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頁 (共 29 頁)

Re: 一片琉璃瓦

發表於 : 週日 4月 10, 2022 11:55 am
漫步的犀牛
又到中午了。

學友們,

建議把腦海中,關於本寂、本覺議題的衍生想法,都暫時統統扔到一旁吧!


不如,

點一杯含糖的咖啡,搭配含澱粉、蛋白質的輕食

這樣可以讓大腦、身心舒暢一會兒。

如何 ?!

平安喜悅

Re: 一片琉璃瓦

發表於 : 週日 4月 10, 2022 11:58 am
東正
恆不住 寫: 週日 4月 10, 2022 11:54 am
東正 寫: 週日 4月 10, 2022 11:43 am
恆不住 寫: 週日 4月 10, 2022 11:36 am
東正 寫: 週日 4月 10, 2022 11:31 am
恆不住 寫: 週日 4月 10, 2022 11:24 am
東正 寫: 週日 4月 10, 2022 11:20 am
漫步的犀牛 寫: 週日 4月 10, 2022 11:12 am
佛教是性寂還是性覺?
菩提性與佛性
那個性寂?那個性覺?
路過。

偶然瞥見關鍵字 :性寂、性覺

他應該是源自於已故 呂澂大師的判教: 本寂、本覺

呂先生認為 :

印度的佛學,是以心性本淨為主流思想,所以可統稱為~ 性寂說/本寂

中國的佛學,則從心性本淨,衍生出心性本覺的義理,所以統稱為~ 性覺說/本覺

====

個人認為要討論這個議題,

除了要具備廣博而深入的佛學素養之外,

更要有一顆強而有力的心臟,因為這樣的判教,將會刨挖漢傳佛教的根本,

因為,起信論、如來藏說、圓覺...諸如此類的經教,皆屬於本覺系統,是中國的佛教,迥異於印度佛教。

這也暗示著 ~ 大乘經典的偽造問題、以及推翻禪宗的立宗根本.....等等令人難以直視的尷尬議題。

......

建議,有興趣的學友,

在要探討此一複雜艱深議題之前,

除了得先深入各乘經論之外,

最好還要有實際禪修的學習,而且是要具備禪宗的參禪、聲聞的止觀學習。

如此論法,方有實效;

否則,

還不如去喝杯 焦糖瑪奇朵+起司里肌可頌,至少還能填飽肚子、讓大腦快樂一陣子。

平安喜樂
是的
犀牛師兄
LeeLee師兄原文問題
正是由呂澂大師的判教而來

但是不才以為這問題是在於對,
無我(我執、法執)
深入不同而起的差別

或是
依循個人所追求的而起差別
是的
性寂:是解脫身涅槃:斷盡我執。偏於原始佛教
性覺:是佛法身:斷盡我、法二執。是大乘佛教


在涅槃經裡是這樣說

當學子在發起菩提心之後
便有了菩提道

這在佛性外,另建立的
是依於眾生與我不二之理

但是
阿羅漢等學習,是覺悟根本覺
此清淨無為的本然寂滅


於是不再建立
菩提道
而安住於本覺性中
此性即是佛性
但無菩提道
只能稱為本覺
本寂是涅槃就證道啦!
本覺認為涅槃還要再發大菩提心成就佛道

這兩個有異處

所以阿牛兄才會說有甚麼問題啦!
有些阿羅漢的覺
很可能
有一部分是斷滅相

您可以看金剛經的內容
也有一部分阿羅漢
能見得菩提道
也就是
有情不滅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獨立而起,法體非常)

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法體不斷)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說諸法斷滅。
(菩提道不斷)

莫作是念!何以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說斷滅相。
非也
既使自了漢也絕非[斷滅相]啊!
因為涅槃有四德,
他們只是以為證涅槃為究竟解脫為樂了,
譬如法華會上5000人?退席,佛批說是蕉芽敗種。
佛不是說他們是斷滅相,
而是他們自己認為涅槃是滅盡生死而證涅槃有所得,
所以有恐怖再來世間度眾生。
但法華經上佛說是無所得故無生死,生死即涅槃
所以心無罣礙,無有恐怖,不斷生死而實無生死可斷。
^^
這個才是討論的重點了

是因為在寂滅處而不恐懼、無罣礙
這種“覺”
是不是涅槃?

