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婆塞戒經

版主: 心開

頭像
心開
文章: 3470
註冊時間: 週四 9月 02, 2021 6:37 am

Re: 優婆塞戒經

文章 心開 »

自利利他品第十
善生言。世尊。云何菩提。云何菩提道。
佛言。善男子。若離菩提無菩提道。離菩提道則無菩提。菩提之道即是菩提。菩提即是菩提之道。
出勝一切聲聞緣覺所得道果。是名菩提菩提之道。
善生言。世尊。聲聞緣覺所得道果。即是菩提。即是菩提道。云何言勝。
善男子。聲聞緣覺道不廣大非一切覺。是故菩提菩提之道得名為勝。猶如一切世間經書。十二部經為最第一。
何以故。所說不謬無顛倒故。二乘之道比菩提道。亦復如是。善男子。菩提道者。即是學。即是學果。
云何名學。行菩提道未能具足不退轉心。是名為學。已得不退。是名學果。
未得定有。是名為學。已得定有第三劫中。是名學果。
初阿僧祇劫猶故未能一切慧施一切時施一切眾生施。
第二阿僧祇劫雖一切施。未能一切時施一切眾生施。如是二處。是名為學。
第三阿僧祇劫能一切施一切時施一切眾生施。是名學果。
善男子。菩薩修行施戒忍辱進定智時。是名為學。到於彼岸。是名學果。
善男子。有是惠施非波羅蜜。有波羅蜜不名為施。有亦惠施亦波羅蜜。有非惠施非波羅蜜。
善男子。是施非波羅蜜者。聲聞緣覺一切凡夫外道異見。菩薩初二阿僧祇劫所行施。
是波羅蜜非惠施者。如尸波羅蜜乃至般若波羅蜜是。
亦是惠施亦波羅蜜者。菩薩第三阿僧祇劫所行施是。
非施非波羅蜜者。聲聞緣覺持戒修定忍慈悲是
善男子。非施非波羅蜜。是名為學。亦施亦波羅蜜。是名學果。
善男子。夫菩提者。即是盡智無生智也。
為此二智勤心修集三十七品。是名為學。得菩提已。是名學果。
自調諸根次調眾生。是名為學。自得解脫令眾生得。是名學果。
修集十力四無所畏大悲三念。是名為學。具足獲得十八不共法。是名學果。
為利自他造作諸業。是名為學。能利他已。是名學果。
習學世法。是名為學。學出世法。是名學果
為諸眾生不惜身財。是名為學。為諸眾生亦不悋惜。身財壽命。是名學果。
能化眾生作人天業。是名為學。作無漏業。是名學果。
能施眾生一切財物。是名為學。能行法施是名學果
能自破壞慳貪嫉妬是名為學。破他慳貪嫉妬之心。是名學果。
受持五根修行憶念。是名為學。教他修集成就具足。是名學果。
善男子。菩薩信根既自利已復利益他。自利益者不名為實。利益他者乃名自利。
何以故。菩薩摩訶薩為利他故。於身命財不生慳悋。是名自利。
菩薩定知若用聲聞緣覺菩提教化眾生。眾生不受則以天人世樂教之。是名利他。
利益他者即是自利。菩薩不能自他兼利。唯求自利。是名下品。
何以故。如是菩薩於法財中生貪著心。是故不能自利益也。
行者若令他受苦惱自處安樂。如是菩薩不能利他。
若自不修施戒多聞。雖復教他。是名利他。不能自利。
若自具足信等五根。然後轉教。是名菩薩自利利他。
善男子。利益有二。一者現世。二者後世。菩薩若作現在利益。是不名實。若作後世則能兼利。
善男子。樂有二種。一者世樂。二者出世樂。福德亦爾。
菩薩若能自具如是二樂二福化眾生者。是則名為自利利他。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一法則能兼利謂不放逸。
復有二法能自他利。一者多聞。二者思惟。
復有三法能自他利。一者憐愍眾生。二者勤行精進。三者具足念心。
復有四法能自他利。謂四威儀。
復有五法能自他利。一者信根二者持戒。三者多聞。四者布施。五者智慧。
復有六法能自他利。所謂六念。
復有七法能自他利。謂壞七慢。
善男子。若沙門婆羅門長者男女。或大眾中有諸過失。
菩薩見已先隨其意。然後說法令得調伏。
如其不能先隨其意便為說法。是則名為下品菩薩。
善男子。菩薩二種。一者樂近善友。二者不樂。
樂善友者能自他利。不樂近者則不能得自他兼利。
善男子。樂近善友復有二種。一樂供養。二不樂供養。
樂供養者能自他利。不樂供養不能兼利。
樂供養者復有二種。一能聽法。二不能聽。至心聽者能自他利。不至心聽則無兼利。
至心聽法復有二種。一者能問二不能問。能問義者能自他利不能問者則不能得自利他利。
能問義者復有二種。一至心持。二不能持。至心持者能自他利。不至心者則不能得自利他利。
至心持者復有二種。一者思惟。二不思惟,能思惟者能利自他不思惟者則不得名自利他利。
能思惟者復有二種。一者解義。二不解義。能解義者能自他利。不解義者則不得名能自他利。
