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教諸賢德

一個留言板
軟體之美
文章: 1754
註冊時間: 週三 4月 14, 2021 9:18 am

農曆七月談談鬼:

文章 軟體之美 »

農曆七月談談鬼:

「佛陀所說三十一界最低的衆生之一」

轉「巴利語漢譯關於鬼的分類(馬欣德尊者譯)

peta:鬼,為輪回流轉中的苦界、惡趣之一。
許多民族的先民皆認為人死後會變成鬼,古印度人也不例外。因此,巴利語“peta”(梵preta)一詞也作為(pa-ī,先前的,離開的)的過去分詞,有亡者、死者、祖靈等意思,並引申為“鬼”。如《中部註》從詞源學的角度解釋說:“死後到達的地方為鬼界。”(Peccabhāvaṃ pattānaṃ visayoti pettivisayo.) (M.A.1.153)然而,根據業果法則,並非人死後皆投生為鬼,只有所造作的不善業成熟才可能投生為鬼。鬼的種類很多,果報的差別也很大,包括擁有福報、快樂的大力鬼(mahiddhika peta)、時苦時樂的天宮鬼(vimānapeta),以及醜陋、饑渴的餓鬼等等。不過,由於這一類眾生大多數都經常遭受饑餓、口渴及痛苦的折磨,所以被籠統地稱為“餓鬼”。

在《彌林達問》中提到有四類餓鬼:食吐餓鬼(vantāsika)、饑渴餓鬼(khuppipāsina)、燒渴餓鬼(nijjhāmataṇhika)和依他施活命鬼(paradattūpajīvina)。其中,只有第四種依他施活命鬼才能獲得人們以他們的名義布施的食物和回向的功德。

猶如畜生類一般,鬼類與人同住在一個世間,例如山林、荒野、村落、墳場等。
「佛陀所說三十一界最低的衆生之一」

轉「巴利語漢譯關於鬼的分類(馬欣德尊者譯)

peta:鬼,為輪回流轉中的苦界、惡趣之一。
許多民族的先民皆認為人死後會變成鬼,古印度人也不例外。因此,巴利語“peta”(梵preta)一詞也作為(pa-ī,先前的,離開的)的過去分詞,有亡者、死者、祖靈等意思,並引申為“鬼”。如《中部註》從詞源學的角度解釋說:“死後到達的地方為鬼界。”(Peccabhāvaṃ pattānaṃ visayoti pettivisayo.) (M.A.1.153)然而,根據業果法則,並非人死後皆投生為鬼,只有所造作的不善業成熟才可能投生為鬼。鬼的種類很多,果報的差別也很大,包括擁有福報、快樂的大力鬼(mahiddhika peta)、時苦時樂的天宮鬼(vimānapeta),以及醜陋、饑渴的餓鬼等等。不過,由於這一類眾生大多數都經常遭受饑餓、口渴及痛苦的折磨,所以被籠統地稱為“餓鬼”。

在《彌林達問》中提到有四類餓鬼:食吐餓鬼(vantāsika)、饑渴餓鬼(khuppipāsina)、燒渴餓鬼(nijjhāmataṇhika)和依他施活命鬼(paradattūpajīvina)。其中,只有第四種依他施活命鬼才能獲得人們以他們的名義布施的食物和回向的功德。

猶如畜生類一般,鬼類與人同住在一個世間,例如山林、荒野、村落、墳場等。
農曆七月談談鬼:

「佛陀所說三十一界最低的衆生之一」

轉「巴利語漢譯關於鬼的分類(馬欣德尊者譯)

peta:鬼,為輪回流轉中的苦界、惡趣之一。
許多民族的先民皆認為人死後會變成鬼,古印度人也不例外。因此,巴利語“peta”(梵preta)一詞也作為(pa-ī,先前的,離開的)的過去分詞,有亡者、死者、祖靈等意思,並引申為“鬼”。如《中部註》從詞源學的角度解釋說:“死後到達的地方為鬼界。”(Peccabhāvaṃ pattānaṃ visayoti pettivisayo.) (M.A.1.153)然而,根據業果法則,並非人死後皆投生為鬼,只有所造作的不善業成熟才可能投生為鬼。鬼的種類很多,果報的差別也很大,包括擁有福報、快樂的大力鬼(mahiddhika peta)、時苦時樂的天宮鬼(vimānapeta),以及醜陋、饑渴的餓鬼等等。不過,由於這一類眾生大多數都經常遭受饑餓、口渴及痛苦的折磨,所以被籠統地稱為“餓鬼”。