那麼涅槃中起的有情眾生相

存不存在
不存在的話
無罣礙不能稱為無罣礙

應該稱為
「獨立的」主體

^^

Re: 一片琉璃瓦

發表於 : 週日 4月 10, 2022 11:59 am
東正
漫步的犀牛 寫: 週日 4月 10, 2022 11:55 am 又到中午了。

學友們,

建議把腦海中,關於本寂、本覺議題的衍生想法,都暫時統統扔到一旁吧!


不如,

點一杯含糖的咖啡,搭配含澱粉、蛋白質的輕食

這樣可以讓大腦、身心舒暢一會兒。

如何 ?!

平安喜悅
也是!!
吃涼麵去

祝福師兄您吉祥愉快

Re: 一片琉璃瓦/噶瑪巴尊者

發表於 : 週日 4月 10, 2022 12:06 pm
貢巴
-

Re: 一片琉璃瓦

發表於 : 週日 4月 10, 2022 12:12 pm
東正
次草 寫: 週日 4月 10, 2022 11:51 am
東正 寫: 週日 4月 10, 2022 11:11 am
次草 寫: 週日 4月 10, 2022 10:06 am 如果人轉生到地獄
能想起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
都能即時離開地獄,轉生善處
難道一個人落入無知
能想起彼如來名號
而不奮發圖強嗎
把如來名號當玩具
就會失去與如來相應的心力
沒勇氣,不好學
讓無知如影隨形跟著
起念之初,如來早已遠離
剩下連連看的孤軍自我奮鬥
心得形成後又不敢面對
一再錯失了解他人與自己的良機
名相不會害人
卻有人用名相來將自己弄癡
而他們稱此行為叫做學佛
不知這叫做,面子,,好高騖逺,行癡
越想表現自己的存在
反而露出更多癡想
場合變成競癡場,樂此不疲
法義不重要了,能舒發勝解之情為要
法義也跟著江河日下
時代的方便,並沒幫助人變癡,反而更加深重
東混西混,一帆風順
學佛學到比沒學佛還癡
誰會想到
^^
其實
次草師兄
您這篇內容
很容易看的出來
未入「信」

^^
不才真不是開玩笑

不要說入信
嗯...
這樣說吧!
如果今天有一師兄,發心念佛
雖不求淨土
但求身邊親人健康吉祥

^^有任何的善念而入於信佛
雖無智慧證入

但是
其念尚得正法住世

這很容易從言詞文字中看出
^^
真的建議次草師兄
不要開藥師佛的玩笑

您認真的念一陣子佛
^^
就能知道其中您這篇文章的問題所在了
您一直想避開智常的翻譯
這些假道學進進出出
誰關心過您
繼續不變隨緣,隨緣不變
您的無知五年都沒變
沒辦法
假道學的環境怎麽會讓您長智
這很正常
可能您開題也沒人理您
那也要感謝眾多學佛成癡的成果
恭禧各位
感恩次草師兄提醒
^^

Re: 一片琉璃瓦/噶瑪巴尊者

發表於 : 週日 4月 10, 2022 12:13 pm
東正
貢巴 寫: 週日 4月 10, 2022 12:06 pm :twisted:
噶瑪巴尊者

三十五佛懺悔文,修行人每天要念一次

法王 殷殷提醒:這是各種懺悔文中最重要的,一個修行人每天應該念一遍。

法王說:「從無始劫以來,有情眾生在輪迴中生老病死,從未停息,
世界上沒有任何地方是我們未投生過的,
所以多生多世以來造了無量的惡業,這些惡業若有形相,
就會堆得像虛空一樣高。


這些惡業,有成熟的、有未成熟的,但一定會成熟;
未成熟者將在今生或來生造成障礙,
所以若不懺悔,因為因果不虛,
這些多生多世所積的惡業一定會成熟,

因此一定要懺悔。」

《第30屆噶舉大祈願法會》 :ugeek: :ugeek: :ugeek:
謝謝貢巴師兄分享
^^
讚歎合十

Re: 一片琉璃瓦/ 公然毀謗大乘,惡罵所有漢傳出家眾,這樣對你有何好處呢?

