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案很難懂

新老怪
文章: 5283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月藏

《智證傳》最後一題,是慧洪覺范禪師 對雲岩曇晟禪師所作,並秘傳洞山護持的《寶鏡三昧》的釋文。
覺范師釋得通暢明白,也無我置喙處,我就不多說什麼了,諸位認真研讀原文。

只附帶說一下 前幾天大家爭論的一個問題,即“三世諸佛不知有,狸奴白牯卻知有。”
密跡頭陀、拙無、山風 都各有自己的想法和解釋,從你們所說的那個角度 來看都不錯,但個人認為,都未真正契合 祖師說這話的本意。
倒不是你們不聰穎,也不是你們於佛法毫無契入,而是由於這句話的歧義 使你們誤解了。
自世尊始至歷代宗師,為什麼要說個“三世諸佛”?又要說個無明眾生 如“狸奴白牯”等?
實際理地,佛與眾生,皆是假名,並無實法,總不可說,不可得,無三世諸佛之尊,也無狸奴白牯之卑。
不可說而說者,《寶鏡三昧》說得清楚,“以有下劣,寶幾珍御;以有驚異,狸奴白牯。”
實相法身,本來非尊非賤,但恐學人 輕心慢心於此,故說其為寶幾珍御,
又恐學人 以為別有奇特驚異,故說其為狸奴白牯。
此不過是除病之方,非真寶真劣。
欲開啟眾生之敬信,故推之曰“三世諸佛”;欲規避眾生 驚怪奇特之念,故抑之曰“狸奴白牯。”
雲門說干屎橛,莊子云道在屎尿,皆此意也。

古人說話方式 與今人不盡相同,說“三世諸佛不知有,狸奴白牯卻知有。”
用今人的說話方式和習慣,只從字面來理解,就是說三世諸佛 與狸奴白牯二者,是知與不知的主體,即能知者,一個不知有,一個知有。
這其實是錯誤的。
古人說這話的意思是,即使在三世諸佛的身上 也看不見有佛性、法身,
即使是下賤如狸奴白牯 佛性法身 也不是沒有。
三世諸佛 與狸奴白牯是所知,是知的客體。
這個能知的主體是誰,沒有明說,其實就是學道證道者。
你若能有此見地,方是真正悟入道體,即道不可見,哪怕在三世諸佛身上 也不可見;
道又遍一切處,即使如狸奴白牯身 也不能離道。
大道平等,一以貫之,不捨一法。
這樣去證悟道體 才是正確的。
但是否這樣說,就是證道了呢?沒有!
道的特性雖然如此,你知道如此,但並未真正見道,仍是知解,
你須真正證悟其道體 本身方可。
這樣說,是否就是意解公案了呢?非也!
語言可以描述道的特徵,但沒有一字 能說得著道,不過指示個大概的方向而已。
在描述道時,是把道 設定為一個未知數X,不過是把這個未知數 帶進語言中來描述罷了。
狸奴,就是小貓咪;
白牯,就是小白牛。
本是古文中 常用的倒裝句格式,再倒裝一下,改成今天習慣的方式說,就是:“不知三世諸佛有,卻知狸奴白牯有。”
但切忌注意,這裡不是說的三世諸佛、狸奴白牯 這兩個事物 有沒有的問題,而是於三世諸佛、狸奴白牯二者本身論道之有無。
至於為什麼說 三世諸佛不知有,狸奴白牯卻知有?
你契入之後 自知此語不虛。


一法若有,毗盧墮在凡夫;一法若無,普賢失其境界。
新老怪
文章: 5283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覺明之道

