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頁 (共 25 頁)

Re: 聖默然

發表於 : 週四 2月 24, 2022 8:26 pm
東正
勿忘初心 寫: 週四 2月 24, 2022 6:03 pm
東正 寫: 週四 2月 24, 2022 2:46 pm
勿忘初心 寫: 週四 2月 24, 2022 1:24 pm
另外小弟認為,現今重視〈襌那〉者不多,久習者亦不會費神流連網诲。
不如犀兄可改討論
何謂〈慧解脱〉的教理行果。來以交叉交流南傳漢傳共同的角度視野。定能滿足板友們的興趣。
^^
勿忘初心師兄吉祥

禪那
是數門
簡單說
念佛數數也是

您把禪那當成南傳的觀覺
方式了

當然那個也是禪那的運用之一

願法喜
東正師兄。禪那就是覺觀。行之名慧。修之名定。定慧等持通稱為禪那。

梵語禪那(Dhyāna),亦名靜慮(寂靜審慮),一般通稱為禪定、禪、定、止觀俱運。

大乘菩薩道行者習禪之三種交互並用,
如《圓覺經》云有三
(一)奢摩他、
(二)三摩缽提、
(三)禪那。
《圓覺經》如下來形容〈禪那〉

「 爾時世尊。告威德自在菩薩言:
『善男子。若諸菩薩悟淨圓覺。以淨覺心不取幻化及諸淨相。了知身心皆為罣礙。無知覺明不依諸礙。永得超過礙無礙境。受用世界及與身心。相在塵域。如器中鍠。聲出於外。煩惱涅槃不相留礙。便能內發寂滅輕安妙覺隨順寂滅境界。自他身心所不能及。眾生壽命皆為浮想。此方便者名為禪那。
善男子。假使有人修於聖道。教化成就百千萬億阿羅漢辟支佛果。不如有人聞此圓覺無礙法門。一剎那頃隨順修習。」

另外在

《 禪源諸詮集都序卷》上 是這樣敘述

禪是天竺之語。具云禪那。中華翻為思惟修。亦名靜慮。皆定慧之通稱也。源者是一切眾生本覺真性。亦名佛性。亦名心地。悟之名慧。修之名定。定慧通稱為禪那。此性是禪之本源。故云禪源。亦名禪那理行者。

因為星朋友所詢對象「大乘行者」。
故而提出禪那一詞。
給您作参考
師兄吉祥

您把文字提出來了

那麼請問您
在圓覺經的說明中,佛法分成三種類

先排除了三磨缽堤

奢摩它與禪那實務上的差別是什麼?
可以麻煩您說說嗎?

^^
“受用”世界及與身心。
相在塵域。如器中鍠。
聲(身)出於外。
煩惱涅槃不相留礙。
便能內發寂滅輕安妙覺隨順寂滅境界。
自他身心所不能及。
眾生壽命皆為浮想。(四相)

此方便者名為禪那。

^^

跟“止”有任何關係嗎?

===
禪那能稱為觀,或覺觀
但不為“止”(涅槃)義(奢摩它為止息義)

Re: 聖默然

發表於 : 週四 2月 24, 2022 8:34 pm
恆不住
楞嚴經:
[佛告阿難。世間一切諸修學人。現前雖成九次第定。不得漏盡成阿羅漢。皆由執此生死妄想誤為真實。是故汝今雖得多聞。不成聖果。]
個人看法:
1.這裡的漏盡聖果是指佛果,是佛乘大心阿羅漢果。
2.在大乘經典把二乘滅盡定(涅槃)說成僅是佛化城,非真實達到佛果的大涅槃。
3.這裡沒有說修成二乘滅定盡是外道法,只說:「皆由執此生死妄想誤為真實。」。
4.二乘阿羅漢雖斷分段生死,尚有變易生死,因此經云[執此生死誤為真實],所以不成真漏盡聖果(佛果)。
5.大心阿羅漢證真無漏滅盡定,依佛慧不斷生死不住涅槃而能成真無漏佛聖果。

