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頁 (共 20 頁)

Re: 識與識住

發表於 : 週日 12月 26, 2021 1:12 pm
訪客
平常心 寫: 週日 12月 26, 2021 10:52 am因人而異
平常心是道
怎麼個異法?

Re: 識與識住

發表於 : 週日 12月 26, 2021 2:18 pm
平常心
認知「真識」及「非識」,因人而異,故說直須洞徹法性

Re: 識與識住

發表於 : 週日 12月 26, 2021 2:38 pm
訪客
平常心 寫: 週日 12月 26, 2021 2:18 pm 認知「真識」及「非識」,因人而異,故說直須洞徹法性
真若異者
學佛作啥?

Re: 識與識住

發表於 : 週日 12月 26, 2021 3:07 pm
Viirya
真的不見
應是譯本不同所致.求那跋陀羅所譯楞伽阿跋多羅寶經有三識之說
但實叉難陀譯本則僅為二識.後者.末學引用

Re: 識與識住

發表於 : 週日 12月 26, 2021 3:17 pm
訪客
Viirya 寫: 週日 12月 26, 2021 3:07 pm
真的不見
應是譯本不同所致.求那跋陀羅所譯楞伽阿跋多羅寶經有三識之說
但實叉難陀譯本則僅為二識.後者.末學引用
含藏種子
無真無芽

Re: 識與識住

發表於 : 週日 12月 26, 2021 3:21 pm
訪客
訪客 寫: 週日 12月 26, 2021 3:17 pm
Viirya 寫: 週日 12月 26, 2021 3:07 pm
真的不見
應是譯本不同所致.求那跋陀羅所譯楞伽阿跋多羅寶經有三識之說
但實叉難陀譯本則僅為二識.後者.末學引用
含藏種子
無真無芽
隨順世故

Re: 識與識住

發表於 : 週日 12月 26, 2021 3:24 pm
Viirya
正智.識心不起.離斷離常.不生分別.入自證處
如經云

Re: 識與識住

發表於 : 週日 12月 26, 2021 3:25 pm
Viirya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不談八識而說三識八相
此版爭議多

Re: 識與識住

發表於 : 週日 12月 26, 2021 3:26 pm
靜明
 
  【五重唯識】 
  法相宗所修的觀行,從淺至深,共有五重,名五重唯識觀。
  第一重是遣虛存實,即遣除遍計所執的虛妄計度,而存依他起性及圓成實性的實體。
  第二重是捨濫留純,即捨除雜濫的外境,而存留純粹的內識。
  第三重是攝末歸本,即從見相二分的枝末作用上,攝歸自證分的本體。
  第四重是隱劣顯勝,即隱心所的劣,而顯心王的勝。
  第五重是遣相證性,即遣差別的事相,而證無差別的理性,也可以說,遣去一切法相,證入一切法性,名遣相證性。
  又此五重唯識觀,即為五種相對:
  第一重遣虛存實,為空有相對,要遣空而存有。
  第二重捨濫留純,為心境相對,要捨境而留心。
  第三重攝末歸本,為體用相對,要攝用而歸體。
  第四重隱劣顯勝,為王所相對,要隱所而顯王。
  第五重遣相證性,為事理相對,要遣事而證理。
  前四屬唯識相,後一屬唯識性。         
 
 
 

Re: 識與識住

發表於 : 週日 12月 26, 2021 3:40 pm
訪客
Viirya 寫: 週日 12月 26, 2021 3:24 pm 正智.識心不起.離斷離常.不生分別.入自證處
如經云
這是老七在作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