佛在《大般若經》中提到:「觀色如聚沫,觀受如浮泡,觀想如陽焰,觀行如芭蕉,觀識如幻事。」
「色如聚沫」
是說明,「色」是四大聚合而成的,而四大猶如微塵,虛妄不實,很快就會灰飛煙滅,消散不見。人,是四大五蘊假合之體。當緣盡時,四大分離,就消失不見了;若緣在,四大沒有分離,聚沫就存在。雖然存在,卻是虛妄的,隨時都會消逝。
「受如水泡」,
「受」是領納,也就是一種感受;而受有苦受、樂受、不苦不樂等受,乃至由苦樂所衍生憂喜的感受。如果,我們不瞭解受如水泡,剎那即逝,而拚命地追逐良好的感受,那無異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因為,感受是因人而異、見仁見智的;你認為樂的事情,別人不一定認為是樂。所以,感受是虛妄不實的。
「想如陽焰」,
對外塵的境界,有了感受,就會產生一種想法,例如,名利當前時,就有追求的衝動,這就是「想」。而「陽焰」是一種妄覺。這種幻境,常常發生在春天的曠野中,當日光照在大地,就會產生折射的現象,遠望似水如霧,故而有「渴鹿陽焰」的說法。我們的第六意識,不斷地攀緣塵境,想東想西,常常無中生有,就像陽焰般地虛妄不實。
「行如芭蕉」,
講的是第七識,想過去、現在、未來,這種念頭遊走在三際之中,隨念改變,生滅不息,如芭蕉的莖桿一樣,沒有實性。「識如幻事」,當根塵接觸時,就有了「識」的分別,諸如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等分別意識。而這些分別,皆非真實,就像魔術師所變化出來的東西一樣,都是假的。但我們卻被他的幻術給騙了,以為是真實的。同理,我們也以為有一個「心」的存在。然而,心如幻化,並非真實。
新老怪
文章: 5283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老農夫

也就是說,法眼禪師說「就是曹源一滴水」,並不是在印證什麼,也不是在肯定什麼,而是在「直指本心」,所以才令德韶忽然大悟。印證是後面呈詩以後,『法眼印云:「只這一頌,可繼吾宗。」』,這一句才是印證的話。

◆園悟克勤曰:「法眼禪師,有啐啄同時底機,具啐啄同時底用,方能如此答話。所謂『超聲越色,得大自在』,縱奪臨時,殺活在我,不妨奇特。然而此箇公案,諸方商量者多,作情解會者不少。不知古人。,凡垂示一言半句,如擊石火似閃電光,直下撥開一條正路。後人只管去言句上,作解會道,……若向句下尋思,卒摸索不著。」
◆(洞山守初)曰:「言無展事,語不投機;乘言者喪,滯句者迷。」(指月錄)

◆法眼禪師開示的方式,在另一個公案,也可以見到。
我們來看法眼禪師的另一個公案(碧巖錄):
則(玄則禪師)監院在法眼會中,也不曾參請入室。一日法眼問云:「則監院何不來入室?」則云:「和尚豈不知,某甲於青林(師虔禪師)處,有箇入頭。」法眼云:「汝試為我舉看。」則云:「某甲問如何是佛。」林云:「丙丁童子來求火。」法眼云:「好語,恐爾錯會,可更說看。」則云:「丙丁屬火,以火求火。如某甲是佛,更去覓佛。」法眼云:「監院果然錯會了也。」則不憤(論語:不憤不啟),便起單渡江去。
法眼云:「此人若回可救,若不回救不得也。」則到中路,自忖云:「他是五百人善知識,豈可賺我耶?」遂回再參,法眼云:「爾但問我,我為爾答。」則便問:「如何是佛?」法眼云:「丙丁童子來求火。」則於言下大悟。

◆白話翻譯:玄則禪師在法眼禪師的寺院當監院,但是不曾進方丈室去請教佛法,有一天法眼禪師問說:「玄則監院為什麼不來方丈室請教呢?」玄則禪師說:「和尚你不知道,我在青林師虔那裡,已經有一個可以體驗佛法的要點。」法眼禪師說:「你試著說給我聽看看。」玄則禪師說:「我問如何是佛?」青林禪師說:「丙丁童子來求火。」法眼禪師說:「很好的一句話,不過恐怕你會錯意了,說說你的看法。」玄則禪師說:「丙丁屬火,以火去求火,譬如我是佛,更向外去找佛。」法眼禪師說:「監院果然會錯意了耶!」玄則禪師難於理解,便離開法眼住持的寺院,渡江去了。
法眼禪師說:「這個人若是回來,還可以救,若不回來,就救不了了。」玄則走到半路,自己心中思考:「他是教導五百人的善知識,怎麼可能會哄騙我?」於是回去再參研,法眼說:「只要你問我,我就為你解答。」
玄則便問:「如何是佛?」
法眼說:「丙丁童子來求火。」玄則當下大悟。

◆有一個相同意思的公案(碧巖錄):
端師翁有頌云:「一文大光錢,買得箇油餈,喫向肚裡了,當下不聞飢。」

⊙⊙第二個公案「丙丁童子來求火」,和「曹源一滴水」這個公案,法眼禪師回答的方式完全一樣,所要表示的道理,也相同。
「曹源一滴水」這句話中,沒有任何一個字,在「丙丁童子來求火」中再出現
(也就是說「曹源一滴水」,與曹溪的水,沒任何相關。)。
所以「曹源一滴水」這句話 並不是在印證什麼!
(也就是說,不是什麼「經驗的印證」),也不是「對禪悟境界的肯定」,而是法眼禪師「直指本心」的開示。
◆指月錄云:『時有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趙州)云:「庭前栢樹子。」』
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趙州回答「庭前栢樹子」。難道這也是對悟境的肯定?

