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 頁 (共 39 頁)
Re: 心的轉換
發表於 : 週三 3月 27, 2024 8:30 pm
由 逍遙
我以為,法友是把[心之本性到底是淨,是染?]用在心理問題上,
這樣在判斷,解明,成佛的可能性、開悟之心、或是佛的精神特質...等
各種問題的思想依據,對不對?
=========
我對心的看法,最典型的,如心經
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心無罣礙
心就是這樣,大多有罣礙,特殊情況可以無罣礙
正如生活中,有時心有煩惱,有時沒有煩惱
這種方式的心,於是清晰易懂
我知道真常的角度,跟空宗不同
也知道真常如何看待真如
但把心直接當成性來看
似乎還是超過真常派系?
Re: 心的轉換
發表於 : 週三 3月 27, 2024 8:58 pm
由 逍遙
好,總之,天台跟華嚴都屬真常系?
但天台又重引龍樹論述,也是屬真常?
Re: 心的轉換
發表於 : 週三 3月 27, 2024 9:59 pm
由 鄰居
我對心的看法,最典型的,如心經
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心無罣礙
心就是這樣,
順便貼這兩套說法,法友以後一定要用到!
例如[自性有與無自性]的差別是甚麼?
如果以般若係,中觀學的說法;
任何的法,除了自己的體性之外,如果不觀待任何其他的法,也就是說;
能從自己方面單獨成立的一法,就稱作[有自性]或[自性有].或[自性]。
比方;
[色法]含有[色.聲.香.味.觸]五種,但是[色觸]只是[眼識]所看的對境,
也就是說;眼識所看到的對境只有[顏色與形狀],除了這樣,並無其他。
用這樣來探討,確實沒有[自性]可成立的[色聲香味觸法],因為這些完全
是需要[依賴他法者]。
那麼世間萬物當中,有沒有不需要靠任何的法(因緣合和)的這種東西?
如果存在,就表示它[自性有],如果不存在,就是[無自性]!
中觀依般若經的結論;
說一切法都是緣起,都是無自性。
Re: 心的轉換
發表於 : 週三 3月 27, 2024 10:04 pm
由 鄰居
我知道真常的角度,跟空宗不同
也知道真常如何看待真如....
真常系也要細分;
所謂;[佛性]是著重在本來涅槃,本來具有無漏智性。
這種[性],比較傾向[空寂性]。
至於[見佛性],是[大涅槃經]說的,其實[佛性與如來藏],
本質是一樣。
達摩祖師教導弟子是以「二入四行」,二入就是「理入」跟「行入」。
他的「理入」是甚麼,就是「如來藏」思想,依據「如來藏」說;
深信眾生都有如來藏。
禪宗有(所謂)「明心見性」的說法。「見性」是甚麼?就是見你
的「本有佛性」。那怎麼見你的「本有佛性」呢?
一樣要遠離「分別.戲論」。
[壇經]有一段說的[性].[自性],這段意在指[生命的主體],
如[性在身心在,性去身心壞]。以[性]為身心在與否的象徵。
至於此[性]是否為[靈性]說;我無法證實!
有法師認為,
根據六祖壇經說的,慧能他當時讚嘆,
他說:「何其自性本自清淨」。
他讚嘆:「何其自性能生萬法」。
在般若細的這個「自性」能解釋成「空性」,如果是(依龍樹說的)
「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一樣是「能生萬法」沒錯。
可是[壇經]它這裡的體會不是像般若係如此的,因為我們
從禪宗的教導知道,其實他們體會的(清淨自性)是「本有佛性」,這個跟真正
「般若法門」的教導(的空性)是有差異的。
(底下注音符號號不同的這些補充,是從我的筆記拷貝的,也許我之前有貼過
合十!
