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 頁 (共 211 頁)

Re: 莫讓玄奘大師法相宗失傳

發表於 : 週六 2月 19, 2022 5:41 pm
二楞子
滅盡定並不是究竟涅槃。

為什麼叫九次第定?因為它是依次第便能完成的

佛的涅槃是生死即涅槃,無時、無處皆安住

它是依『願力』而得遍ㄧ切處、ㄧ切時的。

Re: 莫讓玄奘大師法相宗失傳

發表於 : 週六 2月 19, 2022 5:45 pm
東正
善哉!
您看著深淵深淵看著您
!!

Re: 莫讓玄奘大師法相宗失傳

發表於 : 週六 2月 19, 2022 6:03 pm
輕舟
妙吉祥如意 寫: 週六 2月 19, 2022 11:01 am 重複在貼一次

唯一佛乘,就是只有大般涅槃佛果,而小乘獨覺阿羅漢自以為不受後有的究竟涅槃,是佛陀世尊引導後學入佛門,暫且方便設立的蘇息地。

法華經
故以方便力 為息說涅槃 
言汝等苦滅 所作皆已辦 
既知到涅槃 皆得阿羅漢
爾乃集大眾 為說真實法 
諸佛方便力 分別說三乘 
唯有一佛乘 息處故說二 
今為汝說實 汝所得非滅
 
為佛一切智 當發大精進 
汝證一切智 十力等佛法 
具三十二相 乃是真實滅 
諸佛之導師 為息說涅槃 
既知是息已 引入於佛慧


所謂涅槃就是寂滅, 也就是一法不染,一法不生的(境界)。究竟涅槃,就是徹徹底底的寂滅,也就是處於有漏界的真如空。修佛者證悟契入這種滅盡定的定境中,就是守於無始無明住地,是無法修般若波羅蜜的。

經云: 無始無明住地,其力最大 一切有情 大力菩薩 獨覺阿羅漢,隨遠隨縛……

我要是教你這幼稚園生教到會,我至少要發300年的時間……

這樣已經全部剝心剝肺的跟你明講了,你幼稚園生如果還聽不懂,那你就自己挖個地洞活埋吧!!
.
【涅槃】是西印度語,各場合中皆有引用,應用層面廣,多義故不翻(維持音譯),下列所舉皆是涅槃義。
——————————————
[佛光大辭典]
梵語 nirvāna,巴利語 nibbāna。又作泥洹、泥曰、涅槃那、涅隸槃那、抳縛南、[目*匿]縛[口*男]。意譯作滅、寂滅、滅度、寂、無生。與擇滅、離繫、解脫等詞同義。或作般涅槃(般,為梵語 pari 之音譯,完全之義,意譯作圓寂)、大般涅槃(大,即殊勝之意。又作大圓寂)。原來指吹滅,或表吹滅之狀態;其後轉指燃燒煩惱之火滅盡,完成悟智(即菩提)之境地。此乃超越生死(迷界)之悟界,亦為佛教終極之實踐目的,故表佛教之特徵而列為法印之一,稱「涅槃寂靜」。佛教以外之教派雖亦有涅槃之說,然與佛教者迥異。佛教大乘、小乘對涅槃之解釋,異說紛紜。總約之,可大別如下:

(一)據部派佛教,涅槃即滅卻煩惱之狀態。其中復有有餘(依)涅槃與無餘(依)涅槃之分,前者是雖斷煩惱,然肉體(意即殘餘之依身,略稱「餘依」或「餘」)殘存之情形;後者是灰身滅智之狀態,即指一切歸於滅無之狀況。有部等主張涅槃乃一存在之實體,經量部等視涅槃為煩惱滅盡的狀態之假名,而其本身並無實體。

(二)中論等以實相為涅槃,實相又即為因緣所生法上之空性,故與生死世間無有區別。同時,南本涅槃經卷三指出涅槃具足如下八味,即常、恆、安、清淨、不老、不死、無垢、快樂,稱為涅槃八味。若以此配以涅槃四德,常、恆為常,安、快樂為樂,不老、不死為我,清淨、無垢為淨。唯識宗稱涅槃有四種,即本來自性清淨涅槃、有餘依涅槃、無餘依涅槃與無住處涅槃四種。其中之本來自性清淨涅槃,略稱本來清淨涅槃、性淨涅槃,謂一切事物之本來相即是真如寂滅之理體,乃指真如。無住處涅槃,即依於智慧,遠離煩惱、所知二障,不滯生死之迷界,且因大悲救濟眾生,故在迷界中活動,又不滯於涅槃之境地。大乘佛教之涅槃教說即以此為特色。

