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雜阿含經》第809經記載,發現小乘學離欲惡不善法的荒繆行徑

妙吉祥如意
文章: 6280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誰說無色界無意識?

文章 妙吉祥如意 »

軟體之美 寫: 週一 7月 24, 2023 9:57 am
軟體之美 寫: 週日 7月 23, 2023 12:23 pm 阿毘達磨識身足論【卷5】
玄奘譯
如色界繫有覆無記意識,無色界繫有覆無記意識亦爾。
四空天都是無色界天 繫有意識
識無邊處天不是不迴心鈍阿羅漢 要涅槃滅意識的所在
非非想處天才是
《成唯識論》
末那心所、何性所攝?有覆無記所攝;非余。此意相應四煩惱等,是染法故。
障礙聖道,隱蔽自心;說名有覆。非善不善,故名無記。
如上二界諸煩惱等,定力攝藏,是無記攝。此俱染法,所依細故;任運轉故;亦無記攝。若已轉依;唯是善性。
妙吉祥如意 寫: 週日 7月 23, 2023 5:51 pm
講阿賴耶識心,就必須涵蓋五蘊熏習運作的八個識!!!
這時才能稱阿賴耶識妄心。

如果,分論人命八識各自行相、各司其職,則阿賴耶識是相分,第七末那是見分。阿賴耶識是屬末那識的心所法。

唯識三十頌
次第二能變,是識名末那。依彼轉緣彼,思量為性相

解深密經
廣慧!
此識亦名阿陀那識﹐何以故?由此識於身隨逐執持故。
亦名阿賴耶識﹐何以故?由此識於身攝受藏隱同安危義故。
亦名為心﹐何以故?由此識色﹑聲﹑香﹑味﹑觸等積集滋長故。
(此識,色﹑聲﹑香﹑味﹑觸等積集滋長故。障礙聖道,隱蔽自心;說名有覆。非善不善,故名無記。亦名為心,有覆無記所攝,即是指第七末那識,而非阿賴耶識,明矣)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隨機談
文章: 119
註冊時間: 週日 4月 18, 2021 8:51 am

Re: 從《雜阿含經》第809經記載,發現小乘學離欲惡不善法的荒繆行徑

文章 隨機談 »

恆不住 寫: 週一 7月 24, 2023 10:16 am
隨機談 寫: 週日 7月 23, 2023 10:52 pm


個人的看法是這樣的,其實這些現象非常常見,古時的很多高僧大德他們的看法也都不同?
但這個很正常,只因大家都不是佛,像我們這種業力凡夫,對高僧大德的言論,也只能盡力理解就好,
我輩的功力,比起他們來,本就微不足道,無從判斷他們的對錯,但這也並非就代表我們無法可尋。

例如:我輩就可從印光大師開始,作為相關的開端,當然自己是先要有一些基本的佛學基礎才行。
在印光大師文鈔中,有人問過唐代李通玄長者,大家都知道其為華嚴菩薩,所以應為法身大士,
而這個印光大師也不否認,但李長者對西方淨土的很多觀念,印光大師卻直說其實就是錯的,
再來其著作,內容中如以今天大家所知道的佛法來講,也有很多是錯的,但這並非我們厲害,
而是有更多的經論,說明其就是錯的。

再來古時的大德,也有很多人注解過法華經,其中觀點上當然會有不同,但自從智者大師出現後,
原則上一切就以智者大師所說的為主。

再來不論任何的一個古今大德,有說到西方淨土,所有人皆認為那是凡聖同居土,只因往生的人,
有太多人本就是一般凡夫,而凡夫無修無證,依果報當然就只能是凡聖同居土,但善導大師卻說,
往生西方淨土的人是居實報莊嚴土,而這實在是非我們所能想像。

再來依大乘起信論,大家都知道馬鳴菩薩應是八地菩薩沒錯,這麼高位階的菩薩,在大乘起信論中,
卻把第八識的阿賴耶識與第七識的意(識),是完全放在一起而沒有區分,
大家都認為這樣的問題真的很大?那麼是我們很厲害嗎?其實不是,
而是彌勒菩薩的瑜伽師地論及其他著作講的更清楚,
再來玄奘大師的成唯識論,其實就是古時印度很多唯識論師著作合起來的綜合論,
而在永明延壽大師的宗鏡錄中也說,其實那些論師,其中有很多人將會是本賢劫的千佛之一。