在《彌林達問》中提到有四類餓鬼:食吐餓鬼(vantāsika)、饑渴餓鬼(khuppipāsina)、燒渴餓鬼(nijjhāmataṇhika)和依他施活命鬼(paradattūpajīvina)。其中,只有第四種依他施活命鬼才能獲得人們以他們的名義布施的食物和回向的功德。

猶如畜生類一般,鬼類與人同住在一個世間,例如山林、荒野、村落、墳場等。
軟體之美
文章: 1754
註冊時間: 週三 4月 14, 2021 9:18 am

天宮鬼

文章 軟體之美 »

包括擁有福報、快樂的大力鬼(mahiddhika peta)、時苦時樂的天宮鬼(vimānapeta)
天宮鬼會不會是民間道教拜的陰神?
糟老頭
文章: 291
註冊時間: 週日 9月 05, 2021 1:36 pm

Re: 請教諸賢德

文章 糟老頭 »

軟體之美 寫: 週二 3月 19, 2024 11:02 am 天宮鬼會不會是民間道教拜的陰神?
有可能,
不知牠們是不需要人間的祭品, 還是不能享用

不知那些依他施活命鬼(入處餓鬼}
在生是造什麼因而得?
阿飄
文章: 655
註冊時間: 週二 12月 28, 2021 8:53 am

Re: 農曆七月談談鬼:

文章 阿飄 »

軟體之美 寫: 週二 3月 19, 2024 11:00 am 農曆七月談談鬼:

在《彌林達問》中提到有四類餓鬼:食吐餓鬼(vantāsika)、饑渴餓鬼(khuppipāsina)、燒渴餓鬼(nijjhāmataṇhika)和依他施活命鬼(paradattūpajīvina)。其中,只有第四種依他施活命鬼才能獲得人們以他們的名義布施的食物和回向的功德。

猶如畜生類一般,鬼類與人同住在一個世間,例如山林、荒野、村落、墳場等。
👻👻👻
貪.吃鬼,在人間

Sherlock
文章: 674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0:26 pm

Re: 請教諸賢德

文章 Sherlock »

羅卓仁謙:民俗佛教對超度祭祀的兩大誤解!

圖檔

這篇文章會從正統佛法的觀念,關注在我們對於「超度」和「祭祀」的兩大誤解。

#誤解一 :超度與投胎有關。

泛民俗的觀點讓我們以為,人死後會停留在某種階段、如果不「祭拜」他他就會變成孤魂野鬼;或是必須「超渡」他、他才能夠投胎轉世或前往淨土。

首先,根據表格我們可以看出來:人「死亡後」的「轉世(投胎)」是自動發生的:既不需要任何人審判、也不用人幫你超渡才會轉世投胎:

投胎是「自動發生」的。

投胎是「自動發生」的。

投胎是「自動發生」的。

所以,你什麼都不做,離世者也會投胎。

那麼,我們為什麼要為他「超度」呢?

答案是:如果對方「投胎到惡道」、在惡道中,那麼我們希望讓他們終結那次投胎的生命,「再次投胎」才做的儀式。

既然如此,超度也就沒有時限設定:因為如果我們要超度的對象,轉生到了惡道、而惡道的壽命一般都是非常長的,所以任何時候為他們超渡、終結他們那一期生命,都是有幫助的。

結論:投胎會自動發生,不需要超渡;超渡,是如果對方投胎到痛苦的生命時,讓他們快速終結、再次投胎的方法。

#誤解二 :不祭拜離世者、他就會很慘。

如前述,我們的任何親友在「離世之後」就會「自動轉世」,而只有當他們「轉世成惡道中的餓鬼」時,我們才需要祭祀他、他也才會收到我們的祭祀。

《聖典》裡面結集了一部原屬雜阿含第1041經的經文白話譯本,解釋佛陀的觀念:

