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之知見(正知見)。

藍海千尋
文章: 5505
註冊時間: 週六 3月 20, 2021 9:02 pm

Re: 佛之知見(正知見)。

文章 藍海千尋 »

佛,是覺悟義,是說眾生皆有「能覺悟的能力特質」
覺悟不及體!
藍海千尋
文章: 5505
註冊時間: 週六 3月 20, 2021 9:02 pm

Re: 佛之知見(正知見)。

文章 藍海千尋 »

涅槃經二曰:「譬如鳥迹,空中現者,無有是處。有能修習無我想者,而有諸見者,亦無是處。」
正好給二愣子上一堂課

修習無我想者,而有諸者,亦無是處
輕舟
文章: 1433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9:46 pm

Re: 佛之知見(正知見)。

文章 輕舟 »

藍海千尋 寫: 週一 6月 27, 2022 9:00 am
在手抓執,在鼻聞香,在足運奔、在眼曰見、在耳曰聞、風吹樹搖、氣上雨下,世間一切作用皆是,世人迷已逐物,喚作上帝、神我、自我(我、所)、神識、精魂,而不知此性遍及一切,無內無外,不生不滅,不增不喊、不來不去、不常不斷、非自非他、非內中外、非獨有非共有、稱名如來,本離情識無為無作,二六時中演說無常、苦、空、寂滅、無我。
上說不是佛性!
你學的不是佛法。
—————————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術語)體之義,因之義,不改之義也。唯識述記一本曰:「性者體也。」探玄記十八曰:「性是因義。」大乘義章一曰:「性釋有四義:一者種子因本之義,二體義名性,三不改名性,四性別為性。」智度論三十一曰:「性名自有,不待因緣。」傳心法要上曰:「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雙忘,乃是真法。忘境猶易,忘心至難。人不敢忘心,恐落空無撈摸處。不知空本無空,唯一真法界耳。此靈覺性,無始已來與虛空同壽。未曾生,未曾滅。未曾有,未曾無。未曾穢,未曾淨。未曾喧,未曾寂。未曾少,未曾老。無方所,無內外。無數量,無形相,無色相,無音聲。不可覓,不可求,不可以智慧識,不可以言語取,不可以境物會,不可以功用到。諸佛菩薩與一切蠢動含靈同此大涅槃性,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法。一念離真,皆為妄想。」同下曰:「天真自性,本無迷悟。盡十方虛空界,元來是我一心體。」禪源諸詮三曰:「良由此宗(禪宗)所說本性,不但空寂,而自然常知,故應目為心也。」
藍海千尋
文章: 5505
註冊時間: 週六 3月 20, 2021 9:02 pm

Re: 佛之知見(正知見)。

文章 藍海千尋 »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術語)體之義,因之義,不改之義也。唯識述記一本曰:「性者體也。」探玄記十八曰:「性是因義。」大乘義章一曰:「性釋有四義:一者種子因本之義,二體義名性,三不改名性,四性別為性。」智度論三十一曰:「性名自有,不待因緣。」傳心法要上曰:「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雙忘,乃是真法。忘境猶易,忘心至難。人不敢忘心,恐落空無撈摸處。不知空本無空,唯一真法界耳。此靈覺性,無始已來與虛空同壽。未曾生,未曾滅。未曾有,未曾無。未曾穢,未曾淨。未曾喧,未曾寂。未曾少,未曾老。無方所,無內外。無數量,無形相,無色相,無音聲。不可覓,不可求,不可以智慧識,不可以言語取,不可以境物會,不可以功用到。諸佛菩薩與一切蠢動含靈同此大涅槃性,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法。一念離真,皆為妄想。」同下曰:「天真自性,本無迷悟。盡十方虛空界,元來是我一心體。」禪源諸詮三曰:「良由此宗(禪宗)所說本性,不但空寂,而自然常知,故應目為心也。」
上說是指佛性?

連真如性與佛性.都分不清楚!
輕舟
文章: 1433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9:46 pm

Re: 佛之知見(正知見)。

文章 輕舟 »

藍海千尋 寫: 週一 6月 27, 2022 10:48 am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術語)體之義,因之義,不改之義也。唯識述記一本曰:「性者體也。」探玄記十八曰:「性是因義。」大乘義章一曰:「性釋有四義:一者種子因本之義,二體義名性,三不改名性,四性別為性。」智度論三十一曰:「性名自有,不待因緣。」傳心法要上曰:「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雙忘,乃是真法。忘境猶易,忘心至難。人不敢忘心,恐落空無撈摸處。不知空本無空,唯一真法界耳。此靈覺性,無始已來與虛空同壽。未曾生,未曾滅。未曾有,未曾無。未曾穢,未曾淨。未曾喧,未曾寂。未曾少,未曾老。無方所,無內外。無數量,無形相,無色相,無音聲。不可覓,不可求,不可以智慧識,不可以言語取,不可以境物會,不可以功用到。諸佛菩薩與一切蠢動含靈同此大涅槃性,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法。一念離真,皆為妄想。」同下曰:「天真自性,本無迷悟。盡十方虛空界,元來是我一心體。」禪源諸詮三曰:「良由此宗(禪宗)所說本性,不但空寂,而自然常知,故應目為心也。」
上說是指佛性?

