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 頁 (共 244 頁)

Re: 開悟前,開悟後

發表於 : 週六 1月 18, 2025 2:04 pm
Sherlock
入境隨俗沒問題(在商言商)!一般認為的鄰虛塵是指微中子(中微子)喔

Perplexity
微中子與量子之間的關係主要體現在微中子的量子性質和其振盪現象上。以下是對這一主題的深入探討。

微中子的基本性質

微中子簡介
微中子是一種電中性的基本粒子,屬於輕子家族,其自旋量子數為½ 23。目前已知有三種「味」的微中子:電中微子、緲中微子和陶中微子。這些粒子不參與強交互作用,僅通過重力和弱交互作用與其他粒子相互作用。

微中子的量子性質

量子混合與振盪
微中子的振盪現象是一個典型的量子效應,指的是不同種類的微中子可以隨著時間互相轉化。這一現象表明微中子具有質量,因為只有具有質量的粒子才能在不同的量子態之間進行轉換 14。這種轉換涉及到微中子的弱作用本徵態與其質量本徵態之間的混合。

微中子的質量與量子力學

質量的證據
根據實驗觀察,微中子的振盪需要其具有非零質量。當微中子的運動速度低於光速時,這表明它們不可能是無質量的粒子,因為只有無質量的粒子才能以光速運動 13。因此,微中子的存在和行為為我們提供了關於基本粒子質量的重要線索。

結論
總結來說,微中子的特性顯示出其與量子力學密切相關。它們的振盪現象不僅證明了它們具有質量,也突顯了它們在粒子物理學中的重要性。這使得微中子的研究成為探索宇宙基本結構及其演化的重要領域。

個人其實更傾向以量子場(或道場)的立場來看量子模型

Re: 開悟前,開悟後

發表於 : 週六 1月 18, 2025 2:18 pm
dodo
恆不住 寫: 週六 1月 18, 2025 12:17 pm 好!那你是不是說:塌陷後不空呢?
對!你可以稱這個空坍塌後的狀態為不空的狀態。

Re: 開悟前,開悟後

發表於 : 週六 1月 18, 2025 2:21 pm
dodo
恆不住 寫: 週六 1月 18, 2025 12:15 pm 這個道理是佛說:緣起性空
緣是四緣:因緣;增上緣、所緣緣;等無間緣。
緣是指條件、幫助萬物的生起而已。
故緣起電線桿無自性。
電線桿是由空性在某【條件】被坍塌而成。電線桿就是空性一性,沒有電線桿所獨自擁有占有的本質。一切萬法都是空性坍塌而成,也沒有一切萬法所個別獨自擁有佔有的本質。

空就是【X】狀態,【X】狀態就是言語道斷,不可說,不可思議,無法定義的狀態,故名為空,故名為密,故名為【X】。

Re: 開悟前,開悟後

發表於 : 週六 1月 18, 2025 2:25 pm
Sherlock
金剛道後異空?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1:「阿難!若諸世界一切所有,其中乃至草葉縷結,詰其根元咸有體性;縱令虛空亦有名貌;何況清淨妙淨明心、性一切心而自無體?若汝執悋分別覺觀所了知性必為心者,此心即應離諸一切色、香、味、觸諸塵事業別有全性。如汝今者承聽我法,此則因聲而有分別。縱滅一切見、聞、覺、知,內守幽閑,猶為法塵分別影事。」(CBETA 2024.R3, T19, no. 945, p. 109a4-11)

《大般涅槃經》卷21:「涅槃無我,大自在故,名為大我。云何名為大自在耶?有八自在則名為我。何等為八?...四者、以自在故而得自在。云何自在?如來一心安住不動,所可示化無量形類各令有心,如來有時或造一事,而令眾生各各成辦;如來之身常住一土,而令他土一切悉見。如是自在名為大我。五者、根自在故。云何名為根自在耶?如來一根亦能見色、聞聲、嗅香、別味、覺觸、知法,如來六根亦不見色、聞聲、嗅香、別味、覺觸、知法。以自在故,令根自在。如是自在名為大我。...」(CBETA 2024.R3, T12, no. 375, p. 746b29-c20)[5] 三千【大】,〔-〕【元】【明】 [6] 礙【大】,閡【元】【明】 