「據說,釋迦牟尼覺者住在王舍城的迦蘭陀竹園時,某日,有一位名叫「生聞」的婆羅門來拜訪覺者,他們互相致意後,他坐在一側。

生聞詢問覺者:「瞿曇!我非常珍愛我的親人,但他突然離世了,我祭拜他的食物,他是否能收得到?」

覺者回答:「不一定:如果你的親人轉生為地獄生靈,他們自己有自己的食物以養肉身,所以不會收到你的祭拜;如果他轉生為傍生、餓鬼或人類,都會有各自的飲食,所以也不會收到你的祭拜。

生聞!有一類的餓鬼叫『入處餓鬼』,只有當你的親人轉生為入處餓鬼時,才會收到你的祭拜。」

生聞詢問覺者:「若我的親人沒有轉生為『入處餓鬼』,那誰會收到我的祭拜?」覺者回答:「你所祭拜的對象如果沒有轉生到入處餓鬼,則你的祭拜會為其他轉生在入處餓鬼的親人接受並食用。」

既然如此,主張「立牌位來祭拜祖先」的邏輯從佛法來看、其實是很不合理的:因為正等於就是「認為祖先都變成了餓鬼」,然後我只能祭祀他、沒有其他能幫助他的可為之事。

白話來說:你若祭祀你的祖先,代表你認為他們都投胎成餓鬼了。

更重要的是,如果依照佛法的角度,當對方投胎成餓鬼、最好的方式才不是祭祀他,而是為他「資福」、也就是透過為他造福,來讓他快速脫離餓鬼,不是一直祭祀他喔、因為這不是反而鼓勵他繼續作為餓鬼嗎?

結論:只有對方投胎為餓鬼才會收到我們的祭祀、而祭祀才不是佛法建議的優先方法,最好的方法是為他們「資福」,讓他們結束餓鬼的生命體。

題外話,此處的「祭祀」是具體的、可享受到的飲食、香味等等,金紙、紙車、紙房子,一律都是無用而浪費的。另外,如果沒有任何我們的親族身在餓鬼、所以我們祭拜牌位時所祭拜的對象,很有可能是其他餓鬼來接受、或冒充成我們的祖先(鬼會冒充,沒錯),並且為了祭品而影響我們。
大慧!愚癡凡夫,性、無性、自性、第一義,作二見論
Sherlock
文章: 674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0:26 pm

Re: 請教諸賢德

文章 Sherlock »

探索死亡的世界(六)
◆ 鄭振煌 主講
◆ 范凱寧 記錄

死後審判

照業鏡、生命回顧、唯識所現、空性中陰身。

不只民間傳說人死後要受審判,佛教和其他宗教也有死後審判的說法。不說宗教,就是一般瀕死經驗的研究也說有死後審判。那些經歷瀕死經驗的人甦醒後,都會提到看見光或神,質問他們在世時的行為?有沒有善盡做人的責任?有沒有做壞事?問完後便說:「好!你還沒有到死的時候,你回去要多做好事,多盡做人的本分,要傳播福音,要告訴別人,要互相幫助,人與人要相愛。」

由此可知人死後有審判。那些曾經有瀕死經驗的人,回陽後的人生觀都和以往不一樣了。他們明白人不是一死百了,不是什麼都沒有了,死後又是另外一種存在,另外一個層次、次元的存在。

宗教強調死後審判,往往會讓人誤以為那是一種道德勸說。但大家必須思考這一問題的深層意義,為何每個宗教都談及死後審判?我們民俗宗教也有十殿閻羅(李世民遊地府衍生至今)的審判。經過審判後,如果罪業深重就要受煉獄之苦,用火烤,用火燒,先把罪業燒清淨才可以進入天堂。《地藏經》也描述:「每個人一出生就有俱生神跟著,記錄每天所做的善、惡業,等到死後再將記錄呈給閻羅王。」西藏的描述是:人死後就會有所謂閻魔(yama即業力)派遣陰界的判官來召見亡者,並用白石頭計算善業,用黑石頭計算惡業。白石頭多表示善業多,白石頭大表示大善,若黑石頭大又多,就表示惡業重又多。然後比較黑白石頭的多少和輕重,再交給閻王做審判該投生那一道的依據。

