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 頁 (共 593 頁)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六 2月 11, 2023 5:43 pm
新老怪
老農夫

再來看看經典的解釋:
一、我們來看看什麼是第六識。
◆大乘入楞伽經:「大慧!與五識俱,或因了別差別境相 有意識生。」
◆ 楞伽經:「大慧!即彼五識身,俱因差別分段相知,當知是意識因彼身轉。」
◆ 解深密經:
「阿陀那識為依止。為建立故。六識身轉。謂眼識耳鼻舌身意識。此中有識。眼及色為緣生眼識。與眼識俱隨行。同時同境有分別意識轉。 有識。耳鼻舌身及聲香味觸為緣。生耳鼻舌身識。與耳鼻舌身識俱隨行。同時同境有分別意識轉。」

◎由經典的說明 可以知道,意識即第六識。攀緣六塵而有六識,前五識生起之同時同境,有意識生起。因此意識 是攀緣六塵而有。

(楞嚴經云:「此心即應離諸一切色、香、味、觸諸塵事業,別有全性。……縱滅一切見、聞、覺、知,內守幽閒,猶為法塵,分別影事。……若分別性,離塵無體,斯則前塵,分別影事。」
由楞嚴經前後文 我們可以瞭解,前塵是指六塵,而不是「過去的記憶」。
再由解深密經說明,意識是前五識 與六塵和合生前五識,意識同時同境而生起。也就是說說「前塵是指六塵,非指過去的記憶」。楞伽經說因了別境相 而意識生起,境相即指六塵。)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六 2月 11, 2023 5:46 pm
新老怪
老農夫

二、第六識即虛妄心。
◆圓覺經:「此虛妄心 若無六塵則不能有。」
◆圓覺經:「善男子。有作思惟 從有心起。皆是六塵。妄想緣氣。非實心體。」
◆大乘入楞伽經:「其餘七識意意識等唸唸生滅,妄想為因、境相為緣 和合而生,不了色等自心所現,計著名相 起苦樂受,名相纏縛,既從貪生復生於貪。」
◆ 大般涅槃經:「善男子!心名無常。何以故?性是攀緣 相應分別故。」

◎經典說得很清楚:虛妄心 攀緣六塵而有,「意識也是攀緣六塵而有」。
所以意識 就是一般人所認為的心,而且是妄想執著而有。即虛妄心。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六 2月 11, 2023 5:50 pm
新老怪
老農夫

三、第六識是一般人所說的心,是攀緣前塵虛妄相想,也就是說一般人把意識,第六識認為是心。因為第六識的攀緣六塵,虛妄妄想,所以迷惑了本來真心,「失汝元常,故受輪轉。」

◆楞嚴經:「阿難言:如來現今徵心所在,而我以心 推窮尋逐,即能推者,我將為心。‥‥。佛告阿難:此是前塵虛妄相想,惑汝真性,由汝無始,至於今生,認賊為子,失汝元常,故受輪轉。」

◎楞嚴經說一般人所說的心,是攀緣前塵虛妄相想,也就是說一般人把意識,第六識認為是心,『受到第六識的迷惑,不知原來常住真心』,因此生死輪轉。第六識不知真心,不知悟境,如何看懂 描述悟境的公案呢?

◆華嚴經:「無一眾生,而不具有如來智慧,但以妄想顛倒執著,而不證得。若離妄想,一切智 自然智 無礙智,則得現前。」

◎華嚴經也說,愚痴眾生『無一不具有如來智慧,但以妄想顛倒執著,而不證得』。
也就是說,有妄想顛倒執著,就生起第六識,因此就不能證得「如來智慧」。有『前塵虛妄相想』就會『惑汝真性』,不能見到真心,就會『失汝元常,故受輪轉』。因此不能見到真心,不知悟境,如何看懂 描寫悟境的公案呢??

