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 頁 (共 240 頁)

Re: 莫讓玄奘大師法相宗失傳

發表於 : 週二 1月 21, 2025 9:35 am
妙吉祥如意
種子起現行,就是玄奘法師於解深密經主張的(有漏心識之創生)乃一切種子阿陀那識緣起論!!

解深密經 心意識品
於中最初一切種子,心識成熟展轉和合增長廣大…
廣慧。此識亦名阿陀那識
。何以故。由此識於身隨逐執持故。
亦名阿賴耶識。何以故。由此識於身攝受藏隱同安危義故。
亦名為心。何以故。由此識色聲香味觸等積集滋長故。
廣慧,阿陀那識為依止,為建立故,六識身轉;謂眼識耳鼻舌身意識。
廣慧,若諸菩薩於內各別,如實
不見阿陀那,不見阿陀那識
不見阿賴耶,不見阿賴耶識,
不見積集不見心,
不見眼色及眼識,不見耳聲及耳識,不見鼻香及鼻識,不見舌味及舌識,不見身觸及身識,不見意法及意識,是名勝義善巧菩薩。如來施設彼,為勝義善巧菩薩。
廣慧,齊此名為於心意識一切祕密善巧菩薩。如來齊此施設彼,為於心意識一切祕密善巧菩薩。

一切種子阿陀那識乃眾生心識緣起之首!!

阿陀那識甚深細,一切種子如瀑流。
我於凡愚不開演,恐彼分別執為我。


讀佛經,註解其中文字應用,具有專業性,若拿一般世俗文字語言的養成知識,以腦筋記憶想當然爾,就將經文(亦名),直下解釋成:阿陀那識(亦可以取名)阿賴耶識、(亦可以取名)心……等等,那就犯下大錯了!!
就如,若有人說:量子亦可名原子,亦可名分子……您會聽懂此人對於微觀物理科學的論述嗎??
經文(阿陀那識),就是創生階段境界在(一切種子)層次,此時,執持眾生的身心,為眾生身心所依止,即稱之為(阿陀那識)乃一切法真實種子境界!!
而(阿賴耶識)純屬個人身心之我執,與個人的生命同安危,同生死。
阿陀那識與阿賴耶識,一個涵攝宇宙一切眾生心識,一個攝屬於個人身心五蘊運作之識用,兩者根本天差地別,於佛法實修功夫證量講:凡夫阿賴耶識(妄識)與後身菩薩摩訶薩的一切種子阿陀那識(真相識、涅槃智)之功德,兩者間還隔著(異熟識、菩薩法住智)豈可相提並論、混淆不清??
.

Re: 莫讓玄奘大師法相宗失傳

發表於 : 週二 1月 21, 2025 2:35 pm
妙吉祥如意
第九阿陀那識與第八阿賴耶識的相關性(因果)要搞清楚!!
一切種子阿陀那識猶如微觀物理科學發現的量子境界,從佛法講,若沒有一切種子阿陀那識作為有漏法界的第一因(一切法真實種子),則一切心識(異熟識乃至人命阿賴耶識)皆不得生起。
故楞伽經特別強調,真相識(一切種子阿陀那識)不可滅。若此創生有漏界的第一因(一切法真實種子)滅了、斷鏈了,有漏法界當然都不可能存在!!
正如微觀物理科學家發現的(量子),若不存在,那麼,從量子聚集粗化生成的電子、夸克、中子、質子皆不得生起,當然也就沒有所謂的(原子)的創生境界,若沒原子還會有分子結構嗎!?沒分子結構何來肉身乃至山河大地,乃至日月、銀河系,乃至整個物理宇宙時空!?
解深密經云:於中最初一切種子,心識成熟展轉和合增長廣大……
以上經文大白話,有何難以理解呢!?如此,大白話,應該連國小學生都可以看懂吧!!

成唯識論卷三
能執持諸法種子。及能執受色根依處。亦能執取結生相續故說此識名阿陀那。
無性有情不能窮底故說甚深。趣寂種性不能通達故名甚細。是一切法真實種子。緣擊便生轉識波浪恒無間斷猶如瀑流。凡即無性。愚即趣寂。恐彼於此起分別執墮諸惡趣障生聖道。

成唯識論卷三
以能執持諸法種子。及能執受色根依處。亦能執取結生相續故說此識名阿陀那。乃一切法真實種子。

1、能執持諸法種子。故曰:一切種子識(阿陀那識。)
2、能執受色根依處。故曰:阿陀那識於(眾生)身隨逐執持。
3、能執取結生相續。故曰:阿陀那識一切法真實種子。為依止,為建立故,心識成熟展轉和合增長廣大…
.