此外,地論宗、攝論宗謂涅槃分為性淨涅槃與方便淨涅槃(藉修道去除煩惱而得之涅槃)二種。天台宗則分為性淨涅槃、圓淨涅槃(相當於地論宗等之方便淨涅槃)與方便淨涅槃(佛以救渡眾生故,示現假身,緣盡而入涅槃。又作應化涅槃)等三涅槃。

(三)小乘之聲聞、緣覺入無餘涅槃,再迴心轉向大乘之教,稱為無餘還生。同時,涅槃乃超離一切差別相狀者(有為之相),故又稱離相。淨土宗稱彌陀淨土為涅槃之城,亦稱無為涅槃界。

(四)出現此世為人的佛(特指釋尊),其肉體之死,稱涅槃、般涅槃、大般涅槃。入涅槃又稱入滅、薪盡火滅(薪喻佛身或機緣,火喻智慧或佛身)。涅槃原意指釋尊之成道,但今大抵皆作無餘依涅槃之意。刻繪釋尊入滅姿態之畫像或雕像,稱為涅槃像。舉行追慕釋尊之法會,稱涅槃會、涅槃忌、常樂會等。後世稱僧侶之死為圓寂、歸寂、示寂、入寂等。〔雜阿含經卷十八、北本涅槃經卷三十三、金光明最勝王經第一如來壽量品、大毘婆沙論卷二十八、卷三十三、卷三十四、俱舍論卷六〕 p4149
——————————————
例如英語的單字:
book:書,書本,書籍;著作;報章雜誌

Re: 莫讓玄奘大師法相宗失傳

發表於 : 週六 2月 19, 2022 6:20 pm
二楞子
涅槃,梵語 nirvana,nir是遠離之意,vana是貪愛

遠離貪愛,是煩惱滅盡之義,這是基本概念

說什麼涅槃,都是從這裏引申出去的

就像空性智慧,並不是空去所有

而是空去你的顛倒。

煩惱滅盡,沒人能能告訴你是什麼狀況

就像瞎子讓他回復光明,再怎麼跟他解釋也聽不懂

回復光明了,他自然瞭解了。

Re: 莫讓玄奘大師法相宗失傳

發表於 : 週六 2月 19, 2022 6:28 pm
寂照世間
二楞子 寫: 週六 2月 19, 2022 6:20 pm 涅槃,梵語 nirvana,nir是遠離之意,vana是貪愛

遠離貪愛,是煩惱滅盡之義,這是基本概念
說什麼涅槃,都是從這裏引申出去的

就像空性智慧,並不是空去所有
而是空去你的顛倒。

煩惱滅盡,沒人能能告訴你是什麼狀況
就像瞎子讓他回復光明,再怎麼跟他解釋也聽不懂

回復光明了,他自然瞭解了。
你要分一下
要分漸法與頓法

頓法的生死即涅槃,不是空去所有,而是空去你的顛倒。
但也跟遠離貪愛無關
遠離貪愛是漸法,但是,後面的頓法不可以遠離貪愛。

例如:你昨晚夢中,貪愛某件事物,而留戀不捨。
那麼,你正確的應該是,覺後空空無貪愛某事物,而不是遠離對某事物的貪愛。

夢裏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
不是遠離對大千的貪愛,而是空空的大千無有貪愛需離。
如果還執著於遠離夢中的貪愛,這表示此人還沒有覺醒,而還在夢中不覺。

因此,佛法不好講清楚的原因,就是因為有分漸法與頓法。

以漸法來說,你說的沒錯。
周善為 寫: 週六 2月 19, 2022 4:00 pm 學佛人只有一事放在心上,所謂歇妄。
故《首楞嚴》曰:「狂性若歇,歇即菩提。」
交流討論,亦須圍繞此一主旨,不可偏離。
如今遭人指出缺失,一句話就跳起來,
開始語無倫次、出言不遜,這就不是學佛的料。
而從頓法來說,則是歇即菩提。
生死即涅槃,歇即菩提,直接覺後空空無大千,而卻來觀世間,猶如夢中事。


