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 頁 (共 21 頁)
Re: 正宗佛門修法
發表於 : 週五 3月 29, 2024 2:10 am
由 藍海千尋
不肯捨邪見,出不了三界,作任何修,何益?
執佛方便說為真實....入邪也!
Re: 正宗佛門修法
發表於 : 週五 3月 29, 2024 11:40 am
由 大開眼界
藍海千尋 寫: ↑週五 3月 29, 2024 2:10 am
不肯捨邪見,出不了三界,作任何修,何益?
執佛方便說為真實....入邪也!
笑死人
別人已經用身體在
實證
你還停滯在紙上談兵
Re: 正宗佛門修法
發表於 : 週五 3月 29, 2024 11:44 am
由 藍海千尋
笑死人
別人已經用身體在實證
你還停滯在紙上談兵
用蘊體實證???
死人不怕笑,最怕笑後成死人。
Re: 正宗佛門修法
發表於 : 週五 3月 29, 2024 12:00 pm
由 大開眼界
練專注一處 才能練出 圓通本根
這說明 「捨離」才能走向解脫;
整天講「開悟」的人,都是在練肖話
練「專注一處」就是在練:捨離眼耳鼻舌身意。
【不使用六根】是大乘佛教和原始佛教對於「解脫者」的共同描述。
原始佛教所描述的解脫者,同樣已不使用六根。
《增壹阿含經 卷38(3)》佛告比丘曰。此岸者身也。彼岸者身滅耶。
《思益梵天所問經》世尊。誰能到彼岸。佛言。能捨六入者。
《相應部 第35卷101經》
眼非汝等之所有者,應摒棄此,棄此 乃為汝等之利益安樂
耳非汝等之所有……
鼻非汝等之所有……
舌非汝等之所有……
身非汝等之所有……
意非汝等之所有……當棄此,棄此 乃為汝等之利益安樂。
《楞嚴經 卷四》根塵既銷 云何覺明不成圓妙
《楞嚴經 卷四》塵根識心 應時銷落...云何不成無上知覺。
大乘佛教和原始佛教有相同的說法:
必須捨棄六根,才能到達彼岸,獲得利益安樂
Re: 正宗佛門修法
發表於 : 週五 3月 29, 2024 12:04 pm
由 大開眼界
藍海千尋 寫: ↑週五 3月 29, 2024 11:44 am
用蘊體實證???
已經告訴你,是用
內眼在打坐
所以並不是用「蘊體」
這個肉體(眼耳鼻舌身意) 並不是
真實我
內眼(圓通本根) 才是
真實我,所以打坐必須
捨眼耳鼻舌身意, 由
內眼主導打坐
Re: 正宗佛門修法
發表於 : 週五 3月 29, 2024 12:10 pm
由 寂照世間
大開眼界 寫: ↑週五 3月 29, 2024 12:00 pm
練專注一處 才能練出 圓通本根
這說明 「
捨離」才能走向解脫;
整天講「開悟」的人,都是在練肖話
練「專注一處」就是在練:
捨離眼耳鼻舌身意。
【不使用六根】是
大乘佛教和
原始佛教對於「解脫者」的共同描述。
原始佛教所描述的解脫者,同樣已
不使用六根。
《增壹阿含經 卷38(3)》佛告比丘曰。此岸者身也。彼岸者身滅耶。
《思益梵天所問經》世尊。誰能到彼岸。佛言。能捨六入者。
《相應部 第35卷101經》
眼非汝等之所有者,應摒棄此,棄此 乃為汝等之利益安樂
耳非汝等之所有……
鼻非汝等之所有……
舌非汝等之所有……
身非汝等之所有……
意非汝等之所有……當棄此,棄此 乃為汝等之利益安樂。
《楞嚴經 卷四》根塵既銷 云何覺明不成圓妙
《楞嚴經 卷四》塵根識心 應時銷落...云何不成無上知覺。
大乘佛教和
原始佛教有相同的說法:
必須
捨棄六根,才能到達
彼岸,獲得利益安樂
解脫,分兩種,一種心解脫,又稱定解脫。
你所說應該指這種,我同意你所說。
但還有另一種是慧解脫,你所說的,還沒有說到慧解脫。
見聞如幻翳,三界若空花,卻來觀世間,猶如夢中事。
這是屬於理則頓悟的慧解脫部分。
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也是慧解脫的部分。
佛法並不容易,就是有時會混在一起,而弄不清楚。
不是只修定,也要修慧。
是名妙蓮華 金剛王寶覺 如幻三摩提 彈指超無學
彈指即超無學,這是慧解脫的頓悟法門。
Re: 正宗佛門修法
發表於 : 週五 3月 29, 2024 12:18 pm
由 大開眼界
寂照世間 寫: ↑週五 3月 29, 2024 12:10 pm
解脫,分兩種,一種心解脫,又稱定解脫。
你所說應該指這種,我同意你所說。
但還有另一種是慧解脫,你所說的,還沒有說到慧解脫。
你意思是說 下面經文講的 只是指「定解脫」?
《增壹阿含經 卷38(3)》佛告比丘曰。此岸者身也。彼岸者身滅耶。
《思益梵天所問經》世尊。誰能到彼岸。佛言。能捨六入者。
經文清楚說「
到彼岸」,你卻說這只是「定解脫」?
是不是 認知有問題!
Re: 正宗佛門修法
發表於 : 週五 3月 29, 2024 12:27 pm
由 寂照世間
大開眼界 寫: ↑週五 3月 29, 2024 12:18 pm
你意思是說 下面經文講的 只是指「定解脫」?
