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9 頁 (共 619 頁)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日 8月 28, 2022 10:08 am
次草
河中雨 寫: 週日 8月 28, 2022 8:18 am
次草 寫: 週五 8月 26, 2022 9:39 am 雲門因僧問。如何是法身。師曰。六不收 圓悟云。一不立。 頌曰。

一二三四五六。碧眼胡僧數不足。少林謾道付神光。卷衣又說歸西竺。西竺茫茫無處尋。夜來却對乳峯宿。(雪竇顯)。

六不收兮調最新。能歌何待繞梁塵。和風滿檻花千樹。不換乾坤別是春。(白雲端)。

一不立六不收。突然那更有踪由。無限青山留不住。落花流水太悠悠。(圓悟勤)。

【續收】村歌社舞那伽定。疥狗泥猪清淨身。透徹根塵無佛法。優曇花現十洲春。(秀巖瑞)。

六不收一不立。清淨法身何處覓。夜來一陣吹葉風。掃盡浮雲月照壁。(掩室開)。

六不收者。此理以六根。六塵六識。收他不得。即我空之義也。

出處略

古人沒有一個會想成六道不收
學佛有個好處
只要自由自在
孤陋寡聞
自覺開悟的機會就很大
處處有悟花
文字代表何義不重要了
意識的本能才是大部份人學佛的樂趣
六根。六塵六識。收他不得
這正是不與萬法為侶念頭的明處
只要確實知道能所作用
必然不會在所上用心思
也不會不在意西江水
不知西江水是指源源不斷念頭
再說不在意他
就會不知自己在說什麼
玩了越多公案,沒一個通透
這才是最可惜的事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
公案離了根塵識那還有戲唱
現成的根塵識知多少
學佛是重觀念
重討論
少了這點
能進步的絕對有限
文字的認識永遠變成梗
也是自心造成使然
經論那麼多
十年二十年看不通
要怪誰
:lol:
我也看是到六道不收就噴飯了
六不收 一不立 是真淨 連一法也無 有一立便錯
這個立也是立個認知 眾生總是要給個名字跟理由 卻忘了認知本就是汙染

說西江水 心裡就已經黏了滿滿的西江水
卻有人還在滿腦子找答案 奇哉奇哉!
是的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觀世間易,觀自心難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一 8月 29, 2022 7:43 am
新老怪
第六十七則 嚴經智慧

示眾云。一塵含萬象。一念具三千。何況頂天立地丈夫兒。道頭知尾。靈利漢。莫自辜負已靈 埋沒家寶麼

舉。
華嚴經云。我今普見一切眾生。具有如來智慧德相(熊翻斤斗驢舞柘枝)
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證得(妄想執著亦不惡)

師云。
華嚴大疏首尾。清涼大師。科此段經。名開因性。
普賢行願疏。名開物性源。如何開耶。
出現品云。佛子無一眾生 而不具有如來智慧。但以妄想顛倒執著。而不證得(注云凡夫妄想 權小執著顛倒 通上二種)若離妄想。一切智自然智無礙智。則得現前。便舉一塵包含大千經卷之喻。前頌萬象之中獨露身。離念見佛 破塵出經。正是此科經也。
又云。爾時如來 以無障礙 清淨智眼。普觀法界 一切眾生。而作是言。奇哉奇哉。此諸眾生。云何具有 如來智慧。愚痴迷惑。不知不見。我當教以正道。令其永離 妄想執著。自於身中 得見如來 廣大智慧。與佛無異。
清涼大疏云。眾生 包性德而為體。攬智海以為源。但相變體殊。情生智隔。今令 知心合體。達本忘情。故談斯經而為顯示。
釋曰。此則兼明 眾生迷真之由也。譬如福德智慧具足相貌之人。忽然夢見 貧病苦身。即相變也。不見本身。即體殊也。執認云是我身。即情生也。不信自身 福德端正。即智隔也。
僧問報慈。情生智隔。相變體殊。情未生時如何。慈云。隔。
諸方罔知出處。多以相為想。就便辨之。學者應知。仰山勘香嚴。如來禪許師兄會。祖師禪未夢見在。且道。如來禪相去多少。試將華嚴經文。參我天童頌意。

