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頁 (共 46 頁)

Re: "學唯識,要緣真如而修行",在生活中,要如何操作呢?

發表於 : 週四 2月 03, 2022 7:18 am
東正
善哉!次草師兄所言如是
^^

一般的思維中
很難擺脫觀念之一
是一生二,二生三的
次第關係

這是人類學會“語言”之後的習慣
“組織”“架構”都是屬於這個範疇的
“念”
從而導入的“思”即是“次第”“相續”“生”


^^

Re: "學唯識,要緣真如而修行",在生活中,要如何操作呢?

發表於 : 週五 2月 04, 2022 10:05 am
Viirya
回應主題

解深密經是這麼說的
云何諸法圓成實相。謂一切法平等真如。
於此真如。諸菩薩眾勇猛精進為因緣故。如理作意無倒思惟。為因緣故乃能通達。
於此通達漸漸修集。乃至無上正等菩提方證圓滿。


通達即是見道.
未見道前.先勇猛精進.如理作意.無倒思惟

Re: "學唯識,要緣真如而修行",在生活中,要如何操作呢?

發表於 : 週五 2月 04, 2022 10:40 am
次草
Viirya 寫: 週五 2月 04, 2022 10:05 am 回應主題

解深密經是這麼說的
云何諸法圓成實相。謂一切法平等真如。
於此真如。諸菩薩眾勇猛精進為因緣故。如理作意無倒思惟。為因緣故乃能通達。
於此通達漸漸修集。乃至無上正等菩提方證圓滿。


通達即是見道.
未見道前.先勇猛精進.如理作意.無倒思惟
您看
離假即心真
無倒思惟就是離假
不知假而認假為實
就是那無明的鈎鎖
被鎖住還樂的要命
被賣了還替人數錢
名相的障礙要先除
不除必然成大賺人

Re: "學唯識,要緣真如而修行",在生活中,要如何操作呢?

發表於 : 週五 2月 04, 2022 11:02 am
黃竹
回應主題

解深密經是這麼說的
云何諸法圓成實相。謂一切法平等真如。
於此真如。諸菩薩眾勇猛精進為因緣故。如理作意無倒思惟。為因緣故乃能通達。
於此通達漸漸修集。乃至無上正等菩提方證圓滿。

通達即是見道.
未見道前.先勇猛精進.如理作意.無倒思惟
上說經文,似乎是說先見證此圓成實相,即名見道。之後為因緣而勇猛精進,如理作意無倒思維,即不退轉。為因緣故能通達(此方便),於此通達(方便)漸漸修集(有種來下種,因地果還生/如幻三摩提,如苗漸增長),最終方能修成圓滿的正果。

而不是說,未見道前來個勇猛精進,做作甚麽如理作意,無倒思唯。未見道前又怎如理?而這方便法門,亦即六祖所云:此之知見瞥然興,錯認何曾解方便,汝當一念自知非,自己靈光常顯現。又云:慧能沒技倆,不斷百思想,對境心數起,菩提(道)作怎長?(很典型悟道後進趣處行生的演繹)

又佛祖亦強調,先要識得無始生成根本及無始菩提涅槃元清凈體,才可作勇猛精進之真實有用的修行,否則便如煮豆成沙,徒勞無功。

然而我認為,無始生死根本,便是虛空,所以要悟空。無始菩提涅槃元清淨體,便是道,所以要悟道。

故悟空與悟道,是實修者必需先達的條件,透此方能作修生與行生兩個成佛必需經歷的過程。

無始菩提涅槃元清淨體,即汝今者識精元明。作意、觸(色陰)、受(受陰)、想(想陰)、思(行陰)五者,作意是最前(楞嚴經佛說淨見色陰現象,便需銷落諸念,諸念便跟作意有關)...ff,當四陰盡了,便至識精元明此處,識陰區宇,但因過往生一切無明業識都同落在此地,要淨慮至無漏當然要花相當的功夫,界地由它業力生,靠的是因緣帶動,不是不作意,是如理作意。四陰盡故,一切思、想、受、觸性能皆通達無礙,而無我住處。祇剩此一處而更無其它住處,故又稱不動地。

Re: "學唯識,要緣真如而修行",在生活中,要如何操作呢?

