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煩惱無盡誓願斷」,我有沒有斷煩惱?我天天不斷的還生煩惱,沒學佛的時候煩惱還少,愈學佛煩惱愈多,你與四弘誓願完全相違背,大錯特錯!】
學錯佛法的人,不只煩惱痛苦不會減少,反而還會多出,爭論誰對誰錯?判斷別人是非對錯的煩惱痛苦。
煩惱變成不減反增。
要自問自己,有沒有學會苦集滅道,什麼是苦因?有什麼苦?滅苦之法?苦的止息?
有沒有學會前因後果,而解開自己的迷惑疑惑,以及心結?
沒有學會斷煩惱的話,又如何教別人斷煩惱而度眾生?
【3.「法門無量誓願學」,學到今天一樣也沒學好】
十善法,學好了沒?從人乘善法提昇至天乘善法了沒?
苦集滅道法,學好了沒?37道品,學過幾種了?學會幾種了?
種種人事物的前因後果,有更多的了解了沒?
如是因.緣.果.報,學得怎麼樣了?
般若夢幻法,開始學了沒?
修學佛法,也如小學中學大學
-
- 文章: 4410
-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5, 2021 4:33 pm
Re: 修學佛法,也如小學中學大學
佛學概要十四講表述記(三十二)
── 第九講表 方便五乘解脫(下)
●雪廬老人編表 ●思飛講述‧彙整
http://www.minlun.org.tw/old/396/t396/t396-4-4.htm
◎菩薩乘
「菩薩」—— 具云「菩提薩埵」,譯為「覺有情」,謂既能自覺,又能覺悟一切有情眾生者也。
「自行化他」—— 菩薩之人,根性大利,器識宏偉,從初發心,即立廣大誓願。故彼修空觀已,不住於空,從空入假,上求下化,自利利他。
「修六度萬行」—— 「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以其能度自他之六蔽,故名。如布施能度自他慳貪蔽,精進能度自他懈怠蔽,禪定能度自他散亂蔽等。每一度皆含自度度他之義,故「六度」即總攝菩薩自行化他之一切「萬行」,此皆於菩薩「入假」以後行之(詳在十二表)。
「證成佛果」—— 菩薩修空、假觀已,發起中觀,乃至圓滿一切種智,證究竟佛果。(此約次第三觀而說,若約一心三觀須另論,後詳)。
●普度大乘
菩薩如是發廣大心,普度眾生,故名「大乘」。猶如大舟、大車,能運載眾人同登彼岸,同入寶所也。
◎五乘判釋
佛法雖有五乘、三乘、大小乘之分別,其實皆佛方便施設,終為導引眾生入大乘佛果。蓋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堪成佛,佛度生本懷,亦為令眾生究竟成佛;只因眾生尚有善根栽培不足,不堪直受大乘法者,故佛方便為說中小乘、人天乘,說三、說五,無非作究竟成佛之梯航也。
須知人天乘雖最淺,卻亦最為基礎,喻如菩提路之起點,又如高樓之地基。聲聞、緣覺乘雖未究竟,卻為究竟大乘之基礎,喻如菩提路之中途休息站,又如高樓之一二層。悖離了人天乘,尚不足以保人身,何況出三界?悖離了聲聞、緣覺乘,尚不足以出三界,何況成佛道?故真正大乘,必不悖離中小乘與人天乘,而是包含之,且超越之。
以發心言之,人天乘但發持守戒善之心,未發出離三界生死之心,仍貪著人天果報,故為世間法。聲聞、緣覺乘不但發持守戒善之心,且發出離三界生死之菩提心,故為出世間法。然出離心必以持守戒善為前提,未有縱情犯戒,而思出離者也。若菩薩乘則不但自求出離,且發普度眾生同出離之大心,故為大乘菩提心。然大乘菩提心必以出離心為前提,未有貪著三界,不思出離,而能度眾出離者也;若不懇切發起求出三界苦海之心,則雖博施濟眾,仍只是世間善業(人天乘)而已,非是出世三乘法門也。
