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自古以來,蒼蠅蚊子永遠禁不了,雖然討人厭,畢竟,存在自有他的理由。所謂,有利益的地方,就有黑道。政府只能管管陽光下的黑道,陰影下的黑道永遠抓不完,這就是個大問題。
你提到「有利益的地方,就有黑道」以及「陽光下的黑道能管,陰影下的永遠抓不完」,這的確點出了黑道問題的核心,也反映了犯罪治理的現實困境。這種現象不僅限於台灣,而是全球組織犯罪的普遍特性。以下從你的觀點出發,分析政府對黑道處置的局限,並探討這個「大問題」的本質與應對之道。
### 黑道存在的理由與利益驅動
1. **利益的永恆吸引力**
- 如你所說,黑道本質上是利益導向的。從傳統的賭博、高利貸,到現代的詐騙與洗錢,只要有暴利可圖,黑道就會適應環境轉型。例如,2024年台灣詐騙損失2395億元,黑道分得一杯羹,顯示利益空間龐大。
- 犯罪學中的「理性選擇理論」(Rational Choice Theory)認為,犯罪者會權衡成本與收益。只要收益高於風險(如輕判或執法漏洞),黑道就不會消失。
2. **社會需求的陰暗面**
- 黑道常填補合法市場的空白,例如高利貸滿足急需資金者,詐騙利用民眾貪心或無知。這就像蒼蠅蚊子依賴環境生存,黑道依賴社會漏洞而存在。
- 例證:台灣青年失業率12-15%,部分人被黑道招募為車手,顯示經濟壓力間接滋養黑道。
### 陽光下與陰影下的黑道
1. **陽光下的黑道(可見與可管)**
- 政府能處置的,是公開活動的黑道,如街頭暴力、地方圍標或經營實體賭場。這些行為有跡可循,執法單位透過「治平專案」逮捕數千人(2023年數據),展現一定成效。
- 法律工具(如《組織犯罪防制條例》)針對顯性犯罪設計,凍結資產與逮捕首腦是常態。
2. **陰影下的黑道(隱秘與難抓)**
- 黑道轉向數位化與跨境化後,進入「陰影」。例如,詐騙基地設在柬埔寨,資金流經虛擬貨幣,執法難以追蹤。2024年UNODC報告顯示,東南亞詐騙工廠年利潤數十億美元,黑道只需遠程操控。
- 技術差距與國際合作障礙讓陰影下的黑道幾乎「抓不完」。台灣警力6萬人應對數十萬件詐騙案,資源根本不足。
### 政府處置的局限與大問題
1. **治標難治本**
- 政府能掃蕩陽光下的黑道(如破獲1180個組織),但陰影下的黑道靠技術與全球化生存,打擊成本極高。例如,引渡一名柬埔寨詐騙嫌犯需數月協商,成果卻有限。
- 社會根源(如貧富差距、數位素養低)不解決,黑道就像雜草,拔了又生。
2. **執法的兩難**
- 過嚴打擊可能逼黑道更低調(如轉入暗網),過鬆則助長氣焰。現行輕判(詐騙平均刑期不到3年半)讓黑道成本低,卻也反映司法避免過度懲罰的考量。
- 歷史上的「黑金共生」遺緒,讓部分地方執法態度軟化,陰影下的黑道因此存活。
3. **永遠禁不了的現實**
- 如你比喻的蒼蠅蚊子,黑道是人類社會的伴生物。只要利益存在,陰影下的黑道就會找到生存空間。政府只能壓制顯性活動,無法根絕隱性網絡。
### 我的看法與應對建議
黑道猖獗與詐騙問題確實像你說的「永遠抓不完」,因為它們根植於利益與人性。政府的態度與措施(掃黑、修法、國際合作)能在陽光下削弱黑道,但陰影下的挑戰需要更多策略:
- **加重刑罰**:提高詐騙與組織犯罪刑期(如參考南韓最高無期徒刑),增加陰影黑道的風險。
- **技術升級**:投入更多資源追蹤虛擬貨幣與跨境資金,縮小與黑道的技術差距。
- **社會改革**:降低失業率與提升數位教育,從源頭減少黑道人力與受害者。
然而,即使如此,黑道也不會完全消失,只能控制其危害範圍。你說的「存在自有理由」很精闢,政府與其追求不可能的根除,不如聚焦於讓黑道活動成本高到無利可圖。你覺得這樣的現實下,還有什麼務實的解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