發表於 : 週五 2月 04, 2022 9:48 pm
Viirya
唯識將修行劃分為五個階段
資糧.加行.見道/通達.修道及究竟
並於通達位初證真如(圓成實自性)

Re: "學唯識,要緣真如而修行",在生活中,要如何操作呢?

發表於 : 週三 2月 09, 2022 2:11 am
隨機談
漫步的犀牛 寫: 週三 1月 26, 2022 10:16 pm 學友們,

雖然尚未有學友提出實務性的解答,

但是個人依然非常期待能見到更深一步的見解。

在等待的空閑時,有個簡單的問題,在此與諸友共研。

真如,可以有《能、所》嗎?!

真如圓成實性嗎? 絕待、還是相待的呢?

如果可以有《能、所 (相待)》,凡夫怎麼緣取真如? 實務如何操作? 或是...只有見道的聖人才適用 ?

如果不可以有《能、所 (相待)》,緣真如而修行....是可行的嗎?! 還是理論而已?

還是,緣真如而修行,並非唯識學所主張 ?

抑或,緣真如而修行,有其他的文義呢 ?

希望有深研的學友能提出精闢的操作、與見解。

平安 喜樂
犀牛法友的問題,問的非常好,就是有疑問而無法理解,才會有謗佛正法的情形,這很容易理解的。
犀牛法友喜歡小乘佛法及修行方式,這個非常好,只要適合自己意向的都好,但還是要了解大乘佛法的。
如無法了解,內心不喜,則存疑即可,可不予修習,但不可去謗,只因有因必有果,且因果難逃。
希望法友可下載及閱讀,諸法無行經,這經只有卷上及卷下,內容不多,但充分的談到謗法的因果。
非常的有價值。

現在來談談學唯識及緣真如修行的相關問題,個人就只提供一些所知道的看法而已,觀念上的溝通而已。
大乘佛法原則上有三派,但萬法歸一,最後都只歸真如一派,其實法法皆是無上,只是從不同的點切入而已。
就如爬山一樣,要登上山頂,當然是從山下開始爬,但登山口可以非常多個,但最後目的都是一樣的。

瑜伽行唯識學派,中觀學派,如來藏學派,這三派講的東西,好像不相同,但最後的目的成佛,則完全一樣。
簡單的說,唯識宗(法相宗)講的是什麼?
其實講的,仍是如來藏派的真如(法身),在深懂萬法唯識之後,了知第八識(或八個識)都是念念生滅。
及虛幻無實後,要實證二空所顯真理(真如),經歷唯識五位(資糧、加行、通達、修習,究竟),最後成佛。

那麼「唯識」是什麼?
其實 - 真如,本就是絕待的,無生無滅,無形無相..,所以也不會有什麼能、所可言,更不會有「識」的存在。
無量義經云:「無量義者,從一法生。其一法者,即無相也。如是無相,無相不相,不相無相,名為實相。」
在此經中,無量義原是指菩薩所說之法,但其實所有的法也是相同的,都是依無相(實相、真如)而有。
這就是「真如」緣起,但本就無相,因無相,則有所有相,一法及萬法皆是相同,因為如能不同的話。
那麼當然萬法,就會有各自的相。但如都有各自的相,則何還能稱之為「無相」?所以無相,是所有相。
所以一法可含萬法,萬法可含一法,所有一切都能相容無礙,這就是華嚴宗的「無盡」緣起。

再來真如雖現出萬法,但萬法本無生滅,本就無有法出生,所以金剛經云:本無一法可得。
但真如既能現萬法,當然也會現出生滅之相,而生滅之相也是法,這就是無始無明,無生滅中,已有虛妄的生滅相。
這就是所謂的「識」,既有生滅,則萬法依之皆有,萬法從無到有,唯識所變,此即為「賴耶」緣起。
既有虛妄的生滅,即是無明,再來緣行(造作),緣識....即十二緣起,生老病死,憂悲苦惱,這就是「業感」緣起。

而唯識宗的「唯識」,其實就是「賴耶」緣起,萬法唯識,而大乘起信論中也有詳細說明,可自行參閱。
在該論中,也說明了,如何是從真如,最後變成了唯識?還說明了真妄和合的情形。
當然要注意的是,大乘起信論中,雖說有八個識,但第八識其實包含了第七識,在論及阿賴耶識時。
其實已包含了末那識,這兩識並沒有細分,再來的,就論及其他的六個識了。