◆◆山(曹山本寂)有頌曰:「覺性圓明無相身,莫將知見妄踈親;念異便於玄體昧,心差不與道相隣;情分萬法沉前境,識鑑多端喪本真;如是句中全曉會,瞭然無事昔時人。」(指月錄)
新老怪
文章: 5283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古尊宿語錄:

佛眼清遠禪師云:
大眾!無著遠遠遊五臺,禮拜文殊,及乎親見,要且不識,誠實苦哉!
是故明昭和尚頌云:「
廓周沙界聖伽藍,滿目文殊接話談;
言下不知開佛眼,回頭祇見翠山巖。」
雪竇和尚亦有頌云:「.
千峯盤屈色如藍,誰謂文殊是對談;
堪笑清涼多少眾,前三三與後三三。」
●大眾!此二頌,通古徹今,美則美矣!要且不見文殊。山僧今為諸人頌出,
乃云:
「青山門外白雲飛,綠水溪邊引客歸;
莫恠(怪)坐來頻勸酒,自從別後見君稀。」下座。
新老怪
文章: 5283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指月錄)

山(曹山本寂)有頌曰:
覺性圓明無相身,莫將知見妄踈親;
念異便於玄體昧,心差不與道相隣;
情分萬法沉前境,識鑑多端喪本真;
如是句中全曉會,瞭然無事昔時人。

:mrgreen:
覺性,圓明無相身,在說理體
念異,心差;情分,識鑑,在說相用
我們刻刻全起心動念之中
無明障隔了妙明
所以全屬於作夢事
南泉說是夢中觀花
當我們眼前見柏樹
知柏
念異,心差;情分,識鑑,
如何是好?
新老怪
文章: 5283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庭前柏樹子(湛愚老人《心燈錄》卷三)

  僧參趙州問西來意,州雲:“庭前柏樹子。”與吃粥、喫茶、洗缽盂,同是一平常心,平常語句。趙州於南泉言下悟得這平常心,所以答問者都是平常話,乃直指斯道如此,並無奇處。初祖西來,特傳此平常心,掃卻東土異模怪樣,顯出本來平常,正是的的西來之意。
無奈好事之人,將庭前柏樹子,說出多少佛法,掀天播地,真是异怪模樣。又說此中別有一條妙義,總之都是胡說。
今有此庭,庭必有前,前有柏樹。趙州於此問時,不曾擬議,不存知解,不說佛法,不說境相,抬頭見庭前柏樹子,即答云庭前柏樹子,有甚別義 可以令人生知生解?即此不生知不生解,只曰庭前柏樹子,便是初祖來意、趙州答意。
若在此五字內 有絲怎樣怎樣,則去道遠矣。只要念過此五字就罷了,與此我始有相應分。著眼著眼,要緊要緊。
葉縣省和尚,因僧請益柏樹子話,省曰:“我不辭與汝說,還信麼?”曰:“和尚重言,爭敢不信。”省曰:“汝還聞簷減頭雨滴聲麼?”其僧豁然,不覺失聲雲:“哪。”省曰:“汝見個什麼道理?”僧云:“簷頭雨滴,分明瀝瀝,打破乾坤,當下心息。”末句好。
又一僧參此,忽一日大悟,直入瑯琊方丈曰:“我會也。”琊曰:“汝作么生會?”曰:“夜來床薦暖,一覺到天明。”瑯琊可之。要知心息處,自然悟得柏樹子公案,悟一切公案,都在心息時。
所以斯道 哪裡有你用心處?因夜來床薦暖,直睡到天明才覺,便是透柏樹子公案,妙極妙極。總是不要此心去參去疑,自然當下 便悟得柏樹子公案。

  參公案要悟,悟後要受用快活,才是真悟。若不能受用,乃影響之見,非真悟也。如柏樹子公案,乃十方如來並諸祖 放身心處,安樂受用,無量無邊,所以瑯琊許之。

  透過柏樹子公案,則心自然寂滅,諸佛皆以寂滅為樂。試看為字,必有一人在此寂滅光中受用。再問此人為誰,非此我而何人耶?蓋此我 本來現成是佛,不用修證。震旦之人,不識此現成之理,都去在心意識上尋求,違背本性。所以初祖西來,直指此心是佛,不必用佛求佛。
千七百公案,都是明此現成,有何奇特?所以趙州答西來意曰:“庭前柏樹子。”明明隨口說出,極其平常,有甚奇妙而煩放公疴漉漉的,青頭紅面,說得恁地張皇,真不堪一唾,豈不令真誠州大笑?