和閻羅王有緣

有一位師兄最近告訴我一件很有趣的事,他說淨空老法師最近急著找他畫畫,本來約他去澳洲見面,但因法師在澳辦佛教大學(培養僧才)太忙,後來又約到香港會面,在香港兩人促膝長談了兩天兩夜。這位畫家師兄說,老法師告訴他,最近發生難以相信的怪事,但又不能不信。老法師說他最近去了一趟馬來西亞,有一天經過一個神壇,乩童竟然起乩說:「老法師你前輩子和閻羅王有深厚的緣,不要忘了閻王交代的任務,不可以不去做。」一直這樣說,老法師聽了莫名其妙,心想我是弘揚佛法的法師,《華嚴經》、《阿彌陀經》等經論講了幾十年,聽的人莫不讚譽。笑死人了,這個乩童竟然要我講閻羅法門,真是笑掉人家的大牙。可是乩童把老法師從小到大發生的一些很隱密,從來沒有告訴過別人,也不必告訴別人的往事,一五一十絲毫不差地說出來,使得老法師不得不信乩童傳述的閻羅王的話,因為乩童所言無不屬實。老法師第一次去馬來西亞,不可能有人知道他自小到大的事,何況又是從未對人說的祕密。

老法師轉念一想,閻羅法門也不是不能講,民間信仰中不也常用人死後會經十殿閻羅的審判,來做警世和勸人多行善少做惡事的題材嗎?一代宗師印光祖師不也鼓勵人家念《太上感應篇》和《文昌帝君陰騭文》嗎?最後乩童仍是講同一句話:「你和閻羅王前輩子有緣(說不定是閻羅王身邊的判官),閻羅王交代的事不可以不去做。」這是發生在淨空法師身上的奇譚,如果某一天老法師宣講閻羅法門,大家不要太驚訝。

球員兼裁判

不論從宗教或其他角度看,死後審判是講得通的!從佛法來看,死後審判更合情合理,因為人不只死後才受審判,活著就不斷地受自己良心的審判(做了惡事會良心不安)。

佛法的觀念說人自己是審判者(主審),也是被審判者(被告),自己是擔任主審的閻羅王,同時也是階下囚。怎麼講?因為一切都是自己的心在造作,造作了什麼業,將來就會有什麼樣的果報產生。自己是主審的意思是自己的業自己承擔,現在所遭受的是過去所造的業的結果(果報),所以過去的自己就是主審(審判的人),現在的自己就是被審判的人。過去所造很多很多的業留在阿賴耶識,阿賴耶識裡的種子隨時現前(跑出來),也就是隨時審判自己。阿賴耶識就是閻王,就是判官,這講得通喔!想想,做了善事心裡多麼快樂啊!做了壞事內心會不安、不開朗。

死亡的過程從臨終中陰→法性中陰→受生中陰,阿賴耶識的業力會一直呈現。生前所造善業、惡業、無記業的景況會一直出來。如果看到自己所造的善業會很愉快;反之,看到自己所造的惡業就會良心不安。因為這時靈識特別敏銳,六根齊全,一點障礙都沒有,任何一件微細的善惡都會衝擊到亡者,亡者都受此審判。西藏佛教說閻王的審判官會拿照業鏡給你看,賴都賴不掉,其審判就是阿賴耶識,它像影帶拷貝一樣倒帶給你看,所以死後會清算得一清二楚。意生身也會做一番生命回顧,不要忘記這都是唯識所現。

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戰略(佛法)

