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1 頁 (共 619 頁)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二 5月 24, 2022 8:08 am
由 新老怪
只香林一派最盛。歸川住院四十年,八十歲方遷化。
嘗雲:我四十年,方打成一片。凡示眾雲:大凡行腳,參尋知識,要帶眼行,須分緇素,看淺深始得,先須立志,而釋迦老,在因地時,發一言一念,皆是立志。
後來僧問:如何是室內一盞燈?
林雲:三人證龜成鱉。
又問:如何是衲衣下事?
林雲:臘月火燒山。
古來答祖師意甚多,唯香林此一則 坐斷天下舌頭,無爾計較作道理處。
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林雲:坐久成勞,
可謂:言無味,句無味,無味之談,塞斷人口,無爾出氣處。
要見便見,若不見,切忌作解會。
香林曾遇作家來,所以有雲門手段,有三句體調。
人多錯會,道祖師西來,九年面壁,豈不是坐久成勞,有什麼巴鼻,不見他古人得大自在處。
他是腳踏實地,無許多佛法知見道理,臨時應用,所謂法隨法行,法幢隨處建立。
雪竇因風吹火,傍指出一個半個: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二 5月 24, 2022 8:20 am
由 新老怪
唐宋諸師,指示法要,莫不別具手眼。
單傳直指,如空手奪刃,於言語動作間,立斷學者情根意識,開示旨歸。
所謂有殺人劍,還須有活人刀。
既或未通,令彼自參。
此所謂參者,要人在事上、理上,足踏實地去證。
即如教下所說思惟修,而又非純為思惟。
蓋思惟者,猶可用意識尋伺覺察。
參者,非思量意識之可及。
所謂“離心意識參去”。若能離了心意識之作用,了了無事存心,無境當前,無物礙膺,到得此時,正好一參。
故所謂參者,不專指話頭而言。及乎宋元之間,禪門已見衰落。
中峰以後,參話頭之學,於是大行。
初則救諸狂禪之弊,繼則立橛實地,千古難拔。
直至於今,老死話下,永無出期者,不知凡幾矣!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二 5月 24, 2022 8:25 am
由 新老怪
話頭者,後世解說為一句話之頭。即一句未起時,著力一覷,即看此話頭也。
如此參話頭,實為看話頭之方法,非參宗之學,乃觀心之法門也。
話頭者,其原意即謂“話題”也,即此一話,何以如此?為何如此?
禪門話頭約分二種:
一為有義味語,一為無義味語。
如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答曰:“鎮州大蘿卜頭。”
“青州布衫重七斤。”“麻三斤。”“乾矢橛。”“庭前柏樹子。”等等,皆無義味語也。
如“僧問趙州:狗子還有佛性也無?州曰:無!”“無夢無想時,主人公何在?”“萬法歸一,一歸何處?”“誰教你拖這死屍來?”“唸佛是誰?”等等,皆有義味語也。
或有不用一句話頭,唯單參一則古人可疑公案,如蚊子咬鐵牛,死死啃去,此則名為參公案。
亦與參有義味話頭相類矣。往昔禪門古德,於參究之事,簡其扼要中肯者,摘之如次。
而以大慧杲之開示,為尤親切。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二 5月 24, 2022 8:35 am
由 新老怪
大慧杲語:
常以生不知來處,死不知去處二事,貼在鼻孔尖上。
茶裡、飯裡、靜處、鬧處,唸唸孜孜,常似欠人百萬貫錢,無所從出。
心胸煩悶,迴避無門,求生不得,救死不得,當恁麼時,善惡路頭,相次絕也。
覺得如此時,正好著力,只就這裡看個話頭。
僧問趙州:“狗子還有佛性也無?”趙州曰:“無!”
看時不用博量,不用註解,不用要得分曉,不用向開口處承當,不用向舉起處 作道理,不用墮在空寂處,不用將心等悟,不用向宗師說處領略,不用掉在無事甲裡。
但行住坐臥,時時提撕,狗子還有佛性也無?無!提撕得熟,口議心思不及,方寸裡七上八下,如咬生鐵橛,沒滋味時,切莫退誌。得如此時,正是好底消息。(示呂舜元)
僧問趙州:狗子還有佛性也無?州云:無!