Re: 莫讓玄奘大師法相宗失傳

發表於 : 週三 1月 22, 2025 12:40 am
妙吉祥如意
恆不住 寫: 週一 1月 20, 2025 10:47 am 因為阿陀那識(真識)亦名第八阿賴耶識(現識)、亦名為心。
從自性上說,
第八識自性就是真識。
從因果相上說有八相,
真識(有稱第九識、真心)就是第八識的純淨分。
阿賴耶識就是第八是染淨分。
異熟識就是第八淨分上還有所知障。


解深密經
「廣慧!
此識亦名阿陀那識。何以故?由此識於身隨逐執持故。
亦名阿賴耶識。何以故?由此識於身攝受、藏隱、同安危義故。
亦名為心。何以故?由此識色聲香味觸等積集滋長故。」

順便說明一下
有人把阿陀那識說成為:第七識末那識。
他們認為經文:[於身隨逐執持]就認定是執我第七識。

但唯識上說是真識而並非:有我執的第七識。
理由:
1.經文中並無[有我執]。
2.經文中亦名阿賴耶識、心。
3.會被第七識執為我,這個我是[阿陀那識]非第七識。

經云
阿陀那識甚深細, 一切種子如瀑流,
 我於凡愚不開演,  恐彼分別執為我。」
第九一切種子阿陀那識與第八阿賴耶識的相關性(因果)要搞清楚!!
一切種子阿陀那識猶如微觀物理科學發現的量子境界,從佛法講,若沒有一切種子阿陀那識作為有漏法界的第一因(一切法真實種子),則一切心識(異熟識乃至人命阿賴耶識)皆不得生起。
故楞伽經特別強調,真相識(一切種子阿陀那識)不可滅。若此創生有漏界的第一因(一切法真實種子)滅了,有漏法界當然都不能存在!!
正如微觀物理科學家發現的(量子),若不存在,那麼,從量子聚集粗化生成的電子、夸克、中子、質子皆不得生起,當然也就沒有所謂的(原子)的創生境界,若沒原子還會有分子結構嗎!?沒分子結構何來肉身乃至山河大地,乃至日月、銀河系,乃至整個物理宇宙時空!?
解深密經云:於中最初一切種子,心識成熟展轉和合增長廣大……
以上經文大白話開示內容,以現代人的微觀科學新知,若要理解吾人心識的創生與流轉倫理程序邏輯又有何困難呢!?

莊子知北遊
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若死生為徒,吾又何患!?故萬物一也,是其所美者為神奇,其所惡者為臭腐;臭腐復化為神奇,神奇復化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氣耳。』

莊子:通天下一氣。就是佛教講:一切種子阿陀那識緣起。也就是現代物理學發現創生物理宇宙第一因,同時具備(空)(色)的量子力學。
.

Re: 莫讓玄奘大師法相宗失傳

發表於 : 週三 1月 22, 2025 7:52 am
妙吉祥如意
正如微觀物理科學家發現的(量子),若不存在,那麼,從量子聚集粗化生成的電子、夸克、中子、質子皆不得生起,當然也就沒有所謂的(原子)的創生境界,若沒原子還會有分子結構嗎!?沒分子結構何來肉身乃至山河大地,乃至日月、銀河系,乃至整個物理宇宙時空!?
老子道德經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
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宇宙生命萬物創生緣起之本體(佛性法身),轉化出(一切種子),依此(一切種子),宇宙得以創生,而真道本體(佛性法身)在宇宙繁衍芸芸眾生的生生滅滅中,收藏自我的銳氣,化解與萬物的對立(挫其銳,解其紛),並隱身於各有所執,表相紛紛擾擾的生靈萬物之中(和其光,同其塵);真道,創生之本體,真實不虛,自創生以來,似有若無,隱藏主導著有漏法界物理宇宙的無常變遷,既真實又虛幻(湛兮似或存)

誠如佛陀世尊揭示:一切眾生悉有佛性,因無明蔽覆而不得自知。

老子道德經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複守其母,沒身不殆。
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
見小曰明,守柔曰強,用其光,復歸其明;無遺身殃,是謂習常。
.