解義之人復有二種。一如法住。二不如法住。如法住者能自他利。不如法住者則不得名自利他利。
如法住者復有二種。一者具足八智。二者不能具足。
何等八智。一者法智。二者義智。三者時智。四者知足智。五者自他智。六者眾智。七者根智。八上下智。
是人具足如是八智凡有所說具十六事。
一者時說。二至心說。三次第說。四和合說。五隨義說。六喜樂說。七隨意說。
八不輕眾說。九不呵眾說十如法說。十一自他利說。十二不散亂說。十三合義說。十四真正說。
十五說已不生憍慢。十六說已不求世報。如是之人能從他聽。從他聽時具十六事。
一者時聽。二者樂聽。三者至心聽。四者恭敬聽。五者不求過聽。六者不為論議聽。
七者不為勝聽。八者聽時不輕說者。九者聽時不輕於法。十者聽時終不自輕。十一聽時遠離五蓋。
十二聽時為受持讀。十三聽時為除五欲。十四聽時為具信心。十五聽時為調眾生。十六聽時為斷聞根。
善男子。具八智者能說能聽。如是之人能自他利。不具足者則不得名自利利他。
善男子。能說法者復有二種。一者清淨。二不清淨。
不清淨者復有五事。一者為利故說。二者為報而說。三者為勝他說。四者為世報說。五者疑說。
清淨說者復有五事。一先施食然後為說。二為增長三寶故說。三斷自他煩惱故說。四為分別邪正故說。五為聽者得最勝故說。
善男子。不淨說者。名曰垢穢。名為賣法。亦名污辱。亦名錯謬。亦名失意。清淨說者。名曰淨潔。亦名正說。亦名實語。亦名法聚。
善男子。若具足知十二部經聲論因論。知因知喻知自他取。是名正說。
聽者有四。
一者略聞多解。二者隨分別解。三者隨本意解。四者於一一字一一句解。
如來說法正為三人。不為第四。
何以故。以非器故。
如是四人分為二種。一者熟。二者生。
熟者現在調伏。生者未來調伏。
善男子。譬如樹林凡有四種。一者易伐難出。二者難伐易出。三者易伐易出。四者難伐難出。
在家之人亦有四種。一者易調難出。二者難調易出。三者易調易出。四者難調難出。
如是四人分為三種。一者呵責已調。二者濡語而調。三者呵責濡語使得調伏。
復有二種。一者自能調伏不假他人。二者自若不能請他令調。
復有二種。一者施調。二者呪調。
是調伏法復有二時。一者喜時二者苦時。
為是四人說正法時有二方便。一者善知世事。二者為其給使。
善男子。菩薩若知是二方便則能兼利。若不知者則不能得自利他利。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為利他故先學外典。然後分別十二部經。眾生若聞十二部經。乃於外典生於厭賤。
復為眾生說煩惱過煩惱解脫。歎善友德呵惡友過。
讚施功德毀慳過失。菩薩常寂讚寂功德。常修法行讚法行德。若能如是是名兼利。
在家菩薩先自調伏。若不調伏則不出家。
在家菩薩能多度人。出家菩薩則不如是。
何以故。若無在家則無三乘出家之人。
三乘出家修道持戒誦經坐禪。皆由在家而為莊嚴。
善男子。有道有道莊嚴。道者所謂法行。道莊嚴者所謂在家。
出家菩薩為在家者修行於道。在家之人為出家者而作法行。
在家之人多修二法。一者受。二者施。
出家之人亦修二法。一者誦。二者教。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兼有四法。受施誦教。如是名為自利利他。菩薩若欲為眾生說法界深義。先當為說世間之法。然後乃說甚深法界。
何以故。為易化故。
菩薩摩訶薩應護一切眾生之心。若不護者則不能調一切眾生。
菩薩亦應擁護自身。若不護身亦不能得調伏眾生。
菩薩不為貪身命財。護身命財皆為調伏諸眾生故。
菩薩摩訶薩先自除惡後教人除。
若不自除能教他除。無有是處。
是故菩薩先應自施持戒知足勤行精進。然後化人。
菩薩若不自行法行。則不能得教化眾生。
善男子。眾生諸根凡有三種。菩薩諸根亦復三種。謂下中上。
下根菩薩能化下根不及中上。中根菩薩能化中下不及上根。上根菩薩能三種化善男子。
菩薩有二種。一者在家。二者出家。
出家菩薩自利利他。是不為難。
在家菩薩修是二利。是乃為難。何以故。在家菩薩多惡因緣所纏繞故
但由自悟而證涅槃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依智不依識)不怕念起只怕覺遲 其佗都是後來的不受後有 但得本莫愁末
因陀囉也帝莎訶
頭像
心開
文章: 3470
註冊時間: 週四 9月 02, 2021 6:37 am

Re: 優婆塞戒經

文章 心開 »