當然想要歇即菩提、生死即涅槃,沒有那麼容易。
需要先學好一樓人乘善法、二樓天乘善法,也就是世界悉檀、為人悉檀,
先得歡喜益、生善益。
然後再學三樓苦集滅道法,以及四樓前因後果法,即對治悉檀,而得破惡益。
最後再學五樓第一義悉檀,般若波羅蜜,才能真的到達生死即涅槃、歇即菩提
,而得入理益。

Re: 莫讓玄奘大師法相宗失傳

發表於 : 週六 2月 19, 2022 6:50 pm
妙吉祥如意
輕舟 寫: 週六 2月 19, 2022 6:03 pm
妙吉祥如意 寫: 週六 2月 19, 2022 11:01 am 重複在貼一次

唯一佛乘,就是只有大般涅槃佛果,而小乘獨覺阿羅漢自以為不受後有的究竟涅槃,是佛陀世尊引導後學入佛門,暫且方便設立的蘇息地。

法華經
故以方便力 為息說涅槃 
言汝等苦滅 所作皆已辦 
既知到涅槃 皆得阿羅漢
爾乃集大眾 為說真實法 
諸佛方便力 分別說三乘 
唯有一佛乘 息處故說二 
今為汝說實 汝所得非滅
 
為佛一切智 當發大精進 
汝證一切智 十力等佛法 
具三十二相 乃是真實滅 
諸佛之導師 為息說涅槃 
既知是息已 引入於佛慧


所謂涅槃就是寂滅, 也就是一法不染,一法不生的(境界)。究竟涅槃,就是徹徹底底的寂滅,也就是處於有漏界的真如空。修佛者證悟契入這種滅盡定的定境中,就是守於無始無明住地,是無法修般若波羅蜜的。

經云: 無始無明住地,其力最大 一切有情 大力菩薩 獨覺阿羅漢,隨遠隨縛……

我要是教你這幼稚園生教到會,我至少要發300年的時間……

這樣已經全部剝心剝肺的跟你明講了,你幼稚園生如果還聽不懂,那你就自己挖個地洞活埋吧!!
.
【涅槃】是西印度語,各場合中皆有引用,應用層面廣,多義故不翻(維持音譯),下列所舉皆是涅槃義。
——————————————
[佛光大辭典]
梵語 nirvāna,巴利語 nibbāna。又作泥洹、泥曰、涅槃那、涅隸槃那、抳縛南、[目*匿]縛[口*男]。意譯作滅、寂滅、滅度、寂、無生。與擇滅、離繫、解脫等詞同義。或作般涅槃(般,為梵語 pari 之音譯,完全之義,意譯作圓寂)、大般涅槃(大,即殊勝之意。又作大圓寂)。原來指吹滅,或表吹滅之狀態;其後轉指燃燒煩惱之火滅盡,完成悟智(即菩提)之境地。此乃超越生死(迷界)之悟界,亦為佛教終極之實踐目的,故表佛教之特徵而列為法印之一,稱「涅槃寂靜」。佛教以外之教派雖亦有涅槃之說,然與佛教者迥異。佛教大乘、小乘對涅槃之解釋,異說紛紜。總約之,可大別如下:

(一)據部派佛教,涅槃即滅卻煩惱之狀態。其中復有有餘(依)涅槃與無餘(依)涅槃之分,前者是雖斷煩惱,然肉體(意即殘餘之依身,略稱「餘依」或「餘」)殘存之情形;後者是灰身滅智之狀態,即指一切歸於滅無之狀況。有部等主張涅槃乃一存在之實體,經量部等視涅槃為煩惱滅盡的狀態之假名,而其本身並無實體。

(二)中論等以實相為涅槃,實相又即為因緣所生法上之空性,故與生死世間無有區別。同時,南本涅槃經卷三指出涅槃具足如下八味,即常、恆、安、清淨、不老、不死、無垢、快樂,稱為涅槃八味。若以此配以涅槃四德,常、恆為常,安、快樂為樂,不老、不死為我,清淨、無垢為淨。唯識宗稱涅槃有四種,即本來自性清淨涅槃、有餘依涅槃、無餘依涅槃與無住處涅槃四種。其中之本來自性清淨涅槃,略稱本來清淨涅槃、性淨涅槃,謂一切事物之本來相即是真如寂滅之理體,乃指真如。無住處涅槃,即依於智慧,遠離煩惱、所知二障,不滯生死之迷界,且因大悲救濟眾生,故在迷界中活動,又不滯於涅槃之境地。大乘佛教之涅槃教說即以此為特色。