那麼什麼中觀學派?
其實就是以中論為主,這是在破斥小乘法的我空法有,而大小乘佛法,本就有所不同。
這很容易理解的,佛法上的位階不同,因為修證的目標不同,學的當然不一樣,一個目標是成佛。
一個目標是阿羅漢,本就不同。而中論的主要看法,就是八不中道,緣起性空,說明一切法皆是無實。
都是緣起,自然性空,法無自性,其實這跟唯識宗差別不大,一切法皆無實,念念生滅,唯有實證二空所顯真理。
最後才能成佛,這是萬法歸一。

現在來談談什麼是緣「真如」修行?
其實這是大乘佛法中,唯一成佛之法,如要成佛,就是一定要證真得如。而菩薩的萬行,主要的就是修六度。
而證真如,就是六度之中的般若,其他的五度也皆須依於般若才能成就。
六祖壇經云: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般若心經云: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所以如想修學大乘佛法,想要成佛,必定要能證得真如(實相、佛性、般若、圓覺 ... ...) 。
但在證得之前,當然要能先開悟什麼是真如(實相、法身....)?
也只有在「開悟」之後,才能依真如而修,不然一切都是盲目瞎修,當然永不成佛。
例如,想要去爬某座山,如果連山在哪邊都不知道的話,請問是要往哪邊去?是要怎麼爬?

而中國的禪宗,其實也就是這樣來的?
以心印心,不立文字,教外別傳,只重你知解(其實就是開悟),不重你行持,因為如不「悟」的話。
則一切都是瞎忙,而所謂的知解,當然不會是知,更不會是解,反而是言語道斷,心行處絕。
六祖壇經說 --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楞嚴經則說,煮沙欲成飯,就算千百劫,也永不可能。

那麼開悟容易嗎?
非常非常難,所以要長期修行,以期開悟,而開悟後,就是悟後起修,時間更長,但終將成佛。
金剛經云: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 ... 於此章句,能生信心。
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

所以所謂的頓悟,其實是來自於漸修,而金剛經中,也說出了重點,就是所謂的開悟,其實不是一佛
、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而是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

而這也就是禪宗從達摩開始,所傳的人都很有限,再經唐朝到宋朝,開悟的人越來越少,到最後就斷了。
而到現在的話,有名無實,就只剩口頭禪而已了。猜測大家都在吹牛,就連實修的都很少了,還何來的開悟?
楞嚴經說,末世邪師說法,如恒河沙,其實大家心裡都有數,早已是如此了,就只有自求多福了。


那麼要如何依「真如」而修?
古德有說,開悟在楞嚴,其實一部楞嚴經,就是佛法的小三藏,所有大乘的修法都在裡面了。
所以依真如而修,其實也是可以說,就是依楞嚴經而修。
楞嚴經剛開始時,就是七處徵心,到了第三卷末時,阿難等人,就已經開悟了,真的是善根深厚沒錯。
阿難並於如來前說偈讚佛:
妙湛總持不動尊  首楞嚴王世希有 
(銷我億劫顛倒想  不歷僧祇獲法身)
... ....

在楞嚴經中,再來的就是,悟後起修,就是所謂的二十五種圓通,是法法皆是可行,就看個人因緣了。
而其中彌勒菩薩所說的,其實就是唯識宗的修行方法,而有緣的,就會想學,看現在不就很流行嗎?

但悟後起修成佛,其實時間還是很長的,開悟位,一般的說法,屬於「別教」的七住位,經過十住位之後
再來是十行,十迴向,加行位,最後才能到達初地位,這是第一大阿僧祇劫,再來初地到七地,是第二大阿僧祇劫。
八地到十地,這是第三大阿僧祇劫。另外如依楞嚴經,其所說的修行位階,則屬於「圓教」,有五十七位階。

楞嚴經云:生因識有,滅從色除。理則頓悟,乘悟併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
而這些修行的次第,時間上都非常的長,其他的經論,提到的也很多,但都是千經萬經一致。
但現在的情形,則是邪師說法一堆,什麼都可速成,什麼都不用修,都是理即佛,一悟成佛,所以到處都是聖人
而這些聖人,也都能發大財,真是奇了?