頌云
天蓋地載(通上徹下)
成團作塊(刀斧斫不開)
周法界而無邊(十方無壁落)
析鄰虛而無內(佛眼覷不見)

及盡玄微(好事不如無)
誰分向背(無迴避處)
佛祖來償口業債(言多傷行)
問取南泉王老師(忌卻杉山)
人人只喫一莖菜(更無餘事可營為)

師云。
巖頭道。直須向自己胸襟流出。將來與我蓋大蓋地。今言天蓋地載。何其顛倒也。蓋就人情而言之。人情皆謂天地生人。謂之三才。佛教反以人生天地。所以三界唯心 萬法唯識。這裏打做一團。鍊做一塊。周法界無邊表。
楞嚴經。佛告阿難。汝觀地性。麤為大地。細為微塵。至鄰虛塵。析彼極微 色邊際相。七分所成。更析鄰虛。即實空性。
萬松常舉。信心銘。極小同大。忘絕境界。極大同小。不見邊表。或有人問 世間何物最大。當曰真空。何以故極大同小。不見邊表故。或有人問 世間何物最小。當曰真空。何以故極小同大。忘絕境界故。嗚呼三祖何人哉。出一則語。天下衲僧跳不出。
僧問趙州。如何是玄中玄。州云。汝玄來多少時也。僧云。玄之久矣。州云。若不是老僧幾乎玄殺。
洞山玄中銘。向道莫去。歸來背父。既周法界。打成一塊。豈勞塵外 別有玄微。豈有前後向背。佛不出世。也不曾減。佛出世指示演說。也不曾添。譽海之寬。誇日之明。不足可言。並為增語。
南泉杉山。普請擇蕨菜次。南泉拈起一莖曰。這箇大好供養
杉山云。非但這箇。百味珍羞。他亦不顧。
南泉云。雖然如是。箇箇須嘗過始得。
大陽明安。上堂云。莫行心處路。莫坐無處功。有無二俱離。廓然天地空。
所以南泉道。大家喫一莖菜。更覓一莖 入地獄如箭射。
萬松道。今日人七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一 8月 29, 2022 7:51 am
新老怪
〔四法界〕

事法界、理法界、理事無礙法界 和事事無礙法界。
這是華嚴宗所立。
世間萬法差別之相,各有其不同,不能混淆,名“事法界”;
真如平等的理體(諸法實相),為萬法所依,名“理法界”;
真如能生萬法,故萬法即是真如(諸法實相),理體事相,互融互具,無礙通達,理即是事,事即是理,名“理事無礙法界”;
森羅萬象,看來彼此千差萬別,但就諸法實相而言,其體性相同——“畢竟空,無所有”,故能稱性通融,一多相即,大小互融,重重無盡,不相妨礙,名“事事無礙法界”。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一 8月 29, 2022 10:58 am
新老怪
茶禪一味
—日本禪師錄

夾山和尚(805~)喝完一碗茶後,又自斟了一碗遞給侍僧。侍僧正欲接碗,和尚睦問,“這一碗是什麼?”侍僧一時語塞。

自古以來,皆言禪味與茶睞是同一種興味。
利休居士曾經說過,“茶室品茗是修行得道的最好的辦法。打水取薪.煮水沏茶,供於佛施於人自己也唱上一口,室內有花有香,人人都可以 從這裡 尋找到佛祖的勝跡。”

有一日,一名山僧 到利休的二傳弟子宗旦大師(1578~1658)處參彈,采了一枝白色的山茶花交紿宗旦寺內的小僧,讓他轉給宗旦。
不料小和尚走路不當心,把潔白的花兒給弄壞了,花瓣散到了地上,小和尚吃了一驚,老老實實地把這件事 告訴了宗旦師傅。
宗旦大師聞訊 馬上請和尚進茶房品茶。
進到茶房內,和尚發現花龕內 只剩光禿禿的一根樹枝,原先飽滿的花苞已不見了,而在枝下,整整齊齊地 擺放著白色的落英。
和尚說不出的感動:這種惜花之心 確實非同小可啊!
這片片落瓣 甚至顯得比長在枝上 附在苞上時 還更加有生機。
宗旦之心 才是真正的禪心哪!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一 8月 29, 2022 11:37 am
新老怪
枯木龍吟
一碧岩錄2