此外,地論宗、攝論宗謂涅槃分為性淨涅槃與方便淨涅槃(藉修道去除煩惱而得之涅槃)二種。天台宗則分為性淨涅槃、圓淨涅槃(相當於地論宗等之方便淨涅槃)與方便淨涅槃(佛以救渡眾生故,示現假身,緣盡而入涅槃。又作應化涅槃)等三涅槃。

(三)小乘之聲聞、緣覺入無餘涅槃,再迴心轉向大乘之教,稱為無餘還生。同時,涅槃乃超離一切差別相狀者(有為之相),故又稱離相。淨土宗稱彌陀淨土為涅槃之城,亦稱無為涅槃界。

(四)出現此世為人的佛(特指釋尊),其肉體之死,稱涅槃、般涅槃、大般涅槃。入涅槃又稱入滅、薪盡火滅(薪喻佛身或機緣,火喻智慧或佛身)。涅槃原意指釋尊之成道,但今大抵皆作無餘依涅槃之意。刻繪釋尊入滅姿態之畫像或雕像,稱為涅槃像。舉行追慕釋尊之法會,稱涅槃會、涅槃忌、常樂會等。後世稱僧侶之死為圓寂、歸寂、示寂、入寂等。〔雜阿含經卷十八、北本涅槃經卷三十三、金光明最勝王經第一如來壽量品、大毘婆沙論卷二十八、卷三十三、卷三十四、俱舍論卷六〕 p4149
【涅槃】是西印度語,各場合中皆有引用,應用層面廣,多義故不翻(維持音譯),下列所舉皆是涅槃義。
梵語 nirvāna,巴利語 nibbāna。又作泥洹、泥曰、涅槃那、涅隸槃那、抳縛南、[目*匿]縛[口*男]。意譯作滅、寂滅、滅度、寂、無生。與擇滅、離繫、解脫等詞同義。或作般涅槃(般,為梵語 pari 之音譯,完全之義,意譯作圓寂)、大般涅槃(大,即殊勝之意。又作大圓寂)
————
例如英語的單字:
book:書,書本,書籍;著作;報章雜誌

…………🙄🙄🙄🙄🙄🙄🙄🙄🙄
——————————

修學佛法最高境界是……(無有言說😷
次之,得義而忘文。
次之,文字中尋義理。
等而下之,在文字翻譯上作校佶,常常因文害義,不知所云……

當今小乘學者,不是專搞文字訓詁,就是在原文翻譯上找解釋,越扯越遠……
更可悲的,小乘學者,就是完全無法掌握世尊嫡傳大乘佛法的重點,讓這些文字訓詁學者來註釋原始佛經,結果佛法走向沒落也是其來有自!!

例如:
阿含系列原始佛典,最一般常見的慧解脫,不就是大乘佛經講的般若波羅蜜多嗎!?
可是,這些小乘學者,硬是註釋的讓人糊裡糊塗,好像這樣才顯得有學問,其實自找麻煩而已……

例如:
諸佛所證,大般涅槃,就是般若涅槃。
而究竟涅槃,就是指無有般若之涅槃。即是小乘獨覺鈍阿羅漢所取證之偏空涅槃。

諸佛大般涅槃,小乘緣覺究竟涅槃,兩者法義,就這麼簡單明瞭, 居然也有人在這上面一直想不開鑽牛角尖 ……

.

Re: 莫讓玄奘大師法相宗失傳

發表於 : 週六 2月 19, 2022 7:12 pm
寂照世間
妙吉祥如意 寫: 週六 2月 19, 2022 6:50 pm
例如:
阿含系列原始佛典,最一般常見的慧解脫,不就是大乘佛經講的般若波羅蜜多嗎!?
可是,這些小乘學者,硬是註釋的讓人糊裡糊塗,自找麻煩……
.
是的,說的好。

慧解脫,即是般若波羅蜜。
光憑您說這一點,就足以受人稱讚。

歇即菩提,生死即涅槃,放下即解脫,是名慧解脫。
覺悟生死如夢,一切求心自息。
如夢見生死,覺悟即解脫。
以慧得解脫,安樂而自在。

Re: 莫讓玄奘大師法相宗失傳

發表於 : 週六 2月 19, 2022 7:24 pm
二楞子
寂照世間 寫: 週六 2月 19, 2022 6:28 pm
二楞子 寫: 週六 2月 19, 2022 6:20 pm 涅槃,梵語 nirvana,nir是遠離之意,vana是貪愛