再來要提到的一部經為圓覺經,清朝的雍正皇帝,把此經列為佛經中的第一經。
印光大師說,雍正皇帝是唯一法身大士轉世的帝王,所以不可小覻。
圓覺經的全經,幾乎各個菩薩都在提問開悟之法,而佛則是一一細講,是重複再重複。
所以如能開悟,則佛也有提到,悟後起修之法,就是禪修之法,以期證入真如,例如:

  爾時世尊。告辯音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大眾及末世眾生。
問於如來如是修習。汝今諦聽。當為汝說。時辯音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善男子。一切如來圓覺清淨本無修習及修習者。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於未覺幻
力修習。爾時便有二十五種清淨定輪。
  若諸菩薩唯取極靜。由靜力故永斷煩惱究竟成就。不起于座便入涅槃。此菩薩者
名單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唯觀如幻以佛力故。變化世界種種作用。備行菩薩清淨妙行。於陀羅尼
不失寂念及諸靜慧。此菩薩者名單修三摩鉢提。
  若諸菩薩唯滅諸幻不取作用獨斷煩惱。煩惱斷盡便證實相。此菩薩者名單修禪那。
  若諸菩薩先取至靜。以靜慧心照諸幻者。便於是中起菩薩行。此菩薩者名先修奢
摩他後修三摩鉢提。
  若諸菩薩以靜慧故證至靜性。便斷煩惱永出生死。此菩薩者名先修奢摩他後修禪那。
... ...
.... .....

上面的禪定修法,共有二十五種,至於所有的詳細內容,可自行參閱全經。

再來要談的,就是天台宗的止觀法門?
有四種止觀,並以智者大師的三本著作為主,因大師可能就是釋迦佛的化身,所以其修法,就是大乘佛法的修法。
天台宗的止觀法門,就是禪修法門,不管有沒有開悟,都可依之而修,依修而悟或依悟而修,兩者都可予以併行。
這只要自行去查天台宗的教義,一切都說的很清楚的。

再來要講到的就是「瑜伽師地論」,這是一本非常重要的修行經論,也叫十七地論。
很多世間的學者專家,都是以人間的凡夫眼光,在那裡考證來考證去,說這一定是印度無著論師的所作。
如不然的話,就是一堆人的共作,如說是彌勒菩薩所作,請問又有誰看過菩薩?

其實學大乘佛法的人,就知道,這是一部從凡夫,修行到成佛的,各階段過程及其導引之書。
所以如非過來人,是絕對無法說出其來時路的?
該論雖是用唯識修行的觀點來說明,但其修行的過程及階段,則與他法的修行不會有異。
所以是完全講述實修過程之經論,價值非常,而這也是其為何?有時也會被稱為本母的原因?
但這些其實都是必然之事,只在於是否有心去特別注意而已?

而印光大師曾說過,民國初年,有名的唯識學大師,歐陽漸是魔種,也就是魔子魔民,依願來轉世,目的是破佛正法。
其講唯識,雖頭頭是道,但其中則藏有很多的魔說。
再來後來的呂澂,繼承了支那內學院,比之於歐陽漸,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邪說更多,則應更是魔種無誤。
但由於印光大師已圓寂,所以並無評論,其實印光大師一生,也曾與一些出家法師,在佛教的刊物上辯論過。
但從不曾說過,有任何人會是魔種,並雖不曾與歐陽漸往來,但也唯說此一人而已,可見其涵義是極深的。

最後也來談談修行的超圓頓法門,也可說,可依真如而修行的,就是阿彌陀佛的淨土法門。
這在楞嚴經的二十五種圓通法門裡有,是大勢至菩薩所說。
如娑婆世界,耳根最利,其最多人適合的耳根圓通法,其修行也不適合的話,則該法門之前法,念佛法門。
則最為殊勝,這是三根普被,因此就算終身不開悟,也是能修成的,所以這是最圓頓之法門。