◆楞嚴經:「汝等當知 一切眾生,從無始來 生死相續,皆由不知 常住真心 性淨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 故有輪轉。」

◎楞嚴經也說,眾生因為用諸妄想,所以「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體」,「此想不真故有輪轉。」
總而言之,攀緣妄想執著 就是第六識。用第六識,就是用諸妄想,就「『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體」,「故受輪轉。」
◎現在有人說「看懂公案 是第六識的作用,跟有沒有開悟 沒有等比的關係。」
但公案是祖師開悟的過程 及描寫開悟的境界,也就是真心境界。
第六識是妄想執著,『不知』常住真心,不能證得如來智慧。
不知真心 如何知道 描述真心的悟境呢?不知道悟境,如何看懂描寫悟境的公案呢?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六 2月 11, 2023 5:57 pm
靜明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六 2月 11, 2023 6:01 pm
新老怪
老農夫

四、公案描寫的 是祖師的悟境,是真心境界,第六識無法見到,所以用第六識無法看懂公案。

◆解深密經:「善男子!夫如來者,非心意識生起所顯。」
◎真心、如來藏「非心意識生起所顯」,不是用心意識 生起可以見到,不是用意識可以瞭解,不是用意識可以推想。既然用意識 無法見到。而公案是描述祖師如何見及其所見的「真心、如來藏」,既然意識不能見「如來藏」,用第六識去看公案,就如同瞎子摸象,如何能看懂公案呢?
而「離開心意識」,見了如來藏,就是開悟。又怎麼會跟開悟 沒有關係呢?

◆楞嚴經云:「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見不能及。」
◎「真心」見到眼睛的見時,那時的見 不是眼見的見,那個「真心」的見 是離開了眼見的見,是眼見的見 所不能到達的。
「見見之時,見非是見」離開了眼見的見,那也就離開意識,既然離開意識,怎麼能說 看懂公案是第六識的作用呢?瞎掰得太大了吧!
◎要知道房子內 放了什麼東西,一定要進房子 看了才知道。公案講的是悟境,不進入悟境,如何知道 悟境是什麼樣子呢?

◆大乘入楞伽經:「修多羅中 說如來藏本性清淨,常恆不斷 無有變易,具三十二相。在於一切眾生身中,為蘊界處 垢衣所纏,貪恚痴等 妄分別垢之所汙染,如無價寶在垢衣中。」
◆ 大乘入楞伽經:「大慧!此如來藏 藏識本性清淨,客塵所染而為不淨。」
◎「真心、如來藏」「為蘊、界、處垢衣所纏」,不離開垢衣,如何見到如來藏呢?
意識就是垢衣,所以要進入悟境,一定要離開意識的妄想 才能進入,用意識是不能進入悟境的。
沒有進入悟境 如何知道悟境呢?根塵合而生識,及意識。
見到悟境時,「見猶離見」,離開了六識,也就沒有意識,前五識及意識不起,第六識怎麼作用呢?
(有人認為「離心相,沒有心性」,他所認為的「心性」正是經典所說的意識。)

如來藏 就是常住真心,悟了常住真心 就是開悟,而要見常住真心,則先要揭開所覆蓋的「蘊界處垢衣」、「客塵」。
第六識 是攀緣六塵而有,是「蘊界處垢衣」,是「客塵」。公案則是祖師進入悟境所描寫的悟境的狀態。但悟境、真心、如來藏被「蘊界處垢衣」所纏,被「客塵」所覆,用第六識 去看悟境,看真心,就好比隔著牆看室內,怎麼能看得到、看得清呢?
有人說:「看懂公案 是第六識的作用,跟有沒有開悟 沒有等比的關係。」「也非悟了,即能明達、確認一切公案的玄意 」。
因為他都以第六識去看公案;也就是說隔著牆看室內,難怪看不見室內,看不懂公案!而且「他自認悟了」,卻看不懂 描寫悟境的公案,表示他根本沒進入悟境,沒見到真心、如來藏!他的真心,仍然被「蘊界處垢衣」所纏,被「客塵」所覆。

◆楞嚴經:「想相為塵,識情為垢,二俱遠離,則汝法眼,應時清明,雲何不成,無上知覺?」
「想相為塵,識情為垢」,也就是「前塵虛妄相想」,也就是「蘊界處垢衣」。也是虛妄妄想的第六識。二者都離開了,就能法眼清明,成無上知覺。
「想相、識情」都離開,才能成無上知覺;
反過來說,用第六識去看公案,不離開「想相、識情」,那就不能成無上知覺,不能開悟;不能開悟 如何看懂描述悟境的公案呢?

