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於嘗試才有機會
知道錯誤才能向前
本自俱足
「未悟之前,如喪考妣;開悟之後,更喪考妣。」
聖嚴法師:公案100 一時埋卻
有一個僧人哭著走進法堂,百丈懷海問他怎麼回事?僧人說:「我父母都死了,請和尚選個日子發喪。」百丈答:「一時埋卻。」
晚近的中國禪宗,流行有這麼一個說法:「未悟之前,如喪考妣;開悟之後,更喪考妣。」意思是說,開悟之前是急於為自己的開悟而精進用功,開悟之後已不用為個人的自己打算,但卻進入另一個階段,成了公眾的、大家都要用的工具,更使他忙得席不暇暖、不可開交。
一位出家人哭著走進百丈懷海的法堂,不論他是真的嚎啕大哭,還是現出哭泣的樣子。他是為自己的生死煩惱而著急,希望百丈發現他是有備而來,百丈果然問 他為什麼哭,僧人說他的父母都死了,請和尚為他處置。一個普通僧人死了俗家父母,照理不致於要勞動方丈和尚去料理,何況是在方丈和尚說法的時候,提出這樣 的請求。他的本意是追求開悟的心情很迫切,迫切到如喪考妣,請百丈協助他。百丈也知道他用意,所以順水推舟地說:「好吧!不但把你父母埋了,也把你埋了, 法堂裡的人全都在此時此刻埋掉吧。」
百丈的意思是說,把心中所有的罣礙,不論是個人的、全體的,心內的、心外的都給埋葬掉;這正是要幫助這名僧人及在場聽法大眾,達成開悟目的的一種明快 手法。如果心中的一切東西,真的一時埋卻了,便會發現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悟前和悟後完全是一樣的。開悟之前,沒有必要急迫得像死了父母,開悟之後, 更沒有必要因為救度眾生的大責重任那麼繁雜,便產生壓力的心理負擔。所以真正會修行的禪者,悟前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身心卻不宜緊張;悟後廣結善緣普 度眾生,心中卻是了無牽掛,萬事如意。怎麼還需要你如喪考妣與更喪考妣那樣地愴惶奔走失魂落魄呢?所以「一時埋卻」的開示,真像醍醐灌頂,使你透心清涼。
備註:考,亡父。妣,亡母。夭,亡子。靠北,考妣諧音。
有一個僧人哭著走進法堂,百丈懷海問他怎麼回事?僧人說:「我父母都死了,請和尚選個日子發喪。」百丈答:「一時埋卻。」
晚近的中國禪宗,流行有這麼一個說法:「未悟之前,如喪考妣;開悟之後,更喪考妣。」意思是說,開悟之前是急於為自己的開悟而精進用功,開悟之後已不用為個人的自己打算,但卻進入另一個階段,成了公眾的、大家都要用的工具,更使他忙得席不暇暖、不可開交。
一位出家人哭著走進百丈懷海的法堂,不論他是真的嚎啕大哭,還是現出哭泣的樣子。他是為自己的生死煩惱而著急,希望百丈發現他是有備而來,百丈果然問 他為什麼哭,僧人說他的父母都死了,請和尚為他處置。一個普通僧人死了俗家父母,照理不致於要勞動方丈和尚去料理,何況是在方丈和尚說法的時候,提出這樣 的請求。他的本意是追求開悟的心情很迫切,迫切到如喪考妣,請百丈協助他。百丈也知道他用意,所以順水推舟地說:「好吧!不但把你父母埋了,也把你埋了, 法堂裡的人全都在此時此刻埋掉吧。」
百丈的意思是說,把心中所有的罣礙,不論是個人的、全體的,心內的、心外的都給埋葬掉;這正是要幫助這名僧人及在場聽法大眾,達成開悟目的的一種明快 手法。如果心中的一切東西,真的一時埋卻了,便會發現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悟前和悟後完全是一樣的。開悟之前,沒有必要急迫得像死了父母,開悟之後, 更沒有必要因為救度眾生的大責重任那麼繁雜,便產生壓力的心理負擔。所以真正會修行的禪者,悟前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身心卻不宜緊張;悟後廣結善緣普 度眾生,心中卻是了無牽掛,萬事如意。怎麼還需要你如喪考妣與更喪考妣那樣地愴惶奔走失魂落魄呢?所以「一時埋卻」的開示,真像醍醐灌頂,使你透心清涼。
備註:考,亡父。妣,亡母。夭,亡子。靠北,考妣諧音。
Re: 「未悟之前,如喪考妣;開悟之後,更喪考妣。」
訪客 寫: ↑週五 10月 29, 2021 8:38 am 聖嚴法師:公案100 一時埋卻
有一個僧人哭著走進法堂,百丈懷海問他怎麼回事?僧人說:「我父母都死了,請和尚選個日子發喪。」百丈答:「一時埋卻。」
晚近的中國禪宗,流行有這麼一個說法:「未悟之前,如喪考妣;開悟之後,更喪考妣。」意思是說,開悟之前是急於為自己的開悟而精進用功,開悟之後已不用為個人的自己打算,但卻進入另一個階段,成了公眾的、大家都要用的工具,更使他忙得席不暇暖、不可開交。
一位出家人哭著走進百丈懷海的法堂,不論他是真的嚎啕大哭,還是現出哭泣的樣子。他是為自己的生死煩惱而著急,希望百丈發現他是有備而來,百丈果然問 他為什麼哭,僧人說他的父母都死了,請和尚為他處置。一個普通僧人死了俗家父母,照理不致於要勞動方丈和尚去料理,何況是在方丈和尚說法的時候,提出這樣 的請求。他的本意是追求開悟的心情很迫切,迫切到如喪考妣,請百丈協助他。百丈也知道他用意,所以順水推舟地說:「好吧!不但把你父母埋了,也把你埋了, 法堂裡的人全都在此時此刻埋掉吧。」
百丈的意思是說,把心中所有的罣礙,不論是個人的、全體的,心內的、心外的都給埋葬掉;這正是要幫助這名僧人及在場聽法大眾,達成開悟目的的一種明快 手法。如果心中的一切東西,真的一時埋卻了,便會發現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悟前和悟後完全是一樣的。開悟之前,沒有必要急迫得像死了父母,開悟之後, 更沒有必要因為救度眾生的大責重任那麼繁雜,便產生壓力的心理負擔。所以真正會修行的禪者,悟前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身心卻不宜緊張;悟後廣結善緣普 度眾生,心中卻是了無牽掛,萬事如意。怎麼還需要你如喪考妣與更喪考妣那樣地愴惶奔走失魂落魄呢?所以「一時埋卻」的開示,真像醍醐灌頂,使你透心清涼。
備註:考,亡父。妣,亡母。夭,亡子。靠北,考妣諧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