發表於 : 週日 4月 10, 2022 12:21 pm
貢巴
-

Re: 一片琉璃瓦

發表於 : 週日 4月 10, 2022 12:35 pm
次草
東正 寫: 週日 4月 10, 2022 11:43 am
恆不住 寫: 週日 4月 10, 2022 11:36 am
東正 寫: 週日 4月 10, 2022 11:31 am
恆不住 寫: 週日 4月 10, 2022 11:24 am
東正 寫: 週日 4月 10, 2022 11:20 am
漫步的犀牛 寫: 週日 4月 10, 2022 11:12 am
佛教是性寂還是性覺?
菩提性與佛性
那個性寂?那個性覺?
路過。

偶然瞥見關鍵字 :性寂、性覺

他應該是源自於已故 呂澂大師的判教: 本寂、本覺

呂先生認為 :

印度的佛學,是以心性本淨為主流思想,所以可統稱為~ 性寂說/本寂

中國的佛學,則從心性本淨,衍生出心性本覺的義理,所以統稱為~ 性覺說/本覺

====

個人認為要討論這個議題,

除了要具備廣博而深入的佛學素養之外,

更要有一顆強而有力的心臟,因為這樣的判教,將會刨挖漢傳佛教的根本,

因為,起信論、如來藏說、圓覺...諸如此類的經教,皆屬於本覺系統,是中國的佛教,迥異於印度佛教。

這也暗示著 ~ 大乘經典的偽造問題、以及推翻禪宗的立宗根本.....等等令人難以直視的尷尬議題。

......

建議,有興趣的學友,

在要探討此一複雜艱深議題之前,

除了得先深入各乘經論之外,

最好還要有實際禪修的學習,而且是要具備禪宗的參禪、聲聞的止觀學習。

如此論法,方有實效;

否則,

還不如去喝杯 焦糖瑪奇朵+起司里肌可頌,至少還能填飽肚子、讓大腦快樂一陣子。

平安喜樂
是的
犀牛師兄
LeeLee師兄原文問題
正是由呂澂大師的判教而來

但是不才以為這問題是在於對,
無我(我執、法執)
深入不同而起的差別

或是
依循個人所追求的而起差別
是的
性寂:是解脫身涅槃:斷盡我執。偏於原始佛教
性覺:是佛法身:斷盡我、法二執。是大乘佛教


在涅槃經裡是這樣說

當學子在發起菩提心之後
便有了菩提道

這在佛性外,另建立的
是依於眾生與我不二之理

但是
阿羅漢等學習,是覺悟根本覺
此清淨無為的本然寂滅


於是不再建立
菩提道
而安住於本覺性中
此性即是佛性
但無菩提道
只能稱為本覺
本寂是涅槃就證道啦!
本覺認為涅槃還要再發大菩提心成就佛道

這兩個有異處

所以阿牛兄才會說有甚麼問題啦!
有些阿羅漢的覺
很可能
有一部分是斷滅相

您可以看金剛經的內容
也有一部分阿羅漢
能見得菩提道
也就是
有情不滅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獨立而起,法體非常)

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法體不斷)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說諸法斷滅。
(有情眾生非常)

莫作是念!何以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說斷滅相。
(覺有情不斷,菩提道不斷)

文字可知
阿羅漢雖覺法寂滅
而認為法有涅槃
也覺眾生
但眾生也同歸涅槃

這是阿羅漢(心)念成就

佛陀止其作念
而導向另一心念

所以依於本覺而得涅槃與有情
這是相同的
(覺有情不斷,菩提道不斷)
知道這個道理有用嗎
那個一年前翻譯智常偈言有情
今年又翻譯一次
那個有情被誰覺了
沒有啊
連開始都沒有就跳到覺有情不斷
這不就是好高騖遠的鐵證嗎
自己生的至親都不能自覺
能覺到什麽有情,還不斷
至親都不能覺
能覺到阿羅漢
厲害無窮
趕快開題自覺吧
順便讓那些假道學也露出真面目
證明無知不是只有您
至少還有很多同伴
都以為自己在論佛法

Re: 一片琉璃瓦

發表於 : 週日 4月 10, 2022 1:13 pm
東正
次草 寫: 週日 4月 10, 2022 12:35 pm
東正 寫: 週日 4月 10, 2022 11:43 am
恆不住 寫: 週日 4月 10, 2022 11:36 am
東正 寫: 週日 4月 10, 2022 11:31 am
恆不住 寫: 週日 4月 10, 2022 11:24 am
東正 寫: 週日 4月 10, 2022 11:20 am
漫步的犀牛 寫: 週日 4月 10, 2022 11:12 am
佛教是性寂還是性覺?
菩提性與佛性
那個性寂?那個性覺?
路過。