妙法蓮華經
[如來爾時即便為說:『汝等所作未辦,汝所住地,近於佛慧,當觀察籌量所得涅槃非真實也。但是如來方便之力,於一佛乘分別說三。』如彼導師,為止息故,化作大城。既知息已,而告之言:『寶處在近,此城非實,我化作耳。』」]

Re: 聖默然

發表於 : 週四 2月 24, 2022 8:48 pm
次草
二乘精進沒道心,外道聰明無智慧
原來永嘉大師也分不清出外道與二乘
明明都是外道
這要怪
六祖也分不清
凡愚謂之死,外道執為斷
諸求二乘人,目以為無作
這要請周大聖人作一首證道歌
如果他慈悲
早將永嘉六祖幹掉
也不會讓次草誤讀一生
這是誰的過
當然是周大聖人不夠慈悲
喜歡看人出糗而已

Re: 聖默然

發表於 : 週四 2月 24, 2022 9:04 pm
漫步的犀牛
恆不住 寫: 週四 2月 24, 2022 4:27 pm 參話頭
大疑情時
至心光一片
恆不住學友,

這個說法,可以一談。

以下幾個問題,是否請學友釋疑 ?

1.小疑情階段,是有尋有伺嗎 ? 是止、還是觀? 還是止觀並運?

2. 當處在疑團中,是有尋有伺嗎 ? 是止、還是觀? 還是止觀並運?

3. 小疑情轉到疑團的過程中,尋伺的變化如何 ? 是尋先止息? 還是伺先止息? 還是同時止息?

4. 從小疑情轉到疑團的過程中,是否有 "無尋有伺" 的階段 ?

若有,當際是處在小疑情階段? 還是疑團階段?

若沒有,尋伺的變化,是自己操作的? 還是自然而然形成的 ?

5.心光一片階段,有尋有伺嗎? 這時是止、還是觀? 還是止觀並運?

以上是第一階段的疑問,是否請學友簡單釋疑 !

平安 喜樂

Re: 聖默然

發表於 : 週四 2月 24, 2022 9:30 pm
勿忘初心
柬正師兄吉祥

當然有所關連。

禪那本義叫思惟修,靜慮。
在亂中思惟叫胡思亂想叫妄想雜念。
静慮的〈靜〉就是在具〈止〉的狀態下來止於一念的思惟。

Re: 聖默然

發表於 : 週四 2月 24, 2022 9:42 pm
東正
勿忘初心 寫: 週四 2月 24, 2022 9:30 pm 柬正師兄吉祥

當然有所關連。

禪那本義叫思惟修,靜慮。
在亂中思惟叫胡思亂想叫妄想雜念。
静慮的〈靜〉就是在具〈止〉的狀態下來止於一念的思惟。
^^
混淆了吧!

靜還是慮?
靜有慮怎麼是靜?

止就是止,行就是行

奢摩它的靜
並非停止

所以
所謂“止觀”只是一種“相”
一種給人用的相

它要您身體不動,思維卻要動
這樣的“止觀”
只是一種方便“習氣”,
如同一般人平常運轉思想時“有所持”的方式
讓人覺得,這樣的修行不是很難
方便能入

===
相對的
禪那
也就沒有奢摩它的“靜”

您以為的“止”
只是身體停下動作而已
怎能看作同為奢摩它的“靜”?