連真如性與佛性.都分不清楚!
前人已經分好了,你好好學習。
——————
世尊!如果位中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庵摩羅識、空如來藏、大圓鏡智,是七種名,稱謂雖別,清淨圓滿,體性堅凝,如金剛王,常住不壞。

這以下,阿難尊者把我們追求佛道這個果地上的七種功德講出來。

第一個是菩提(我們以下根據蕅益大師的註解來說明,他老人家講得比較簡單扼要)。什麼叫菩提?消除二障叫菩提。它是一種智德,透過我空法空的智慧來消除煩惱障、所知障,這個時候所成的叫菩提。這個約著智慧的光明來說的。

第二個,涅槃。涅槃是約斷德。什麼叫涅槃呢?斷除二死。就著斷除分段、變異兩種生死而成就這種寂靜的狀態,我們安立作涅槃。

第三個,真如。真如是一個道理。「不妄名真」;不異,異就是變異的異,「不異名如」。這個道理,不管是過去,不管是現在,不管是未來,不管你到天上,你到地獄去,這個道理永遠是真實,永遠是沒有變化的。我們這一念心的本質是離一切相、即一切法,過去如此,現在如此,未來如此,是真實而不變化的道理,叫真如。

第四個,佛性。什麼叫佛性呢?「不變不壞,名為佛性。」它沒有生滅的,沒有生起,沒有變化,沒有消失的,叫佛性。

第五個,庵摩羅識。當然這個識就是能夠分別,他能夠分別一切而無染著。他那個明瞭的心去分別外在的色聲香味觸法的時候,不會跟六塵黏在一起,不生染著。庵摩羅識。

第六個,空如來藏。空如來藏,就是「唯一真心,更非他物」,指的是離一切相的一種智慧。

第七個,大圓鏡智。什麼叫大圓鏡智呢?是「洞照萬法,而無分別」。觀察一切法的時候,不生起虛妄的分別。

這個庵摩羅識跟大圓鏡智其實是同一個東西,只是庵摩羅識是約著離開過失來說,大圓鏡智是約著生善,生起功德這一部分來說。這個地方有差別,一個是離過,一個是生善。

阿難尊者說,以上七種大乘果位的功德,名稱雖然有差別,但是它的體性都是清淨的,都是圓滿具足一切功德的,而且是堅固而不可破壞,就像金剛寶王是常住而不可破壞。

阿難尊者先把成佛的七種功德講出來,他強調這個都是不生、不滅、不可破壞的。
藍海千尋
文章: 5505
註冊時間: 週六 3月 20, 2021 9:02 pm

Re: 佛之知見(正知見)。

文章 藍海千尋 »

世尊!如果位中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庵摩羅識、空如來藏、大圓鏡智,是七種名,稱謂雖別,清淨圓滿,體性堅凝,如金剛王,常住不壞。
讓我來教育你。

此處佛性與涅槃,都只是“名”,而不是“體”!

佛性名,涅槃名,得底之義,稱作如來藏,不見佛性體故名藏。

佛性體可見,如眼見色,如觀掌中摩尼寶珠。

真如,菩提(正覺),空如來藏.......不可見,不可得。

如果真如就是佛性,那八地就可以稱作佛了!
藍海千尋
文章: 5505
註冊時間: 週六 3月 20, 2021 9:02 pm

Re: 佛之知見(正知見)。

文章 藍海千尋 »

第四個,佛性。什麼叫佛性呢?「不變不壞,名為佛性。」它沒有生滅的,沒有生起,沒有變化,沒有消失的,叫佛性。
這樣解佛性名(義) ,會將佛性當作虛空,不能得義之底。
藍海千尋
文章: 5505
註冊時間: 週六 3月 20, 2021 9:02 pm

Re: 佛之知見(正知見)。

文章 藍海千尋 »

第二個,涅槃。涅槃是約斷德。什麼叫涅槃呢?斷除二死。就著斷除分段、變異兩種生死而成就這種寂靜的狀態,我們安立作涅槃
這種解法,也不能得涅槃義之底。

照這樣的解法,不能知有涅槃四德。
藍海千尋
文章: 5505
註冊時間: 週六 3月 20, 2021 9:02 pm

Re: 佛之知見(正知見)。

文章 藍海千尋 »

。什麼叫菩提?消除二障叫菩提。它是一種智德,透過我空法空的智慧來消除煩惱障、所知障,這個時候所成的叫菩提。這個約著智慧的光明來說的。
什麼是菩提?就是正覺。
藍海千尋
文章: 5505
註冊時間: 週六 3月 20, 2021 9:02 pm

Re: 佛之知見(正知見)。

文章 藍海千尋 »

真如。真如是一個道理。「不妄名真」;不異,異就是變異的異,「不異名如」。這個道理,不管是過去,不管是現在,不管是未來,不管你到天上,你到地獄去,這個道理永遠是真實,永遠是沒有變化的。我們這一念心的本質是離一切相、即一切法,過去如此,現在如此,未來如此,是真實而不變化的道理,叫真如。
上說是“真如名”,而不是真如性體。

不能以真如名入真如性體。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