復次,古德於此五乘佛法,有種種判釋,如下表:
http://www.minlun.org.tw/old/396/t396/t396-4-4.htm
((圖表請點連結))
古德如民初太虛大師等,將此五乘佛法分判為三:
一為「五乘共法」,即人天乘,乃五乘共同必修法門。
二為「三乘共法」,即聲聞、緣覺乘,乃大中小三乘共同必修法門。
三為「大乘不共法」,即菩薩乘,惟獨大乘根性者所修法門,非中小乘、人天乘人所能共,以其尚未能信解故。
明初西藏宗喀巴大師,則分為三道:
一為「下士道」,猶如「五乘共法」。
二為「中士道」,猶如「三乘共法」。
三為「上士道」,猶如「大乘不共法」。
此等皆屬簡略分判,蓋除世間法外,出世間法只略分為二,即大乘與小乘之別而已。
若隋朝天臺智者大師,則精密剖判為四教,即所謂「化法四教」:「藏教」為小乘教法,「通教」為通大小乘之教法,「別教」為大乘次第教法,「圓教」為大乘圓頓教法(如上表)。
此四教與五乘對配,則聲聞、緣覺合為小乘,即「藏教」,而人天乘亦攝在其中。菩薩大乘則細分為「別教」與「圓教」,亦即次第教與圓頓教二種,諸大乘經典中確常見有此二層次教法之異。而於大小乘間另立一「通教」,前通於小,後通於大,乃大乘之初門,亦為小乘利根者所可共稟,猶如大小乘間之過渡橋樑,佛經中(尤其方等部、般若部)多見有此一層次之教法。
如此四教,足以委悉佛循循善誘之苦心,曲盡一代教網大、小、頓、漸、權、實之幽致。蓋眾生沒在苦海中,佛先以人天乘防其墮惡道,再以「藏教」小乘救其出苦海;終欲接入大乘,先以「通教」為其橋樑;不能頓入「圓教」,則先導以「別教」。由此而見佛之善巧方便,與智者大師之善解佛意為何如也!
此表總說五乘,以下諸表別別說之。(完)
◎更正:上期十二頁「見思利鈍」表,應作:五見(身、邊、戒、見、邪)
── 第九講表 方便五乘解脫(下)
●雪廬老人編表 ●思飛講述‧彙整
http://www.minlun.org.tw/old/396/t396/t396-4-4.htm
◎菩薩乘
「菩薩」—— 具云「菩提薩埵」,譯為「覺有情」,謂既能自覺,又能覺悟一切有情眾生者也。
「自行化他」—— 菩薩之人,根性大利,器識宏偉,從初發心,即立廣大誓願。故彼修空觀已,不住於空,從空入假,上求下化,自利利他。
「修六度萬行」—— 「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以其能度自他之六蔽,故名。如布施能度自他慳貪蔽,精進能度自他懈怠蔽,禪定能度自他散亂蔽等。每一度皆含自度度他之義,故「六度」即總攝菩薩自行化他之一切「萬行」,此皆於菩薩「入假」以後行之(詳在十二表)。
「證成佛果」—— 菩薩修空、假觀已,發起中觀,乃至圓滿一切種智,證究竟佛果。(此約次第三觀而說,若約一心三觀須另論,後詳)。
●普度大乘
菩薩如是發廣大心,普度眾生,故名「大乘」。猶如大舟、大車,能運載眾人同登彼岸,同入寶所也。
◎五乘判釋
佛法雖有五乘、三乘、大小乘之分別,其實皆佛方便施設,終為導引眾生入大乘佛果。蓋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堪成佛,佛度生本懷,亦為令眾生究竟成佛;只因眾生尚有善根栽培不足,不堪直受大乘法者,故佛方便為說中小乘、人天乘,說三、說五,無非作究竟成佛之梯航也。
