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 頁 (共 28 頁)
Re: 前六識是色法。不是心法
發表於 : 週一 8月 01, 2022 1:49 am
由 大開眼界
二楞子 寫: ↑週日 7月 31, 2022 10:18 pm
好好看仔細,不要再 瞎掰。
《中阿含》30
諸賢!若內意處不壞者,外法便為光明所照,而便有念,意識得生。諸賢!
內意處及法,意識知外色法,是屬色陰,若有覺是覺陰,若有想是想陰,若有思是思陰,若有識是識陰,如是,觀陰合會。諸賢!世尊亦如是說:『若見緣起便見法,若見法便見緣起。』所以者何?諸賢!世尊說五盛陰從因緣生,色盛陰,覺、想、行、識盛陰。彼厭此過去、未來、現在五盛陰,厭已便無欲,無欲已便解脫,解脫已便知解脫:『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諸賢!是謂比丘一切大學。」
尊者舍梨子所說如是,彼諸比丘聞尊者舍梨子所說,歡喜奉行。
看不懂經文 亂瞎掰的人是你。
《雜阿含經 273》
意.法因縁 生意識。三事和合觸。觸倶生受想思。此諸法無我無常。
你應該是不知道:上面《雜阿含經 273》其實就是《中阿含經30》的簡略版。
------------------------------------------------------------------------------------------
下面我就來解釋《中阿含經30》給你聽:
若內意處不壞者,外法便為光明所照,而便有念,意識得生。← 這句簡單講就是「意1.法2因緣 生意識3」
諸賢!內意處及法,意識知外色法,是屬色陰,← 這句就是在說明「意1.法2.意識3」三者皆是色陰
若有覺是覺陰,若有想是想陰,若有思是思陰,若有識是識陰,← 這句就是指 意.法.意識三事和合後,所發生的「觸俱生受想思」
《中阿含經30》是很簡單的經文,是因為你們自己心理作祟,導致心盲 而看不懂
Re: 前六識是色法。不是心法
發表於 : 週一 8月 01, 2022 3:12 am
由 次草
「意1.法2.意識3」三者皆是色陰
這種認知境界太高了
直可用膝蓋想也知道
學佛能學到不用心知,而能色知
連佛都自嘆不如
好好保任
千百億劫難逢一人
佛都要帶便當跟您學習
Re: 前六識是色法。不是心法
發表於 : 週一 8月 01, 2022 6:33 am
由 二楞子
大開眼界 寫: ↑週一 8月 01, 2022 1:17 am
二楞子 寫: ↑週日 7月 31, 2022 10:13 pm
六識身就是六識,看到沒?
《雜阿含經》卷13:
有六六法。何等為六六法?謂六內入處、六外入處、六識身、六觸身、六受身、六愛身。
......云何六識身?謂眼識身、耳識身、鼻識身、舌識身、身識身、意識身。
《長部經典》卷33:
六法者何耶?
一 六內處:眼處、耳處、鼻處、舌處、身處、意處。
二 六外處:色處、聲處、香處、味處、觸處、法處。
三
六識身: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
那又怎樣!
《中阿含經 卷第七(30)》
內眼處及色。眼識知外色。是屬色陰。
內意處及法。意識知外色法。是屬色陰。
《中阿含經30》說,【前六識知六塵】屬於色陰。
而不是心理活動
------------------------------------------------------------
《阿毘達磨識身足論》
眼色爲縁生眼識。如是眼識能識諸色。非觸.非受.非想.非思。由能識相是眼識故...
如眼識 耳鼻舌身意識亦爾
顯然有論師看得懂《中阿含經30》
所以他說 前六識只能認「相」,根本不是心法觸受想思。
阿毗達摩有四種究竟法
您能不能告訴我ㄧ下有那四種??
Re: 前六識是色法。不是心法
發表於 : 週一 8月 01, 2022 6:36 am
由 二楞子
大開眼界 寫: ↑週一 8月 01, 2022 1:49 am
二楞子 寫: ↑週日 7月 31, 2022 10:18 pm
好好看仔細,不要再 瞎掰。
《中阿含》30
諸賢!若內意處不壞者,外法便為光明所照,而便有念,意識得生。諸賢!
