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頁 (共 9 頁)
解析高分恐怖片《雙瞳》
發表於 : 週三 7月 07, 2021 1:38 pm
由 Sherlock
Re: 解析高分恐怖片《雙瞳》
發表於 : 週三 7月 07, 2021 1:39 pm
由 Sherlock
星雲說偈--心無罣礙
文/星雲大師
由愛故生憂,
由愛故生怖;
若離於愛者,
無憂亦無怖。
──《妙色王因緣經》
這段經文見於《妙色王因緣經》。意思是說,我們的恐懼憂苦,都是源於愛而產生,如果能夠遠離自私染著的愛,那麼又何有憂悲恐怖呢?世間的一切,都是無常的,再怎麼恩愛最終仍會分散別離。眾生因愛而生,因愛而輪迴六道,卻不自知。當對愛有所執著,就會受到牽絆,無法像蘇曼殊所說的「雨笠煙簑歸去也,與人無愛亦無瞋」,那般的灑脫自在。
從前有一位國王,心愛的王妃病逝了,每天流淚守候在王妃的遺體旁,寸步不離。大臣們紛紛規勸國王要節哀,可是並沒有絲毫的作用。有一天,有一個仙人告訴國王,他可以找到王妃投胎的地方,而且還能與她交談,了解王妃現在過得如何。國王聽了非常高興,立刻請仙人帶他前往。仙人帶著國王來到御花園,然後指著兩隻正忙碌搬運牛糞的甲蟲,說:「國王,你看後頭的那隻母甲蟲,正是您病逝不久的王妃。她已經投胎轉世,成為甲蟲的妻子了。」
仙人問那隻母甲蟲說:「請問你喜歡以前的國王丈夫?還是現在的甲蟲丈夫?」王妃回答:「我生前深受國王恩寵,過著榮華富貴的生活…唉!往事如煙,現在我既然是甲蟲,當然是喜歡吃牛糞的甲蟲丈夫。」國王一聽如夢初醒,回宮後便下令安葬了王妃。
愛是生命的根源,也是人性所需,所謂「情不重,不生娑婆」,沒有父母相愛,我們如何誕生世間?有人說佛教是四大皆空,不談感情的,其實出家人是將私情昇華為慈悲,讓愛成為是奉獻,而不是占有。如果我們能把愛昇華成沒有欲染的淨愛和慈悲,就能心無罣礙,遠離憂愁、恐懼。
Re: 仙佛合宗上乘實修
發表於 : 週三 7月 07, 2021 1:57 pm
由 訪客
有情來下種
無情亦無性
離愛無人間
飄渺天地間
苦海實無邊
回頭才是岸
南無阿彌陀佛
Re: 仙佛合宗上乘實修
發表於 : 週五 7月 16, 2021 6:52 pm
由 Sherlock
內丹道
§1.0 內丹道作為建立「生命哲學」的基本進路
§1.1「生命科學」與「生命哲學」
§1.2「性命雙修」與「生命哲學」
§1.3「生命哲學」的輪廓
§1.31 精氣神三寶
§1.32「氣體身」及其結構
§1.33 元神與識神
§1.34 性命之超昇︰邁向自由的無限體
§2.0以丹道作為研究生命哲學
丹道學引言
§3.0「新道家」之「修真」與「金丹大道」
§3.1 內丹道溯源
§3.2 新道家的承傳與流派
§3.21 內丹道少陽派
§3.211 內丹道南宗之承傳
§3.212 內丹道北宗(全真教)的承傳
§3.213 伍柳仙宗
§3.214 內丹道先天派
§3.22 文始派
§3.23 其他
§3.231 張三豐與武當派
§3.232 中和派及其代表人物
§3.233 東派與西派
§3.3 丹道的極終︰「還虛合道」
§3.31「元神真性」與「識心」
► 顯示劇情透露
從丹道的理論來說,「精」、「氣」、「神」是生命體的三要素。但是, 新道家不言「生命」,而是從「性命」來看待吾人的生命體,也就是特別強調「性」與「命」。李清庵在其《中和集》中謂︰
「夫性者,先天至神,一靈之謂也。命者,先天至精,一氣之謂也。精神,性命之根也」。176
「性」指「元神」(神),其本質是「靈」。「命」出於「精」,其本質是「氣」(元氣)。總之,「命」指形軀生命,「性」指具靈性的「元神」。生命是性與命的結合177,故謂「性命之根」為「精」與「神」。在這個意義下,內丹道的要領,就在於煉「性命」︰
「煉丹之要,只是性命兩字。離了性命,便是旁門。各執一邊謂之偏枯。祖師云『神是性兮氣是命』,即此義也」178。
所謂「各執一邊,謂之偏枯」,是批評單獨修「性」或單獨修「命」,進而強調「性命雙修」之意。修「命」在於煉「元氣」,而修「性」則在於煉「元神」。對於新道家來說,「元神」就是吾人的「真性」,而「真性」又意謂著自我的真正本質,故「真性」或「元神」,其實乃指「真我」。「元氣」與「元神」,分別位於身體的下丹田及上丹田179。呂袓的《太一金華宗旨》一書對「真性」或「元神」有明確的表述。他認為人的「元神真性」是與天地共在的,而吾人修道,就是要明心見性,守言護元神,使之恢復來本面目︰
