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佛道同源
發表於 : 週四 4月 25, 2024 7:32 am
莊子解老道家公案(二)
(老子道德經)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智慧之結晶,亦是破解宇宙人類性命之真理實相,確實是曠世奇書~~
道德經第三十七首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
化而欲作,吾將鎮以無名之朴。
無名之朴,夫亦將無欲。無欲以靜,天地將自定。
莊子大宗師
子桑戶、孟子反、子琴張,三人相與語曰:「孰能相與於無相與,相為於無相為?孰能登天遊霧,撓挑無極;相忘以生,無所終窮?」三人相視而笑,莫逆於心,遂相與友。
【經文導讀】
以上道德經經文其實就是講(煉氣化神)即是佛家言:真如起用(般若波羅蜜多),是承接上首經文(朴雖小)內容而作開釋的…
老子在此所談的正是從第三十二首經(#樸雖小侯王若能守之)文所開示的(修命)功夫,昇華到更高層次的(修性)功夫來作開釋。
上章修道法程,道家稱之為“練精化氣”,而這章所開示的法程道家稱之為“練氣化神”。
在前首經文裡老子告誡修道之人在“練精化氣”的法程中,對於聚集的真氣,不可生起貪得之慾望;而於本章“練氣化神”的法程中祂老人家又將有何指示呢?讓我們來虔心領受老子大破天機的開示吧!
【經文破譯】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真道永恒的存在著,雖然祂所存在的是不思議超物理時空無為之國度,但事實上祂卻是整個宇宙萬物的創生緣起,所以真道雖然無為卻是無所不為的。
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
只有善於修道的人,能体體合大道,依止大道,主宰自我性命的真心(侯王)去守住真道無為的境界,那麼聚積在身上的(異熟種子)有形有質的“後天真氣”自然會化歸銷融於真道的無為無形一合相的國度(一切種子)!!
化而欲作,吾將鎮以無名之朴。
當修道者的“精神元氣”溶化回歸真道的無為國度,這時修道者會有特異能力的暴發展現,即佛家所謂神通化境的湧現,這時如果修士不能自我把持如如不動的無為心性(一切止息、真如一法不染),就很容易著迷於對特異功能的貪娈追求而自毀道量…這時修士應該繼續堅守無為的道境,讓真朴之道(緣真如智境)來鎮服這些蠢蠢欲動的,想去炫耀運用神通的慾望!
老子曰:『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
無名之朴,夫亦將無欲。
只要修士能繼續無為無知的靜守於真朴(真如)之道境,那麼即將升起的私慾也將平息,一起消融於無何有之鄉。
老子曰:『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夫兩不交傷,故德交歸焉!』
無欲以靜,天地將自定。
修士能除情棄慾保持虛極靜篤,那麼生命的構成元素,
老子言:無名與有名。
佛家言:真如與法性。
道家言:元神與真炁。
也就能相安相忘於無為真道之天下,而獲得性命之常存了!
【莊子解老】
莊子大宗師
子桑戶、孟子反、子琴張,三人相與語曰:「孰能相與於無相與,相為於無相為?孰能登天遊霧,撓挑無極;相忘以生,無所終窮?」三人相視而笑,莫逆於心,遂相與友。
子桑戶孟子反子琴張三人相與語曰:
作者注:
莊子又另外虛擬了,子桑戶、孟子反、子琴張等三名仙人,祂們也以機鋒妙語來試探對方!
孰能相與於無相與相為於無相為?
作者注:
莊子這裡講的就是老子所言:『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無為而成。』
“相與”“相為”就是“相處交誼”的意思,未修道之凡人是以情識肉身語言來互相交往,這是有為有形的應酬交際,修道有成之聖人以靈性心識慧用相互溝通,是屬於〈意成身〉與〈意成身〉的交往,是無為無相的,屬於形而上的靈性層次的溝通!
孰能登天遊霧撓挑無極?相忘以生,#無所終窮?
作者注:
莊子書曰:「至人神矣!大澤焚而不能熱,河漢冱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飄風振海而不能驚。若然者,乘雲氣,騎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無變於己,而況利害之端乎!」
道德經曰:『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無為而成。』
道家聖者經練氣化神的功夫修練而證入意生身境界,可以得大神通、大自在,能自由運轉真道的精純能量,散則歸常、聚則成形。即是老子所謂:『朴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的奧義…
又老子曰:『天乃道,道乃久,歿身不殆。』就是指修道之最終目的乃是入於死生兩忘的境界!所以莊子說:『相忘以生,無所終窮。』
三人相視而笑莫逆於心遂相與友。
作者注:
於是子桑戶、孟子反、子琴張,三人心有默契相視而笑,遂相與為神仙道侶。
.
