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頁 (共 39 頁)

Re: 心的轉換

發表於 : 週五 5月 17, 2024 10:55 pm
鄰居
關於性與相,印順法師在[中觀今論]也列出重點
https://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 ... 01-10.html
[

性庾相

(性與相的相同,互用部分)
性、相二名,在佛法中是可以互用的。性可以名為相,相也可以名為性。

如 『智論』卷三十一說性有二種:總性、別性;又說相有二種:總相、別相。
雖說 性說相,而內容是同一的。如『解深密經』說遍計所執相,依他起相,圓成實相 ;
而餘處則稱為遍計所執性,依他起性,圓成實性。故性相不妨互用,

如『智論 』卷三十一說:
「性相有何等異?答曰:有人言:其實無異,名(稱)有差別」。

Re: 心的轉換

發表於 : 週五 5月 17, 2024 11:04 pm
鄰居
(性與相有別之處)書上ˇ又說;
但若性相合說在一起,則應該有他的不同含義,所以又「有人言:性相小有差別,
性言其體,相言可識」。性指諸法體性,相指諸法樣相。
又依論說:體性是內在的 ,相貌是外現的;又性是久遠的、末後的;相是新近的、初起的。
法師指的"又依論說"是在大智度論卷31裡面!

Re: 心的轉換

發表於 : 週五 5月 17, 2024 11:26 pm
鄰居
(接上文章)
提性」「相」 兩相,含義極多,這裏且略辨四類:
(用初,後,遠.近來論"性.相")
一、約初後(遠近)論性相 『智論』卷六十七說:
「是相積習成性,譬如 人瞋,日習不已,則成惡性」。我們的思想、行為,
起初或善或惡,或貪或瞋, 即是相。
如不斷的起作,久後會積習成性。等到習以成性,常人不了,每以為本性如此。

佛說眾生有貪性人,瞋性人、癡性人等,這都由久久積習而成性的,並非有定善
定惡的本性。...................

Re: 心的轉換

發表於 : 週五 5月 17, 2024 11:42 pm
鄰居
法師提到;(關於各宗各派對於"性'的說法有別之處)
依中觀說:人之流轉六趣,都因熏習的善惡 而定其昇降的。凡夫如此,
佛、菩薩等聖賢也如此,無不是由積漸而成。

有人說 :佛性人人本具(註:指如來藏系)
還有約無漏種子(註:指唯識系),
說某些人有佛性,某些人無佛性,(站在中觀看法)這都是[因中有果論]者。

依中觀說:眾生沒有不可以成佛的,以眾生無決定性故。
這是說: 生天、為人,都沒有定性,都是由行業的積習而成。
等到積習到成為必然之勢, 也可以稱之為性,但沒有本來如此的定性。
所以,遇善習善可昇天,遇惡習惡即 墮地獄,乃至見佛聞法,積習熏修,可以成佛。.......
這也是[.空有]二宗基本上的不同,先前已經說過!

Re: 心的轉換

發表於 : 週六 5月 18, 2024 12:08 am
鄰居
有些宗派提到的[自相(自性)],依中觀的看法,法師說;
這種自相──特性,都被看作自性有的。
實則,從極小的到極廣大的,一切緣起法各有它特殊的性質或性能,
但這是從緣起法中顯出他的主要特徵,並非除此以外沒有別的性質,
也不是此一特 殊性質,是可以獨特存在的。

中觀者說:眼以見為性,這是可以這樣說的。
但若說見性為不失自相的,即非中觀者所許。

『智論』卷三十一評云:
「火能燒,造色能照,二法相合故名為火……,云何言熱是火性?復次,熱性從緣生」。
此說 緣起法不單是一性的,如火不但是以熱為性,火發光即能照,燒物即成燒,
照與 燒都可以說是火的特性,何獨執熱為火性呢?當知緣起法是依存於眾多關係的,
它和合似一,而有極其複雜的內容。不過為了記別,在眾多的關係性質中,把那 主要的、
明顯的特徵,"隨從世俗立名",標立為某法的自性,那裏可以想像為自性 存在的。


『中論』在破眼以見為性──自相時說:「眼若未見時,則不名為見,
而言見能見,是事則不然」。眼之所以能見,必依對象、光線、空間、意識等緣 ,方成其見事,
不能定說見為眼之自性,與眾緣無關。如眼定以見為性,閉目時 何以無所見?
這豈不又應以不見為性嗎?因此,可知見非眼之自性,非獨存的自性。

但中觀者在世俗諦中,非不承認有相對的特性。如根、塵、識三法(主要的 因緣)合時有見事,
缺一則不成為見,見是緣起的作用。

然而,從主要的特勝的觀點說:見後而分別,這是識的──其實分別也是緣起的自性;.....
所見所了的山水人物,所以如此,可以說是對象──色的自性。能見色而能引起了別,
這可以 說眼的自性。這樣的相對的自性,是緣起的,是極無自性的。自性既指一一法的 特性,
共相即指一一法上所共通的。如說無常,不僅此燈是無常,一切有為法莫 不是無常的,即通於生滅的諸行。.....

Re: 心的轉換

發表於 : 週六 5月 18, 2024 12:18 am
鄰居
以前我們用粗概念在觀察性與相,
當要實際進入觀察的前方便,這一定要懂得細分,

例如隨世俗(如世俗特性,火會熱等,,)是非自性本有,,
緣起假名,是因緣合和,非實有!

Re: 心的轉換

發表於 : 週六 5月 18, 2024 3:35 pm
鄰居
關於有法友問;[性相一如]

所謂;[性相一如,二而不二],又說[性離不開相,相離不開性],
這不是般若經系的說法,是部份真常系的主張!

佛學辭典:「性相一如」
謂理性和事相融通無礙。性如水,相如波,水是水,波也是水,
這裡說的,「性相一如」,還是世俗諦(方便說)。

Re: 心的轉換

發表於 : 週六 5月 18, 2024 3:37 pm
鄰居
般若經系講緣起,此一合相(因緣合和後)的[一合相],此相是
[無自性](空性)。所以般若經說[諸法皆空相],所謂;緣生的自性空,
性空不礙緣生(相)。

舉例;觀[共相]才有可能解脫,以般若系的說法,[空--的共相],
譬如觀諸行無常,諸法無我,這就是(無自性--空)的共相。

Re: 心的轉換

發表於 : 週六 5月 18, 2024 3:40 pm
鄰居
樓上貼好幾次;
大智度論說的[自性有兩種],

第一類: 是世間法中所說的,地堅性,水濕性....等。 地以堅為自性,
水以濕為自性等,世俗法中是可以這樣說的。

但是,如求堅等自性的實體,那是不可得的,也就是沒有自性── 無自性 了。

自性的第二類: 是聖人所證的(真)如,法性(真理的法界)、實際等。
經典常說;[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法界....實際]等,


佛學辭典:【如法性實際三名】
(名數)般若經多用此三名,同一空理之異名也。謂但以觀有淺深,而分三名也。

智度論三十二曰:
「如、法性、實際是三事,為一為異,若一如何說三?若三今應當合別?

答曰:是三皆是諸法實相異名。」註維摩經二曰:「肇曰:如、法性、實際,
此三空同一實耳。但用觀有淺深,故別立三名....

Re: 心的轉換

發表於 : 週六 5月 18, 2024 3:51 pm
鄰居
所謂性相一如,

如果觀的是世間法,所謂有其自性,但事實是無自性,皆不可得!
如果以世俗法,是可以方便說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