遠離貪愛,是煩惱滅盡之義,這是基本概念
說什麼涅槃,都是從這裏引申出去的

就像空性智慧,並不是空去所有
而是空去你的顛倒。

煩惱滅盡,沒人能能告訴你是什麼狀況
就像瞎子讓他回復光明,再怎麼跟他解釋也聽不懂

回復光明了,他自然瞭解了。
你要分一下
要分漸法與頓法

頓法的生死即涅槃,不是空去所有,而是空去你的顛倒。
但也跟遠離貪愛無關
遠離貪愛是漸法,但是,後面的頓法不可以遠離貪愛。

例如:你昨晚夢中,貪愛某件事物,而留戀不捨。
那麼,你正確的應該是,覺後空空無貪愛某事物,而不是遠離對某事物的貪愛。

夢裏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
不是遠離對大千的貪愛,而是空空的大千無有貪愛需離。
如果還執著於遠離夢中的貪愛,這表示此人還沒有覺醒,而還在夢中不覺。

因此,佛法不好講清楚的原因,就是因為有分漸法與頓法。

以漸法來說,你說的沒錯。
周善為 寫: 週六 2月 19, 2022 4:00 pm 學佛人只有一事放在心上,所謂歇妄。
故《首楞嚴》曰:「狂性若歇,歇即菩提。」
交流討論,亦須圍繞此一主旨,不可偏離。
如今遭人指出缺失,一句話就跳起來,
開始語無倫次、出言不遜,這就不是學佛的料。
而從頓法來說,則是歇即菩提。
生死即涅槃,歇即菩提,直接覺後空空無大千,而卻來觀世間,猶如夢中事。


當然想要歇即菩提、生死即涅槃,沒有那麼容易。
需要先學好一樓人乘善法、二樓天乘善法,也就是世界悉檀、為人悉檀,
先得歡喜益、生善益。
然後再學三樓苦集滅道法,以及四樓前因後果法,即對治悉檀,而得破惡益。
最後再學五樓第一義悉檀,般若波羅蜜,才能真的到達生死即涅槃、歇即菩提
,而得入理益。
您學佛那麼久還不知道?

修行ㄧ定是次第,悟ㄧ定是頓悟。

修行,悟了,才會遠離貪愛

智慧才能解脫。

Re: 莫讓玄奘大師法相宗失傳

發表於 : 週六 2月 19, 2022 7:30 pm
寂照世間
二楞子 寫: 週六 2月 19, 2022 7:24 pm
寂照世間 寫: 週六 2月 19, 2022 6:28 pm
二楞子 寫: 週六 2月 19, 2022 6:20 pm 涅槃,梵語 nirvana,nir是遠離之意,vana是貪愛

遠離貪愛,是煩惱滅盡之義,這是基本概念
說什麼涅槃,都是從這裏引申出去的

就像空性智慧,並不是空去所有
而是空去你的顛倒。

煩惱滅盡,沒人能能告訴你是什麼狀況
就像瞎子讓他回復光明,再怎麼跟他解釋也聽不懂

回復光明了,他自然瞭解了。
你要分一下
要分漸法與頓法

頓法的生死即涅槃,不是空去所有,而是空去你的顛倒。
但也跟遠離貪愛無關
遠離貪愛是漸法,但是,後面的頓法不可以遠離貪愛。

例如:你昨晚夢中,貪愛某件事物,而留戀不捨。
那麼,你正確的應該是,覺後空空無貪愛某事物,而不是遠離對某事物的貪愛。

夢裏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
不是遠離對大千的貪愛,而是空空的大千無有貪愛需離。
如果還執著於遠離夢中的貪愛,這表示此人還沒有覺醒,而還在夢中不覺。

因此,佛法不好講清楚的原因,就是因為有分漸法與頓法。

以漸法來說,你說的沒錯。
周善為 寫: 週六 2月 19, 2022 4:00 pm 學佛人只有一事放在心上,所謂歇妄。
故《首楞嚴》曰:「狂性若歇,歇即菩提。」
交流討論,亦須圍繞此一主旨,不可偏離。
如今遭人指出缺失,一句話就跳起來,
開始語無倫次、出言不遜,這就不是學佛的料。
而從頓法來說,則是歇即菩提。
生死即涅槃,歇即菩提,直接覺後空空無大千,而卻來觀世間,猶如夢中事。