有人一直認為 用妄想執著的意識,就可以看懂公案,難怪會認為把「香嚴上樹」的樹砍了就沒事!會認為把「瓶中鵝」的鵝 帶來就沒事;認為「一般人都不知道瓶子內不能養鵝」。
認為「青州布衫」只是妄想,那圓悟克勤禪師 又悟了什麼?又認為沒有「本來面目」,那六祖為什麼要問惠明「哪個是明上座 本來面目?」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六 2月 11, 2023 6:03 pm
恆不住
新老怪 寫: 週六 2月 11, 2023 5:23 pm 楞嚴經宗要──卷五

本來真心絕待,寂湛常恆。只因最初一念不覺 而起無明,因此從本覺真心 現起阿賴耶識,名為從真起妄,其實是妄不離真。阿賴耶識 包括屬於心法的見分與及屬於六塵色法的相分。
由心色二法的因緣 生起五蘊、六入、十二處、十八界,因而組成宇宙萬法。所謂萬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一一都是因緣生法,來無所從,去無所住。
其相妄。究其本源 乃本覺真心。只是我們完全不知道 宇宙萬法都是虛妄。
我們一出生 就接觸外境,所見的、所感受的 與其他人都相同,我們就以為是真實。其實是大家的共業相同,所以見亦相同,相同並不表示是真實。

例如有一眾 患有嚴重散光的人,他們同時望著台燈,同時都見到燈光 只是一團散開的光,大家就以此為 燈光的相。其實燈光 不是一團散開的光。只因為他們散光,故好像大家 同時見到同一團散開的光,實在他們是各有各見。若其中有一人戴上散光眼鏡,就消除了他一個人的散光。以是觀之,眾人所見的一團散光,一點也不真實。

我們的身心 及山河大地,都不是真實,都是從真心現出來的。
真心不但在我們六根之中,並且是盡虛空、遍法界。
所謂「心包太虛,量周沙界。」
古人講:「青青翠竹,皆是真如。鬱鬱黃花,無非般若。」「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情與無情共一體。」就是指我們的妙明真心。所以釋迦佛示真心至此,就轉稱真心為如來藏。

如來藏 即是眾生個個 都具有的本覺理體,又稱為佛性,又即是不生不滅的真如心。
如,即是真心不變之體。
來,指真心隨緣之用。
不變常隨緣,隨緣常不變。
十八界一一法無不含藏於此,故稱如來藏。

如來藏有三:
一.空如來藏。無相,清淨本然,是如來藏不變之體。
二.不空如來藏。指如來藏隨緣現一切相。隨染緣有六凡法界,隨淨緣有四聖法界。
三.空不空如來藏。若言其有,卻不立一塵,清淨本然。若言其無,卻不捨一法。真空不礙妙有,妙有不礙真空。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一,指如來藏不變之體,
一切,指如來藏隨緣之用。
一即一切,如來藏不變隨緣;一切即一,如來藏隨緣不變。
禪宗云:「萬法歸一,一歸何處?」萬法歸一,是歸於無明。
無明從真而起,幻現一切虛妄相。那一歸何處呢?
你們自己參一下。
怪老兄法安
感謝您不辭辛苦貼文章供大家分享
這裡有一個大家可以討論的問題
上面文章有一段是說:
我們的身心 及山河大地,都不是真實,都是從真心現出來的。
真心不但在我們六根之中,並且是盡虛空、遍法界。
所謂「心包太虛,量周沙界。」
古人講:「青青翠竹,皆是真如。鬱鬱黃花,無非般若。」「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情與無情共一體。」就是指我們的妙明真心。所以釋迦佛示真心至此,就轉稱真心為如來藏。
請問:
都是從真心現出來的。為什麼我們的身心 及山河大地,都不是真實呢?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六 2月 11, 2023 6:16 pm
靜明
法相辭典
阿賴耶識阿羅漢位捨
成唯識論三卷七頁云:此識無始恆轉如流,乃至何位、當究竟捨?阿羅漢位、方究竟捨。謂諸聖者、斷煩惱障究竟盡時,名阿羅漢。爾時此識煩惱麤重,永遠離故;說之為捨。又云:然阿羅漢斷此識中煩惱麤重究竟盡故;不復執藏阿賴耶識為自內我。由斯永失阿賴耶名,說之為捨。非捨一切第八識體。勿阿羅漢無識持種,爾時便入無餘涅槃。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六 2月 11, 2023 6:19 pm
新老怪
老農夫