佛法之可貴在於它給予人們無限的希望。我們在接受審判的時候不要慌張,當然這和前面介紹的所有過程有關,記住,禪定非常重要,心不要亂。為什麼呢?因為一切果報要坦然接受,自己造作自己承擔,但是也要知道萬法皆是空性,空性並不是空無,而是一切萬法都變化不居。換言之,雖然是很壞的景象,很惡的業,很重的審判,也都能改善的。若自己懺悔改過,重新向善,向好的方向,如同浪子回頭般,如此心就不會亂,心就清淨了,過去所造惡業的影響就會減到最低。只要了悟空性就會清楚且以歡喜心去承受這個假的審判(因為現在我的心是清淨的)。已證得空性,就有智慧、禪定,接受審判時,空性自然就超越審判,在審判的當下就能得度。記住面臨任何境界都要提起空性智慧。

六道的劣光

我們講法性中陰時,曾介紹亡者在初期的十四個禪定日,十四個時段裡會有善神、佛菩薩現前來解救。不同的寂靜尊、忿怒尊出現,而出現的是強光;但伴隨而來的是比較陰暗的光,因為那些如來藏中比較好的、善的光已經過去了。進入受生中陰以後,首先是淨土的景象出來,之後,天道、阿修羅道、人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這六道光就會陸續出現,一個接一個以光的景象出現。這六道的光當然強度不如淨土的光,淨土的光非常明亮,若亡者在生時沒有修行禪定,就會畏懼這種強烈明亮的光,等到六道的光呈現,它是比較柔和、暗淡;因為凡夫心性缺少光明,習慣處在暗淡黑暗中。所以六道的光一出現,亡者就比較能適應,習氣也容易隨六道之光進入。經上說六道之劣光:天道灰白色、阿修羅道淺綠色、人道暗黃色、畜生道暗藍色、餓鬼道暗紅色、地獄道成煙霧狀。天道灰白色光中顯現三界景象(歡樂景象),亡者喜歡天道的歡樂,進入這灰白色中就往生天道。依照佛法所說,往生天道並非最理想,因為天道太歡樂,致不知修持向善,少了修行的意願。因此佛經告訴我們,你若見到灰白色的光,要知道那是空性,是自己的心識所變化的,不要進入。心中清楚那只是空性,就證得空性智慧,你就成就了。(能到淨土才是最好)總之,灰白色光和天道景象都是自己的心所呈現的,所感應的,不要去貪愛。淺綠色的光出現,若你被吸引,就進入阿修羅道,若你知是空性,就不會進入。接著出現暗黃色光,就是人道,人道除了五大洲之分外,又有貧富貴賤之別,若你被呈現的人道景象吸引,就前去投胎了。

不管如何,若能證得空性,仍有得度的機會﹔不過困難度是愈來愈高,所以還是在世時多多修行,有了空性智慧後,往生時得度的機會才會比較高。六根、六塵、六識、六觸,十二因緣,一切都是空,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苦、集、滅、道亦復如是。能這樣想就悟入空性,就開悟了。這個要領非常重要,就是要證知一切皆是空性、空性、空性,任何光都是自己的心所變現,不去貪愛,淡黃色的光就消失了。緊接著暗藍色的光出現,畜生道也有很多景象,就如同前面所講的各道情形一樣,你若被習氣所牽引而心生喜歡就進入這暗藍色的光中而投胎為畜生。若心生厭惡(比如你看到蛇的景象而生厭惡或恐懼),生起憎心就下墮至餓鬼道,進入暗紅色的光。所有的光和景象都是內心的投射,假如你能在此時證得空性智慧,仍有得救的機會,否則你就會墮入下一道──地獄道,地獄煙霧濛濛的光,你一貪愛就進入了﹔倘若又心生憎惡,那就很慘了,會墮入所謂的近邊地獄、八寒八熱地獄,那些嚴寒酷熱悽慘的地域。

總之,六道之光比較灰暗,不像五方佛的光那麼明亮。佛教以正色光為好,淡或暗光比較差。世界通行的佛教六色旗也都是正色,(唐卡也是)五種正色再加上五正色並排,就成為六色旗。

閉胎五法

接下來講關閉胎門的方法,就是當你看到六道劣光時,能避免被牽引進入。當然,唯有靠證得空性,只有空性智慧才能幫助眾生,才能服務社會。總之,就是要培養自己更有智慧去幫助眾生。