此一字,便是個破生死疑心底刀子也。
這刀子把柄,只在當人手中,教別人下手不得,須是自家下手始得。
若捨得性命,方肯自下手。
若捨性命不得,且只管在疑不破處 捱將去。驀然自得,捨命一下便了。
那時方信 靜時便是鬧時底,鬧時便是靜時底,語時便是默時底,默時便是語時底。
不著問人,亦自然不受 邪師胡說亂道也。
又云:日用二六時中,不得執生死 佛道是有,不得撥生死 佛道是無。
但只看個 狗子有佛性也無?趙州日:無!(答陳季仕)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二 5月 24, 2022 9:43 am
由 新老怪
參話頭,約分二類:
(一)單提一念,看個話頭,於此念未起時,內觀返究,看從何處來?滅向何處去? (此法亦可謂看話尾)或看其是有是無(空),如此用工,實為觀心別法,乃參話頭之變相耳。
但能用誌不紛,收拾六根,歸此一念,久而久之,偶或見得前念已滅,後念未生,當體一念,了無一物。
此心此身,忽焉皆寂。
心光透發,三際空懸。到了此時,外對六塵情境,如境裡夢中,一切是幻非實,妄想亦起不來;即或有起,亦如遊絲易斷,無礙此心寂止。
學人到此,往往自以為悟,已明得此心。
倘一著此境,慧力勃發,所謂自心常生智慧。
或有平素不善文字,亦能吟詩作偈,心身輕快,無與倫比。
甚之,或踴躍歡喜,不知所以。或涕淚悲泣,不知何由。
更有甚者,眼通進發,徹見山河大地,如琉璃,如水月,如觀掌中果。
乃至耳聞蟲鳴,如聽雷震,徹聞千里,不隔毫端。
凡此等等,一有執著,即入魔境,此所謂禪病也。
此時若無明師,往往不堪救藥,但熟睡可治。
須知此乃用心致力既久,念體忽空,光影煥發,孤光偶露也。
到得此時,應覿面不覷,更令放下,不必再起觀心看念頭作用。
若有光明影像,乃至喜笑悲啼、吟詩作偈等,皆為妄念所生,唯微細難察耳。
苟無妄念,誰起覺受見聞耶?
毫釐之差,千里之失,不可不審。
(二)提起一句話頭,進發疑情(所謂疑情者,心思不可解,疑問究竟其事,並非揣摩猜度也)。
初則話頭時斷時續,妄想紛飛,疑情亦似有似無,不生緊切關係。
漸久之,話頭得力,疑情發起,心胸悶作一團,如有物礙膺,慾吐不出,慾罷不能,茶裡飯裡,行時坐時,終如有事不了,對境無心,對痴如憨。
若在此時,身有不適,面帶病容,切忌著力,應須放鬆此念,調攝此身,教令自在,亦可稍放此心,不再參究。
否則,易得禪病,或至嘔血,或至發狂。必使身安神爽,直參疑下去,忽然話頭提亦提不起,疑情說有似無,說無似有,身止不動,六根無用,只有一些子管帶。
參如不參,放亦放不下,忽爾心身如忘,久坐不知時間。
到得此時,有謂正是工夫落堂,是疑情的好時節。
一般說法,要人於此時努力提起話頭再參。有則要人就此放下去。
後者,往往掉在無事甲裡。
前者,往往箭過西天,又複十萬八千里也。
若有明眼宗師,當時一展手眼,即可令其自明自肯。
或有大根器者,忽然觸物遇緣,打開漆桶,認得從前。
但今時禪人,陷於此中者,確實不少。莫說不能悟,即此打翻漆桶,縱饒悟去,亦只是澄澄湛湛,靈明自在。
認得這個而已。要說明心見性,透頂透底,前途九九八十一難,大有事在。
不可籠統顢頇,妄自肯許,欺人固非,自欺何苦!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三 5月 25, 2022 7:35 am
由 新老怪
雲門話墮(明超《無門關夾注》)
雲門(雲門文偃禪師)因僧問:“光明寂照遍河沙(自性的光明 寂滅一切能所的二元對立,而又遍照恆河沙數的無邊世界 乃至整個宇宙法界)……”
一句未絕,門遽(突然打斷)曰:“豈不是張拙秀才(張拙秀才,石霜慶諸禪師之法嗣,生平不詳。因受禪月大師指點,前來參石霜禪師。石霜禪師問:“秀才何姓?”張拙秀才道:“姓張名拙。”石霜禪師道:“覓巧尚不可得,拙自何來?”張拙秀才一聽,豁然有省,乃呈偈曰:“光明寂照遍河沙,凡聖含靈共我家。一念不生全體現,六根才動被雲遮。斷除煩惱重增病,趣向真如亦是邪。隨順世緣無罣礙,涅槃生死等空花。”石霜禪師於是印可了張拙秀才,並接受他成為自己的得法弟子。)語?”