Re: 莫讓玄奘大師法相宗失傳

發表於 : 週三 1月 22, 2025 5:16 pm
Sherlock
恆不住 寫: 週一 1月 20, 2025 10:47 am 因為阿陀那識(真識)亦名第八阿賴耶識(現識)、亦名為心。
天台 寂震

九識。有十種名。一曰真識。自體非偽故。二曰無相識。體非有無故。三曰法性識。軌用不改故。四曰佛性真識。真覺常存。體非隱顯故。五曰實際識。性絕虗假故。六曰法身識。大用無方故。七曰自性清淨識。隨流不染故。八曰阿摩羅識。此云無垢淨識。無有變異。如如可為究竟故。九曰真如識。體非一異故。十曰不可名目識。勝妙絕待故。

九識。梵語名為唵摩羅。此云清淨。又云白淨識。即第八異熟識。謂成佛時。轉第八而成唵摩羅。無別第九。又名無分別智光。即佛性正因。又名阿摩羅識。有二種。一所緣。即是真如。二本覺。即真如智。能緣。即不空如來藏。所緣。即空如來藏。此二。竝以真如為體。又此第九。總攝諸識。乃于前八識中。加唵摩羅識故。又諸識中。有體用二心。識性是體。識相是用。如寂滅心。即九識。是體。生滅心。即前八識。是用。以用即體。故生滅即不生滅。以體即用。故不生滅即生滅。然生滅無性。寂滅隨緣。其體用本不二故。

...

古早人的說法 真識即如來清淨藏(佛知覺)
參考看看唄

Re: 莫讓玄奘大師法相宗失傳

發表於 : 週三 1月 22, 2025 7:37 pm
妙吉祥如意
妙吉祥如意 寫: 週五 1月 07, 2022 11:38 pm 玄奘法師創立法相宗顯然是執持九識論。
即是
第九阿陀那識(楞伽經:真相識)
第八阿賴耶識(楞伽經:業相識)
第七末那識(楞伽經:七轉識)
第六意識
其餘五識眼耳鼻舌身。
以上九識總稱(如來藏之藏識)。

那麼,玄奘法師對於唯識法相九識流化生成之倫理過程,是否有做明確之交代呢!?
當然有。
唯識實性即是真如(佛性)(無垢識)。
首楞嚴經云:(陀那微細識,真非真恐迷)
由此可知第九阿陀那識,非是真常佛性,真常佛性不可與有漏唯識法相相同並論。
玄奘法師依其西竺遊學心得創立法相宗,重點成就即是釐清(阿賴耶識)的法義真相,但是,對於(一切種子阿陀那識)與(異熟種子識),兩者於心識創生流轉之過程位階因果承續,似乎還有待進一步了解清楚!!
根據我的研究心得,異熟種子識(共相),即是一切種子阿陀那識的粗分。
而異熟種子(自相),又是異熟種子識(共相)的粗分…
心識的創生流轉過程,從有漏法界第一因(一切種子阿陀那識),乃至吾人當下的阿賴耶識五蘊身,由精往粗,一路流轉運行而下,此中智慧的顯用,正是真如根本智隨著唯識法相粗化而有三法印(實相般若、觀照般若、文字般若)的差別……

成唯識論
彼緣阿賴耶識起人我見。
…凡夫法印、文字般若、遍計所執相。
彼緣異熟識起法我見。
…菩薩法印、觀照般若、依他起相。
彼緣異熟、無垢識起平等性智。
…諸佛法印、實相般若,圓成實相。

彼緣,彼就是指真如本心,緣於法流注(唯識法相)!!
唯有常常時,恒恒時,如來若出世,若不出世,諸法法性安立,法界安住。法流法行,法住法相,法爾如是~~
真如根本智,隨法性流轉於有漏法界,所展現之智慧,即是般若。
心經所謂般若波羅蜜多,即是指導一切眾生修佛不離此本心(真如根本智),並逆此法流(背塵合覺),依循唯識法相(真如乃能緣、法性流轉為所緣),由粗至精而返航,乃至度達究竟彼岸(真如法性一合相),佛性法身能所一如,即是得一切種智!!