(老子道德經)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智慧之結晶,亦是破解宇宙人類性命之真理實相,確實是曠世奇書~~
道德經第三十七首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
化而欲作,吾將鎮以無名之朴。
無名之朴,夫亦將無欲。無欲以靜,天地將自定。
莊子大宗師
子桑戶、孟子反、子琴張,三人相與語曰:「孰能相與於無相與,相為於無相為?孰能登天遊霧,撓挑無極;相忘以生,無所終窮?」三人相視而笑,莫逆於心,遂相與友。
【經文導讀】
以上道德經經文其實就是講(煉氣化神)即是佛家言:真如起用(般若波羅蜜多),是承接上首經文(朴雖小)內容而作開釋的…
老子在此所談的正是從第三十二首經(#樸雖小侯王若能守之)文所開示的(修命)功夫,昇華到更高層次的(修性)功夫來作開釋。
上章修道法程,道家稱之為“練精化氣”,而這章所開示的法程道家稱之為“練氣化神”。
在前首經文裡老子告誡修道之人在“練精化氣”的法程中,對於聚集的真氣,不可生起貪得之慾望;而於本章“練氣化神”的法程中祂老人家又將有何指示呢?讓我們來虔心領受老子大破天機的開示吧!
【經文破譯】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真道永恒的存在著,雖然祂所存在的是不思議超物理時空無為之國度,但事實上祂卻是整個宇宙萬物的創生緣起,所以真道雖然無為卻是無所不為的。
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
只有善於修道的人,能体體合大道,依止大道,主宰自我性命的真心(侯王)去守住真道無為的境界,那麼聚積在身上的(異熟種子)有形有質的“後天真氣”自然會化歸銷融於真道的無為無形一合相的國度(一切種子)!!
化而欲作,吾將鎮以無名之朴。
當修道者的“精神元氣”溶化回歸真道的無為國度,這時修道者會有特異能力的暴發展現,即佛家所謂神通化境的湧現,這時如果修士不能自我把持如如不動的無為心性(一切止息、真如一法不染),就很容易著迷於對特異功能的貪娈追求而自毀道量…這時修士應該繼續堅守無為的道境,讓真朴之道(緣真如智境)來鎮服這些蠢蠢欲動的,想去炫耀運用神通的慾望!
老子曰:『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
無名之朴,夫亦將無欲。
只要修士能繼續無為無知的靜守於真朴(真如)之道境,那麼即將升起的私慾也將平息,一起消融於無何有之鄉。
老子曰:『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夫兩不交傷,故德交歸焉!』
無欲以靜,天地將自定。
修士能除情棄慾保持虛極靜篤,那麼生命的構成元素,
老子言:無名與有名。
佛家言:真如與法性。
道家言:元神與真炁。
也就能相安相忘於無為真道之天下,而獲得性命之常存了!
【莊子解老】
莊子大宗師
子桑戶、孟子反、子琴張,三人相與語曰:「孰能相與於無相與,相為於無相為?孰能登天遊霧,撓挑無極;相忘以生,無所終窮?」三人相視而笑,莫逆於心,遂相與友。
子桑戶孟子反子琴張三人相與語曰:
作者注:
莊子又另外虛擬了,子桑戶、孟子反、子琴張等三名仙人,祂們也以機鋒妙語來試探對方!
孰能相與於無相與相為於無相為?
作者注:
莊子這裡講的就是老子所言:『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無為而成。』
“相與”“相為”就是“相處交誼”的意思,未修道之凡人是以情識肉身語言來互相交往,這是有為有形的應酬交際,修道有成之聖人以靈性心識慧用相互溝通,是屬於〈意成身〉與〈意成身〉的交往,是無為無相的,屬於形而上的靈性層次的溝通!
孰能登天遊霧撓挑無極?相忘以生,#無所終窮?
作者注:
莊子書曰:「至人神矣!大澤焚而不能熱,河漢冱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飄風振海而不能驚。若然者,乘雲氣,騎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無變於己,而況利害之端乎!」
道德經曰:『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無為而成。』
道家聖者經練氣化神的功夫修練而證入意生身境界,可以得大神通、大自在,能自由運轉真道的精純能量,散則歸常、聚則成形。即是老子所謂:『朴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的奧義…
又老子曰:『天乃道,道乃久,歿身不殆。』就是指修道之最終目的乃是入於死生兩忘的境界!所以莊子說:『相忘以生,無所終窮。』
三人相視而笑莫逆於心遂相與友。
作者注:
於是子桑戶、孟子反、子琴張,三人心有默契相視而笑,遂相與為神仙道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