「祖師曰︰『天地視人如蜉蝣,大道視天地亦泡影。惟元神真性,則超元會而上之,其精氣則隨天地而敗壞矣。然元神在,則無極也。生天生地,皆由此矣。學人但能護元神,則超生 陰陽外,不在三界中。此見性方可,所謂本來面目也』」179。
依照卲康節的《皇極經世書》,「一會」有一萬八百年,「一元會」有十二「會」,故有十二萬九千六百年,為天地開合之數。因此,所謂「超元會」是指天長地久之意。。除「元神」之外,尚有「識神」180。故謂︰
「一靈真性,既落乾宮,便分魂魄。魂在天心,陽也,輕清之氣晋也。此自太虛得來,與元始同形。魄陰也,沉濁之氣也,附於有形之凡心。魂好生,魄望死。一切好色動氣,皆魄之所為,背識神也」。181
這裡認為「魂」與「元神真性」一樣,寄居於「天心」(祖竅),而「魄」則依附於「識神」,成為識神之體。前者來自「太虛」,又「與元始同形」。後者則為沉濁之氣。故又說︰
「蓋身中有魄焉,魄附識而用,識依魄而生。魄陰也,識之體也。識不斷,則生生世世,魄之變形易質無已也。唯有魂神之所藏也。……故回光所以煉魂,即所以保神,即祇以制魄,即所以斷識」。182
「識心」就是「識神」,猶如攝論師的「阿賴耶識」,而「元神真性」則像「阿摩羅識」,也就是像《攝大乘論釋》的「佛性」或「如來藏」。回光之效能是煉魂,強化「元神真性」,又可制魄斷識。然則何故「識心」要斷呢?對此,《太一金華宗旨》說︰
「下識心,如強藩悍將,欺天君闇弱,便皇遙執紀綱,久之太阿倒置矣。今凝守元宮,如英明之主在上,二目回光,如左右大臣盡心輔弼,內政既肅,自然一切奸雄,無不倒戈乞命矣」。183
「識心」能昏亂「元神真性」,若生命體由「識心」主宰,必墮於沈淪。故回光的修持就是對治「識心」,此點與攝論師以修佛之目的在於對治阿賴耶識相似。
延伸閱讀
聖嚴法師:華嚴心詮
viewtopic.php?p=11155#p11155
§3.32「修真」與「還虛合道」
► 顯示劇情透露
「元神真性」既然原是與天地共在,則如何成為生命之靈魂呢?《太一金華宗旨》及《性命圭旨》均認為,這是藉投胎而進入人體,而成為吾人之「元神」或「真性」。《性命圭旨》說︰
「原人自父母未生以前,本體太虛而已矣,其予之所謂無極者從太虛中乎?既而父母媾精而後,一點靈光而已矣,其予之所謂太極者乎?而一點靈光,原來者,我之元神也。……若能知所以,反而求之,以復還我太虛一氣之本初,一點靈光之舊物者,非此金丹大道不可也」。184
「元神」原是太虛中的「一點靈光」,是藉凓父母媾精而成為生命體之太極。修道之目的,就在於「復還我太虛一氣之本初,一點靈光之舊物」。「元神真性」之所以是「舊物」,因為祂本來就是與宇宙本體共在,故新道家之「修真」,乃在於恢復「元神」之「真性」。而恢復「真性」的方法,在大原則上有二途︰
﹝一﹞其一是由《太一金華宗旨》一書所持,認為只藉「回光」,其法類似《大乘起信論》所謂的「止觀法」。所謂「止」,大旨是指「止念」以虛其心。方法是端坐調息,遣除一切雜念,離乎外境,從而進入「真如三昧」185。至於所謂「觀」,是指觀察世間一切有為法,皆是須臾變滅。眾生一切心理現像,也是如此。觀察世間一切法,皆污穢不淨,無可依戀。186《太一金華宗旨》也把回光視為「止觀」故謂︰
「止觀二字,原離不得,即定慧也。以後凡念起時,不要仍舊兀坐,當究此念在何處?從何起?從何滅?反複推窮,了不可得。………如是不可得已,即仍舊綿綿去止。而繼之以觀,觀而繼之以止,是定慧雙修。此為回光,回者止也,光者觀也。」187
《太一金華宗旨》在此把「回光法」等同於「止觀」,但是,在實際的功法上,「回光法」雖含「止觀」,卻仍要兩目內視天心,才是回光法的要旨。在功果上說,《太一金華宗旨》認為循此途徑,便能煉出金丹。金丹在此是以各種金黃色花卉圖形(「金華」)出現於玄關。「元神」除了稱為「真性」之外,又可名為「太一」、「太乙」或「泰一」,以表示「元神」是本有的,而迴光之目的在於修煉恢復吾人的「太一真性」。《太一金華宗旨》所倡導的修持,是從回光的修煉中,似乎不必經過「還虛」的階段,直接使「元神」與 「道」合一。
﹝二﹞其二是強調「還虛」。李清庵說︰