因此如真依唯識宗的理論中所說,四空天中的識無邊處,並非五無心處,所以本就有意識之存在。
再來蕅益大師及長水子璿大師的看法,也與憨山大師的看法不同,所以應以綜合來看,可能會較適宜吧?
阿隨兄法安
您說:
因此如真依唯識宗的理論中所說,四空天中的識無邊處,並非五無心處,所以本就有意識之存在。
再來蕅益大師及長水子璿大師的看法,也與憨山大師的看法不同,所以應以綜合來看,可能會較適宜吧?
若就唯識定理是:
第六識必俱全五緣才能緣生出來,
譬如眼識必須俱全九緣才能緣生出來。
即使五無心位之一:人昏迷悶絕時,前五識皆不行,第六識就不現起,如同無第六識。
即無第六識,
請問如何有他師所辯稱:第六識的半分微細內緣第七識呢?
如果說有第六識,那是尚在阿賴耶識中的種子未起現行,
第六識既未緣生,又如何有半分微細內緣第七識呢?。
因此憨山大師說那半分微細是第七識的。

反觀他師反批那半分微細是第六識的
所說:第六識三界九地皆有,所以此識天還有第六識,這半分微細者即第六識。
今留一半緣識之分。不留緣色空分。故云半分。
如此一音異解所說是否有理,端看自參吧!




首楞嚴義疏
北宋長水子璿


.....
[二識處
  諸礙既銷。無礙無滅。其中唯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如是一類名為識處
 初句結前空處。次句破空入識。銷礙之無亦亡。故云無礙無滅。此即唯觀於識。以
破於空也。其中下正釋。唯留賴耶全末那者。此七八二識更互相依。定性愚法全不知
有。冥然自留也。半分微細者即第六識。今留一半緣識之分。不留緣色空分。故云半
分。以此第六色心俱緣。故留半也。行人入此定時。厭患虛空無邊緣多則散能破於定
。即捨虛空。轉心緣識。心與識法相應。故名識處定。
... ....]

明南嶽沙門憨山釋德清述

○二識處。


諸礙既銷無礙無滅。其中唯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如是一類名為識處。

議曰。此四空第二天乃厭空依識者也。諸礙既銷躡前空處也。無礙下名破空入識也。銷礙入無則不依色。無礙之無亦滅故不依空。唯觀於識故唯留賴耶。以末那為意根依內外門轉緣色空識三。今六識已滅故不緣色空。內緣八識見分為我故半分微細捨空依識名為識處。
恒兄法安:

就個人看法,這個很簡單的,就是根據唯識理論:
所謂五無心位,就是無想天(梵 āsajjñika)、無想定(梵 asajjñi-samāpatti)、
滅盡定(梵 nirodha-samāpatti)、極重睡眠(梵 acittaka)、極重悶絕(梵 mūrcc)
在這五位時,則意識不現行,但四空天為何不是呢?
例如:無想天就是在四禪天之中,這就是表示所有的天界,除無想天外,
其他的各天,都是有意識的存在,故如四空天無有意識,這就是明顯違背唯識理論。

另外所謂的第七識,其實一般來說並無作用,無始以來就只有永恒作一思維,
執於第八識的見分作為我,這也是無始以來的俱生我執。

再來如何能證知四空天中有無意識?
這個位階就太高了,四禪八定本通外道,能達到四禪八定的人,
很可能本就是一般的凡夫俗子而已,本就永久輪迴於六道,是能自知什麼?
就是一直都在八個妄識裡,是永久的打轉而已,又哪能出離?