利休之師紹鷗(1504~1555)在形容茶的禪味時,曾引用過一首詩,詩歌大意是:
浦風蕭蕭,春花謝了,紅葉隱了,一片靜寂,彷彿回到了本原,這晚秋的景色 正同茶味相通.
利體 也引過一首詩,詩大意是;只要見到深山雪野裡 萌生的小草,你就會感到 花香鳥語的春天在你限前大放光彩。
白雪皚塏的山問,一輪朗日高照,從雪薄冰融處 忽然發現一點小草的生機,發現一點生命的資訊,這一株最木術遇風作龍吟一樣,禪的定 與悟的動 有機地結台在一起。
這就是一種真正的生命,既是禪的生命,也是茶的三昧。

:mrgreen: 禪的定 與悟的動
枯木 龍吟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二 8月 30, 2022 8:26 am
新老怪
第六十八則 夾山揮劍

示眾云。寰中天子敕。閫外將軍令。有時門頭得力。有時室內稱尊。且道。是甚麼人

舉。
僧問夾山。撥塵見佛時如何(何必)。
山云。直須揮劍(果然)。
若不揮劍漁父棲巢(坐則非佛)。
僧舉。問石霜。撥塵見佛時如何(見即不撥撥即不見)
霜云渠無國土。何處逢渠(不坐即佛)
僧迴舉似夾山(往來不易)
山上堂云。門庭施設不如老僧。入理深談猶較石霜百步(各得一橛)

師云。潭州石霜慶諸禪師。初在溈山充米頭。方篩米次。溈曰。施主物不可拋棄。霜曰。不拋棄。溈於地拾一粒示之曰。爾道不拋棄。這箇甚處得來。師無對。溈曰。莫欺這一粒。百千粒從這一粒生。霜曰。然則這一粒。自何處生。溈大笑歸方丈。晚上堂曰。大眾米裏有蟲。後參道吾。問觸目菩提。吾喚沙彌添淨瓶水。悟如前舉。霜在道吾。兩夏而受印。會昌之厄。混跡潭州瀏陽陶家坊。朝游夕處。大中初有僧。自洞山至舉。洞山初秋夏末。兄弟或東或西。直須向萬里無寸草處去。良久曰。只如萬里無寸草處。又作麼生去。霜曰。出門便是草。僧復舉似洞山。山曰。此是一千五百人善知識語。且大唐國裏能有幾人。囊錐始露 住石霜道場。果符悟本之記。二十年海眾千餘。往往長坐不臥。屹若株杌。枯木堂名 自茲立焉。
僧問撥塵見佛。所問是一。
夾山道。若不揮劍 漁父棲巢。
石霜道。渠無國土 何處逢渠。
萬松道。入理深談不如石霜。門庭施設 猶較夾山百步。莫有兩彩一賽底麼。
天童道甚。頌云
拂牛劍氣洗兵威(太平本是將軍致)
定亂歸功更是誰(不許將軍見太平)
一旦氛埃清四海(但盡凡情)
垂衣皇化自無為(別無聖解)