《大般涅槃經》卷32〈24 迦葉菩薩品〉:「男子!如來十力、四無所畏、[1]大慈大悲、三念處、[2]首楞嚴等八萬億諸三昧門、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五智印等三萬五千諸三昧門、金剛定等四千二百諸三昧門、方便三昧,無量無邊如是等法是佛佛性。如是佛性則有七事:一、常,二、,三、樂,四、淨,五、真,六、實,七、善。是名分別答。」(CBETA 2024.R3, T12, no. 375, p. 818a18-24)[1] 大慈大悲【大】,大悲大慈【宋】 [2] 首楞嚴【大】下同,首棱嚴【宋】下同【元】下同【明】下同 

佛為法王於法自在
佛佛性我為大自在

Re: 開悟前,開悟後

發表於 : 週六 1月 18, 2025 3:13 pm
dodo
我只是引用量子力學的狀態來【比喻】空性的作用,我不是說空性就一定是量子的狀態。

基本上,空性就是不可定義的狀態,未必指名為波動態或粒子態,因為,凡一切萬有,無不是已經坍塌的空性,你又怎能就由已經坍塌變態的萬有,回溯其本有自有的根本真實性呢?

古人說的好,冥冥中有,無所不在,是謂之神,神秘不可測,誰又能說的定呢?是該謙沖之,虛懷之,敬畏之,吉凶不可測故,因果不欺故。

Re: 開悟前,開悟後

發表於 : 週六 1月 18, 2025 3:33 pm
dodo
然而,當人離世之後的那個入滅的狀態,寂然不動無思無為,是否就是空性的本來狀態?

不,那個寂然不動無思無為,是離世間的一切條件後的狀態,並不表示空性沒有坍塌,或本性回復到最原始完整圓滿的狀態。

若帶著業離世入滅,那必然應該就是坍塌的空性。

所以,我不說寂然不動無思無為,就是空性的原始狀態。但說空性的原始狀態,是寂然不動無思無為,那就定性了,又讓人產生執著。所以,我寧願說,空性不可定義其狀態。不是沒有,只是無法定義。若真要下個精準的定義,只能定義為空性【不是】一切可以被觀察到的狀態,【不是】一切可以被思想到的狀態,【不是】一切可以被驗證到的狀態。

如果你能意識到空性的存在狀態,那一定【不是】空性真實原始的存在狀態。這是老子所給的定義。這個定義最精準,但有說,好像沒說。

最精準的定義,莫過於定義他為無法被精準地定義。然而,加入了條件限制後,他的精準性定義就會被呈現。換句話說,【因】是神秘性地,而加入了【緣】後,【因】加【緣】就轉為可期待精準性的【果】。

Re: 開悟前,開悟後

發表於 : 週六 1月 18, 2025 8:43 pm
恆不住
Sherlock 寫: 週六 1月 18, 2025 2:04 pm
結論
總結來說,微中子的特性顯示出其與量子力學密切相關。它們的振盪現象不僅證明了它們具有質量,也突顯了它們在粒子物理學中的重要性。這使得微中子的研究成為探索宇宙基本結構及其演化的重要領域。

個人其實更傾向以量子場(或道場)的立場來看量子模型
1.這是從功能言,量子場是一種比較像功能性,如種子功能差別。

2.但觀您舉說文中說似乎量子場或量子態,猶有由它的載體之間所發生的功能場。
這個依載體若說是極微或臨虛塵之功能場,那還是由四大所聚成載體脂功能而非四大。

3.如來藏妙真如性中的四大,
佛說四大所造色,那麼真如空性是四大而非量子或量場。
這是個人見解請參考。

引自字典:
[所謂四大,即︰以堅性,能任持物者為地大(梵pṛthivī-dhātu,巴paṭhavī-mahā-bhūta,藏saḥi khams);以濕為特性,能攝收物者為水大(梵ab-dhātu,巴āpo-mahā-bhūta,藏chuḥi khams);以煖為特性,能成熟物者為火大(梵tejo-dhātu,巴tejo-mahā-bhūta,藏meḥi khams);以動為特性,能增長物者是風大(梵vāyu-dhātu,巴vayo-mahā-bhūta,藏rluṅ-gi khams)。此四大相倚而造極微,極微相聚而成色法。又以其能造,故名種。以其體寬廣能遍一切色法,故名大。]