五、用此思惟辨於佛境,猶如空花復結空果,展轉妄想,無有是處。

◆圓覺經:「何況能以有思惟心,測度如來圓覺境界,如取螢火燒須彌山,終不能著。以輪迴心,生輪迴見。入於如來大寂滅海,終不能至。」「善男子!有作思惟從有心起,皆是六塵,妄想緣氣,非實心體。已如空花,用此思惟辨於佛境,猶如空花復結空果。展轉妄想,無有是處。」
◎思惟是第六、七識的作用。用此思惟辨於佛境,也就是說用第六識去見如來藏、真心,「展轉妄想,無有是處。」
用第六識去看「描述悟境的公案」,也就「如取螢火燒須彌山,終不能著。」「入於如來大寂滅海,終不能至。」

◆大般若經:「實相般若波羅蜜多甚深微妙,聞慧麁淺不能得見;是勝義故,思不能量;出世法故,修不能行。」
◆大般若經:「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如是自在、是無盡相,……是聖智境。」「是性寂靜,過諸名相;性是真實,遠離顛倒;性不變異,故稱真如;是聖智境,故名勝義。」
◎「實相般若波羅蜜多甚深微妙」,是聖智境,「是勝義故,思不能量」。思不能量,第六識如何去見,如何看懂呢?

◆大般若經:「真如雖生諸法,而真如不生,是名法身。清淨不變、如虛空、無等等,……清淨離垢,本來不染;……眼不能見,耳不能聞,鼻不能嗅,舌不能嘗,身不能覺,意不能知。」
◎「真如」是聖智境,意識是無法知道的。所以第六識 怎麼可能看懂「描寫悟境的公案」呢?(有人把「法身」掰成「以法為身」,真是瞎得太過火了!)

◆三交智嵩禪師:「忽聞師子吼,引出象王威;把定聖凡路,誰人敢揚眉;擬議塵沙劫,動念隔千岐,瞬目他方去,早已著灰泥。」(指月錄)
◎揣測、估量、猜想、討論、研究、推敲、思考、分別等等都是擬議,這些都是第六識攀緣分別的作用。想用第六識去見如來藏,即使經過塵沙劫,也是沒法見到。
用六識起念頭去研究、推敲、思考、討論想見真心,那就如同隔著千萬條岔路,永遠不能達到目的。瞬目即眨眼,眨眼就是要用眼去見;
「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見不能及。」真心所見,不是眼睛所能見的。眼睛只能見到色塵,是見不到真心的。眼見是「蘊、界、處垢衣」,猶如附著灰泥,是見不到法身的。

◆「曹山本寂」有頌曰:「覺性圓明無相身,莫將知見妄踈親;念異便於玄體昧,心差不與道相隣;情分萬法沉前境,識鑑多端喪本真;如是句中全曉會,瞭然無事昔時人。」(指月錄)
◆指月錄:
一日寒山問:「古鏡未磨如何照燭?」
師曰:「氷壺無影像,猿猴探水月。」
曰:「此是不照燭也。」更請師道。
師曰:「萬德不將來,教我道甚麼。」寒拾俱禮拜。(指月錄)

◎進入悟境,才知道悟境 是什麼樣子。有人自認為悟了,但是對「描寫悟境的公案」卻老是解釋錯誤,要不然就是 不知公案所云,不知他悟了什麼?
在講六祖壇經時說「禪師是明眼人,不待呈偈 即能明瞭行者的功夫」 ,現在又說「非悟了,即能明達、確認一切公案的玄意」。這不是孟子所說的「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嗎?