偶然瞥見關鍵字 :性寂、性覺

他應該是源自於已故 呂澂大師的判教: 本寂、本覺

呂先生認為 :

印度的佛學,是以心性本淨為主流思想,所以可統稱為~ 性寂說/本寂

中國的佛學,則從心性本淨,衍生出心性本覺的義理,所以統稱為~ 性覺說/本覺

====

個人認為要討論這個議題,

除了要具備廣博而深入的佛學素養之外,

更要有一顆強而有力的心臟,因為這樣的判教,將會刨挖漢傳佛教的根本,

因為,起信論、如來藏說、圓覺...諸如此類的經教,皆屬於本覺系統,是中國的佛教,迥異於印度佛教。

這也暗示著 ~ 大乘經典的偽造問題、以及推翻禪宗的立宗根本.....等等令人難以直視的尷尬議題。

......

建議,有興趣的學友,

在要探討此一複雜艱深議題之前,

除了得先深入各乘經論之外,

最好還要有實際禪修的學習,而且是要具備禪宗的參禪、聲聞的止觀學習。

如此論法,方有實效;

否則,

還不如去喝杯 焦糖瑪奇朵+起司里肌可頌,至少還能填飽肚子、讓大腦快樂一陣子。

平安喜樂
是的
犀牛師兄
LeeLee師兄原文問題
正是由呂澂大師的判教而來

但是不才以為這問題是在於對,
無我(我執、法執)
深入不同而起的差別

或是
依循個人所追求的而起差別
是的
性寂:是解脫身涅槃:斷盡我執。偏於原始佛教
性覺:是佛法身:斷盡我、法二執。是大乘佛教


在涅槃經裡是這樣說

當學子在發起菩提心之後
便有了菩提道

這在佛性外,另建立的
是依於眾生與我不二之理

但是
阿羅漢等學習,是覺悟根本覺
此清淨無為的本然寂滅


於是不再建立
菩提道
而安住於本覺性中
此性即是佛性
但無菩提道
只能稱為本覺
本寂是涅槃就證道啦!
本覺認為涅槃還要再發大菩提心成就佛道

這兩個有異處

所以阿牛兄才會說有甚麼問題啦!
有些阿羅漢的覺
很可能
有一部分是斷滅相

您可以看金剛經的內容
也有一部分阿羅漢
能見得菩提道
也就是
有情不滅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獨立而起,法體非常)

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法體不斷)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說諸法斷滅。
(有情眾生非常)

莫作是念!何以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說斷滅相。
(覺有情不斷,菩提道不斷)

文字可知
阿羅漢雖覺法寂滅
而認為法有涅槃
也覺眾生
但眾生也同歸涅槃

這是阿羅漢(心)念成就

佛陀止其作念
而導向另一心念

所以依於本覺而得涅槃與有情
這是相同的
(覺有情不斷,菩提道不斷)
知道這個道理有用嗎
那個一年前翻譯智常偈言有情
今年又翻譯一次
那個有情被誰覺了
您覺得呢?那個有情被覺了..

......這就是沒有信的學子的問題,路怎麼走都不知道,既然不知道,怎麼不念佛就好!至少您可以覺到佛對您的慈悲。

須菩提涕淚悲泣
您說那是不可能的事!

經文寫的您都能說不可能!
其實不難理解

您對身體不慈悲所以不覺,
您對空氣不慈悲所以不覺,
您對陽光不慈悲所以不覺,
您對父母不慈悲所以不覺,
您對子女不慈悲,
對鄰居,朋友,同事,路人,仇人,動物,愚癡者....無量大眾,不慈悲...

您只尊敬對您有幫助的
例如
證道歌,古人的論,禪宗某些公案

...^^
或許您對這些也只是尊敬

並沒有慈悲
...