在成唯識論中,唯識的五種階段,所謂的唯識五位,在加行位中,就已通達到九次第定,
就是四禪八定外,再加上滅盡定,再來才能進入通達位,初步證得真如,
並成為菩薩初地,這時就開始能所謂的證解第八識,這才是佛所說,
是真正宣講唯識理論的當機眾,但我們都不是,而是依信心,事先先讀唯識理論的,
所以如有不懂或不理解,本就正常。

另依蕅益大師的傳記,也可說明大師真的是,如印光大師所說的久證法身,
大師二十幾歳時,曾在定中可見到第八識的生生滅滅,並說此身確實並非父母所生。
但這個位階太高了,我輩只能知道就好,還是好好回去念佛求生淨土就好,這才比較實際。
隨機談
文章: 119
註冊時間: 週日 4月 18, 2021 8:51 am

Re: 從《雜阿含經》第809經記載,發現小乘學離欲惡不善法的荒繆行徑

文章 隨機談 »

臨時又想到一件事,個人認為這個也很重要,應該也要談一談。

憨山大師是明末四大師之一,當然也不會是普通人,其功力是非常了得的。
那麼憨山大師現在往生在何處?
其實憨山大師現在是在西方的極樂淨土,
這就如同大家所知道的玄奘大師往生是在何處?
當然是在兜率天的彌勒內院,這個可依玄奘大師的傳記就可得知。

如曾讀過淨土宗的十三個祖師略傳,就可知道憨山大師的後世,
其實就是淨土宗的第十祖行策截流大師。

憨山大師的一生都是弘揚禪宗,但其心願仍是未了,其過世後,
又再投生為行策截流大師,開始弘揚淨土法門,其最後就是往生了西方淨土。

其實強者由他強,弱者由我弱,看到祖師大德們都這麼強,
那麼我們該怎麼辦?其實還能怎麼辦?對我們來說一直無量的輪迴就是事實,
我輩這個時候,還真能得道證果嗎?如對別人的話,也許我真的是不知沒錯。
但就對我自己來說,還是算了吧!只希望能好好念佛,也許今世還有成功往生的希望?
普通人
文章: 201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03, 2022 11:02 am

Re: 從《雜阿含經》第809經記載,發現小乘學離欲惡不善法的荒繆行徑

文章 普通人 »

修習南傳四念處證初果比念佛懷疑自己能否往生簡單

最多投生七次

======

「證初果的條件」

證得初果的條件是斷三結:

1. 身見:執著於五陰有「我」的見解。

2. 戒取:執著於無益解脫的禁戒、禁忌。

3. 疑:對於真理的懷疑猶豫;對佛法僧戒的疑惑。

初果聖人證得無我、沒有了「身見」,親身體證佛法,自然斷除對三寶的狐「疑」,
成就「四不壞淨」:

1. 佛不壞淨:對於佛的不壞的信心。

2. 法不壞淨:對於法的不壞的信心。

3. 僧不壞淨:對於僧的不壞的信心。

4. 聖戒成就:持戒清淨。

初果聖人聖戒成就,自然對持戒有正確的見解,即斷「戒取」,並且不造惡業,永不
墮於三惡道(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在天界與人間最多投生七次,就能證得涅
槃。
【苦】與【苦受】是兩者不一樣的思維,修行的訣竅在此
軟體之美
文章: 3139
註冊時間: 週三 4月 14, 2021 9:18 am

阿賴耶識或於一時唯與「末那」俱轉

文章 軟體之美 »

妙吉祥如意 寫: 週一 7月 24, 2023 4:15 pm 《成唯識論》
末那心所、何性所攝?有覆無記所攝;非余。此意相應四煩惱等,是染法故。
妙吉祥如意 寫:
阿賴耶識是屬末那識的心所法。
成唯識論述記【卷5】 共 2 筆
唐 窺基撰
論。末那心所何性所攝。述曰。此為問起。此識及心所何性所攝。...