當然想要歇即菩提、生死即涅槃,沒有那麼容易。
需要先學好一樓人乘善法、二樓天乘善法,也就是世界悉檀、為人悉檀,
先得歡喜益、生善益。
然後再學三樓苦集滅道法,以及四樓前因後果法,即對治悉檀,而得破惡益。
最後再學五樓第一義悉檀,般若波羅蜜,才能真的到達生死即涅槃、歇即菩提
,而得入理益。
您學佛那麼久還不知道?
修行ㄧ定是次第,悟ㄧ定是頓悟。
修行,悟了,才會遠離貪愛

智慧才能解脫。
知道是一回事,頓悟又是另一回事。

所以,要能從一樓的人乘善法,進而升級改版成天乘善法。
六祖的教誨
常行十善天堂便至。
自己如果還沒有如處天堂的話,那麼就需要努力。

一樓二樓佛法即為世界悉檀、為人悉檀,可得歡喜益、生善益。
三樓四樓佛法即為對治悉檀,可得破惡益。
五樓佛法即為第一義悉檀,可得入理益。

每一樓佛法,都有其特點與功用。

Re: 莫讓玄奘大師法相宗失傳

發表於 : 週六 2月 19, 2022 7:38 pm
輕舟
妙吉祥如意 寫: 週六 2月 19, 2022 6:50 pm
輕舟 寫: 週六 2月 19, 2022 6:03 pm
妙吉祥如意 寫: 週六 2月 19, 2022 11:01 am 重複在貼一次

唯一佛乘,就是只有大般涅槃佛果,而小乘獨覺阿羅漢自以為不受後有的究竟涅槃,是佛陀世尊引導後學入佛門,暫且方便設立的蘇息地。

法華經
故以方便力 為息說涅槃 
言汝等苦滅 所作皆已辦 
既知到涅槃 皆得阿羅漢
爾乃集大眾 為說真實法 
諸佛方便力 分別說三乘 
唯有一佛乘 息處故說二 
今為汝說實 汝所得非滅
 
為佛一切智 當發大精進 
汝證一切智 十力等佛法 
具三十二相 乃是真實滅 
諸佛之導師 為息說涅槃 
既知是息已 引入於佛慧


所謂涅槃就是寂滅, 也就是一法不染,一法不生的(境界)。究竟涅槃,就是徹徹底底的寂滅,也就是處於有漏界的真如空。修佛者證悟契入這種滅盡定的定境中,就是守於無始無明住地,是無法修般若波羅蜜的。

經云: 無始無明住地,其力最大 一切有情 大力菩薩 獨覺阿羅漢,隨遠隨縛……

我要是教你這幼稚園生教到會,我至少要發300年的時間……

這樣已經全部剝心剝肺的跟你明講了,你幼稚園生如果還聽不懂,那你就自己挖個地洞活埋吧!!
.
【涅槃】是西印度語,各場合中皆有引用,應用層面廣,多義故不翻(維持音譯),下列所舉皆是涅槃義。
——————————————
[佛光大辭典]
梵語 nirvāna,巴利語 nibbāna。又作泥洹、泥曰、涅槃那、涅隸槃那、抳縛南、[目*匿]縛[口*男]。意譯作滅、寂滅、滅度、寂、無生。與擇滅、離繫、解脫等詞同義。或作般涅槃(般,為梵語 pari 之音譯,完全之義,意譯作圓寂)、大般涅槃(大,即殊勝之意。又作大圓寂)。原來指吹滅,或表吹滅之狀態;其後轉指燃燒煩惱之火滅盡,完成悟智(即菩提)之境地。此乃超越生死(迷界)之悟界,亦為佛教終極之實踐目的,故表佛教之特徵而列為法印之一,稱「涅槃寂靜」。佛教以外之教派雖亦有涅槃之說,然與佛教者迥異。佛教大乘、小乘對涅槃之解釋,異說紛紜。總約之,可大別如下:

(一)據部派佛教,涅槃即滅卻煩惱之狀態。其中復有有餘(依)涅槃與無餘(依)涅槃之分,前者是雖斷煩惱,然肉體(意即殘餘之依身,略稱「餘依」或「餘」)殘存之情形;後者是灰身滅智之狀態,即指一切歸於滅無之狀況。有部等主張涅槃乃一存在之實體,經量部等視涅槃為煩惱滅盡的狀態之假名,而其本身並無實體。