《增壹阿含經 卷38(3)》佛告比丘曰。此岸者身也。彼岸者身滅耶。
《思益梵天所問經》世尊。誰能到彼岸。佛言。能捨六入者。
經文清楚說「
到彼岸」,你卻說這只是「定解脫」?
是不是 認知有問題!
《楞嚴經》
阿難。汝猶未明一切浮塵,諸幻化相,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幻妄稱相,其性真為妙覺明體。如是乃至五陰六入,從十二處,至十八界,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虛妄名滅。殊不能知生滅去來本如來藏。常住妙明,不動周圓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於去來迷悟生死,了無所得。
你要分開來看
依照經典所說,
有沒有生死?迷悟?來去?
這不是指定解脫,而是指慧解脫的部分。
在慧解脫的頓悟法門中,
不得來去,不得迷悟,不得生死
因為,於來去迷悟生死,了無所得。
一切浮塵,諸法,皆幻化相。
此是
是名妙蓮華 金剛王寶覺 如幻三摩提 彈指超無學
Re: 正宗佛門修法
發表於 : 週五 3月 29, 2024 12:34 pm
由 大開眼界
寂照世間 寫: ↑週五 3月 29, 2024 12:27 pm
依照經典所說,
有沒有生死?迷悟?來去?
這不是指定解脫,而是指慧解脫的部分。
在慧解脫的頓悟法門中,
不得來去,不得迷悟,不得生死
因為,於來去迷悟生死,了無所得。
已經解脫了, 當然就是「不得來去,不得迷悟,不得生死」
這是在講
已經解脫了
但你現在還沒有解脫
你需要知道的 應該是,要如何做 才能解脫?
就是要 修止觀(專注一處)
Re: 正宗佛門修法
發表於 : 週五 3月 29, 2024 12:36 pm
由 寂照世間
【《楞嚴經》卷九
阿難。知妄所起,說妄因緣。若妄元無,說妄因緣元無所有。何況不知,推自然者。是故如來與汝發明,五陰本因,同是妄想。
1汝體先因父母想生。汝心非想,則不能來想中傳命。如我先言心想醋味,口中涎生。心想登高,足心酸起。懸崖不有。醋物未來。汝體必非虛妄通倫。口水如何因談醋出。是故當知,汝現色身,名為堅固第一妄想。
2.即此所說臨高想心,能令汝形真受酸澀。由因受生,能動色體。汝今現前順益違損,二現驅馳,名為虛明第二妄想。
3.由汝念慮,使汝色身。身非念倫,汝身何因隨念所使。種種取像。心生形取,與念相應。寤即想心。寐為諸夢。則汝想念搖動妄情,名為融通第三妄想。
4.化理不住,運運密移。甲長髮生,氣銷容皺。日夜相代,曾無覺悟。
阿難。此若非汝,云何體遷。如必是真,汝何無覺。則汝諸行念念不停,名為幽隱第四妄想。
5.又汝精明湛不搖處,名恒常者。於身不出見聞覺知。若實精真,不容習妄。何因汝等,曾於昔年睹一奇物。經歷年歲,憶妄俱無,於後忽然覆睹前異,記憶宛然,曾不遺失。則此精了湛不搖中,念念受熏,有何籌算。
阿難當知。此湛非真。如急流水,望如恬靜,流急不見,非是無流。若非想元,寧受妄習。非汝六根互用開合,此之妄想無時得滅。故汝現在見聞覺知中串習幾,則湛了內罔象虛無,第五顛倒微細精想。】
五種妄想,五陰本因同是妄想。
在理則頓悟的範圍中,這是慧解脫的部分。
【《楞嚴經》卷十
阿難。是五受陰,五妄想成。汝今欲知因界淺深。
唯色與空,是色邊際。
唯觸及離,是受邊際。
唯記與妄,是想邊際。
唯滅與生,是行邊際。
湛入合湛,歸識邊際。
此五陰元,重疊生起。
生因識有,滅從色除。
理則頓悟,乘悟併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
我已示汝劫波巾結,何所不明,再此詣問。汝應將此妄想根元,心得開通,傳示將來末法之中諸修行者。令識虛妄。深厭自生,知有涅槃,不戀三界。】
色受想行識五陰,
在定解脫的部分,是事非頓除因次第盡的部分。
而五種妄想,則不是定解脫的部分,而是慧解脫的部分。
慧解脫,則是理則頓悟,乘悟併銷。
五種妄想如幻如夢,五陰皆空。
所以,你要先分開來看
1.理則頓悟,乘悟併銷,是慧解脫的部分。
2.事非頓除,因次第盡,是定解脫的部分。
這有兩種解脫,慧解脫,定解脫。
然後,再兩種加起來,
慧解脫 + 定解脫,兩個加起來,才是完整的,才是俱解脫。
...................................
你大概還不懂五十陰魔,是哪裏來的?
你應該還不知五十陰魔的入魔原因。
不知道五陰是妄想,還沒有理則頓悟乘悟併銷,還沒有得慧解脫,
還沒悟入如幻三摩提,彈指超無學。
還沒有卻來觀世間,猶如夢中事。
還沒有以慧而覺醒,安樂而自在。
才是導致入魔而不得慧解脫、俱解脫的真正原因。
誤入五十陰魔者,就是只修定解脫,而忽略了修慧解脫。
1理則頓悟,乘悟併銷。2.事非頓除,因次第盡。
兩個都要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