  客問曰:“如何透過柏樹子 便得寂滅之樂?”
  曰:“既明現成之理,則不必煩心意識用力。既不煩心意識,則寂滅現前。吾人不得寂滅現前者,乃心意識為崇也。今聞柏樹子言句,則茫然自失,心意識一點也用他不著。惟此現成之我,迥然獨露,與萬物一體,而如如不動,都在此寂滅之中,何樂如之?蓋柏樹子言句,從未曾得聞,今忽聞之。

:mrgreen:
惟此現成之我,迥然獨露,與萬物一體,而如如不動
原來是在指月啊,現成之我,現成之樹
獨露
果然,湛愚老人被罵死。
感恩








  
新老怪
文章: 5283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法禪法師


吾人存活於世間,總是離不開六塵相。眼根所緣是色塵,如是耳根是聲塵,鼻根是香塵,
舌根是味塵,身跟是觸塵,而意根所緣則為法塵。
簡言之,六根緣六塵則生六識。根、塵、識和合生滅則為十八界。
眾生就是在這十八界中生死輪轉不已,甚至憂悲苦惱不已。
好像只要能夠遠離或避開六塵相,自然也就沒有生死 或憂悲苦惱等問題。
話雖然沒錯,但要完全避開六塵相 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芸芸眾生中 到底有幾位能夠做得到呢?
有大智慧者會發現到 塵不可避 也不用遠離,只要懂得用心去轉化它也就可以了!
要轉化六塵相,心是個關鍵點。
●當六根緣六塵相時,如果你的心 能夠及六塵相同時 也無心於一切的六塵相時,六塵相就轉化成為真如自性的妙用。
簡言之,當心面對一切的人、事、物、法時,心始終都是無心 於這一切的人、事、物、法,那對了!
吾若無心於萬物,何妨萬物常圍繞?
這『無心』是宗門行者面對一切的人、事、物、法時應有的基本心態。
●千千萬萬的行者之所以未能夠直契
本源乃因『有心』也。要叩入宗門的上乘心法,『無心』是先決條件。一切有心,天地懸隔。
這『無心』之心真是妙不可言,苟非上上根器,實在很難體會個中三昧。
塵是以染汙為義。就一般的眾生而言,因為六塵會汙染他的那顆心,所以在佛經上才建立了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相。嚴格的說,六塵相是就眾生這個層面上 所方便權立的,
●是由妄執而產生的一種錯誤假相,本非實有。
當智慧一再的增長或覺性得到啟發,六塵相也自然的 消失之於無形,心也不再被任何六塵所影響、左右或迷惑了!當你的心入色界 已不再被一切的色所迷惑,入聲、香、味、觸、法界也一樣不再被一切的聲、香、味、觸、法界所迷惑,這時候六塵相 就轉化為心的六種神通妙用,
●而六根雖然有見、聞、覺、知的一切作用 卻不染萬境,而妙真如性 恆能在六根門頭 放光現瑞,轉大法輪。
小乘行者面對六塵相 總是避之唯恐不及,而大乘或最上乘行者卻不如是。
六塵不惡,還同正覺。
不是六塵相有問題,是你的心出了問題。只要懂得將『有心』轉為『無心』也就一切沒事了!
●這『無心』是修大乘或最上乘行者的訣竅。
掌握了這『無心』的訣竅 可是勝過千千萬萬法門的行持。
當面對世出世間的一切人、事、物、法無心,你就不再被世出世間的一切人、事、物、法所迷惑,而你就是一位真正不受人惑的人了!
怕的是你還是『有心』,只要『有心』於世出世間的一切人、事、物、法,那離最上層之道 或宗門禪法還遠之遠矣!當然,這裡所言的『無心』是心本自無心 而非修學而得之無心,
●如果你想要將心無心 那是有心非無心了!這只要靠大智慧去體悟、默契或領解了!
新老怪
文章: 5283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法禪法師


