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 頁 (共 186 頁)

Re: 開悟前,開悟後

發表於 : 週六 6月 22, 2024 3:31 pm
dodo
寂照世間 寫: 週六 6月 22, 2024 3:29 pm 六祖說。
於一切法,不取不捨,即見性成佛道。

為什麼?

上士聞道,信受奉行。
但您有嗎?
您有時時,於一切法,不取不捨嗎?
我只管該吃吃,該睡睡,這樣算不算信受奉行?

Re: 開悟前,開悟後

發表於 : 週六 6月 22, 2024 3:37 pm
dodo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484〈3 善現品〉:「「勝軍梵志以如是等諸離相門,於一切智智深生信解,於一切法皆無取著,諸法實相不可得故。如是梵志以離相門,於一切智智得信解已,於一切法皆不取相,亦不思惟無相,諸法以相、無相法皆不可得故。如是梵志由勝解力,於一切法不取不捨,實相法中無取捨故。時,彼梵志於自信解乃至涅槃亦不取著。何以故?以一切法本性皆空不可取故。」(CBETA 2024.R1, T07, no. 220, p. 460b17-25)
於一切法不取不捨,實相法中無取捨故。

因為實相法中,無法可取,無法可捨,所以,說一切法不取不捨。

我有曾說要在實相法中,取甚麼,捨甚麼嗎?

Re: 開悟前,開悟後

發表於 : 週六 6月 22, 2024 3:37 pm
寂照世間
dodo 寫: 週六 6月 22, 2024 3:31 pm 我只管該吃吃,該睡睡,這樣算不算信受奉行?
要看你是不是【有取、有捨】,能不能放下【有取、有捨】
如果您已能,於一切法不取,於一切法不捨。
那麼,您已經真正的回歸真如本性,回歸本體。
也就是攝用歸體,誠所謂的歸家穩坐。

但如果你歸家穩坐時,還有取有捨,這表示,您還沒有真正的歸家。

Re: 開悟前,開悟後

發表於 : 週六 6月 22, 2024 3:39 pm
寂照世間
dodo 寫: 週六 6月 22, 2024 3:37 pm 於一切法不取不捨,實相法中無取捨故。

因為實相法中,無法可取,無法可捨,所以,說一切法不取不捨。

我有曾說要在實相法中,取甚麼,捨甚麼嗎?
我是說,您有時在日用中,還自認是凡夫。
這不是禪師該有的知見,您可以因應大眾的程度,而適時調整。
這我沒意見。

但是,您若是自降身分,忘記真如本性,而從覺醒者,重新淪落為未悟的凡夫,
重新變成一切迷人。
那麼,我就有意見了!

Re: 開悟前,開悟後

發表於 : 週六 6月 22, 2024 3:40 pm
dodo
寂照世間 寫: 週六 6月 22, 2024 3:39 pm 我是說,您在目用中,還自認是凡夫。
這不是禪師該有的知見,你可以因應大眾的程度,而適時調整。
我沒意見。

但是,您若是自降身分,忘記真如本性,而從覺醒者,重新淪落為未悟的凡夫,
重新變成一切迷人。
那麼,我就有意見了!
那是哪門的於一切法不取不捨的定義?

那是你自己作法自縛而已!

Re: 開悟前,開悟後

發表於 : 週六 6月 22, 2024 3:42 pm
寂照世間
dodo 寫: 週六 6月 22, 2024 3:40 pm 那是哪門的於一切法不取不捨的定義?

那是你自己作法自縛而已!
重點是著境與離境
著境即煩惱,離境即菩提。

這是六祖的定義,您又忘記了。

楞嚴經
執著夢境人事物,即不是得菩提者。
這是楞嚴經的定義
因為,得菩提者,如寤時人,於夢中事,不再執著夢中物。

離夢境一切人事物,即不取不捨一切法,即是回歸真如本性、本體,
所以,稱為見性成佛道。

Re: 開悟前,開悟後

發表於 : 週六 6月 22, 2024 3:48 pm
dodo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4:「得菩提者,如寤時人、說夢中事;心縱精明,欲何因緣取夢中物?況復無因本無所有。如彼城中演若達多,豈有因緣自怖頭走?忽然狂歇,頭非外得。縱未歇狂,亦何遺失?富樓那!妄性如是,因何為在?汝但不隨分別世間、業果、眾生、三種相續,三緣斷故,三因不生;則汝心中演若達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勝淨明心本周法界,不從人得;何藉劬勞肯綮修證?」(CBETA 2024.R1, T19, no. 945, p. 121b19-27)
得菩提者,如寤時人、說夢中事;心縱精明,欲何因緣取夢中物?

得菩提者,就像是睡醒的人說夢中的事,心雖精明,但能用甚麼因緣去想起取出夢中的物體呢?

如彼城中演若達多,其頭本來就沒有失去,那要用甚麼因緣去取回自己的頭呢?

菩提本來就無失,要用甚麼因緣去取回菩提呢?

何藉劬勞肯綮修證?你在窮忙甚麼?在狂怖到處找甚麼?

Re: 開悟前,開悟後

發表於 : 週六 6月 22, 2024 4:23 pm
dodo
寂照世間 寫: 週六 6月 22, 2024 3:42 pm 重點是著境與離境
著境即煩惱,離境即菩提。

這是六祖的定義,您又忘記了。

楞嚴經
執著夢境人事物,即不是得菩提者。
這是楞嚴經的定義
因為,得菩提者,如寤時人,於夢中事,不再執著夢中物。

離夢境一切人事物,即不取不捨一切法,即是回歸真如本性、本體,
所以,稱為見性成佛道。
未見性,就舉經說明,且照原文說明,否則,我都視為閣下自己的杜撰小說!

聊不下去!只能去喫茶了!

(搞了老半天,可別跟我說你也看不懂文言文,難道又要我來上國文課了。)

Re: 開悟前,開悟後

發表於 : 週六 6月 22, 2024 4:30 pm
dodo
菩提本無失,要怎麼找?

看!電線桿!

電線桿,不就是菩提在用嗎?

見聞覺知,不是菩提在用嗎?

行住坐臥,不是菩提在用嗎?

喜怒哀樂,不是菩提在用嗎?

貪嗔癡慢,不是菩提在用嗎?

該吃吃,該喝喝,不是菩提在用嗎?

菩提在用了,你還說找不到?

Re: 開悟前,開悟後

發表於 : 週六 6月 22, 2024 4:36 pm
cyc320
五蘊幻身 幻何究竟
迴趣真如 法還不淨(法本無為)
師然之。復語誠曰。汝師戒定慧。勸小根智人。吾戒定慧。勸大根智人。若悟自性。亦不立菩提涅槃。亦不立解脫知見。無一法可得。方能建立萬法。若解此意。亦名佛身。亦名菩提涅槃。亦名解脫知見。(漏盡通)見性之人。立亦得。不立亦得。去來自由。無滯無礙。應用隨作。應語隨答。普見化身。不離自性。即得自在神通。遊戲三昧。是名見性。(善知識。心量廣大。遍周法界。用即了了分明。應用便知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去來自由。心體無滯。即是般若 )
志誠再啟師曰。如何是不立義。師曰。自性無非。無礙無亂。念念般若觀照。常離法相。自由自在。縱橫盡得。有何可立。自性自悟。頓悟頓修。亦無漸次。所以不立一切法。諸法寂滅。有何次第。志誠禮拜。願為執侍。(我只管該吃吃,該睡睡,這樣算不算信受奉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