不同
自然看到的風景不同

各自各自的願
祝福您願滿順心

合十

Re: 一片琉璃瓦

發表於 : 週日 4月 10, 2022 1:25 pm
次草
東正 寫: 週日 4月 10, 2022 1:13 pm
次草 寫: 週日 4月 10, 2022 12:35 pm
東正 寫: 週日 4月 10, 2022 11:43 am
恆不住 寫: 週日 4月 10, 2022 11:36 am
東正 寫: 週日 4月 10, 2022 11:31 am
恆不住 寫: 週日 4月 10, 2022 11:24 am
東正 寫: 週日 4月 10, 2022 11:20 am
漫步的犀牛 寫: 週日 4月 10, 2022 11:12 am
佛教是性寂還是性覺?
菩提性與佛性
那個性寂?那個性覺?
路過。

偶然瞥見關鍵字 :性寂、性覺

他應該是源自於已故 呂澂大師的判教: 本寂、本覺

呂先生認為 :

印度的佛學,是以心性本淨為主流思想,所以可統稱為~ 性寂說/本寂

中國的佛學,則從心性本淨,衍生出心性本覺的義理,所以統稱為~ 性覺說/本覺

====

個人認為要討論這個議題,

除了要具備廣博而深入的佛學素養之外,

更要有一顆強而有力的心臟,因為這樣的判教,將會刨挖漢傳佛教的根本,

因為,起信論、如來藏說、圓覺...諸如此類的經教,皆屬於本覺系統,是中國的佛教,迥異於印度佛教。

這也暗示著 ~ 大乘經典的偽造問題、以及推翻禪宗的立宗根本.....等等令人難以直視的尷尬議題。

......

建議,有興趣的學友,

在要探討此一複雜艱深議題之前,

除了得先深入各乘經論之外,

最好還要有實際禪修的學習,而且是要具備禪宗的參禪、聲聞的止觀學習。

如此論法,方有實效;

否則,

還不如去喝杯 焦糖瑪奇朵+起司里肌可頌,至少還能填飽肚子、讓大腦快樂一陣子。

平安喜樂
是的
犀牛師兄
LeeLee師兄原文問題
正是由呂澂大師的判教而來

但是不才以為這問題是在於對,
無我(我執、法執)
深入不同而起的差別

或是
依循個人所追求的而起差別
是的
性寂:是解脫身涅槃:斷盡我執。偏於原始佛教
性覺:是佛法身:斷盡我、法二執。是大乘佛教


在涅槃經裡是這樣說

當學子在發起菩提心之後
便有了菩提道

這在佛性外,另建立的
是依於眾生與我不二之理

但是
阿羅漢等學習,是覺悟根本覺
此清淨無為的本然寂滅


於是不再建立
菩提道
而安住於本覺性中
此性即是佛性
但無菩提道
只能稱為本覺
本寂是涅槃就證道啦!
本覺認為涅槃還要再發大菩提心成就佛道

這兩個有異處

所以阿牛兄才會說有甚麼問題啦!
有些阿羅漢的覺
很可能
有一部分是斷滅相

您可以看金剛經的內容
也有一部分阿羅漢
能見得菩提道
也就是
有情不滅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獨立而起,法體非常)

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法體不斷)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說諸法斷滅。
(有情眾生非常)

莫作是念!何以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說斷滅相。
(覺有情不斷,菩提道不斷)

文字可知
阿羅漢雖覺法寂滅
而認為法有涅槃
也覺眾生
但眾生也同歸涅槃

這是阿羅漢(心)念成就

佛陀止其作念
而導向另一心念

所以依於本覺而得涅槃與有情
這是相同的
(覺有情不斷,菩提道不斷)
知道這個道理有用嗎
那個一年前翻譯智常偈言有情
今年又翻譯一次
那個有情被誰覺了
您覺得呢?那個有情被覺了..

......這就是沒有信的學子的問題,路怎麼走都不知道,既然不知道,怎麼不念佛就好!至少您可以覺到佛對您的慈悲。

須菩提涕淚悲泣
您說那是不可能的事!

經文寫的您都能說不可能!
其實不難理解

您對身體不慈悲所以不覺,
您對空氣不慈悲所以不覺,
您對陽光不慈悲所以不覺,
您對父母不慈悲所以不覺,
您對子女不慈悲,
對鄰居,朋友,同事,路人,仇人,動物,愚癡者....無量大眾,不慈悲...

您只尊敬對您有幫助的
例如
證道歌,古人的論,禪宗某些公案

...^^
或許您對這些也只是尊敬

並沒有慈悲
...

不同
自然看到的風景不同

各自各自的願
祝福您願滿順心

合十
是您對自己沒有慈悲
廢話又特別多
可以減省如下
“ 不才就是不敢面對自己,不然您想怎樣”
理解力差,連辭也不達意
浪費時間與心思
祝您癡心不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