關閉胎門的方法:第一要純一意念,善業相續。當你看到六道之光時,馬上提起正念,而且要憶起生前所造的一切善業和所修的法門。如果你憶起生前和哪一位上師修學過什麼法門,或生前和哪一尊菩薩或佛最有緣,甚至神或上帝都可以。總而言之,記住一切皆是空性,就可以避免進入六道。第二個方法是觀想行房男女為上師、佛母,因為藏傳佛教有所謂雙身像,雙身像無非要讓行者熟知人本來就是這個樣子,不要把行房的男女當作普通人,而是顯露本然清淨,是悲智雙運。第三要抑制愛憎心(貪愛就進入,憎惡就下墮)。第四要觀境不實如幻,實無自性,一切皆「因緣相合而生」,萬法皆是心識的投射。第五要觀境即自心,心即是空,不生不滅。

選擇胎門

死後若蒙佛菩薩接引救度,當然是莫大的因緣功德福報,但是往往因生前修行不夠、福淺德薄,只好退而求其次,選擇胎門繼續修持。方法有二:第一修頗瓦法或多唸經及蓮友助念,方便牽引神識往生淨土。第二是選擇人道復入塵世,繼續修行(完成未完的功課)。

薦亡方法

生者能如何幫助亡者呢?除非本身已是大成就者,否則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豈可奢談幫助亡者?不過可以用誠心和慈悲心支持亡者家屬,替亡者念佛號、誦經、做善事、迴向、憶念、皈依、懺悔(三昧水懺、梁皇寶懺),助亡者增智慧、歡喜聽經聞法。慎終追遠,子女千萬不可以草率地辦後事(心不甘情不願),更不可以吵鬧不休或爭產,這些都會引起亡者的憎恨心。當然不可以做死後批判。

「一燈能除千年黯」,所有的景象、境界都是心的投射,皆虛幻不實。不必怪「境」。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的「心」,清淨自己的「心」。記住「業心本空」,一切都可以改變,最後總結,請誦人人耳熟能詳的〈懺悔文〉。(全文完)

懺悔文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今向佛前求懺悔。
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
心亡罪滅兩俱空,是者名為真懺悔。
大慧!愚癡凡夫,性、無性、自性、第一義,作二見論
煩夫

Re: 請教諸賢德 / 超度與祭祀

文章 煩夫 »

超度,離苦得樂
祭祀,慎終追遠
:roll:
就醬
糟老頭
文章: 291
註冊時間: 週日 9月 05, 2021 1:36 pm

Re: 請教諸賢德

文章 糟老頭 »

糟老頭 寫: 週一 3月 18, 2024 4:39 pm 請問
有人請教佛陀, 親族過世後為做功德(信心布施), 親族可得受用不?
阿含經1041經有這樣一段話
有生聞梵志來詣佛所,與世尊面相問訊,慰勞已,退坐一面,白佛言:
「瞿曇!我有親族,極所愛念,忽然命終,我為彼故,信心布施,云何?世尊!彼得受不?」
佛告婆羅門:「非一向得。
若汝親族生地獄中者,得彼地獄眾生食以活其命,不得汝所信施飲食。
若生畜生、餓鬼、人中者,得彼人中飲食,不得汝所施者。
婆羅門!餓鬼趣中,有一處名為入處餓鬼,若汝親族生彼入處餓鬼中者,得汝施食。」
請問何謂入處餓鬼?

如此這般
諸佛菩薩也不可能享受人間供品

那麼, 請問初一十五道埸在做午供, 是要供養誰?
煩夫

Re: 請教諸賢德

文章 煩夫 »

糟老頭 寫: 週六 3月 23, 2024 9:50 pm
如此這般
諸佛菩薩也不可能享受人間供品

那麼, 請問初一十五道埸在做午供, 是要供養誰?
慈悲攝受,護持眾生
糟老頭
文章: 291
註冊時間: 週日 9月 05, 2021 1:36 pm

Re: 請教諸賢德

文章 糟老頭 »

請教諸大德
1.云何緣生法?謂無明、行。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
2.諸法無我(無實在,獨存,常住,主宰)
兩者是否有矛盾
難道,緣生法不屬於諸法範圍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