Re: 心的轉換
發表於 : 週五 3月 29, 2024 10:49 am
由 逍遙
鄰居兄果然渾身是寶藏
隨意挖挖,又挖出一段對禪宗的論述
姑且不論對錯
但能言之有物,有內容,舉證經文
堪稱活字典等級了
不要覺得活字典沒甚麼
就算是佛在世與佛滅後的差別
也不過就是一個是活字典時代
佛滅後,就算有再多經文,再多的論述
都不能等同於活字典
Re: 心的轉換
發表於 : 週五 3月 29, 2024 11:06 am
由 逍遙
[壇經]有一段說的[性].[自性],這段意在指[生命的主體],
如[性在身心在,性去身心壞]。以[性]為身心在與否的象徵。
至於此[性]是否為[靈性]說;我無法證實!
==============
幾年前我就看到一股隱憂
就是在般若裡使用“體”的這種概念
有一個恆常不變的體
然後一切都是都是從體而出生
形成一個主從關係
然後再把這個體,等同於“性”
真常系的,絕對可以使用這套沒錯
甚至下一步就可以發展出靈魂了
但般若系的,卻不會這樣搞,不要混淆了
因為--不主不從
般若就是專門要破除這種恆常的,或是固定的兩邊關係,怎麽反過來用這種東西來形容般若
般若的性,有時的確會使用體這概念
方便形容一下什麼是性
但這個譬喻,卻被不斷引用,放大,接著做各種延伸,甚至發展出靈魂
這些都超出範圍了
也讓般若的性,失去了原意
Re: 心的轉換
發表於 : 週五 3月 29, 2024 12:54 pm
由 Sherlock
淨宗有個常寂光淨土
有時也被稱為法身
如如智照如如境
光體無二無憎愛
無量光無量壽
是念佛人的心
是所謂的體
Re: 心的轉換
發表於 : 週五 3月 29, 2024 3:22 pm
由 逍遙
是念佛人的心
是所謂的體
========
不久前才看到老怪寫
----心存善念,是唯一之途
或許這個心,就是唯一的善念,對善的堅持
講般若,講修定,都太難太遙遠
善,就對了
這就是念佛人的心
Re: 心的轉換
發表於 : 週六 4月 06, 2024 7:31 am
由 鄰居
「心的轉換」是佛法比較特別的見解與用法。
法師們會教導學生;慧學,是佛法能用來徹底解決煩惱的轉換!
最重要的,佛法基本的知識一定要先解決,如果專學一些怪里
怪氣的,佛法基本知識不解決,修起來有可能成反效果。
以台壇將近三十年的發展史為例,修起來成反效果的法友,我們
還是能常常遇的到,所以以此為鑑,我們雖然沒有甚麼大成就,
但自少我們身心健康,佛法基本的理學,慧學還能把握的很正向。
人的煩惱很多,例如孩童時期有的煩惱,長大後一部分會自然消失,
但是長大後有新的煩惱又出現了。這些新的煩惱,佛法認為大部分
由「執著」而來,其實也是還帶有孩童時期延續的煩惱,稱之為
「無明習氣」。
有法師講過一段故事;法師說;
http://www.fodizi.tw/fojiaogushi/14008.html
「在佛陀時代,佛陀也有很多習氣難除的弟子。為讓我們更有信
心努力消除習氣,佛陀曾說:
「正因為習氣未除,才需用心修行;習氣若已消除,那就已經成道了。」
(有時間再延續貼文)
Re: 心的轉換
發表於 : 週六 4月 06, 2024 11:21 pm
由 鄰居
「煩惱與習氣」的差別,
《大智度論》卷42:「聲聞辟支佛習氣於菩薩為煩惱。」
這段是說;聲聞與辟支佛,認為「習氣還是習氣,是不染污,無礙於生死」。
而在大乘學人立場,「習氣還是有微細煩惱,還是會招感變易生死的」。
聲聞與辟支佛習氣不斷,而唯佛斷盡的無明,大乘學人說,因為菩薩
在修行中,已經一分一分地漸除;到了佛果位是究竟斷盡無明。
為什麼要先講這部分,因為如果不先申明出處,接著又要雞同鴨講,
這裡學習聲聞佛法的很少,否則他們也會抗議!所以我定位是依據
《大智度論》卷42裡的說法,這樣才不會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