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頁 (共 8 頁)

Re: 心外求法

發表於 : 週四 12月 02, 2021 1:25 pm
糟老頭
糟老頭 寫: 週三 12月 01, 2021 11:26 pm 孔子曰:'
操則存,舍則亡;
出人無時,莫知其鄉
這句話跟波羅提尊者,回答異見王佛性在那裏的話,意思是否相同?

王若用時,無處不是
王若不用,体亦難見

Re: 心外求法

發表於 : 週四 12月 02, 2021 1:31 pm
糟老頭
孟子日:人有鷄犬放,則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人有鷄犬放則知求之=這在古代鄉下常會看到,家家戶戶都會養有家禽,白天放在外面蹓躂,傍晚要是沒回家,飼主就會到處找;現代我們也常可看到尋找愛犬,愛貓的啟示

有放心而不知求=人們為了追求物質享受,大半心思放在權位名利的追逐上,見利忘義
學問之道無他=讀聖賢書,所為何事?
求其放心而已矣=依孟子之意,在尋回失落的良知良能[仁義]之心而己

Re: 心外求法

發表於 : 週四 12月 02, 2021 1:35 pm
糟老頭
若用在佛法修學
依小乘
放心的心,就是指六根與六塵接觸後,內習通外緣,所引起的貪瞋痴,[背覺合塵]之心

求其放心,就是要讓流連在外的心[捨妄歸真],方法是八正道的正念[四念處]

就是對自己當下的身口意行為,清清楚楚的明白,明白自己
肢體動作(身)、
情緒反應(受)、
心念起滅(心)、
見解變化(法)

Re: 心外求法

發表於 : 週四 12月 02, 2021 1:37 pm
糟老頭
依大乘佛教
放心的心,就是指一切眾生本具的如來智慧德相,此心因妄想顛倒執著而迷失

求其放心=依通途法門
就是要訓練於一切境,不分別不執著,離開一切妄想執著後,自然顯現的一切智,自然智

求其放心=依淨土法門
就是放下萬緣,老實念佛
經云:[汝等心想佛時,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
此處的[心想],就是指[憶佛念佛]
經云: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

Re: 心外求法

發表於 : 週四 12月 02, 2021 3:44 pm
外道
放下萬緣,老實念佛

不就是另結佛緣嗎?!

Re: 心外求法

發表於 : 週四 12月 02, 2021 3:58 pm
糟老頭
外道 寫: 週四 12月 02, 2021 3:44 pm 放下萬緣,老實念佛

不就是另結佛緣嗎?!
Yes
也是

Re: 心外求法

發表於 : 週四 12月 02, 2021 4:42 pm
傑克桑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請教師兄~ 修淨土之兩大關鍵中的關鍵

「一心不亂」是何意?
另又如何才能,
「是人終時,心不顛倒」?

Re: 心外求法

發表於 : 週四 12月 02, 2021 5:56 pm
訪客
「一心不亂」是何意?
A,定境,念頭一境性,比如,南無阿彌陀佛......

另又如何才能,
「是人終時,心不顛倒」?
A,平時培養善念,到時必定持善念修養,故心不顛倒........

Re: 心外求法

發表於 : 週四 12月 02, 2021 8:24 pm
傑克桑
《佛說阿彌陀經》: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玄奘譯《稱贊淨土佛攝受經》:

若有淨信諸善男子或善女人,得聞如是無量壽佛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功德名號、極樂世界功德莊嚴,聞已思惟,若一日夜,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系念不亂,是善男子或善女人臨命終時,無量壽佛與其無量聲聞弟子、菩薩眾俱,前後圍繞,來住其前,慈悲加佑,令心不亂。即捨命已,隨佛眾會,生無量壽極樂世界清淨佛土。

天台智者大師《阿彌陀經義記》:

若能七日一心不亂,其人命終,阿彌陀佛以宿願力,化佛迎接,心不顛倒,即得往生。何以故?臨終一念,用心懇切,即當得去也。

窺基法師《阿彌陀經疏》:

 執持名號,誦念無忘也;若一日等者,行所經時也;一心不亂者,專注無散也。


上引諸大師所釋一心不亂之義,似皆意指未到達三昧的程度。
奘譯本,臨命終時還須大聖慈悲加佑,令心不亂,始得往生;而什譯亦隱含此意。若是解為執持名號至於愛見煩惱均已淨盡名為不亂,自應無論何時正念分明、心不顛倒,不須如來慈悲加佑,才合道理。

為何?

《大毗婆沙論》雲:

 一切預流,薩迦耶見已斷已遍知……,若有身見已斷已遍知,具五功德……,五者,臨命終時,心神明了。

上述指明須陀洹果只斷見惑,尚且臨命終時心神明了,何況愛見二惑均已淨盡之人住最勝捨?
故知臨命終時還須佛陀慈悲加佑,令心不亂,則平時執持名號的一心不亂,只是專注不散而已,應不出於欲界定、未至定之間,尚未能達到色界初靜慮。

何以得知?
觀吾人之內心所以顛倒者,為有欲的緣故。
初靜慮以上已離欲惡不善法,則平時或臨命終時,何有顛倒之事?若解為已入聖境,未免太過了!
故有誠意念佛之人,念到似乎不須作意,其心自然念佛名號、一心不亂,應唯是欲界定,或未至定的境界。

故所謂「一心不亂」不等於「三昧」。

而是另有「念佛三昧」的行門的。

詳情請閱《玅境長老》持名念佛與念佛三昧

Re: 心外求法

發表於 : 週四 12月 02, 2021 9:18 pm
糟老頭
傑克桑 寫: 週四 12月 02, 2021 4:42 pm 請教師兄~ 修淨土之兩大關鍵中的關鍵
「一心不亂」是何意?
另又如何才能,
「是人終時,心不顛倒」?
請教不敢當
大家互相研討,取長補短互相增上吧
一心不亂,古德有不同解釋
大概歸納一下,可分為二類
一個是從[功夫成就]來說,要達到理一心不亂,事一心不亂等
一個是從[修行過程]來說
這可從另一版的經本的一段經文來佐證
在〔一心不亂〕之下尚有「專持名號,以稱名故,諸罪消滅,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緣。」

所以,〔一心不亂,專持名號〕是連貫在一起的
也就是說從聞說〔阿彌陀佛〕開始,
信=生起堅定不移的信心
願=發起願生彼國之心,盡形壽皆是〔一〕個方〔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決不改變;
行=修念佛時,儘量心不散亂,至誠信心,〔專念〕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