師云。
臨濟宗風。金剛王寶劍。殺佛殺祖。夾山截斷老葛藤。打破狐窠窟。
晉書。雷煥善天文。張華因望斗牛間。常有異氣。邀煥。夜登樓仰視。煥曰。僕察之久矣。寶劍之精上於天。在豫章酆城縣界。華乃薦雷。為酆城令。修獄掘基。得石匣。有雙劍。光甚豔發。送一與華。留一自佩。華被誅失劍。煥卒 子為州從事。佩父劍至延平津。劍躍墮水。使人投之。見兩龍有文章。投者懼迴。
說苑。武王伐紂遇雨。散宜生曰。此非妖歟。王曰。非也。天洗兵也。此頌若不揮劍漁父棲巢。
易曰。黃帝堯舜垂衣裳。而治天下。無為之化 不令而行。此頌無巢可棲。渠無國土。無劍可揮。何處逢渠也。
同安察禪師道。妙體本來無處所。通身那更有蹤由。
萬松道。許爾親見石霜。猶較夾山百步。要見夾山麼。劍為不平離寶匣。藥因投病出金瓶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二 8月 30, 2022 8:39 am
新老怪
《說無垢稱經·不二法門品第九》云:“生滅為二,若諸菩薩 了知諸法 本來無生,亦無有滅。證得如是 無生法忍,是為悟入 不二法門。”
“不二”,即是末後句。
圓悟禪師云:“憶昔無盡大居士(宋代丞相張商英,號無盡居士),生平以此個事為務,遍寰海宗師無不咨參。到兜率山下 逢見老衲,論末後句,始得脫體全真,言解道理 一時脫卻。”(《圓悟佛果禪師語錄》 )〔無性〕沒有實體,是幻象。
〔不二〕一實之理,如如平等,沒有彼此之別,謂之“不二”。菩薩若悟入這種一實平等之理,叫做“不二法門”。
〔禪門三關〕一、破初關,徹見本性(明心見性);二、破重關,斷煩惱;三、破牢關,證無生法忍。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二 8月 30, 2022 8:45 am
新老怪
垂示云:
才有是非,紛然失心,不落階級,又無摸索,且道放行即是,把住即是。
到這裡,若人一絲毫解路,猶滯言詮,尚拘機境,儘是依草附木。
直饒便到獨脫處,未免萬里望鄉關,還構得麼?
若未構得,且只理會個理成公案。試舉看: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二 8月 30, 2022 9:49 am
新老怪
頭云:雪峰雖與我同條生,不與我同條死。要識末句後,只這是。
同條生 是同時見宗旨,
不同條死 是指末後句的結果是不一樣的,
雪峰的末句後是“無語”,而岩頭的末句後是“只這是”。
有人說末後無句 便是末後句,通過這公案可以看出,不管是一句話,一個意思,一個動作,
若能起到同死作用的那一句,便可稱為“末後句”。
在這個公案中 雪峰與岩頭的機鋒不同,顯然這僧與岩頭比較對機。
如在外道問佛的公案中,外道比較伶俐,所以佛無須開口便能脫穎而出。
這裡又要說了趙州的三種人接引法,這裡是第一種與第三種接引法。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三 8月 31, 2022 7:12 am
新老怪
第六十九則 南泉白牯

