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7 頁 (共 50 頁)
Re: 證得阿羅漢與成佛如來的差別?
發表於 : 週六 3月 11, 2023 8:51 am
由 周善為
「那表示阿羅漢所證是假,五陰仍會再起,所以不是真滅,故所謂解脫,法華經指為:非真解脫」???
據《雜阿含75經、684經》,阿羅漢所證,若非真解脫,則如來應等正覺所證,亦非真解脫。
藍海君還是去修淨土吧!
Re: 證得阿羅漢與成佛如來的差別?
發表於 : 週六 3月 11, 2023 8:52 am
由 周善為
藍海千尋 寫: ↑週六 3月 11, 2023 3:05 am
「五陰不起」,就這麼簡單
無訛!
那表示阿羅漢所證是假,五陰仍會再起,所以不是真滅,故所謂解脫,法華經指為:非真解脫。
阿含經雖說:阿羅漢解脫。實是誘進方便說。
「那表示阿羅漢所證是假,五陰仍會再起,所以不是真滅,故所謂解脫,法華經指為:非真解脫」???
據《雜阿含75經、684經》,阿羅漢所證,若非真解脫,則如來應等正覺所證,亦非真解脫。
藍海君還是去修淨土吧!!
Re: 證得阿羅漢與成佛如來的差別?
發表於 : 週六 3月 11, 2023 9:08 am
由 次草
都出三界還不叫真解脫
解脫不圓滿不叫真解脫
自己還是凡夫
還要受身心苦
阿羅漢已離身心苦
無法脫離苦的人
說已脫離苦的人不是真解脫有何意義
阿羅漢是智慧不如佛
弄錯主題還無法自覺
這都是好高騖遠惹的禍
對高階層的修行認知不清
替自己背癡而行還自傲
自然會處處與經文格格不入
然後糾結在不入處硬拗
不入就是沒智慧
用硬拗怎麼會得智慧
對名相的定義還落在自己有限所知的人
不可能契合經義
更不可能符合經義而行
Re: 證得阿羅漢與成佛如來的差別?
發表於 : 週六 3月 11, 2023 9:53 am
由 逍遙
把五陰不起視為真解脫
看樣子佛性應該比不上石頭性了
石頭才是真解脫
Re: 證得阿羅漢與成佛如來的差別?
發表於 : 週六 3月 11, 2023 9:56 am
由 恆不住
恆不住 寫: ↑週日 3月 05, 2023 10:44 pm
雜阿含75經文:
1.佛是「於色厭、離欲、滅、不起、解脫,....
如是,受……想……行……識厭、離欲、滅、不起、解脫,]
2.阿羅漢慧解脫是:[比丘亦於色厭、離欲、滅,....如是,受想行識厭,離欲,滅,.]
依經文說
這兩句話有一樣嗎?
來談談經文說佛與阿羅漢慧解脫差異的這一部分。
2.阿羅漢慧解脫是:[比丘亦於色厭、離欲、滅,....如是,受想行識厭,離欲,滅,.]
[滅]是指滅生滅的滅,是以有生滅煩惱障的滅,乃至有滅盡定的滅。
首先我們知道[阿羅漢慧解脫]是沒有煩惱障,但還有定障,也就是說[滅盡定]還有障礙。
這就是:[名阿羅漢慧解脫。]。
再來說佛:
1.佛是「於色厭、離欲、滅、不起、解脫,....
如是,受……想……行……識厭、離欲、滅、不起、解脫,]
滅:是指一切法本來寂滅(涅槃)。
怎說呢?
不起:
本來解脫,何有束縛?所以不起解脫心。
本來涅槃,何有生死?所以不起涅槃心。
本來不生不滅,何有生滅?所以不起不生滅心。
本來成佛,何有眾生?所以不起成佛心。
解脫:
以不起故無所得、無所求而解脫
生死即涅槃,煩惱即菩提
不斷生死,不住涅槃。
這就是:[是名如來、應、等正覺。]
以上就是佛與阿羅漢的根本差異
請參考看看
雜阿含經(七五)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五受陰。何等為五?謂色受陰,比丘於色厭、離欲、滅、不起、解脫,是名如來、應、等正覺;如是受、想、行、識,厭、離欲、滅、不起、解脫,是名如來、應、等正覺。比丘亦於色厭、離欲、滅,名阿羅漢慧解脫;如是受、想、行、識,厭、離欲、滅,名阿羅漢慧解脫。比丘!如來、應、等正覺,阿羅漢慧解脫,有何差別?」
比丘白佛:「如來為法根、為法眼、為法依,唯願世尊為諸比丘廣說此義,諸比丘聞已,當受奉行。」
1.口是:說雜阿含經都說大乘
卻心非:的以小乘心解釋[不起、解脫]為滅盡生滅不再起?!