Re: 開悟前,開悟後

發表於 : 週六 1月 18, 2025 8:50 pm
恆不住
dodo 寫: 週六 1月 18, 2025 3:33 pm
如果你能意識到空性的存在狀態,那一定【不是】空性真實原始的存在狀態。這是老子所給的定義。這個定義最精準,但有說,好像沒說。

最精準的定義,莫過於定義他為無法被精準地定義。然而,加入了條件限制後,他的精準性定義就會被呈現。換句話說,【因】是神秘性地,而加入了【緣】後,【因】加【緣】就轉為可期待精準性的【果】。
佛知見就是最好的精準定義
因唯佛能知
科學家只是以有漏意識心觀察成有漏知識,實不可取,參考可以。

大般涅槃經
「善男子!所有佛性如是甚深、難得知見,唯佛能知,非諸聲聞、緣覺所及。善男子!智者應作如是分別知如來性。」

Re: 開悟前,開悟後

發表於 : 週六 1月 18, 2025 8:56 pm
恆不住
dodo 寫: 週六 1月 18, 2025 3:13 pm 我只是引用量子力學的狀態來【比喻】空性的作用,我不是說空性就一定是量子的狀態。

基本上,空性就是不可定義的狀態,未必指名為波動態或粒子態,因為,凡一切萬有,無不是已經坍塌的空性,你又怎能就由已經坍塌變態的萬有,回溯其本有自有的根本真實性呢?

古人說的好,冥冥中有,無所不在,是謂之神,神秘不可測,誰又能說的定呢?是該謙沖之,虛懷之,敬畏之,吉凶不可測故,因果不欺故。
由眼識所觀察的知識,盡是有漏法!
經云:『我今寧以熾然鐵槍以貫其目,不以眼識取於色相,墮三惡趣,長夜受苦。』

雜阿含經
「彼多聞聖弟子作如是學:『我今寧以熾然鐵槍以貫其目,不以眼識取於色相,墮三惡趣,長夜受苦。我從今日當正思惟:「觀眼無常、有為、心緣生法,若色、眼識、眼觸、眼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彼亦無常、有為、心緣生法。」』耳、鼻、舌、身入處當如是學:『寧以鐵槍貫其身體,不以身識取於觸相及隨觸好故,墮三惡道。我從今日當正思惟:「觀身無常、有為、心緣生法,若觸、身識、身[6]觸、身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彼亦無常、有為、心緣生法。」』

Re: 開悟前,開悟後

發表於 : 週六 1月 18, 2025 9:06 pm
dodo
恆不住 寫: 週六 1月 18, 2025 8:56 pm 由眼識所觀察的知識,盡是有漏法!
經云:『我今寧以熾然鐵槍以貫其目,不以眼識取於色相,墮三惡趣,長夜受苦。』

雜阿含經
「彼多聞聖弟子作如是學:『我今寧以熾然鐵槍以貫其目,不以眼識取於色相,墮三惡趣,長夜受苦。我從今日當正思惟:「觀眼無常、有為、心緣生法,若色、眼識、眼觸、眼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彼亦無常、有為、心緣生法。」』耳、鼻、舌、身入處當如是學:『寧以鐵槍貫其身體,不以身識取於觸相及隨觸好故,墮三惡道。我從今日當正思惟:「觀身無常、有為、心緣生法,若觸、身識、身[6]觸、身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彼亦無常、有為、心緣生法。」』

眼識是空性坍塌後的轉變態,當然是有漏法,不圓滿法,非原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