須知人天乘雖最淺,卻亦最為基礎,喻如菩提路之起點,又如高樓之地基。聲聞、緣覺乘雖未究竟,卻為究竟大乘之基礎,喻如菩提路之中途休息站,又如高樓之一二層。悖離了人天乘,尚不足以保人身,何況出三界?悖離了聲聞、緣覺乘,尚不足以出三界,何況成佛道?故真正大乘,必不悖離中小乘與人天乘,而是包含之,且超越之。
以發心言之,人天乘但發持守戒善之心,未發出離三界生死之心,仍貪著人天果報,故為世間法。聲聞、緣覺乘不但發持守戒善之心,且發出離三界生死之菩提心,故為出世間法。然出離心必以持守戒善為前提,未有縱情犯戒,而思出離者也。若菩薩乘則不但自求出離,且發普度眾生同出離之大心,故為大乘菩提心。然大乘菩提心必以出離心為前提,未有貪著三界,不思出離,而能度眾出離者也;若不懇切發起求出三界苦海之心,則雖博施濟眾,仍只是世間善業(人天乘)而已,非是出世三乘法門也。
復次,古德於此五乘佛法,有種種判釋,如下表:
http://www.minlun.org.tw/old/396/t396/t396-4-4.htm
((圖表請點連結))
古德如民初太虛大師等,將此五乘佛法分判為三:
一為「五乘共法」,即人天乘,乃五乘共同必修法門。
二為「三乘共法」,即聲聞、緣覺乘,乃大中小三乘共同必修法門。
三為「大乘不共法」,即菩薩乘,惟獨大乘根性者所修法門,非中小乘、人天乘人所能共,以其尚未能信解故。
明初西藏宗喀巴大師,則分為三道:
一為「下士道」,猶如「五乘共法」。
二為「中士道」,猶如「三乘共法」。
三為「上士道」,猶如「大乘不共法」。
此等皆屬簡略分判,蓋除世間法外,出世間法只略分為二,即大乘與小乘之別而已。
若隋朝天臺智者大師,則精密剖判為四教,即所謂「化法四教」:「藏教」為小乘教法,「通教」為通大小乘之教法,「別教」為大乘次第教法,「圓教」為大乘圓頓教法(如上表)。
此四教與五乘對配,則聲聞、緣覺合為小乘,即「藏教」,而人天乘亦攝在其中。菩薩大乘則細分為「別教」與「圓教」,亦即次第教與圓頓教二種,諸大乘經典中確常見有此二層次教法之異。而於大小乘間另立一「通教」,前通於小,後通於大,乃大乘之初門,亦為小乘利根者所可共稟,猶如大小乘間之過渡橋樑,佛經中(尤其方等部、般若部)多見有此一層次之教法。
如此四教,足以委悉佛循循善誘之苦心,曲盡一代教網大、小、頓、漸、權、實之幽致。蓋眾生沒在苦海中,佛先以人天乘防其墮惡道,再以「藏教」小乘救其出苦海;終欲接入大乘,先以「通教」為其橋樑;不能頓入「圓教」,則先導以「別教」。由此而見佛之善巧方便,與智者大師之善解佛意為何如也!
此表總說五乘,以下諸表別別說之。(完)
◎更正:上期十二頁「見思利鈍」表,應作:五見(身、邊、戒、見、邪)
-
- 文章: 4410
-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5, 2021 4:33 pm
Re: 修學佛法,也如小學中學大學
佛法會衰敗的原因
就是因為,多數人都沒有什麼進步
接觸佛法多年,但是一直停在人乘境界,
並沒有得到多少進步成長,良好的改變。
無法自利,也無法利人。
因此,台壇的人,才會愈來愈少。
為什麼?
因為,來了也沒有進步成長,沒有良好的改變。
因此,來到台壇的人,才會愈來愈少。
於是,後來,台壇就關門了
無法從佛法中得到進步,才是台壇關閉的主因。
而接觸佛法,修學佛法,就是要讓自己能夠得到進步成長
,得到良好的改變。
從一樓的人乘,逐漸變成二樓的天乘,三樓的聲聞乘,四
樓的緣覺乘,五樓的般若乘
也就是佛法小學低年級,高年級,國中,高中,大學..