僧雲:“是!”
門雲:“話墮也(自己說的話 讓自己陷於敗負了)!”
後來死心(死心悟新禪師(1044~1115),北宋黃龍派著名禪師,自號死心叟,俗姓王,韶州人。出家悟道,繼席黃龍,與黃庭堅等人交好。學人雲集,多所成就。著有《死心悟新禪師語錄》傳世)拈雲:“且道那(哪)裡是者(這)僧話墮處?”
無門曰:“若向者裡見得雲門用處孤危(文偃禪師的接引學人的手段之孤危險峻:沒等對方說完就猛然切斷 對方的思維意識之流,而在對方 不能當下體取自性之時,又毫不客氣地 指出對方拘泥於語言文字、陷入思維認知的錯誤)、者僧因甚話墮,堪與(堪任給)人天為師;若也未明,自救不了。”
頌曰:急流垂釣,貪餌者著。口縫才開,性命喪卻(失掉。卻,用在動詞後的語氣助詞,相當於“掉”、“去”)。
頌文大意:在急流之中垂釣,只有那些貪吃魚餌的魚 才會上鉤中計。一個真正的參禪辦道之人,一旦落入到語言思維的窠臼,妄想從中尋找禪的真義,不能從當下 展現的生命活動中 來體認自心本性,那就會完全喪失自己的法身慧命。
(明超《無門關夾注》)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三 5月 25, 2022 7:42 am
由 新老怪
雲門話墮(謝力《我與無門關》)
〖公案〗
雲門*1因僧問:“光明寂照遍河沙……”
一句未絕,門遽曰:“豈不是張拙*2秀才語?”
僧雲:“是!”
門雲:“話墮*3也。”
後來死心*4拈雲:“且道那裡是者僧話墮處。”
【語譯】
某僧人問雲門:“光明寂照遍河沙……”
話還沒說完,雲門就搶著說:“這句是張拙秀才的話嗎?”
僧人回答:“是!”
雲門說:“我說錯了。”
後來死心和尚評論說:“說說看,哪裡是雲門說錯之處。”
〖評唱〗
無門曰:“若向者裡見得雲門用處孤危,者僧因甚話墮?堪與人天為師。若也未明,自救不了。”
【語譯】
無門說:“從這裡看,雲門下的是孤擲一注的險棋。這老和尚說錯了什麼話?實際上這老和尚堪與人天為師。如果你連這個都不明白,肯定自救不了。”
〖頌曰〗
急流垂釣 貪餌者著
口縫才開 性命喪卻
【語譯】
在急流垂釣,只有貪吃的魚才會上鉤。
口才張開一條細縫,性命卻喪失了。
【題解】
這一則公案不難理解,可是公案後面的深一層就難理解了。
出自那位僧人之口所說的話,怎會是古人張拙的話呢?
