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轉換

一點念想
阿飄
文章: 655
註冊時間: 週二 12月 28, 2021 8:53 am

Re: 心的轉換

文章 阿飄 »

蔡葉 寫: 週三 5月 15, 2024 5:26 pm
我常說:我最認同某大德心經註釋此句[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待續..
請說,
阿飄
文章: 655
註冊時間: 週二 12月 28, 2021 8:53 am

Re: 心的轉換

文章 阿飄 »

貢巴 寫: 週三 5月 15, 2024 6:07 pm 本人不認可您的說法!

您不了解佛陀的〔真實義〕!

偈:
「達摩西來一字無,全憑心意用功夫,

若要紙上尋佛法,筆尖蘸乾洞庭湖。」


🙏
玄奘如果遇到達摩,西天就不用去了 :lol:
貢巴
文章: 712
註冊時間: 週六 1月 01, 2022 7:53 am

Re: 心的轉換

文章 貢巴 »

阿飄
文章: 655
註冊時間: 週二 12月 28, 2021 8:53 am

Re: 心的轉換

文章 阿飄 »

貢巴 寫: 週三 5月 15, 2024 7:24 pm 一門深入!
一通,門門皆通,就此打住。
☀️
:lol: 您擅長的是「遁門」+(打帶跑)
鄰居
文章: 386
註冊時間: 週三 8月 23, 2023 8:35 am

Re: 心的轉換

文章 鄰居 »

臨居師兄可能誤解佛經義,所以猜錯{如來真實義},因此認為蔡葉堅持[有]的妄想執著不放??
師兄卓見論述若引用親師出家大德見解,末學深表尊重不宜爭論,就容個自表述免競高下。
蔡師兄;
佛經與佛經之間,有時讀起來一部分也不是全然相通,這些不盡然
會說成[有]的妄想執著不放?不如說每位法友根性不同,故學習途中趣向有別!

末學了解蔡師兄的意思,謝謝提醒!
鄰居
文章: 386
註冊時間: 週三 8月 23, 2023 8:35 am

Re: 心的轉換

文章 鄰居 »

(逍遙兄說;)
因此認為蔡葉堅持[有]的妄想執著不放??
======================
對"有"的堅持是一種妄想執著嗎?
唯識專門在說心意識,心意識都是一種"有"
緣起說的也都是相,通通都是有(相是有的)
難道有人會把學習唯識跟緣起當成是妄想執著不放?
當然不能把學習唯識跟緣起當成是妄想執著,
玄奘大師集成般若經的精華---心經,也翻譯唯識學諸論,
了了分明,也沒有把法師他翻譯的唯識論典,跟大般若經當成是妄想執著!!

我們都知道逍遙兄只是在譬喻!
鄰居
文章: 386
註冊時間: 週三 8月 23, 2023 8:35 am

Re: 心的轉換

文章 鄰居 »

(逍遙兄說;)
以下有些小感觸想分享一下.......

般若慣用的不無空非離泯滅--不相,無相,空相,非相,離相,泯相,滅相
指的全部都是性,都是緊臨著相字
所以般若宗,就是性宗,就是空宗

以上所說,都是我從一個相字衍伸而來的,都是自身實際經驗
而且相字在佛經裡,最後一定會通到性字(一般是透過否定式的字眼)
這不是我主觀意願想要如此,而是經義就是這樣走,且幾乎所有佛經都是,尤其般若經
無論內容如何,有小小的感性(感言),這當中;同時有性,也有相的成分!

性與相,諸經論有時會列為相同,要看前後文所說為何?
在佛法經論中,是有互用的,性可以名為相,相也可以名為性。

例如;《解深密經》提到:遍計所執相,依他起相,圓成實相;
而同樣一本《解深密經》,其他篇章也稱;遍計所執性,依他起性,圓成實性。


又例如《大智度論》提到;名為總相、別相,總性、別性。
卷67說:即名為相與性,即諸法的共通性為相,不共的名為性。
鄰居
文章: 386
註冊時間: 週三 8月 23, 2023 8:35 am

Re: 心的轉換

文章 鄰居 »

又例如《大智度論》卷31提到
[0292b29] 復次,一切諸法性有二種:一者、總性,二者、別性。

[0292c01] 總性者,無常、苦、空、無我,無生無滅、無來無去、無入無出等。

[0292c03] 別性者,如火,熱性;水,濕性;心為識性。如人喜作諸惡,故名為惡性;
好集善事,故名為善性。如《十力經》中說:「佛知世間種種性。」如是諸性皆空,是名性空。
何以故?若無常性是實,應失業果報。所以者何?生滅過去不住故,六情亦不受塵,亦不
積習因緣;若無積習,則無誦經、坐禪等。以是故知無常性不可得。無常尚不可得,何況常相!
很特殊,整段講性,最後一句;何況常相?

-------------------------------------------------------------------------------------------------------------------------
關於上段
如《十力經》中說:「佛知世間種種性。」如是諸性皆空,是名性空。
也有說,應該是;如《十力》經中說:「佛知世間種種性。」如是諸性皆空,是名性空。

這先前在大智度論卷20就有出現,(卷20)一開始就引用經文;
[0235a28] 【經】(摩訶波羅蜜多經卷一)

[0235a28] 「舍利弗!菩薩摩訶薩欲遍知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
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當習行般若波羅蜜!」

[0235b01] 【論】
[0235b01] 問曰:
[0235b01] 是十力、四無所畏等,是佛無上法,應當前說,何以故先說九相、八念等?

[0235b03] 答曰:
[0235b03] 六波羅蜜是菩薩所應用,先已說。........
鄰居
文章: 386
註冊時間: 週三 8月 23, 2023 8:35 am

Re: 心的轉換

文章 鄰居 »

(接上卷31)
[0293c09] 當知是諸相皆空,是名「自相空」。

[0293c10] 餘義如性空中說,性、相義同故。
這裡提到;性、相義同故。

接著又說;
[0293c11] 問曰:

[0293c11] 何以不但說「相空」而說「自相空」?

[0293c11] 答曰:

[0293c12] 若說「相空」,不說法體空;說「自相空」,即法體空。

[0293c13] 復次,眾法和合故一法生,是一法空,如是等一一法皆空。
今和合因緣法展轉皆亦空,一切法各各自相空,以是故名為自相空。

[0293c16] 問曰:

[0293c16] 若一切法各各自相空,云何復有所說?

[0293c17] 答曰:

[0293c17] 眾生顛倒故,以一相、異相、總相、別相等而著諸法,為斷是故而有所說。

[0293c18] 如是等因緣,名為自相空。

[0293c19] 「一切法空」者,一切法名五眾(五陰)、十二入、十八界等。是諸法皆入種種門,
所謂一切法有相、知相、識相,緣相、增上相,因相、果相,總相、別相,依相。

[0293c22] 問曰:

[0293c22] 云何一切法有相?

[0293c23] 答曰:

[0293c23] 一切法有好有醜、有內有外;一切法有心生,故名為有。

[0293c24] 問曰:

[0293c24] 無法中云何言「有相」?

[0293c25] 答曰:

[0293c25] 若無法不名為「法」,但以遮有故名為「無法」;若實有無法,則名為有。是故說一切法有相。
鄰居
文章: 386
註冊時間: 週三 8月 23, 2023 8:35 am

Re: 心的轉換

文章 鄰居 »

https://tripitaka.cbeta.org/T25n1509_031

T25n1509_031 大智度論 第31卷

請自行參考!
其他如有相關題目,有空再讀!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