六、古代開悟禪師 都不是「用第六識去看懂公案」的實例:
「用第六識看公案」與「開悟古代禪師的解釋」的實例比較:
◆指月錄: 問:萬法歸一,一歸何所?
師(趙州)曰:老僧在青州,作得一領布衫,重七斤。

用第六意識去解釋「趙州一領衫公案」:
問:「萬法歸一,一歸何所?」趙州禪師曰:「老僧在青州作得領布衫,重七斤。」

有人竟然這樣解釋:
《這好像答非所問哩!然對這個公案 我只是看了有點印象,但還不至於去參啦!
後來我到韓國 去參加冬安居,各位知道韓國的冬天 是非常的冷。不只溫度經常是在零下,甚至會到零下七八度。但在室內,因為有燒炕,溫度都維持在二十度上下,所以還不冷!然而室外呢?室外就是零下,所以只要一出門,就趕快披上棉襖,沉甸甸的。到回得室內,再趕快把它脫了!
有一次,我回來把大衣一脫,哇!真是輕鬆地快跳起來。因為那件棉襖真的很重,沒有七斤 大概也有五六斤吧!把重棉襖脫下,身體覺得輕鬆無比的剎那,就連想到這個公案:「老僧在青州作得領布衫,重七斤。」同時也意會了 趙州的心意:
不要自討苦吃啊!人生的束縛 已經夠多了,何苦再給自己 增加那麼多束縛呢!問這個問題,你的妄想打太多了,真是自討苦吃啊!當然每個公案,可有不同的解碼。》

每個公案可以有不同的解釋,但是祖師真正要表示意義 卻只有一個,那就是「見佛性」,錯誤的知見,以盲引盲,引導眾生進入邪見深坑中,那是要造就無量惡業。
顯然他沒有把公案中「萬法歸一」的這個「一」是什麼意思弄清楚。所以才會認為這是束縛。
趙州和尚出家 不也就是為了這個問題嗎?如果這是個束縛、是妄想,趙州和尚花一生的時間 去探討這個問題,豈不是束縛更大,妄想更多?
「一」是什麼意思都弄不清楚,用第六意識去看這個公案的「一歸何所」,更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了!

我們來看看同樣是趙州和尚開示,某人又如何解釋這個公案:
◆指月錄:
時有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師曰:「庭前栢樹子。」
曰:「和尚莫將境示人。」
師曰:「我不將境示人。」
曰:「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師曰:「庭前栢樹子。」

某人如此回答:「故庭前柏樹子者,乃現前即是,何必他求呢?似你這樣,問東問西的,即非祖師西來意也。 」
同樣性質的問題,回答的答案一個是「妄想打太多,不要自討苦吃,不要給自己太多束縛」,另一個卻是「乃現前即是,何必他求」。
如果真悟,怎麼會有二個 截然不同的解釋呢?太奇怪了。
這就是典型的 以第六識解釋公案的實例。

我們來看另一個公案:
◆僧問:「如何是佛?」
師(洞山守初)曰:「麻三斤。」
僧問智門:「洞山道麻三斤,意旨如何?」
門曰:「花簇簇,錦簇簇。」
僧無語,門曰:「會麼?」
僧曰:「不會。」
門曰:「南地竹兮北地木。」

如果「老僧在青州作得領布衫,重七斤」是自討苦吃!是給自己增加那麼多束縛!是妄想打太多了!那麼「麻三斤」,「花簇簇,錦簇簇」,「南地竹兮北地木」,也是自討苦吃?是給自己增加那麼多束縛?是妄想打太多了?
如果是,吃什麼苦?增加什麼多束縛?打什麼妄想?
所以說「是自討苦吃」、「是給自己增加那麼多束縛」、「是妄想打太多」,根本是不瞭解公案!

古代開悟禪師如何解釋「趙州一領衫公案」:
◆ 大慧宗杲說:「如僧問趙州:萬法歸一,一歸何所?
州云:我在青州作一領布衫,重七斤之類。
多少人錯商量云:這僧致得個問頭奇特,不是趙州有出身之路,便奈何不得。雲萬法歸一,一更無所歸。若有所歸,即有實法。所以趙州識得破,當機妙用,一應應過云:我在青州作一領布衫,重七斤。多少奇特。」