因此雲門向那為僧人道歉,說自己說錯話了。
無門認為 這開口說話還真危險,就像急流中的魚,才一開口,就喪失性命。可是誰會去急流垂釣呢?急流中的魚 又怎會有閒情來開口呢?說說看,到底是雲門說錯了,還是無門說錯了?
【參究】
話墮也。
且道那裡是者僧話墮處。
【註解】
*1 雲門,韶州雲門山文偃禪師,姑蘇嘉興人,姓張氏,嗣雪峰。南漢主晟歸依之,賜匡真禪師之號。乾和七年己酉歲示寂。
*2 張拙,五代宋初人,生卒年不詳。曾舉秀才。因禪月大師貫休之指示,拜謁石霜慶諸禪師(805~888),慶諸問:‘秀才何姓?’曰:‘姓張,名拙。’慶諸雲:‘覓巧了不可得,拙自何來?’遂豁然有省,曰:‘光明寂照遍河沙,凡聖含靈共我家。一念不生全體現,六根才動被雲遮。斷除煩惱重增病,趨向真如亦是邪。隨順世緣無掛礙,涅槃生死是空華。’慶諸為之印可,遂嗣其法。
*3 話墮,自吐語而自分墮負。對自己剛說過的話 認為有偏差。
*4 死心,宋代僧死心悟新(1044~1115)。黃龍徒孫,晦堂徒子,雲門後二百年人。
(謝力《我與無門關》)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三 5月 25, 2022 7:45 am
由 新老怪
雲門話墮(慧開《無門關》)
雲門因僧問:“‘光明寂照遍河沙’一向……”
門遽曰:“豈不是張拙秀才語?”
僧雲:“是。”
門雲:“話墮也。”
後來死心拈雲:“且道哪裡是者僧話墮處?”
無門曰:者僧因甚話墮?若向者裡見得雲門用處孤危,堪與人天為師;若也未明,自救不了。
頌曰:
急流垂釣,貪餌者著。口縫才開,性命喪卻!
(無門慧開《無門關》)
河沙:“恆河沙”的省稱,比喻數量極大,不可計數。
張拙秀才:生卒不詳。因禪月大師指參石霜。霜問:“秀才何姓?”曰:“姓張名拙。”霜曰:“覓巧尚不可得,拙自何來?”公忽有省。乃呈偈曰:“光明寂照遍河沙,凡聖含靈共我家。一念不生全體現,六根才動被雲遮。斷除煩惱重增病,趣向真如亦是邪。隨順世緣無掛礙,涅槃生死等空花。”
《五燈會元》(卷第六·中·316頁)
死心:悟新(1044—1115),宋代臨濟宗黃龍系禪僧。俗姓黃,韶州(今屬廣東省)人。晦堂祖心法硐心嗣。晚年絕席黃執龍,自號死心叟。
拈:舉說公案加以評議,是禪家說法的一種方式。
話墮:自吐語而自分墮負了也,對答或辯論輸了也。
用處孤危:教學方法運用得非常孤絕峻峭也。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三 5月 25, 2022 7:58 am
由 電火
才開外門
雲門話墮
偷雞不著蝕把米
光明寂照遍河沙
全因燈芯腳下油
張拙秀才化墮也!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三 5月 25, 2022 9:02 am
由 新老怪
因客問 參禪不及唸佛,永明壽禪師雲:“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路。”如五祖戒禪師後身為蘇子瞻,乃至雁蕩僧為秦氏子檜,雲雲。
【虛雲和尚】
答曰:《楞嚴經》文殊菩薩選圓通,說偈曰:“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聖性無不通,順逆皆方便。”
又從“多門”中,肯定耳根圓通說。“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欲取三摩提,實以聞中入。”
指出“自余諸方便,皆是佛感神,即事舍塵勞,非是常修學。”
對唸佛三昧乃雲:“諸行是無常,念性元生滅,因果今殊感,雲何獲圓通!”