示眾云。成佛作祖。嫌帶污名。戴角披毛。推居上位。所以真光不耀。大智若愚。更有箇便宜聾。佯不采底。知是阿誰

舉。
南泉示眾云。三世諸佛不知有(只為知有)狸奴白牯卻知有(只為不知有)
師云。飛山法師戒珠。作別傳心法議。毀斥南泉曰。若願輩。不嗜學不知本。不足以語如來教。無盡燈附集依通。率易辯敘
南泉初習律。次聽華嚴楞伽。入中百門觀。聞馬祖傳言外道。屢扣其旨 頓獲忘筌。
一日行粥。馬祖問。桶裏是甚麼。泉曰。這老漢合取口。作恁麼語話。
泉臨機不讓馬祖。如此後來。卻向趙州手裏償債。
泉問座主。涅盤經以何為極則。主曰。以如如為極則。泉云。喚作如如早是變也。今時沙門 須向異類中行始得。
趙州於僧堂前問。異則不問。如何是類。
泉乃兩手托地。州以腳一踏。泉便倒地。
州走入延壽寮。叫云悔悔。泉令侍者問州。悔箇甚麼。州云。悔不更與兩踏。
泉上堂云。王老師自小。養一頭水牯牛。擬向溪東牧。不免食他國家水草。溪西牧亦不免 食他國家水草。如今不免隨分納些子。總不見得。
泉一日見浴主燒浴云。齋後請水牯牛浴。浴主去請。泉云。將得繩索來麼。州 以手拽泉鼻。泉云。是即是太麤生。州問。知有底人向甚麼處去。泉云。向山前檀越家。作一頭水牯牛去。州云。謝師指示。泉云。昨夜三更月到窗。
泉將順世。首座問。和尚百年後 向何處去。泉云。山下作一頭水牯牛去。座云。某甲隨和尚去得否。泉云。汝若隨我。須銜取一莖草來。此異類話。南泉首唱。溈山和之。道吾雲巖傳授。今為曹山三墮。
道吾到南泉。泉問。闍梨名甚麼。吾云。宗智。泉云。智不到處作麼生宗。吾云。切忌道著。泉云。灼然道著 即頭角生。
三日後與雲巖。在後架把針次。泉過乃問。前日道 智不到處 切忌道著。道著即頭角生。合作麼生行履。吾便抽身入僧堂。泉便去。
巖問吾。師弟適來為甚。不祗對和尚。吾云。爾得恁麼靈利。巖不薦。卻去問泉云。適來公案。智頭陀作。麼不祗對和尚。泉云。他卻是異類中行。巖云。如何是異類中行。泉云。不見道。智不到處 切忌道著。道著即頭角生。直須向異類中行。巖亦不會。吾知巖不薦乃云。此人緣不在此。
便同迴藥山。巖遂舉前話。山云。子作麼生。會他這箇時節。便迴來。巖無對。山乃大笑。巖便問。如何是異類中行。山云。吾今日困。別時來。巖云。某甲特為此事歸來。山云。且去。巖便出。吾在方丈外。聞巖不薦。不覺咬得 指頭血出。卻下來問。師兄問和尚那因緣。作麼生。巖云。和尚不為某甲說。吾便低頭。二人侍立。山問 智不到處 切忌道著 道著即頭角生。吾 便珍重出去。
巖遂問山。智師弟為甚麼。不祗對和尚。
山云。我今日背痛。是他卻會。爾去問取。
巖遂問。師弟適來為甚麼。不祗對和尚。
吾云。我今日頭痛。爾去問取和尚。
后雲巖遷化。遣人馳辭書至。吾 覽後曰。雲巖不知有。悔當時不向伊道。然雖如是。要且不違藥山之子。
玄覺云。古人恁麼道。還知有也未。雲巖當時不會。甚麼處是不會處。
翠巖芝云。道吾道。雲巖不知有。悔當時不向伊道。只如恁麼道。道吾還知有也無。
萬松道。雲巖為洞山之師。一派之源。再四再三。不知有此事。萬松具錄。也要與後人傍。參助一半力。豈唯雲巖不知有。
翠巖芝道。道吾還知有也無。
萬松道。非但道吾。翠巖還知有也未。
不見。僧問長沙。為甚三世諸佛不知有。沙云。未入鹿苑時。猶較些子。僧云。狸奴白牯。為甚麼卻知有。沙云。汝爭怪得伊。萬松到此只可傍觀。大小天童讚歎有分。
頌云
跛跛挈挈(不近休忙)
[監*毛][監*毛]毿毿(人不喜覷)
百不可取。一無所堪(開門又軟 種火又濕)
默默自知田地穩(靴裏動指頭)
騰騰誰謂肚皮憨(呆裏撒奸)
普周法界渾成飯(吐不出咽不下)
鼻孔纍垂信飽參(拋半撒半)

師云。跛挈痿羸不唧嬼貌。
藥山看經次。柏巖曰。和尚休猱人得也。山卷卻經曰。日色早晚。曰。日正當午。山曰。猶有這箇文彩在。曰。某甲無亦無。山曰。汝大曬聰明。曰。某甲只如此。和尚尊意如何。山云。我跛跛挈挈。百醜千拙。且恁麼過。
灌溪閑和尚頌云。抖擻多年穿破衲。[監*毛]毿一半逐雲飛。拈來搭向肩頭上。也勝時人著錦衣。
百不可取。一無所堪。眾中如百拙。一世作閑人。默默自知田地穩。騰騰誰謂肚皮憨。
梵志翻著[革*(卄/(ㄇ@人)/戊)]。人皆謂是錯。寧可刺爾眼。不可隱我腳。
王梵志奇人。此語大播人間。可謂皮燈毬兒 內明外暗。
末後句頌。飽參到爛骨董地面。眉毛眼睫上都是飯顆。一朝撐破疥肚皮。五臟心肝都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