。誰能到彼岸。佛言。能捨六入者。
佛陀說:
眼睛看東西 明前不明後,四維缺一半,根本不圓通。(餘五亦不圓通)
眼耳鼻舌身意悉是賊媒,會自劫家寶,欺詐不真,該被捨棄。
這樣的六根想當然爾 不可能是心體的妙用,
是的,說的好。
但提醒一下。
圓通法門,是從耳根而入聞精、聞性。
所以又稱耳根圓通法門,其實應為聞精圓通法門、聞性圓通法門。
但知道就好。
《楞嚴經》
((1.色塵))色想結成塵 精了不能徹 如何不明徹 於是獲圓通
((2.聲塵))音聲雜語言 但伊名句味 一非含一切 云何獲圓通
((3.香塵))香以合中知 離則元無有 不恒其所覺 云何獲圓通
((4.味塵))味性非本然 要以味時有 其覺不恒一 云何獲圓通
((5.觸塵))觸以所觸明 無所不明觸 合離性非定 云何獲圓通
((6.法塵))法稱為內塵 憑塵必有所 能所非遍涉 云何獲圓通
((7.眼根、見精、見性))見性雖洞然 明前不明後 四維虧一半 云何獲圓通
((原此處應為耳根、聞性法門,但移到最後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
((8.鼻根、嗅精))鼻息出入通 現前無交氣 支離匪涉入 云何獲圓通
((9.舌根))舌非入無端 因味生覺了 味亡了無有 云何獲圓通
((10.身根))身與所觸同 各非圓覺觀 涯量不冥會 云何獲圓通
((11.意根、七識))知根雜亂思 湛了終無見 想念不可脫 云何獲圓通
識見雜三和 詰本稱非相 自體先無定 云何獲圓通
心聞洞十方 生於大因力 初心不能入 云何獲圓通
鼻想本權機 祇令攝心住 住成心所住 云何獲圓通
說法弄音文 開悟先成者 名句非無漏 云何獲圓通
持犯但束身 非身無所束 元非遍一切 云何獲圓通
神通本宿因 何關法分別 念緣非離物 云何獲圓通
若以地性觀 堅礙非通達 有為非聖性 云何獲圓通
若以水性觀 想念非真實 如如非覺觀 云何獲圓通
若以火性觀 厭有非真離 非初心方便 云何獲圓通
若以風性觀 動寂非無對 對非無上覺 云何獲圓通
若以空性觀 昏鈍先非覺 無覺異菩提 云何獲圓通
若以識性觀 觀識非常住 存心乃虛妄 云何獲圓通
諸行是無常 念性元生滅 因果今殊感 云何獲圓通
我今白世尊 佛出娑婆界 此方真教體 清淨在音聞
欲取三摩提 實以聞中入 離苦得解脫 良哉觀世音
Re: 關於智境皆空體用一如的修行看法!
發表於 : 週六 1月 08, 2022 12:55 pm
由 無相不相
寂照世間 寫: ↑週六 1月 08, 2022 11:40 am
討論電視台的就職人員
你的目標是什麼?
如果你羡慕,那麼可以也考進去。
但如果你繼續站在外面羡慕嫉妒恨,佛法就沒有發揮作用了。
什麼事情,都其有前因與後果,
去了解前因後果,那麼,智慧就會從中生起。
看不懂的真的永遠看不懂
知道前因後果 ...
明天這裡就要投票了。還有我早就考上根本不太需要( 本人真的不是公職 ),18% 還真敢領怎麼了不敢貼阿!沒有人銀行存摺戶頭 2億 多的現金,電視台為什麼不能討論 「言論自由」 請問你有什麼問題!?
智境皆空 體用一如 請大德們捫心自問回憶一下 禪 真的沒有那麼多的矛盾 看看還是去投票好了。
Re: 關於智境皆空體用一如的修行看法!
發表於 : 週六 1月 08, 2022 12:59 pm
由 寂照世間
無相不相 寫: ↑週六 1月 08, 2022 12:55 pm
寂照世間 寫: ↑週六 1月 08, 2022 11:40 am
討論電視台的就職人員
你的目標是什麼?
如果你羡慕,那麼可以也考進去。
但如果你繼續站在外面羡慕嫉妒恨,佛法就沒有發揮作用了。
什麼事情,都其有前因與後果,
去了解前因後果,那麼,智慧就會從中生起。
知道前因後果 ...
明天這裡就要投票了。還有我早就考上根本不太需要( 本人真的不是公職 ),18% 還真敢領怎麼了不敢貼阿!沒有人銀行存摺戶頭 2億 多的現金,電視台為什麼不能討論言論自由請問你有什麼問題!