永明禪師有禪淨四料簡,
其文曰:
“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路,陰境忽現前,瞥爾隨他去;
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
有禪有淨土,猶如戴角虎,現世為人師,來生作佛祖;
無禪無淨土,銅床並鐵柱,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
近世修淨土人,多數固執四料簡,極少虛心研究圓通偈;而且對四料簡,也多誤解的,不獨辜負文殊菩薩,而且帶累永明禪師:終於對權實法門,不能融會貫通,視禪淨之法,如水火冰炭。虛雲對此,不能無言。
考壽祖生於宋代,是餘杭王氏子,他是中國諸祖中 三位最多著述者之一。“佛祖統紀”卷二十六說。“吳越錢氏時,為稅務專知,用官錢買魚蝦放生,事發當棄市。吳越王使人視之。曰:‘色變則斬,不變則舍之。’已而色不變,遂貸命。
因投四明翠岩禪師出家,衣不繒纊,食無重味,復往參韶國師發明心要。上智者岩作二鬮,一曰:“一生禪定。”二曰:“誦經萬善莊嚴淨土。”乃冥心精禱,得誦經萬善鬮乃至七度。”他是宗門下法眼禪師的第三代,著的書很多,如“心賦”和“心賦注”是講明心見性的,“萬善同歸”是講法法圓融的,“宗鏡錄”百卷,是弘闡拈花悟旨融匯各宗理趣、攝歸一心的。
日本人分佛學為十三宗,中國人分為十宗。“宗鏡錄”以心為宗,以悟為則,所說雖有淺深,皆窮源澈底微微細細地表出此心,闢邪輔正,使後人不致誤入歧途。平生說許多話,未曾說過宗下不好。他既是從宗門悟入的,何以又弘揚淨土呢?因為大悟的人,法法圓通,參禪是道,唸佛是道,乃至如我們勞動掘地也是道。他為挽救末法根劣的人,故弘淨土。他是淨土宗的第六代祖,一生贊揚淨土,寂後人人尊重,在淨慈寺建塔紀念。“佛祖統紀”又說:“有僧來自臨川,曰:我病中入冥得放還,見殿室有僧像,閻羅王自來頂拜。我問此像何人,主吏曰:杭州壽禪師也。聞已於西方上品受生,王敬其人,故於此禮耳。”中國佛教徒。以冬月十七日為彌陀聖誕,所據是何典章呢?《阿彌陀經》說:阿彌陀佛在西方過十萬億佛土,誰人知他冬月十七日生呢?這原是永明禪師的生日,因為他是阿彌陀佛乘願再來的,所以就以他的生日,作為彌陀誕辰。
四料簡一出,禪淨二宗,頓起斗爭。淨土宗徒說:“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路。”單修禪宗,生死不了;單修淨土,“萬修萬人去。”又參禪又唸佛,“猶如戴角虎”;“無禪無淨土”,是世間惡人。淨土宗徒,以此批評禪宗,至今鬧不清,屢說參禪之弊。又引證“戒禪師後身為蘇子瞻,青草堂後身為曾魯公,遜長老後身為李侍郎,南庵主後身為陳忠肅,知藏某後身為張文定,嚴首座後身為王龜齡;其次則乘禪師為韓氏子,敬寺僧為岐夫子;又其次善旻為董司戶女,海印為朱防禦女;又甚而雁蕩僧為秦氏子檜,居權要,造諸惡事:此數公者,向使精求淨土,則焉有此!為常人,為女人,為惡人,則展轉下劣,即為諸名臣,亦非計之得也,甚哉西方之不可不生也。”雲雲。我認為:修行人後身,“展轉下劣”,在人不在法。唐僖宗時,“穎州官妓口作蓮花香,蜀僧曰:此女前為尼,誦法華二十年。”誦《法華經》而轉世為妓,不可謂法華誤之,猶參禪人後身。
“為常人,為女人,為惡人”,亦不可謂參禪誤之。觀音菩薩三十二應,應以何身得度,即現何身而為說法,難道觀音應身也是“展轉下劣”麼?阿彌陀佛化身,為永明禪師,永明禪師後身為善繼禪師,善繼禪師後身為無相居士宋濂。善繼在蘇州閶門外半塘壽聖寺,血書華嚴經一部,他的弘法事業,比永明禪師退半了;宋濂為臣,不得善終,則又不如善繼禪師:難道可以說阿彌陀佛也“展轉下劣”麼?