(二)中論等以實相為涅槃,實相又即為因緣所生法上之空性,故與生死世間無有區別。同時,南本涅槃經卷三指出涅槃具足如下八味,即常、恆、安、清淨、不老、不死、無垢、快樂,稱為涅槃八味。若以此配以涅槃四德,常、恆為常,安、快樂為樂,不老、不死為我,清淨、無垢為淨。唯識宗稱涅槃有四種,即本來自性清淨涅槃、有餘依涅槃、無餘依涅槃與無住處涅槃四種。其中之本來自性清淨涅槃,略稱本來清淨涅槃、性淨涅槃,謂一切事物之本來相即是真如寂滅之理體,乃指真如。無住處涅槃,即依於智慧,遠離煩惱、所知二障,不滯生死之迷界,且因大悲救濟眾生,故在迷界中活動,又不滯於涅槃之境地。大乘佛教之涅槃教說即以此為特色。

此外,地論宗、攝論宗謂涅槃分為性淨涅槃與方便淨涅槃(藉修道去除煩惱而得之涅槃)二種。天台宗則分為性淨涅槃、圓淨涅槃(相當於地論宗等之方便淨涅槃)與方便淨涅槃(佛以救渡眾生故,示現假身,緣盡而入涅槃。又作應化涅槃)等三涅槃。

(三)小乘之聲聞、緣覺入無餘涅槃,再迴心轉向大乘之教,稱為無餘還生。同時,涅槃乃超離一切差別相狀者(有為之相),故又稱離相。淨土宗稱彌陀淨土為涅槃之城,亦稱無為涅槃界。

(四)出現此世為人的佛(特指釋尊),其肉體之死,稱涅槃、般涅槃、大般涅槃。入涅槃又稱入滅、薪盡火滅(薪喻佛身或機緣,火喻智慧或佛身)。涅槃原意指釋尊之成道,但今大抵皆作無餘依涅槃之意。刻繪釋尊入滅姿態之畫像或雕像,稱為涅槃像。舉行追慕釋尊之法會,稱涅槃會、涅槃忌、常樂會等。後世稱僧侶之死為圓寂、歸寂、示寂、入寂等。〔雜阿含經卷十八、北本涅槃經卷三十三、金光明最勝王經第一如來壽量品、大毘婆沙論卷二十八、卷三十三、卷三十四、俱舍論卷六〕 p4149
【涅槃】是西印度語,各場合中皆有引用,應用層面廣,多義故不翻(維持音譯),下列所舉皆是涅槃義。
梵語 nirvāna,巴利語 nibbāna。又作泥洹、泥曰、涅槃那、涅隸槃那、抳縛南、[目*匿]縛[口*男]。意譯作滅、寂滅、滅度、寂、無生。與擇滅、離繫、解脫等詞同義。或作般涅槃(般,為梵語 pari 之音譯,完全之義,意譯作圓寂)、大般涅槃(大,即殊勝之意。又作大圓寂)
————
例如英語的單字:
book:書,書本,書籍;著作;報章雜誌

…………🙄🙄🙄🙄🙄🙄🙄🙄🙄
——————————

修學佛法最高境界是……(無有言說😷
次之,得義而忘文。
次之,文字中尋義理。
等而下之,在文字翻譯上作校佶,常常因文害義,不知所云……

當今小乘學者,不是專搞文字訓詁,就是在原文翻譯上找解釋,越扯越遠……
更可悲的,小乘學者,就是完全無法掌握世尊嫡傳大乘佛法的重點,讓這些文字訓詁學者來註釋原始佛經,結果佛法走向沒落也是其來有自!!

例如:
阿含系列原始佛典,最一般常見的慧解脫,不就是大乘佛經講的般若波羅蜜多嗎!?
可是,這些小乘學者,硬是註釋的讓人糊裡糊塗,好像這樣才顯得有學問,其實自找麻煩而已……

例如:
諸佛所證,大般涅槃,就是般若涅槃。
而究竟涅槃,就是指無有般若之涅槃。即是小乘獨覺鈍阿羅漢所取證之偏空涅槃。

諸佛大般涅槃,小乘緣覺究竟涅槃,兩者法義,就這麼簡單明瞭, 居然也有人在這上面一直想不開鑽牛角尖 ……
.
心經也講究竟涅槃,是小乘經典?觀自在菩薩證的是小乘偏空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