智境皆空 體用一如 請大德們捫心自問回憶一下 禪 真的沒有那麼多的矛盾 看看還是去投票好了。
你要去了解種種人的前因後果,了解了前因而導致的後果之後
你就可以釋懷的說,原來如此。就可以解開疑惑,解開心結。
這其實是很好用的緣覺法。
例如水從高處往低處流
當我們看到水往低處流的時候,會說,原來如此。
而當我們了解人性是自私的
所以之後,當我們看到有人是自私的時候,也可以說,原來如此。
人的自私就跟水往低處流是一樣的。
唯有佛菩薩才不會自私,或祖師大德們才不自私。
而凡夫自私是很正常的事情。沒有什麼好看不開的。
Re: 關於智境皆空體用一如的修行看法!
發表於 : 週六 1月 08, 2022 3:24 pm
由 大開眼界
寂照世間 寫: ↑週六 1月 08, 2022 12:49 pm
圓通法門,
是從耳根而入聞精、聞性。
所以又稱
耳根圓通法門,其實應為聞精圓通法門、聞性圓通法門。
........
........
我今白世尊 佛出娑婆界 此方真教體 清淨在音聞
欲取三摩提 實以聞中入 離苦得解脫 良哉觀世音
佛陀教導 修般若波羅蜜多 的方法 是:不應住眼耳鼻舌身意。
既然不應住於耳根 而修般若波羅蜜
那就不可能是 從耳根入....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精勤修學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不應住眼處。亦不應住耳鼻舌身意處...
可見,
很多人說觀世音菩薩從耳根入圓通,這完全是錯誤解讀。
就算經文有出現「音」「聞」等字,這並不代表是用耳根聽聲音。
就像「見」字一樣,「見」並不代表是用眼根看見。
Re: 關於智境皆空體用一如的修行看法!
發表於 : 週六 1月 08, 2022 3:52 pm
由 寂照世間
大開眼界 寫: ↑週六 1月 08, 2022 3:24 pm
寂照世間 寫: ↑週六 1月 08, 2022 12:49 pm
圓通法門,
是從耳根而入聞精、聞性。
所以又稱
耳根圓通法門,其實應為聞精圓通法門、聞性圓通法門。
........
........
我今白世尊 佛出娑婆界 此方真教體 清淨在音聞
欲取三摩提 實以聞中入 離苦得解脫 良哉觀世音
佛陀教導 修般若波羅蜜多 的方法 是:不應住眼耳鼻舌身意。
既然不應住於耳根 而修般若波羅蜜
那就不可能是 從耳根入....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精勤修學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不應住眼處。亦不應住耳鼻舌身意處...
可見,
很多人說觀世音菩薩從耳根入圓通,這完全是錯誤解讀。
就算經文有出現「音」「聞」等字,這並不代表是用耳根聽聲音。
就像「見」字一樣,「見」並不代表是用眼根看見。
你要抓重點
從聞思修而入三摩地,
就是從耳根而入聞精聞性
【耳根圓通法門】
《楞嚴經.卷六》
爾時觀世音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世尊。憶念我昔無數恒河沙劫,於時有佛出現於世,名觀世音。我於彼佛發菩提心。彼佛教我
從聞思修,入三摩地。
初於聞中,入流亡所。 ((動滅靜生,解動結))
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 ((靜滅根生,解靜結))
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 ((根滅覺生,解根結))
覺所覺空。空覺極圓。 ((覺滅空生,解覺結))
空所空滅。 ((空滅滅生,解空結))
生滅既滅。寂滅現前。 ((生滅二字。通前動靜根覺空滅。六結全收。粗細不同。要之皆生滅心也。
1.初解動滅靜生。
2.次解塵滅根生。理雖無生。而有滅有存。生滅宛然。下皆放此。 ((色陰盡
3.三解根滅覺生。 ((受陰盡
4.四解覺滅空生。 ((想陰盡
5.五解空滅滅生。 ((行陰盡
到此若住最後滅相。則當為滅相所覆。恒處俱空。應是一種頂墮細障故。猶名第六滅結也。))
6.寂滅現前,滅滅寂滅生。解滅結,識陰盡。))
Re: 關於智境皆空體用一如的修行看法!
發表於 : 週六 1月 08, 2022 4:02 pm
由 二楞子
大開眼界 寫: ↑週六 1月 08, 2022 3:24 pm
寂照世間 寫: ↑週六 1月 08, 2022 12:49 pm
圓通法門,
是從耳根而入聞精、聞性。
所以又稱
耳根圓通法門,其實應為聞精圓通法門、聞性圓通法門。
........
........
我今白世尊 佛出娑婆界 此方真教體 清淨在音聞
欲取三摩提 實以聞中入 離苦得解脫 良哉觀世音
佛陀教導 修般若波羅蜜多 的方法 是:不應住眼耳鼻舌身意。
既然不應住於耳根 而修般若波羅蜜
那就不可能是 從耳根入....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精勤修學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不應住眼處。亦不應住耳鼻舌身意處...