Re: 聖默然

發表於 : 週四 2月 24, 2022 9:47 pm
東正
圓覺經
很重要的入門
是“離”

三種法門
都是以“出離”為心行

奢摩它是離“心念”
三摩缽堤是離“幻覺”
禪那是離“身受”

以上
再看一次經文

禪那過程
哪裡告訴您要用到“靜與止”的心行?
反而告訴您 從覺“受用”開始..
......
“受用”世界及與身心。
相在塵域。如器中鍠。(鍠,斧頭)

聲(身)出於外。

煩惱涅槃不相留礙。(旁觀)

便能“內發”寂滅輕安妙覺隨順寂滅境界。(法相)

自他身心所不能及。
眾生壽命皆為浮想。(離四相)

此方便者名為禪那。

Re: 聖默然

發表於 : 週四 2月 24, 2022 10:08 pm
次草
東正 寫: 週四 2月 24, 2022 9:47 pm 圓覺經
很重要的入門
是“離”

三種法門
都是以“出離”為心行

奢摩它是離“心念”
三摩缽堤是離“幻覺”
禪那是離“身受”

以上
再看一次經文

禪那過程
哪裡告訴您要用到“靜與止”的心行?
反而告訴您 從覺“受用”開始..
......
“受用”世界及與身心。
相在塵域。如器中鍠。(鍠,斧頭)

聲(身)出於外。

煩惱涅槃不相留礙。(旁觀)

便能“內發”寂滅輕安妙覺隨順寂滅境界。(法相)

自他身心所不能及。
眾生壽命皆為浮想。(離四相)

此方便者名為禪那。

奢摩它是離“心念”
三摩缽堤是離“幻覺”
禪那是離“身受”

心念,幻覺,身受
是什麽關係
誰知此三相

Re: 聖默然

發表於 : 週四 2月 24, 2022 10:12 pm
東正
次草 寫: 週四 2月 24, 2022 10:08 pm
東正 寫: 週四 2月 24, 2022 9:47 pm 圓覺經
很重要的入門
是“離”

三種法門
都是以“出離”為心行

奢摩它是離“心念”
三摩缽堤是離“幻覺”
禪那是離“身受”

以上
再看一次經文

禪那過程
哪裡告訴您要用到“靜與止”的心行?
反而告訴您 從覺“受用”開始..
......
“受用”世界及與身心。
相在塵域。如器中鍠。(鍠,斧頭)

聲(身)出於外。

煩惱涅槃不相留礙。(旁觀)

便能“內發”寂滅輕安妙覺隨順寂滅境界。(法相)

自他身心所不能及。
眾生壽命皆為浮想。(離四相)

此方便者名為禪那。

奢摩它是離“心念”
三摩缽堤是離“幻覺”
禪那是離“身受”

心念,幻覺,身受
是什麽關係
誰知此三相
誰知此三相
這個問題^^

三種法門都是為了永斷無明
而存在

當沒有誰注意這三個問題的時候
自然沒有問題

Re: 聖默然

發表於 : 週四 2月 24, 2022 10:20 pm
次草
東正 寫: 週四 2月 24, 2022 10:12 pm
次草 寫: 週四 2月 24, 2022 10:08 pm
東正 寫: 週四 2月 24, 2022 9:47 pm 圓覺經
很重要的入門
是“離”

三種法門
都是以“出離”為心行

奢摩它是離“心念”
三摩缽堤是離“幻覺”
禪那是離“身受”

以上
再看一次經文

禪那過程
哪裡告訴您要用到“靜與止”的心行?
反而告訴您 從覺“受用”開始..
......
“受用”世界及與身心。
相在塵域。如器中鍠。(鍠,斧頭)

聲(身)出於外。

煩惱涅槃不相留礙。(旁觀)

便能“內發”寂滅輕安妙覺隨順寂滅境界。(法相)

自他身心所不能及。
眾生壽命皆為浮想。(離四相)

此方便者名為禪那。

奢摩它是離“心念”
三摩缽堤是離“幻覺”
禪那是離“身受”

心念,幻覺,身受
是什麽關係
誰知此三相
誰知此三相
這個問題^^

三種法門都是為了永斷無明
而存在

當沒有誰注意這三個問題的時候
自然沒有問題
心念,幻覺,身受
三者是什麽關係
您說的
您應該最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