若是說:滅盡生滅不再起,
那麼經云:[滅、不起]
這一句話不是重複了嗎?
我說
不起:
不起解脫心,不起涅槃心,就是大乘無所得心、無所住心。
滅:
滅是指一切法本來不生不滅。
滅是指一切法本來涅槃。
所以這裡是指佛如來的滅。
不是阿羅漢的滅盡生滅、解脫涅槃。
這樣才能說佛在原始雜阿含經上說大乘經。
2.阿羅漢慧解脫在須深盜經說:
[先知不離欲、不離惡不善],就是先知有我見才有欲、惡不善。因有我見,離於我見,就色厭、離欲,諸煩惱就滅。
經云:離於我見,不起諸漏,心善解脫。
供參考吧!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三十七
西天譯經三藏銀青光祿大夫試光祿卿慈覺傳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法護等奉 詔譯
勝慧波羅蜜多品第十一之五
[佛告舍利子:「云何諸菩薩以法觀法念處?謂諸菩薩以聖慧眼得見諸法,於中入解,乃至菩提道場觀諸法性,如微塵許悉無所見。
若空解脫即無相解脫、無願解脫、
不起解脫、無生解脫、無作解脫、無性解脫、緣生解脫,而諸菩薩於一切法應如是觀。]
大乘北宗論一卷
大乘心
我尚不起布施心 何況慳貪心
我尚不起持戒心 何況觸犯心
我尚不起忍辱心 何況殺害心
我尚不起精進心 何況懈怠心
我尚不起禪定心 何況散亂心
我尚不起智慧心 何況愚癡心
我尚不起天堂心 何況地獄心
我尚不起慈悲心 何況毒害心
我尚不起清淨心 何況穢觸心
我尚不起歡喜心 何況瞋恨心
我尚不起饒益心 何況劫奪心
我尚不起廣大心 何況狹身心
我尚不起空無心 何況見取心
我尚不起正直心 何況邪曲心
我尚不起真正心 何況顛倒心
我尚不起大乘心 何況聲聞心
我尚不起菩薩心 何況凡夫心
我尚不起菩提心 何況煩惱心
我尚不起解脫心 何況解脫心
我尚不起涅槃心 何況生死心
而重說偈。
憂從心憂 樂從心樂 若妄於心
何憂可樂
有文有字名曰生死 無文無字名曰涅槃
有言有說名曰生死 無言無說名曰涅槃
有修有學名曰生死 無修無學名曰涅槃
有智有慧名曰生死 無智無慧名曰涅槃
有嗔有法名曰生死 無嗔無法名曰涅槃
有戒有律名曰生死 無戒無律名曰涅槃
有為有作名曰生死 無為無作名曰涅槃
斷煩惱名曰生死 不斷煩惱名曰涅槃
見解脫名曰生死 不見解脫名曰涅槃
見涅槃名曰生死 不見涅槃名曰涅槃
厭世間名曰生死 不厭世間名曰涅槃
樂大乘名曰生死 不樂大乘名曰涅槃
[A1]見波羅蜜名曰生死 不見[A2]波羅蜜名曰涅槃
雜阿含經(三四七)
[....我即問言:『所說不同,前後相違,言不入正受,而復記說,自知作證。』彼答我言:
『得慧解脫。』作此說已,各從座起而去。我今問世尊:『云何彼所說不同,前後相違,不得正受,而復說言:
「自知作證。」?』」]
佛告須深:「彼先知法住,後知涅槃。彼諸善男子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2]法,
離於我見,不起諸漏,心善解脫。」
「如是,乃至無無明故無行,不離無明滅而行滅耶?」
須深白佛:「如是,世尊!無無明故無行,不離無明滅而行滅。」
佛告須深:「作如是知、如是見者,為有離欲、惡不善法,乃至身作證具足住不?」
須深白佛:「不也,世尊!」
佛告須深:「是名先知法住,後知涅槃。彼諸善男子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
離於我見,不起諸漏,心善解脫。」
Re: 證得阿羅漢與成佛如來的差別?