論。覆無記所攝非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唯識論【卷3】 共 1 筆
玄奘譯
法有四種,謂善、不善、有覆無記、無覆無記,阿賴耶識何法攝耶?此識唯是覆無記,異熟性故。


《瑜伽師地論》中記載,阿賴耶識或於一時唯與「末那」俱轉,「末那」恆與我見我慢相應,常與阿賴耶識一時俱轉,意識依染污末那,而受相縛,不得解脫[
恆不住
文章: 1915
註冊時間: 週三 2月 02, 2022 7:09 pm

Re: 從《雜阿含經》第809經記載,發現小乘學離欲惡不善法的荒繆行徑

文章 恆不住 »

隨機談 寫: 週二 7月 25, 2023 12:40 am
恆不住 寫: 週一 7月 24, 2023 10:16 am
阿隨兄法安
您說:


若就唯識定理是:
第六識必俱全五緣才能緣生出來,
譬如眼識必須俱全九緣才能緣生出來。
即使五無心位之一:人昏迷悶絕時,前五識皆不行,第六識就不現起,如同無第六識。
即無第六識,
請問如何有他師所辯稱:第六識的半分微細內緣第七識呢?
如果說有第六識,那是尚在阿賴耶識中的種子未起現行,
第六識既未緣生,又如何有半分微細內緣第七識呢?。
因此憨山大師說那半分微細是第七識的。

反觀他師反批那半分微細是第六識的
所說:第六識三界九地皆有,所以此識天還有第六識,這半分微細者即第六識。
今留一半緣識之分。不留緣色空分。故云半分。
如此一音異解所說是否有理,端看自參吧!




首楞嚴義疏
北宋長水子璿


.....
[二識處
  諸礙既銷。無礙無滅。其中唯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如是一類名為識處
 初句結前空處。次句破空入識。銷礙之無亦亡。故云無礙無滅。此即唯觀於識。以
破於空也。其中下正釋。唯留賴耶全末那者。此七八二識更互相依。定性愚法全不知
有。冥然自留也。半分微細者即第六識。今留一半緣識之分。不留緣色空分。故云半
分。以此第六色心俱緣。故留半也。行人入此定時。厭患虛空無邊緣多則散能破於定
。即捨虛空。轉心緣識。心與識法相應。故名識處定。
... ....]

明南嶽沙門憨山釋德清述

○二識處。


諸礙既銷無礙無滅。其中唯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如是一類名為識處。

議曰。此四空第二天乃厭空依識者也。諸礙既銷躡前空處也。無礙下名破空入識也。銷礙入無則不依色。無礙之無亦滅故不依空。唯觀於識故唯留賴耶。以末那為意根依內外門轉緣色空識三。今六識已滅故不緣色空。內緣八識見分為我故半分微細捨空依識名為識處。
恒兄法安:

就個人看法,這個很簡單的,就是根據唯識理論:
所謂五無心位,就是無想天(梵 āsajjñika)、無想定(梵 asajjñi-samāpatti)、
滅盡定(梵 nirodha-samāpatti)、極重睡眠(梵 acittaka)、極重悶絕(梵 mūrcc)
在這五位時,則意識不現行,但四空天為何不是呢?
例如:無想天就是在四禪天之中,這就是表示所有的天界,除無想天外,
其他的各天,都是有意識的存在,故如四空天無有意識,這就是明顯違背唯識理論。

另外所謂的第七識,其實一般來說並無作用,無始以來就只有永恒作一思維,
執於第八識的見分作為我,這也是無始以來的俱生我執。

再來如何能證知四空天中有無意識?
這個位階就太高了,四禪八定本通外道,能達到四禪八定的人,
很可能本就是一般的凡夫俗子而已,本就永久輪迴於六道,是能自知什麼?
就是一直都在八個妄識裡,是永久的打轉而已,又哪能出離?

在成唯識論中,唯識的五種階段,所謂的唯識五位,在加行位中,就已通達到九次第定,
就是四禪八定外,再加上滅盡定,再來才能進入通達位,初步證得真如,
並成為菩薩初地,這時就開始能所謂的證解第八識,這才是佛所說,
是真正宣講唯識理論的當機眾,但我們都不是,而是依信心,事先先讀唯識理論的,
所以如有不懂或不理解,本就正常。