禪宗的泰首座,刻香坐脫,九峰不許;而紙衣道者能去能來,曹山亦不許。淨土行人亦常以此批判禪宗的不對,沒有審察到這種批判,原出於九峰和曹山,——這正是禪宗善知識的正知正見。應當因此注意禪宗,何反以之低估禪宗呢?我們現在誰能坐脫立亡?我們連泰首座紙衣道者都不如,而敢輕視禪宗麼?我認為:宗下有淺深,顯教密教 有頓漸邪正,唸佛也一樣。
禪之深淺,區別起來就多了,外道、凡夫、小乘、中乘、大乘,都各有各的禪,中國禪宗的禪,是上上乘禪,不同以上所舉的禪。但末世行人參禪,確實有走錯路的,無怪永明四料簡中所責。惟我平常留心典章,從未見到四料簡,載在永明何種著作中,但天下流傳已久,不敢說他是偽托的,他所訶責“有禪無淨土”,難道禪淨是二嗎?唸佛人心淨佛土淨,即見自性彌陀,這淨土與禪是不二的;但今人卻必限於唸佛為淨,參禪為禪。
昔日我佛逾城出家,“入檀特山修道,始於阿藍迦藍三年,學不用處定,知非便舍。復至郁頭藍弗處三年,學非非想定,知非亦舍;又至象頭山同諸外道,日食麻麥,經於六年,八日明星出時,廓然大悟,成等正覺。乃嘆曰:“奇哉一切眾生,具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其時那裡來的禪和淨呢?以後說法四十九年,都未究竟,至拈花微笑,付法迦葉,亦未說出禪字。禪是最上一乘法,猶如純奶,賣奶的人,日日加了些水,以至全無奶性。學佛法的人,也如純奶滲了水。
永明看到便對滲了水的禪說:“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路。”並不是說純奶的禪“蹉路。”永明禪師上智者岩,作禪淨二鬮,冥心精禱得淨鬮,乃至七度。若禪是不好的,他決不作此鬮;若淨是他本心所好的,則他必不至拈至七度乃決。且永明禪師出身禪宗,是法眼宗第三代,那裡會自抑己宗、說禪不好的道理。
參禪的方法,要看父母未生前的本來面目,其目的只求明心見性,後人參禪違此方法,得些清淨境界,通身輕飄飄的,一下子就開靜,自以為有功夫了。其實滯於陰境,卻不知 一念緣起無生,怎能向百尺竿頭進步?永明因此說,“陰境忽現前,瞥爾隨他去”,倒不如唸佛老實可靠;
但他也不是說 光唸佛就能“萬修萬人去”,要有淨土,才能去見彌陀,若以“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為可靠,這又打錯妄想了。
《楞嚴經》阿難白佛言:“自我從佛發心出家,恃佛威神,常自思惟,無勞我修,將謂如來惠我三昧,不知身心本不相代,失我本心。”豈釋迦佛威神不可恃,不能惠我三昧,而彌陀佛威神卻可恃,卻能惠我三昧耶!唸佛決定比妄想三毒五欲等事好,如做好夢,醒來精神愉快,做惡夢醒來情思抑塞,所以瞎打妄想,不如一心唸佛。如能法法皆通,則是最高尚的修行。“有禪有淨土”,如虎本有威,再加二角,更加威猛,為師作佛,理所當然。至於無善根者,不信禪,亦不信淨,糊裡糊塗,則“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了。我平生沒有勸過一個人不要唸佛,只不滿別人勸人不要參禪,每念楞嚴所指邪師說法 如恆河沙而痛心,故把四料簡的意旨,略加辯說。
希望一切行人,不要再於四料簡中,偏執不通,對禪淨二法 妄分高下,就不辜負永明禪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