就是因為,多數人都沒有什麼進步
接觸佛法多年,但是一直停在人乘境界,
並沒有得到多少進步成長,良好的改變。
無法自利,也無法利人。
因此,台壇的人,才會愈來愈少。
為什麼?
因為,來了也沒有進步成長,沒有良好的改變。
因此,來到台壇的人,才會愈來愈少。
於是,後來,台壇就關門了
無法從佛法中得到進步,才是台壇關閉的主因。
而接觸佛法,修學佛法,就是要讓自己能夠得到進步成長
,得到良好的改變。
從一樓的人乘,逐漸變成二樓的天乘,三樓的聲聞乘,四
樓的緣覺乘,五樓的般若乘
也就是佛法小學低年級,高年級,國中,高中,大學..
-
- 文章: 783
- 註冊時間: 週日 3月 28, 2021 9:47 pm
Re: 修學佛法,也如小學中學大學
路過,
佛法會衰敗的原因,有許多。但跟五乘教法的側重....沒甚麼關係。
在經典上有提到 一個現象: (雜阿含906經, SN.16.13)
"相似佛法/像法" 出現之時,就是佛法衰敗之時。
當弟子對於 佛陀、法、僧伽(教授者)、戒律、定(同梵行者),不再尊敬時,正法就衰敗。
以現在來看,我們都尊敬上述五項了嗎? 有沒有缺了哪一種?!
其實,我們缺了最基礎的一種 : 佛陀的 戒 !
當我們尊重了佛陀的戒,正法就依然顯耀人間。
當我們輕忽了戒,也正是像法開始取代正法之機。
平安
佛法會衰敗的原因,有許多。但跟五乘教法的側重....沒甚麼關係。
在經典上有提到 一個現象: (雜阿含906經, SN.16.13)
"相似佛法/像法" 出現之時,就是佛法衰敗之時。
當弟子對於 佛陀、法、僧伽(教授者)、戒律、定(同梵行者),不再尊敬時,正法就衰敗。
以現在來看,我們都尊敬上述五項了嗎? 有沒有缺了哪一種?!
其實,我們缺了最基礎的一種 : 佛陀的 戒 !
當我們尊重了佛陀的戒,正法就依然顯耀人間。
當我們輕忽了戒,也正是像法開始取代正法之機。
平安
-
- 文章: 4410
-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5, 2021 4:33 pm
Re: 修學佛法,也如小學中學大學
你沒有弄懂佛為何傳五乘佛法
佛為何要傳五乘佛法?
你知道原因嗎?
-
- 文章: 3168
- 註冊時間: 週三 4月 14, 2021 9:18 am
-
- 文章: 4410
-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5, 2021 4:33 pm
-
- 文章: 3168
- 註冊時間: 週三 4月 14, 2021 9:18 am
Re: 修學佛法,也如小學中學大學
你所謂的進步=?
常看你自誇炫耀 很明顯就是
http://www.fodizi.tw/qt/qita/14743.html
增上慢
尚未證得殊勝之德行或果位,卻自認為已經證得,即是‘增上慢’。例如:尚未開悟,說自己已經開悟;尚未證到禪定,說已得到禪定;與‘道’有些許相應,就認為已經成道證果。在修行過程中,若不清楚自己所處的境界,就容易產生‘增上慢’的過患。
所謂‘邪慢’,即是自己無德卻自認為有德,表現出很有德行的樣子,希望得到別人的讚歎與肯定
https://www.merit-times.com/NewsPage.aspx?unid=224801
「卑慢」和「增上慢」則是兩極心裡,「卑慢」是自覺不如人,必須靠外在的地位或氣勢來武裝,因而言詞誇大,氣焰高漲,都為了掩飾脆弱的心;「增上慢」是明顯優於他人,更表現出一付救世主的姿態。
-
- 文章: 3133
-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Re: 修學佛法,也如小學中學大學
贊同這樣的見地當弟子對於 佛陀、法、僧伽(教授者)、戒律、定(同梵行者),不再尊敬時,正法就衰敗。
自覺自律也是現今社會所最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