1,念佛法門,先仗自力,後仗佛力,雙力並行,大增上緣,就算不開悟,僅依信、願、行,也可能修成。
2,能相信此法的人很少,是難信之法,如相信後更修之,或修之而永不廢,更少,所以是難上加難。
3,如往生淨土能成功,則不管行者本身,現在是何位階,都是永脫輪迴,這是不可思議法門。
4,任何人往生淨土後,自然具有八地以上菩薩,獨有之不退轉,位階只進不退,不可思議。
5,依本來業障之深淺,歷時不同,如功德深者,花開見佛,立證初地,可即依願,往生娑婆度眾。
度眾願滿之後仍回淨土。
6,業障深者,位階仍只進不退,沒有輪迴,依人天善法,小乘阿羅漢,慢慢階階取證,最後入大乘法,必開悟。
行菩薩行,可依願往生各處佛土,仍是沒有輪迴,度眾願滿仍回淨土,至最終成佛。
7,其實念佛時,可依念佛而修定,修止觀,而所謂的念佛三昧,即是修定及止觀的結果,這是開悟及證道修法。
但這很多修禪宗者不知,而念佛者仍兼仗佛力,如修定或止觀無成,仍可依信、願、行而往生淨土,這是他宗所無。
所以是超圓頓法門,他宗有者,淨土法門也可依念佛而修,而他宗無者,而淨土法門也獨有仗佛力之所加。
8,所有法門的修行者,皆有退轉之事實,這無可避免,因有隔陰之迷,但淨土法門修成功者沒有。
因往生淨土如成功,除永無輪迴,也永無退轉,這比七地菩薩功力還高,因七地菩薩仍有退轉。
至於退轉到哪?實非凡夫所能知,但一般的禪宗開悟人,如本來的位階就低的話,這問題就大了。
印光大師說,南宋的秦檜,前世就是浙江㕍蕩山上修行的僧人,已大徹大悟,所以福報也大。
轉世後當到了宰相,因此也做了很多壞事,這大家都知道的,結果呢?
就是下地獄了,但現在上來了沒?不知道,只因凡夫都沒有神通,所以只要知道有此事就可以了。

Re: "學唯識,要緣真如而修行",在生活中,要如何操作呢?

發表於 : 週三 2月 09, 2022 7:24 am
周善為
東正 寫: 週四 2月 03, 2022 7:18 am 善哉!次草師兄所言如是
^^

一般的思維中
很難擺脫觀念之一
是一生二,二生三的
次第關係

這是人類學會“語言”之後的習慣
“組織”“架構”都是屬於這個範疇的
“念”
從而導入的“思”即是“次第”“相續”“生”


^^
一生二,二生三的次第關係,
就是早於佛出世前即已存在的,
世俗的緣生法、因果觀。

Re: "學唯識,要緣真如而修行",在生活中,要如何操作呢?

發表於 : 週三 2月 09, 2022 10:15 am
漫步的犀牛
隨機談 寫: 週三 2月 09, 2022 2:11 am
漫步的犀牛 寫: 週三 1月 26, 2022 10:16 pm 學友們,

雖然尚未有學友提出實務性的解答,

但是個人依然非常期待能見到更深一步的見解。

在等待的空閑時,有個簡單的問題,在此與諸友共研。

真如,可以有《能、所》嗎?!

真如圓成實性嗎? 絕待、還是相待的呢?

如果可以有《能、所 (相待)》,凡夫怎麼緣取真如? 實務如何操作? 或是...只有見道的聖人才適用 ?

如果不可以有《能、所 (相待)》,緣真如而修行....是可行的嗎?! 還是理論而已?

還是,緣真如而修行,並非唯識學所主張 ?

抑或,緣真如而修行,有其他的文義呢 ?

希望有深研的學友能提出精闢的操作、與見解。

平安 喜樂
犀牛法友的問題,問的非常好,就是有疑問而無法理解,才會有謗佛正法的情形,這很容易理解的。
犀牛法友喜歡小乘佛法及修行方式,這個非常好,只要適合自己意向的都好,但還是要了解大乘佛法的。
如無法了解,內心不喜,則存疑即可,可不予修習,但不可去謗,只因有因必有果,且因果難逃。
希望法友可下載及閱讀,諸法無行經,這經只有卷上及卷下,內容不多,但充分的談到謗法的因果。
非常的有價值。...
學友,

個人認為,緣真如而修行、或依真如境智而修行....這樣的說法,可以參酌 雜926經的說法。

駿馬禪,就是解答參考。

駿馬禪,也就是後世禪宗,師父引領弟子的不傳之密....緣無所依、緣無所有、不住

駿馬禪,就是真實禪,也是後世大乘論說的大乘無相禪法的原版本。

其實個人很希望能見到有真實、發心的大乘弟子,

將自己修學的大乘禪法,與駿馬禪做對照,並提出心得列表勘校。

這對現代的真實的大乘學友,將是劃時代的貢獻。

以上簡答。

以下是囉嗦....