●持平而論,如果你是中下根器之人,當然也可以從「生因」下手,先從事一些法上的修持。了一了習氣,除一除妄想,儘量使心靈 恢復清淨無染。這麼做雖非究竟,起碼,也比較像一位修道者。只是,你也要很清楚,這些都是不得已的施設,未可完全依憑,原來,那都是二法,並非最上乘的佛法。任憑你修個沒完沒了,在明眼人看來,都像在跑操場,跑了一圈又一圈,然而,於道總是有隔,從最上乘的心印來看,是錯用心了!是用錯心了!有大丈夫氣象者,不應如是。人生苦短,也不過幾十寒暑,不珍惜不把握,行嗎?更何況,無常隨時可以到來。所以,我們還是希望諸位,趁著還有一口氣在,下定決心,從「了因」下手,直截根源,直契本懷,一超直入如來地,豈不更好?
宗門最上乘心印,惟從了因之所了,不從生因之所生。怕的是你還未能體會出這「了」字訣的真實義。這「了」字訣 猶如道上的一把吹毛利劍,一旦祭出了,還真的可以無人不了,無物不了,無事不了,無法不了,甚至,連能了所了 都可以了盡。一位宗門的英靈漢子,理應如是。若還想從「生因」下手,還想要如何若何,有大智慧者 是會在背後笑你的。我宗門禪法的向上一著,是要有大丈夫氣象 始能夠成辦。而心地穩固,做得了主,不受人惑 就是我們所謂的大丈夫氣象。時常問一問自己:我的心地絕對穩固嗎?我完全做得了主嗎?我已經不被一切法 所迷惑了嗎?若是,當然不成問題,也恭喜你了!若否,還是要從「了因」下手。
當你能夠了盡一切的法縛或法惑,自然也就不成問題,而至道也就在其中了!我們當然很清楚,只因老婆心切,也說了一大堆葛藤。都老老大大了,還說這些。狗嘴還會吐出象牙嗎?法,或許說得越少越好;都不說,更好!以前,也曾經有感而發,吟一偈誦。
偈曰:
「說盡道理不如砂,無言山丘演妙法;
相逢原來無一事,大家同吃趙州茶。」
你知道嗎?沒事,喝一喝茶,這可勝過千經萬論,也勝過無量妙法。能一了百了,啊!真的,何等自在!何等瀟灑!
●這才稱得上是本分衲僧,本色道人。來!無事,喝喝茶吧!當然,來杯咖啡也可以啦!
蔡葉
文章: 385
註冊時間: 週四 7月 08, 2021 8:33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蔡葉 »

●這『無心』是修大乘或最上乘行者的訣竅。
掌握了這『無心』的訣竅 可是勝過千千萬萬法門的行持。
當面對世出世間的一切人、事、物、法無心,你就不再被世出世間的一切人、事、物、法所迷惑,而你就是一位真正不受人惑的人了!
怕的是你還是『有心』,只要『有心』於世出世間的一切人、事、物、法,那離最上層之道 或宗門禪法還遠之遠矣!當然,這裡所言的『無心』是心本自無心 而非修學而得之無心,
●如果你想要將心無心 那是有心非無心了!這只要靠大智慧去體悟、默契或領解了!
眾生人類:1[色大本心]>2{識大類本心]>3{識大本心]>4{空大本心}>5{如來空大無心}
1.肉身色根眼等見大感知[色塵]>經{類本心]比對判別當前影像變化,是因[眼根]色大變異造成{錯覺],故類本心訓令修置求醫整治[色眼根]。
2.{類本心]只是經由[色根]見大取塵相的暫留{動力],日久慣性制約反應,凡因(外境)或塵像必聚散{類識大]動力,驅策或干擾[色身]做出反應。乃至為了考試比賽使色身類識大不斷動力連動,妄想執著歷經百千萬劫難怪難破!!
3.{識大類本心]經久慣用並有意強化與[色大身]的動力連結,使保護色身安樂。
4.{識大本心]是不動似{空大本心}無邊際,所以佛陀用{如來空大無心}在佛經法建議,眾生人類{識大類本心]錯覺,下錯誤決策驅使[色身]造業欲樂反遭苦。
5.佛陀啟用{如來空大無心}說經法指出,眾生人類[色身]與{識大類本心又名妄想執著]
遭受一切苦厄是{識大類本心又名妄想執著]所害,所以般若功深破壞無明{識大類本心],恢復{識大本心 ]也是色身的{本來面目],就能與{類空大}擺脫一切生死苦厄,等到續破除{識大本心]才能進取{如來空大無心}又名{如來智慧徳相}。