發表於 : 週六 3月 11, 2023 10:02 am
由 恆不住
逍遙 寫: ↑週六 3月 11, 2023 9:53 am
把五陰不起視為真解脫
看樣子佛性應該比不上石頭性了
石頭才是真解脫
對呀!
大家前不久都在辯論
究竟涅槃
結果說佛究竟涅槃才是真解脫身。
現在反而自語相違說
五陰滅盡不起就是真解脫啦!
有如他說知道當歸
結果把真當歸拿到他面前
他說這不是真當歸?
一笑也
Re: 證得阿羅漢與成佛如來的差別?
發表於 : 週六 3月 11, 2023 10:24 am
由 大開眼界
逍遙 寫: ↑週六 3月 11, 2023 9:53 am
把
五陰不起視為真解脫
看樣子佛性應該比不上石頭性了
石頭才是真解脫
如果只是
五陰不起, 確實不能稱為真解脫
但經文還有說「滅」
五陰已滅 已斷, 不再生起,已經無五陰,這就是真解脫
《別譯雜阿含經》
譬如有人斷多羅樹。斷已不生。如來亦爾。
斷五陰已。不復受生。寂滅無想。是無生法。
《菩薩瓔珞經》
若能滅五陰 神識還歸空
不復生老死 是處實快樂
Re: 證得阿羅漢與成佛如來的差別?
發表於 : 週六 3月 11, 2023 10:28 am
由 藍海千尋
據《雜阿含75經、684經》,阿羅漢所證,若非真解脫,則如來應等正覺所證,亦非真解脫。
你相信法華經還是阿含的說法?
還是你也認為法華經是小說?
Re: 證得阿羅漢與成佛如來的差別?
發表於 : 週六 3月 11, 2023 10:31 am
由 藍海千尋
五陰已滅 已斷, 不再生起,已經無五陰,這就是真解脫
這才是阿含的正解。
滅後不起.....才是真滅。
空無一法(空空如也)才是空的真諦,才是眾生的本來面目。
Re: 證得阿羅漢與成佛如來的差別?
發表於 : 週六 3月 11, 2023 10:32 am
由 恆不住
繼續白話淺解:
經云:[如來、應、等正覺未曾聞法,能自覺法,通達無上菩提,於未來世開覺聲聞而為說法,]
先解這一句:
如來、應、等正覺本自性覺妙明、本覺明妙,所以真如不需也不從自己聽聞佛法,如來自能自覺一切法,通達無上菩提,在將來世開起、顯示、覺醒、悟入聲聞自性中的佛知見而為說法。
自性眾生誓願度。
自性煩惱誓願斷。
自性法門誓願學。
自性佛道誓願成。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於燃燈佛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燃燈佛則不與我受記:『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燃燈佛與我受記,作如是言:『摩那婆!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何以故?須菩提!言如來者,即實真如。]
雜阿含經(七五)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五受陰。何等為五?謂色受陰,比丘於色厭、離欲、滅、不起、解脫,是名如來、應、等正覺;如是受、想、行、識,厭、離欲、滅、不起、解脫,是名如來、應、等正覺。比丘亦於色厭、離欲、滅,名阿羅漢慧解脫;如是受、想、行、識,厭、離欲、滅,名阿羅漢慧解脫。比丘!如來、應、等正覺,阿羅漢慧解脫,有何差別?」
比丘白佛:「如來為法根、為法眼、為法依,唯願世尊為諸比丘廣說此義,諸比丘聞已,當受奉行。」
佛告比丘:「諦聽,善思,當為汝說。如來、應、等正覺未曾聞法,能自覺法,通達無上菩提,於未來世開覺聲聞而為說法,謂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八道。比丘!是名如來、應、等正覺未得而得,未利而利,知道、分別道、說道、通道,[11]復能成就諸聲聞教授教誡;如是說正順欣樂善法,是名如來、羅漢差別。」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