另依蕅益大師的傳記,也可說明大師真的是,如印光大師所說的久證法身,
大師二十幾歳時,曾在定中可見到第八識的生生滅滅,並說此身確實並非父母所生。
但這個位階太高了,我輩只能知道就好,還是好好回去念佛求生淨土就好,這才比較實際。
隨兄法安
謝謝討論
您說:「就個人看法,這個很簡單的,就是根據唯識理論」。
如此甚好
若身體被打麻醉針或吸入麻醉,前五境界緣就沒有了,則第六識就沒有了(不能緣生起現行)。
這是因為身體麻醉,前五色根的感覺境界都沒有了。

那麼此識天的身根都沒有了,
他師也說沒有第六識外緣前五塵的[外粗分]。
怎麼還有第六識內緣第七識的[微細分]呢?

按佛教唯識基本定理是:
第六識必具全五緣才能緣生起現行。
軟體之美
文章: 3139
註冊時間: 週三 4月 14, 2021 9:18 am

天神與入定

文章 軟體之美 »

此識天的身根都沒有了,
早就給你說要分開來講
例如:某人 他在人道台灣入第二無色定
他肉身還在,出定意識怎會沒有了?


不迴心羅漢 是入定方式
從無想諸外道天及廣果凡夫來,出生當此識天天神,是沒有能力滅意識,羅漢始斷 ,楞伽云。我說分別識滅。名為涅槃
前面曹洞宗三十四世丹霞文已貼過



蕅益大師認為不迴心羅漢 和 從無想諸外道天及廣果凡夫來者
分開來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2】
妙觀察智,轉分別識得此智慧


分別識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術語)第六意識也。大藏法數曰:「於六塵等種種諸境而起分別也。此言由第七末那識傳送,第六意識能起分別,故名分別識也。」又曰:「分別識即第六意識,謂於顯識中分別五塵好惡等相,故名分別識。」

[佛學常見詞彙(陳義孝)]
即第六意識,因第六意識常隨著六塵的種種境界而起分別。
隨機談
文章: 119
註冊時間: 週日 4月 18, 2021 8:51 am

Re: 從《雜阿含經》第809經記載,發現小乘學離欲惡不善法的荒繆行徑

文章 隨機談 »

恒兄法安:

個人認為如有緣,就撥時間簡答。

其實第六識與五識並不見得一定要有關,因此與五根也是一樣的。

故有時意識,也被稱為獨頭意識,例如睡覺時,原則上五識都不現行,

但仍是會作夢,意識仍在,至於您認為的什麼五緣有缺,

應該是錯解唯識學,可想想錯在哪裡?是哪邊的緣誤解了,

這個要靠自己求答案才好,才會有益。
妙吉祥如意
文章: 6280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阿賴耶識或於一時唯與「末那」俱轉

文章 妙吉祥如意 »

軟體之美 寫: 週二 7月 25, 2023 9:54 am
妙吉祥如意 寫: 週一 7月 24, 2023 4:15 pm 《成唯識論》
末那心所、何性所攝?有覆無記所攝;非余。此意相應四煩惱等,是染法故。
妙吉祥如意 寫:
阿賴耶識是屬末那識的心所法。
成唯識論述記【卷5】 共 2 筆
唐 窺基撰
論。末那心所何性所攝。述曰。此為問起。此識及心所何性所攝。...

論。覆無記所攝非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唯識論【卷3】 共 1 筆
玄奘譯
法有四種,謂善、不善、有覆無記、無覆無記,阿賴耶識何法攝耶?此識唯是覆無記,異熟性故。

《瑜伽師地論》中記載,阿賴耶識或於一時唯與「末那」俱轉,「末那」恆與我見我慢相應,常與阿賴耶識一時俱轉,意識依染污末那,而受相縛,不得解脫[
你軟美,到底想說甚麼????

末那識與阿賴耶識本來就是俱起識。
末那識是見分,阿賴耶識是相分。
末那識是能緣心,阿賴耶識是所緣境。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軟體之美
文章: 3139
註冊時間: 週三 4月 14, 2021 9:18 am

頭腦清楚點好嗎

文章 軟體之美 »

你說阿賴耶識是屬末那識的心所法。
但末那識的心所 是覆無記
阿賴耶識是覆無記

故你亂說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