沒有呂澂大師,就沒有知道瑜珈師地論與雜阿含本母之間的源流關係,上座部禪法的溯源,光這件事...連當年的翻譯者 玄奘大師都不曾發現。

光是這件事,這足以歷史留名。

只有台灣漢傳教界部分人士,當然還有一些佛教論壇上的學友們,懵然無知、甚至輕視。

當然,這與呂澂大師對部分大乘經論的批判有關,導致許多大乘學人不滿,進而刻意忽視呂大師的著說。

在此無意闡述呂大師的赫然成就,只是緬懷前賢的正眼熱忱罷了。


如意平安

Re: "學唯識,要緣真如而修行",在生活中,要如何操作呢?

發表於 : 週三 2月 09, 2022 11:00 am
周善為
漫步的犀牛 寫: 週三 2月 09, 2022 10:15 am
隨機談 寫: 週三 2月 09, 2022 2:11 am
漫步的犀牛 寫: 週三 1月 26, 2022 10:16 pm 學友們,

雖然尚未有學友提出實務性的解答,

但是個人依然非常期待能見到更深一步的見解。

在等待的空閑時,有個簡單的問題,在此與諸友共研。

真如,可以有《能、所》嗎?!

真如圓成實性嗎? 絕待、還是相待的呢?

如果可以有《能、所 (相待)》,凡夫怎麼緣取真如? 實務如何操作? 或是...只有見道的聖人才適用 ?

如果不可以有《能、所 (相待)》,緣真如而修行....是可行的嗎?! 還是理論而已?

還是,緣真如而修行,並非唯識學所主張 ?

抑或,緣真如而修行,有其他的文義呢 ?

希望有深研的學友能提出精闢的操作、與見解。

平安 喜樂
犀牛法友的問題,問的非常好,就是有疑問而無法理解,才會有謗佛正法的情形,這很容易理解的。
犀牛法友喜歡小乘佛法及修行方式,這個非常好,只要適合自己意向的都好,但還是要了解大乘佛法的。
如無法了解,內心不喜,則存疑即可,可不予修習,但不可去謗,只因有因必有果,且因果難逃。
希望法友可下載及閱讀,諸法無行經,這經只有卷上及卷下,內容不多,但充分的談到謗法的因果。
非常的有價值。...
學友,

個人認為,緣真如而修行、或依真如境智而修行....這樣的說法,可以參酌 雜926經的說法。

駿馬禪,就是解答參考。

駿馬禪,也就是後世禪宗,師父引領弟子的不傳之密....緣無所依、緣無所有、不住

駿馬禪,就是真實禪,也是後世大乘論說的大乘無相禪法的原版本。

其實個人很希望能見到有真實、發心的大乘弟子,

將自己修學的大乘禪法,與駿馬禪做對照,並提出心得列表勘校。

這對現代的真實的大乘學友,將是劃時代的貢獻。

以上簡答。

以下是囉嗦....

沒有呂澂大師,就沒有知道瑜珈師地論與雜阿含本母之間的源流關係,上座部禪法的溯源,光這件事...連當年的翻譯者 玄奘大師都不曾發現。

光是這件事,這足以歷史留名。

只有台灣漢傳教界部分人士,當然還有一些佛教論壇上的學友們,懵然無知、甚至輕視。

當然,這與呂澂大師對部分大乘經論的批判有關,導致許多大乘學人不滿,進而刻意忽視呂大師的著說。

在此無意闡述呂大師的赫然成就,只是緬懷前賢的正眼熱忱罷了。


如意平安
「沒有呂澂大師,就沒有〈人〉知道瑜珈師地論與雜阿含本母之間的源流關係」?
然周某雖未曾讀過呂澂先生的相關著述,卻從來不疑《雜阿含》與其他一切經、論之間不可分割的源流關係。

Re: "學唯識,要緣真如而修行",在生活中,要如何操作呢?