Re: 莫讓玄奘大師法相宗失傳

發表於 : 週三 1月 22, 2025 8:10 pm
妙吉祥如意
心經所謂般若波羅蜜多,即是指導一切眾生修佛不離此本心(真如根本智),並逆此法流(背塵合覺),依循唯識法相(真如乃能緣、法性流轉為所緣),由粗至精而返航,乃至度達究竟彼岸(真如法性一合相)即是得一切種智!!
老子道德經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
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復命。
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一
復次,修觀行者,以阿賴耶識是一切戲論所攝諸行界故,略彼諸行,於阿賴耶識中,總為一團、一積、一聚,為一聚已,由緣真如境智,修習、多修習…故而得轉依。轉依無間,當言已斷阿賴耶識。由此斷故,當言已斷一切雜染。

老子曰:萬物並作。吾以觀復。
彌勒菩薩曰:阿賴耶識中總為一團、一積、一聚。
……以上皆是講異熟種子流注!!即是道家言中的(真氣運作、累積真氣)。
萬物并作,吾以觀復。即是於異熟種子流注,逆行而上,心經云:行般若波羅蜜多。


老子曰: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彌勒菩薩曰:修觀行者,於阿賴耶識中,總為一團、一積、一聚,為一聚已。由緣真如境智。

老子曰:不知常,妄作凶。
禪宗祖師: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以上皆是講開悟明心,乃至證悟一真如心。
.

Re: 莫讓玄奘大師法相宗失傳

發表於 : 週三 1月 22, 2025 9:23 pm
妙吉祥如意
cyc320 寫: 週五 7月 26, 2024 11:36 am
十二緣起法
第一無明//即是空性真如
//即是有漏法界第一因,阿陀那識(異熟種子)乃宇宙一切法真實種子。
//即是個人阿賴耶識,先來後去,做主公。
名色//坯胎(基因色身)
六入//六識(神經系統)
//接觸外塵(如是緣)
//有情感知(如是覺)
//分別欲得(如是我)
//滿足所求(如是作)
//積累成就(如是業)
//我執造業(如是因)
老死//無常迅速(如是果)

(雜阿含經:齊識而返不能過彼)
修觀十二緣起,其實就是從(行支)異熟種子觀入,才能突破阿賴耶識五蘊薰習的制約。彌勒菩薩摩訶薩開示的:略彼諸行,阿賴耶識中總為一團一積一聚…即是指導這個實修功夫!所謂禪宗參禪起疑情,也是講這個集結種子流注!!
故曰:觀十二緣起法,見法,即見佛。
見法,即是證悟真如,依止真如鏡智,修觀(行支)證悟一切種子阿陀那識,乃至得一切種智。

首楞嚴經
阿難!是五受陰五妄想成,汝今欲知因界淺深…
唯色與空是色邊際,
唯觸及離是受邊際,
唯記與忘是想邊際,
唯生與滅是行邊際,
湛入合湛歸識邊際。

凡夫妄心思維,阿賴耶等八識識造作,五蘊熏習,皆攝屬於個人色身之中,雜阿含經:齊(阿賴耶識)而返,不能過彼。此即上面經文強調(邊際)兩字的含義,意思就是個人身心五蘊運作限制在各自(阿賴耶識)之範圍內。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現識(阿賴耶識)及分別事識(七轉識),此二壞不壞,相展轉因。
大慧!不思議薰及不思議變,是現識因。
大慧!取種種塵,及無始妄想薰,是分別事識因。

解深密經
亦名阿賴耶識,何以故?由此識於身攝受藏隱同安危義故
.