內意處及法,意識知外色法,是屬色陰,若有覺是覺陰,若有想是想陰,若有思是思陰,若有識是識陰,如是,觀陰合會。諸賢!世尊亦如是說:『若見緣起便見法,若見法便見緣起。』所以者何?諸賢!世尊說五盛陰從因緣生,色盛陰,覺、想、行、識盛陰。彼厭此過去、未來、現在五盛陰,厭已便無欲,無欲已便解脫,解脫已便知解脫:『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諸賢!是謂比丘一切大學。」
尊者舍梨子所說如是,彼諸比丘聞尊者舍梨子所說,歡喜奉行。
看不懂經文 亂瞎掰的人是你。
《雜阿含經 273》
意.法因縁 生意識。三事和合觸。觸倶生受想思。此諸法無我無常。
你應該是不知道:上面《雜阿含經 273》其實就是《中阿含經30》的簡略版。
------------------------------------------------------------------------------------------
下面我就來解釋《中阿含經30》給你聽:
若內意處不壞者,外法便為光明所照,而便有念,意識得生。← 這句簡單講就是「意1.法2因緣 生意識3」
諸賢!內意處及法,意識知外色法,是屬色陰,← 這句就是在說明「意1.法2.意識3」三者皆是色陰
若有覺是覺陰,若有想是想陰,若有思是思陰,若有識是識陰,← 這句就是指 意.法.意識三事和合後,所發生的「觸俱生受想思」
《中阿含經30》是很簡單的經文,是因為你們自己心理作祟,導致心盲 而看不懂
若有「識」是「識陰」
您為什麼偏偏要漏了這一句呢??
Re: 前六識是色法。不是心法
發表於 : 週二 8月 02, 2022 2:00 am
由 次草
如何修 才能身心世界整個空掉而融入空性?
龐居士問 不與萬法為侶者誰
這兩問有何差別
Re: 前六識是色法。不是心法
發表於 : 週六 8月 06, 2022 12:50 pm
由 大開眼界
二楞子 寫: ↑週一 8月 01, 2022 6:36 am
若有「識」是「識陰」
您為什麼偏偏要漏了這一句呢??
「識」不等於 前六識
已經講過很多次, 你要鬧到什麼時候
Re: 前六識是色法。不是心法
發表於 : 週六 8月 06, 2022 1:58 pm
由 Viirya
在五蘊的舊說下只有六識.因此.沒有所謂前六識之說
世尊說五蘊是為解說構成一個完整且常被執為我和我的個體其實是非我非我所的.
識是心法.所識則跨色法和心法.並住於其他四蘊.而有四識住之說.請詳
http://buddhaspace.org/dict/fk/data/%25 ... %258F.html
一識開六會於一心統整.於六識說下.此統整者應是指意識
Re: 前六識是色法。不是心法
發表於 : 週六 8月 06, 2022 2:26 pm
由 大開眼界
Viirya 寫: ↑週六 8月 06, 2022 1:58 pm
識是心法.所識則跨色法和心法.並住於其他四蘊.而有四識住之說.請詳
《大乘密嚴經》阿賴耶識亦復如是。體性非色 而似色現。
佛經說「識」體性非色 而似色現
佛經從來沒說【識是心法】
【識是心法】完全是胡說八道言論
-----------------------------------------------------------------------
《雜阿含經 568》
想思是心數法。依於心。屬於心想轉。是故想思名為意行。
佛經唯一指名道姓的心法,只有【想思】
Re: 前六識是色法。不是心法
發表於 : 週六 8月 06, 2022 7:15 pm
由 次草
受是什麼法
Re: 前六識是色法。不是心法
發表於 : 週六 8月 06, 2022 9:09 pm
由 二楞子
心法分為心及心所二部分
受是心所的ㄧ支。
觸、受、想、思、一境性、名命根、作意等七個心所全部與89種心相應,即所有89種心一定會有這七個心所,所以稱為遍一切心心所。
受(vedanā)受的特相是被感受。作用是感受及體驗目標的味道,例如吃東西時,會感受到食物的美味;喝咖啡時,感受到咖啡的美味。這些都是「受」在感受,不是「你」在感受。你的心流中有個受的心所在感受一切。感受過後,會令相應名法愉悅,所以受的現起是使相應名法愉悅。受有三種,一種是樂受(sukha-vedanā),體驗可喜的所緣。所緣,有的是可喜的,有的是不可喜的。比如你喜歡吃甜的,當甜味撞擊到舌根,就感覺到可喜。相反地,如果你不喜歡苦,苦一撞擊到舌根,你體驗到不可喜的所緣,就是苦受。所以苦受就是體驗到不可喜的所緣。有時候,某種所緣並沒有特別強烈的特質,是中捨的所緣,當你的舌頭嚐到這種味道,會生起「捨受」,去體驗中捨的所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