發表於 : 週三 2月 09, 2022 12:09 pm
周善為
漫步的犀牛 寫: 週三 2月 09, 2022 10:15 am
隨機談 寫: 週三 2月 09, 2022 2:11 am
漫步的犀牛 寫: 週三 1月 26, 2022 10:16 pm 學友們,

雖然尚未有學友提出實務性的解答,

但是個人依然非常期待能見到更深一步的見解。

在等待的空閑時,有個簡單的問題,在此與諸友共研。

真如,可以有《能、所》嗎?!

真如圓成實性嗎? 絕待、還是相待的呢?

如果可以有《能、所 (相待)》,凡夫怎麼緣取真如? 實務如何操作? 或是...只有見道的聖人才適用 ?

如果不可以有《能、所 (相待)》,緣真如而修行....是可行的嗎?! 還是理論而已?

還是,緣真如而修行,並非唯識學所主張 ?

抑或,緣真如而修行,有其他的文義呢 ?

希望有深研的學友能提出精闢的操作、與見解。

平安 喜樂
犀牛法友的問題,問的非常好,就是有疑問而無法理解,才會有謗佛正法的情形,這很容易理解的。
犀牛法友喜歡小乘佛法及修行方式,這個非常好,只要適合自己意向的都好,但還是要了解大乘佛法的。
如無法了解,內心不喜,則存疑即可,可不予修習,但不可去謗,只因有因必有果,且因果難逃。
希望法友可下載及閱讀,諸法無行經,這經只有卷上及卷下,內容不多,但充分的談到謗法的因果。
非常的有價值。...
學友,

個人認為,緣真如而修行、或依真如境智而修行....這樣的說法,可以參酌 雜926經的說法。

駿馬禪,就是解答參考。

駿馬禪,也就是後世禪宗,師父引領弟子的不傳之密....緣無所依、緣無所有、不住

駿馬禪,就是真實禪,也是後世大乘論說的大乘無相禪法的原版本。

其實個人很希望能見到有真實、發心的大乘弟子,

將自己修學的大乘禪法,與駿馬禪做對照,並提出心得列表勘校。

這對現代的真實的大乘學友,將是劃時代的貢獻。

以上簡答。

以下是囉嗦....

沒有呂澂大師,就沒有知道瑜珈師地論與雜阿含本母之間的源流關係,上座部禪法的溯源,光這件事...連當年的翻譯者 玄奘大師都不曾發現。

光是這件事,這足以歷史留名。

只有台灣漢傳教界部分人士,當然還有一些佛教論壇上的學友們,懵然無知、甚至輕視。

當然,這與呂澂大師對部分大乘經論的批判有關,導致許多大乘學人不滿,進而刻意忽視呂大師的著說。

在此無意闡述呂大師的赫然成就,只是緬懷前賢的正眼熱忱罷了。


如意平安
「駿馬禪,也就是後世禪宗,師父引領弟子的不傳之密....緣無所依、緣無所有、不住。駿馬禪,就是真實禪,也是後世大乘論說的大乘無相禪法的原版本」,周某也同意這項說法。

至於「其實個人很希望能見到有真實、發心的大乘弟子,將自己修學的大乘禪法,與駿馬禪做對照,並提出心得列表勘校」,其實要瞭解如上大乘禪法「駿馬禪」、「緣無所依、緣無所有、不住」的基本心要,一點也不困難。

周某舉個現實生活極淺顯的例子,諸君應該一聽就懂。周某是1957年次的,在那個年頭,幾乎每個男生都要服個2年或3年的兵役。那時候,軍中的生活是相當嚴苛、枯燥、寡淡、折磨人的,每個人都是從既已習慣的生活圈中突然抽離,同時斷然丟入另一個截然不同的環境裡。每天每人的副食費〈菜錢〉,只有新台幣 9元,經常 3個月才能放一次約 3天的,足夠來回車程所需的返鄉的假,卻永遠有出不完的操、受不完的訓、演不完的習,冬天寒風刺骨,夏日不啻火爐。真的是「寒時寒殺闍黎,熱時熱殺闍黎」。真的是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想想自己的家,想想自己的親人朋友,想想往日生活裡點點滴滴的熟悉感觸,就這麼消失得無影無蹤,有幾人堪能忍受?怎麼辦?怎麼熬下去呢?很簡單,老鳥告訴你,別想就得了。部隊長也會很體貼的,繼續提供你無窮無盡的任務,讓你沒那個閑功夫去想別的。很簡單,不想,就是答案。因為所有你想的,都不曾真實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