今人託媒體網路之便堪大量接觸佛經可惜聰明過度,都忙博究群經鑽研幾地菩薩佛果樣貌,忘失佛經法是為解除眾生人類的生死苦厄,所以學人應拿經法來自度,自度成功就自說自話來自度{法界眾生}。
新老怪
文章: 5283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松江府華亭松隱 唯菴德然禪師

[0295c17] 里之張氏子。幼從無用貴祝髮。徧叩諸方。未有所契。
後於千巖會中。聞上堂語。豁然悟入。
石屋珙謂師曰。子緣當在華亭。因書松隱二字授之。
於是歸里。築室於郭滙之陽。遂名松隱。足不踰閫者三載。嘗刺血書華嚴。
有天華滿庭之異。感居民為建寶坊。洎千巖遷化。眾請繼席
 
開堂日。僧問遠離松水。來據龍峯。海眾臨筵。請師祝聖。
師曰。萬年松在祝融峯。
曰祝聖已蒙師指示。列祖家風事若何。
師曰。冬到寒食一百五。
曰莫便是和尚為人處也無。
師曰。斧頭是鐵作。
曰恁麼則龍門無宿客也。
師曰。早已點額。
曰若不登樓望。焉知滄海深。
師曰。你道老僧眉毛有幾莖。
曰一堂風冷澹。千古意分明。
師曰。蹉過不少。

問承古有言。向上一路。千聖不傳。還端的也無。
師曰。那裏得者消息來。
曰賣金須遇買金人。師便喝。
曰金屑雖貴。落眼成翳。又作麼生。
師曰。好向繡湖湖上看。月明夜夜散金波。
曰三十年後。此話大行。
師曰。杜撰禪和。如蔴似粟。
曰大眾證明。學人禮拜。
師乃曰。第一義諦。已被東白和尚一槌擊碎了也。未免向第二義門露箇消息。山僧數年搓得一條龜毛索子。今日拈來。將三世諸佛。西天四七。東土二三。天下老和尚鼻孔。一串穿却。且道山河大地。草木叢林。森羅萬象。有情無情。甚處得來。
良久曰。莫將閒學解。埋沒祖師心。
復舉 三聖道。我逢人則不出。出則便為人。
興化道。我逢人則出。出則不為人。
師曰。者兩箇老漢。同門出入。宿世冤家。一人向孤峯頂上 臥月眠雲。一人向十字街頭 揚塵簸土。點檢將來。二俱漏逗。各與三十拄杖。且道新龍峯與麼提持。是賞渠。是罰渠。
驀拈拄杖卓一卓曰。天上有星皆拱北。世間無水不朝東

 
上堂。日可冷。月可熱。眾魔不能壞真說。有來由。無途轍。六月炎炎撒冰雪。文殊無處著渾身。普賢特地呈醜拙。是真說。非真說。若無閒事挂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喝一喝 
謝藏主維那上堂。天無門。地無戶。俊快衲僧。一任來去。藏裏摩尼。照徹十方。洞裏桃花。千葩競吐。假劫外之春風。應今時之律呂。海禪夜半看鮫珠。眼光挂在扶桑樹。喝一喝 
結制上堂。蠟人為驗。始於今日。九十日中。推功辨的。黃面老瞿曇。結住布袋頭。百萬人天。咸皆受屈。松隱結制。總不恁麼。以手作搖櫓勢曰。山僧即今駕無底鐵船。普請大眾。同入大圓覺海 遊戲去也。喝一喝曰。看取定南鍼(遊戲不無。看取即瞎) 
臘八上堂。
明星一見出山來。剛道孃生兩眼開。
不是髑髏乾得盡。爭知春色上桃腮 
上堂。德山棒。臨濟喝。拈放一邊。諸人脚跟下 道將一句來。以拄杖畫一畫曰。毗婆尸佛早留心。直到如今不得妙 示醫士。話頭一則耆婆藥。大藏諸經和劑方。抹過二途開口笑。不勞鍼砭起膏肓 
洪武初以有道徵。未幾以病還。
嘗曰。學佛法人。無徒恃見地。一知半解。濟得何事。顧力行何如耳。
戊辰四月十四示寂。塔全身於松隱。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