「聖人云︰『身外有身未為奇,虛空粉碎,方露真。』所以脫胎之後(按︰指陽神出竅之後),正要腳踏實地,直待與虛空同體,方為了當」188。
當然,「虛空粉碎」之目的,仍是在於「抱本還元與太虛同體」189。《性命圭旨》認為吾人之本體原來自太虛,然後虛化為神,神化為形,由是而生人。修真則逆其道而行,故,「元神真性」也該返回太虛而與大道合190。所以,《性命圭旨》又說︰
「今之煉神還虛者,尤落在第二義,未到老氏無上至真之道也。煉虛合道者,此聖諦第一義,即釋氏最上一乘之法也」。191
「煉神還虛」只是階段性的成果,其極終目的是「煉虛合道」,這才是無上至真之道,以為這也是釋氏「最上一乘」之法。
上文曾提及「還虛合道」基本上有二途,此即文始派藉直接「氣化」而達成「還虛」。其二是少陽派從「煉精化晋」、「練晋化神」、「煉神還虛」,最後而至「還虛合道」。其特殊處在於通過「練神」的階段。關於這個問題,千峰老人趙避塵在其《性命法訣明指》講得最清楚︰
「蓋陽神百煉而百靈,千煉而愈精,煉煉不已,則陽神之慧光內神火,隱而收之愈密。斯放之愈普,隱之無可隱,斯顯之無可顯。將陽神收藏祖竅之內,定極滅盡之餘,久而久之,將陽神真火養足。……。煉至三年九載,百年千年,千劫萬劫,直待四大奔散,虛空粉碎,無形無跡,此乃是帶肉大覺金仙,萬劫不壞金鋼之體。法訣至此,永無秘訣」。192
此處是指在煉出陽之後,再把陽神收回祖竅的鍛煉方法。千峰老人又引其它趙魁一謂︰
「直至虛空粉碎,與道合真,一才見無量之寶光,直充塞於四大,得與賢聖仙佛相會,自無始分離,今日方得會面,彼此交光,合併一體,成為虛無一個圈子」。193
這就是所謂「還虛合道」之意義,這其實也就是新道家的「天人合一」觀,而這種境的「元神真性」,就是「真我」的實現。所以,《性命圭旨》說︰
「太上所以云︰『天地有壞,這個不壞。』這個才是真我,這個才是真如,這個才是性命,這個才是本體,這才是真虛,這個才是真寶相,這個才是真菩提道場,這個才是卾槃槃地,……才是常住真心,……這個才是無始不生,不滅之元神……」。194
由此可見,無論「還虛」是採用何種途徑,其目的都是以「與宇宙本體合一」為最終目標。這個本體或稱神佛,或稱卾槃地,或稱實相等等,都是吾人「真我」的完成。而追求與宇宙本體合一,也就是新道家之「天人合一」的境界。195在這個意義上說,道林大都接受輪迴之說,因而勸人修道。呂祖云︰
「萬劫千生得個人,須知前世種來因。速覮悟,出迷津,莫使輪受苦辛」。196
《性命圭旨》也謂︰
「人身難得今已得,大道難明今已明。此身不向今世度,更向何生度此身?」197
進一步來說,新道家的丹道是否真實不虛?一般人的思維與識度,多數只停頓在經驗生活的範域內,其識度與視野無法超出「生活世界」的「日常性」(德語Taglichkeit)之外,因而不在此範域之外的事物便無法想像。更何況,具有哲學家的玄智與冒險精神,或是具有科學家的好奇與務實驗證心態的人,本來就屬少數。於是常人便輕率地,論斷丹道之學為空虛誕妄。198但是,本文撰者多年來對丹道之研習,認為丹道之學,確為中國文化遺產中的一顆閃亮明珠,並祈能由此開發「生命哲學」(life philosophy)。199
http://web.thu.edu.tw/k460112/www/dandou.htm
Re: 仙佛合宗上乘實修
發表於 : 週五 7月 16, 2021 7:03 pm
由 訪客
釋尊教人開發理性終能成佛
證一分說一分不是自我發想
Re: 仙佛合宗上乘實修
發表於 : 週六 7月 17, 2021 1:06 am
由 訪客
如來禪,分證即佛,破無明證法身
祖師禪,見性成佛,一悟即至佛地
Re: 仙佛合宗上乘實修
發表於 : 週六 7月 17, 2021 3:51 am
由 訪客
如來「佛」
迦葉 ?
Re: 仙佛合宗上乘實修
發表於 : 週六 7月 17, 2021 5:40 am
由 訪客
論佛教在中國的質變與量變?
Re: 仙佛合宗上乘實修
發表於 : 週六 7月 17, 2021 7:03 am
由 訪客
無以擺脫的老大心態
中國土地的宿命輪迴
迦葉佛教來中興於此
一山高一山的祖師佛
滋長原有的自然崇拜
方便假神我威權統治
Re: 仙佛合宗上乘實修
發表於 : 週二 9月 14, 2021 9:06 am
由 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