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讀懂人家講的話,或看一部經一本書想了解其大意就是白牛行,這條牛本來就有,四智功能大家都一樣,差別在於定慧力的深淺。次草 寫: ↑週五 2月 04, 2022 8:40 am 知也障,不知也障,故名所知障。
知為障不名真知
所以要知知
跟覺所覺同義
趙州說老僧不在明白裏
不是說明白有錯
是不將明白當成知見而住
若心有住即為非住
真心無性
以無住而能常住
像六祖說佛性無常
一堆人就會恐慌
因為有住心
才會覺有異動
若先無住
那有常與無常
能不動心的例子
就是大梅罵馬祖瘋老頭
馬祖還樂乎乎
看禪宗公案
如果沒真的相應
說出來的見保它十年都不變
所以是心態問題
討論公案
無非是案中主角們的心境交流
如果常討論
有了不同看法比較
一樣是了解一切眾生心的學習
了解能力越深
就越少固定方式的見解
甚至隨問隨答
有時答無
有時答有
有無是手段
如果不了本意
就會往明白裏鑽
然而未真明白前
想明白也是唯一的路
有時是放下而明白
有時是自照 而明白
真明白就是自性現
自性自現就不會認不得自己
既是自己
豈有再住於自己之理
如果不練習
成果也不會自動浮現
定慧力不是靠累積知識來增加,而是靠遠離妄想執著,故六祖曰:諸佛妙理,非關文字。
故事公案之所以產生正是因為隨著情節變化應機利物,生活中要把工作作好作愉快靠的也是遠離妄想執著心無旁鶩雜念,然後如理作意觀察、思維、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