大慧宗杲說:
很多人錯誤的討論推測說:這個僧人所問的問題 非常奇特,如果不是趙州和尚有脫出迷團的方法,那就對他無可奈何。說「萬法歸一,一更無所歸,如果有所歸,就有實法。所以趙州和尚 看得破問題所在,當下一個妙用,一個回答就回應這個問題:我在青州作一領布衫,重七斤。」這樣說多少有些奇怪了!
大慧宗杲說「萬法歸一,『一』更無所歸」是錯誤的想法,證明了公案 並不是在說「何苦再給自己 增加那麼多束縛呢!問這個問題,你的妄想打太多了」。

大慧宗杲說了一個偈子,述說自己的看法:
◆ 大慧宗杲:「青州七斤衫,盡力提不起;打破趙州關,總是自家底。」
大慧宗杲說:趙州和尚在青州 作了一件重七斤的布衫,不懂的人 費盡了力氣,也是不知道它的道理,要知道趙州和尚 這句話的重要關鍵,就是:他一直都是在說自家的本來面目。

圓悟克勤的師祖五祖法演的師父白雲端曰:

七斤衫重豈難提,日出東方定落西;
一擊珊瑚枝粉碎,轟轟雷雨滿山溪。
白雲端禪師所說的偈子,開悟的人 一定知道他在說什麼?用第六意識去解釋公案的人,當然就不知所云了。

由某人對公案的解釋 和古代禪師的解釋相比較,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瞭解,用第六識去解釋公案,並不能真正瞭解公案。也就是說「看懂公案 不是第六識的作用」,要開悟才能真正看懂公案。
沒有開悟用第六識去看公案,是沒有辦法真正瞭解 公案的真正含義。所以能不能看懂案,「跟有沒有開悟,有絕對的關係」!不要再欺騙誤導大眾了!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六 2月 11, 2023 6:21 pm
新老怪
請問:
都是從真心現出來的。
為什麼我們的身心 及山河大地,都不是真實呢?
本來真心絕待,寂湛常恆。只因最初一念不覺 而起無明,因此從本覺真心 現起阿賴耶識,名為從真起妄,其實是妄不離真。
阿賴耶識 包括屬於心法的見分 與及屬於六塵色法的相分。
由心色二法的因緣 生起五蘊、六入、十二處、十八界,因而組成宇宙萬法。
所謂萬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一一都是因緣生法,來無所從,去無所住。
其相妄。究其本源 乃本覺真心。
只是我們完全不知道 宇宙萬法 都是虛妄。
我們一出生就接觸外境,所見的、所感受的 與其他人都相同,我們就以為是真實。其實是大家的共業相同,所以見亦相同,相同並不表示是真實。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六 2月 11, 2023 6:54 pm
恆不住
靜明 寫: 週六 2月 11, 2023 6:16 pm 法相辭典
阿賴耶識阿羅漢位捨
成唯識論三卷七頁云:此識無始恆轉如流,乃至何位、當究竟捨?阿羅漢位、方究竟捨。謂諸聖者、斷煩惱障究竟盡時,名阿羅漢。爾時此識煩惱麤重,永遠離故;說之為捨。又云:然阿羅漢斷此識中煩惱麤重究竟盡故;不復執藏阿賴耶識為自內我。由斯永失阿賴耶,說之為捨。非捨一切第八識體。勿阿羅漢無識持種,爾時便入無餘涅槃。
這裡所說的究竟捨掉(完全丟掉)阿賴耶識。

很多人看到[究竟捨]就不分皂白地認為:
阿賴耶識是完全生滅法,要完全丟掉。

如果不這樣說就是中了蕭毒。
說阿賴耶識也不是蕭一個人專利,況且阿賴耶識是佛說,是法相宗立宗主要立論。

這裡明白說:
主要完全捨掉阿賴耶識中的煩惱障就是阿羅漢。(論云:阿羅漢位、方究竟捨。謂諸聖者、斷煩惱障究竟盡時,名阿羅漢。)
也就是說阿賴耶識可以直接轉成阿羅漢,
但要把阿賴耶識中的煩惱障完全斷盡,完全丟掉。
這樣捨掉阿賴耶識名,就直接轉名:阿羅漢。


這樣不是說阿賴耶識是有不生不滅的真如、涅槃嗎?

可有些人一談到阿賴耶識就是說是生滅法,沒有真如?
這種說法也是同樣被蕭毒所中啦

這裡真是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