可見,
很多人說觀世音菩薩從耳根入圓通,這完全是錯誤解讀。
就算經文有出現「音」「聞」等字,這並不代表是用耳根聽聲音。
就像「見」字一樣,「見」並不代表是用眼根看見。
「住」是「執著」的意思。
學友應該要把自己的佛學基礎概念打好底
基礎歪了,整棟樓都會歪了
Re: 關於智境皆空體用一如的修行看法!
發表於 : 週六 1月 08, 2022 8:12 pm
由 河中雨
二楞子 寫: ↑週六 1月 08, 2022 4:02 pm
大開眼界 寫: ↑週六 1月 08, 2022 3:24 pm
寂照世間 寫: ↑週六 1月 08, 2022 12:49 pm
圓通法門,
是從耳根而入聞精、聞性。
所以又稱
耳根圓通法門,其實應為聞精圓通法門、聞性圓通法門。
........
........
我今白世尊 佛出娑婆界 此方真教體 清淨在音聞
欲取三摩提 實以聞中入 離苦得解脫 良哉觀世音
佛陀教導 修般若波羅蜜多 的方法 是:不應住眼耳鼻舌身意。
既然不應住於耳根 而修般若波羅蜜
那就不可能是 從耳根入....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精勤修學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不應住眼處。亦不應住耳鼻舌身意處...
可見,
很多人說觀世音菩薩從耳根入圓通,這完全是錯誤解讀。
就算經文有出現「音」「聞」等字,這並不代表是用耳根聽聲音。
就像「見」字一樣,「見」並不代表是用眼根看見。
「住」是「執著」的意思。
學友應該要把自己的佛學基礎概念打好底
基礎歪了,整棟樓都會歪了
哈哈 笑死了
他基礎歪 我笑歪
本來沒想看他寫什麼,謝謝 二楞子 師兄讓我又看到好笑的
Re: 關於智境皆空體用一如的修行看法!
發表於 : 週六 1月 08, 2022 9:09 pm
由 二楞子
河中雨 寫: ↑週六 1月 08, 2022 8:12 pm
二楞子 寫: ↑週六 1月 08, 2022 4:02 pm
大開眼界 寫: ↑週六 1月 08, 2022 3:24 pm
寂照世間 寫: ↑週六 1月 08, 2022 12:49 pm
圓通法門,
是從耳根而入聞精、聞性。
所以又稱
耳根圓通法門,其實應為聞精圓通法門、聞性圓通法門。
........
........
我今白世尊 佛出娑婆界 此方真教體 清淨在音聞
欲取三摩提 實以聞中入 離苦得解脫 良哉觀世音
佛陀教導 修般若波羅蜜多 的方法 是:不應住眼耳鼻舌身意。
既然不應住於耳根 而修般若波羅蜜
那就不可能是 從耳根入....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精勤修學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不應住眼處。亦不應住耳鼻舌身意處...
可見,
很多人說觀世音菩薩從耳根入圓通,這完全是錯誤解讀。
就算經文有出現「音」「聞」等字,這並不代表是用耳根聽聲音。
就像「見」字一樣,「見」並不代表是用眼根看見。
「住」是「執著」的意思。
學友應該要把自己的佛學基礎概念打好底
基礎歪了,整棟樓都會歪了
哈哈 笑死了
他基礎歪 我笑歪
本來沒想看他寫什麼,謝謝 二楞子 師兄讓我又看到好笑的
很無奈,每個發言都有問題
不知從何下手
Re: 關於智境皆空體用一如的修行看法!
發表於 : 週六 1月 08, 2022 11:01 pm
由 次草
二楞子 寫: ↑週六 1月 08, 2022 9:09 pm
河中雨 寫: ↑週六 1月 08, 2022 8:12 pm
二楞子 寫: ↑週六 1月 08, 2022 4:02 pm
大開眼界 寫: ↑週六 1月 08, 2022 3:24 pm
寂照世間 寫: ↑週六 1月 08, 2022 12:49 pm
圓通法門,
是從耳根而入聞精、聞性。
所以又稱
耳根圓通法門,其實應為聞精圓通法門、聞性圓通法門。
........
........
我今白世尊 佛出娑婆界 此方真教體 清淨在音聞
欲取三摩提 實以聞中入 離苦得解脫 良哉觀世音
佛陀教導 修般若波羅蜜多 的方法 是:不應住眼耳鼻舌身意。
既然不應住於耳根 而修般若波羅蜜
那就不可能是 從耳根入....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精勤修學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不應住眼處。亦不應住耳鼻舌身意處...
可見,
很多人說觀世音菩薩從耳根入圓通,這完全是錯誤解讀。
就算經文有出現「音」「聞」等字,這並不代表是用耳根聽聲音。
就像「見」字一樣,「見」並不代表是用眼根看見。
「住」是「執著」的意思。
學友應該要把自己的佛學基礎概念打好底
基礎歪了,整棟樓都會歪了
哈哈 笑死了
他基礎歪 我笑歪
本來沒想看他寫什麼,謝謝 二楞子 師兄讓我又看到好笑的
很無奈,每個發言都有問題
不知從何下手
平常心當作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