自他莊嚴品第十一
善生言。世尊。菩薩摩訶薩具足幾法能自他利。
善男子。具足八法能自他利。何等為八。一者壽命長遠。二者具上妙色。
三者身具大力。四者具好種姓。五者多饒財寶。六者具男子身。七者言語辯了。
八者無大眾畏。
善生言。世尊。何因緣故。菩薩得壽命長。乃至大眾不生怖畏。
佛言。善男子。菩薩摩訶薩無量世中慈心不殺。以是因緣獲得長壽。無量世中常施衣燈。
以是因緣獲得上色。無量世中常壞憍慢。以是因緣生上種姓。無量世中常施飲食。
以是因緣身力具足。無量世中常樂說法。以是因緣多饒財寶。無量世中呵責女身。
以是因緣得男子身。無量世中至心持戒。以是因緣言語辯了。無量世中供養三寶。
以是因緣無大眾畏。
如是八事有三因緣。一者物淨。二者心淨。三者福田淨。
云何物淨。非偷盜物。非聖遮物。非眾共物。非三寶物。非施一人迴與多人。非施多人迴與一人。不惱他得。不誑他得。不欺人得。是名物淨。
云何心淨。施時不為生死善果。名稱勝他得色力財。不斷家法眷屬多饒。唯為莊嚴菩提故施。為欲調伏眾生故施。是名心淨。
云何福田淨。受施之人遠離八邪。名福田淨。
善男子。以如是等三因緣故八法具足。
善男子。菩薩所以求於長命。欲為眾生讚不殺故。
菩薩所以求上色者。為令眾生見歡喜故。
菩薩所以求上種姓。為令眾生生恭敬故。
菩薩所以求具足力。為欲持戒誦經坐禪故。
菩薩所以求多財寶。為欲調伏諸眾生故。
菩薩所以求男子身。為欲成器成善法故。
菩薩所以求語辯了。為諸眾生受法語故。
菩薩所以求不畏大眾。為欲分別真實法故。
善男子。是故菩薩具足八法。能自他利。能如是行。是名實行。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有八法者。具足受持十善之法樂以化人。
具足受持優婆塞戒樂以化人。雖得妙色終不以是而生憍慢。
雖持淨戒多聞精進大力好姓多饒財寶。終不以此而生憍慢。不以幻惑欺誑眾生。不生放逸修六和敬。
菩薩具足如是等法。雖復在家不異出家。
如是菩薩終不為他作惡因緣。
何以故。慚愧堅故
善男子。在家之人設於一世。受持如是優婆塞戒。雖復後生無三寶處。終不造作諸惡因緣。
所以者何。二因緣故。一者智慧。二不放逸。
善男子。於後惡處不作惡事有四因緣。一者了知煩惱過故。二者不隨諸煩惱故。三者能忍諸惡苦故。四者不生恐怖心故。
菩薩具足如是四法。不為諸苦一切煩惱之所傾動。
善男子。不動菩薩有五因緣。一者樂修善法。二者分別善惡。三者親近正法。四者憐愍眾生。五者常識宿命。
善男子。菩薩具足如是八法。若聞譏毀心能堪忍。若聞讚歎反生慚愧。修行道時歡喜自慶不生憍慢。
能調惡人見離壞眾能令和合揚人善事隱他過咎。人所慚恥處終不宣說。聞他祕事不向餘說。不為世事而作呪誓。
少恩加已思欲大報。於已怨者恒生善心。怨親等苦先救怨者。見有罵者反生憐愍。見他偷時默然不動。
見來打者生於悲心。視諸眾生猶如父母。寧喪身命終不虛言。
何以故。知果報故。於諸煩惱應生怨想。於善法中生親舊想。若於外法生於貪心。尋能觀察貪之過咎。
一切煩惱亦復如是。雖復久與惡人同處。終不於中生親善想。雖與善人不同居止。終不於彼而生遠想。
雖復供養父母師長。終不為是而作惡事。乏財之時見有求者不生惡想。雖不親近凶惡之人。而其內心常生憐愍。
惡來加已以善報之。自受樂時不輕他人。見他受苦不生歡喜。身業清淨持四威儀。即以是法用化眾生。
口業清淨誦讀如來十二部經。即以是法用化眾生。意業清淨修四無量。亦以是法開化眾生。假身受苦令他受樂甘樂為之。
世間之事雖無利益。為眾生故而亦學之。所學之事世中最勝。雖得通達心無憍慢。以已所知勤用化人。
欲令此事逕世不絕。於親友中不令作惡。樂以上八法教化眾生。說因說果無有錯謬。愛別離時心不生惱。觀無常故。
受樂受時心不耽荒。觀苦無常。善男子。菩薩具足如上八法。則能施作如是等事。
善男子。菩薩二種。一者在家。二者出家。
出家菩薩修是八法。是不為難。
在家修集。是乃為難。何以故。在家菩薩多惡因緣所纏繞故
但由自悟而證涅槃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依智不依識)不怕念起只怕覺遲 其佗都是後來的不受後有 但得本莫愁末
因陀囉也帝莎訶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