Re: 莫讓玄奘大師法相宗失傳

發表於 : 週四 1月 23, 2025 12:13 am
妙吉祥如意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憶宿命未成正覺時,獨一靜處,專精禪思,作是念:『何法有故老死有?何法緣故老死有?』
即正思惟,生如實無間等,生有故老死有,生緣故老死有。如是有、取、愛、受、觸、六入處、名色。何法有故名色有?何法緣故名色有?即正思惟,如實無間等生,
識有故名色有,識緣故有名色有。我作是思惟時,齊識而還不能過彼,
謂緣識名色,緣名色六入處,緣六入處觸,緣觸受,緣受愛,緣愛取,緣取有,緣有生,緣生老、病、死、憂、悲、惱、苦。如是如是純大苦聚集。
世尊於阿含經之開示,即是講凡夫思維,受制於五蘊,故無法超脫阿賴耶識……
經云:
我作是思惟時,齊識而還不能過彼,

根據以上經文理解,十二緣起之(識支)指的就是(阿賴耶識)。
解深密經,曰:
此識亦名阿賴耶識。何以故。由此識於身攝受藏隱同安危義故
由此可見阿賴耶識,為紀錄個人一期生命之資訊封包,有侷限性,與肉身同安危,純屬凡夫妄心,不可高推聖解,而混淆佛法正見,尤其論及唯識法相,更需嚴謹慎重。

有關導師著作對於阿陀那識與第七莫那識的探討
https://yinshun-edu.org.tw/zh-hant/node/17847
妙吉祥如意 - 週一, 2015-03-16 09:02
發表回應前,請先登入或註冊 瀏覽次數:29734

由於古今佛學界對於玄奘唯識法相宗之傳承未能領受重視,以至於當今台灣佛教大德如印順導師,在論述阿陀那識之行相,都充滿疑惑,對於唯識法相之倫理架構,無法清楚交代,探究其原因,不就是受限於八識論,而對於有漏唯識法相緣起之第一因,第九(一切種子阿陀那識)存在有所排斥,而竟然將一切法真實種子(一切種子阿陀那識),所謂真相識誤解成(第七末那識)!😱

成唯識論卷三
能執持諸法種子。及能執受色根依處。亦能執取結生相續故說此識名阿陀那。
無性有情不能窮底故說甚深。趣寂種性不能通達故名甚細。是一切法真實種子。緣擊便生轉識波浪恒無間斷猶如瀑流。凡即無性。愚即趣寂。恐彼於此起分別執墮諸惡趣障生聖道。
.

Re: 莫讓玄奘大師法相宗失傳

發表於 : 週四 1月 23, 2025 9:14 am
妙吉祥如意
恆不住 寫: 週一 1月 20, 2025 10:47 am 因為阿陀那識(真識)亦名第八阿賴耶識(現識)、亦名為心。
從自性上說,
第八識自性就是真識。
從因果相上說有八相,
真識(有稱第九識、真心)就是第八識的純淨分。
阿賴耶識就是第八是染淨分。
異熟識就是第八淨分上還有所知障。
真識,又稱真相識,即是講(一切種子阿陀那識)是唯識緣起之所依止,心意識,即是在一切種子基質上成熟展轉和合增長廣大…

成唯識論卷三
以能執持諸法種子。及能執受色根依處。亦能執取結生相續故說此識名阿陀那。乃一切法真實種子。

1、能執持諸法種子。故曰:一切種子識(阿陀那識。)
2、能執受色根依處。故曰:阿陀那識隨逐執持(一切眾生)身心。
3、能執取結生相續。故曰:阿陀那識一切法真實種子。為依止,為建立故,心識成熟展轉和合增長廣大…
恆不住 寫: 週一 1月 20, 2025 10:47 am 解深密經
「廣慧!
此識亦名阿陀那識。何以故?由此識於身隨逐執持故。
亦名阿賴耶識。何以故?由此識於身攝受、藏隱、同安危義故。
亦名為心。何以故?由此識色聲香味觸等積集滋長故。」

順便說明一下
有人把阿陀那識說成為:第七識末那識。
他們認為經文:[於身隨逐執持]就認定是執我第七識。

但唯識上說是真識而並非:有我執的第七識。
理由:
1.經文中並無[有我執]。
2.經文中亦名阿賴耶識、心。
3.會被第七識執為我,這個我是[阿陀那識]非第七識。

經云
阿陀那識甚深細, 一切種子如瀑流,
 我於凡愚不開演,  恐彼分別執為我。」
解深密經:
亦名為心。何以故?由此識色聲香味觸等積集滋長故。

亦名(心),即是指第七末那識!!
……何以故?由此識色聲香味觸等積集滋長故。

與印順導師辨正阿陀那識與第七末那識的迷思
https://yinshun-edu.org.tw/zh-hant/node/178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