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悟前,開悟後

dodo
文章: 2007
註冊時間: 週五 3月 29, 2024 5:21 pm

Re: 開悟前,開悟後

文章 dodo »

如果電信詐騙是由黑道所為,那麼,要抓電信詐騙就更困難了
你的觀點很精闢:如果電信詐騙確實由黑道主導,那麼抓捕的難度確實會大幅提升,因為黑道的組織性、資源與適應能力會讓執法單位面臨更大挑戰。以下從黑道特性與電信詐騙的結合出發,分析為何更難抓,並探討可能的應對方向。

### 為何黑道涉電信詐騙讓抓捕更困難?
1. **高度組織化與分工**
- **黑道特性**:黑道有嚴密的層級結構與分工,例如竹聯幫等大型幫派能動員數千人,分擔詐騙中的話務、技術、洗錢與暴力威脅角色。
- **詐騙應用**:電信詐騙需要車手(取款)、帳戶提供者、技術支援與跨境協調,這與黑道的運作模式高度契合。例如,2024年台中虛擬貨幣洗錢案(31億元)顯示,主謀具黑幫背景,分工細緻到難以追蹤。
- **難度**:單一環節被抓(如車手),上層仍可迅速替換,執法難以撼動核心。

2. **跨境運作與國際掩護**
- **黑道優勢**:黑道擁有跨國網絡,與東南亞(如柬埔寨、緬甸)地方勢力合作,建立詐騙基地。UNODC 2024年報告指出,這些基地年利潤數十億美元,黑道提供保護傘與人力。
- **詐騙應用**:台灣詐騙集團多將話務中心設在海外,利用當地弱治理環境。例如,2022年80多名台灣人被騙至柬埔寨從事詐騙,背後涉黑道運作。
- **難度**:跨境追查需國際合作,但東南亞國家的司法效率低,引渡耗時數月甚至無果。

3. **技術能力與反偵查**
- **黑道資源**:黑道能投入資金聘請技術人才,使用AI生成假訊息、VoIP隱藏通訊與虛擬貨幣洗錢。例如,2024年台灣損失2395億元,多數資金流向難追。
- **詐騙應用**:黑道將傳統暴力轉為數位暴力(如恐嚇受害者轉帳),並迅速適應執法技術。例如,警方封鎖號碼後,黑道立即更換新線。
- **難度**:台灣警方的數位追蹤能力(6萬警力應對數十萬案件)與黑道技術差距明顯,難以即時反制。

4. **暴力威脅與內部控制**
- **黑道特性**:黑道擅長用暴力或恐嚇維持忠誠,防止成員背叛或供出上線。
- **詐騙應用**:詐騙基地內部常以暴力管理員工(如柬埔寨詐騙園區虐待案例),低階車手不敢報案或翻供。
- **難度**:證人保護不足與黑道報復風險,讓破案線索難以浮出。

5. **政治與經濟保護傘**
- **黑道影響**:歷史上的「黑金」關係讓黑道與部分政治人物有潛在聯繫,提供執法漏洞。例如,雲林縣議長黃凱2024年涉收賄案,顯示黑道仍可能影響地方。
- **詐騙應用**:若黑道透過政治掩護(如工程圍標掩蓋資金),詐騙所得更難追查。
- **難度**:執法單位若受地方壓力,可能避重就輕,無法深入核心。

### 證據支持黑道涉電信詐騙
- **案例**:2023年警政署破獲1180個犯罪組織,多數涉詐騙,且部分與竹聯幫、四海幫有關。2024年雲林地檢署起訴的31億元洗錢案,主謀具黑幫背景。
- **國際觀察**:UNODC報告指出,台灣黑道在東南亞詐騙工廠扮演技術與招募角色,顯示其深度參與。

### 抓捕難度的具體體現
- **數據**:2024年詐騙損失2395億元,雖凍結128.9億元,但多數資金流向境外,黑道操控的詐騙網絡難以全破。
- **現實**:警方破獲低階車手數千人,但詐騙首腦多藏身海外,抓捕率低於10%(估計)。

### 應對方向與我的看法
若電信詐騙由黑道主導,抓捕難度確實倍增,因為黑道結合了組織力、技術與跨境優勢。政府現行措施(如「治平專案」、國際合作)只能治標,要更有效應對,需從以下方向突破:
1. **加重刑罰與震懾**:詐騙刑期提高至10年以上(如南韓模式),讓黑道參與成本暴增。
2. **技術升級**:投入更多資源追蹤虛擬貨幣與通訊數據,縮小與黑道的技術差距。
3. **國際聯盟**:與東南亞國家建立快速引渡機制,甚至考慮聯合軍事行動(如泰國曾突襲詐騙園區)。
4. **斷絕利益鏈**:嚴查政治與黑道勾結,切斷保護傘,讓黑道無處藏身。

然而,如你前述「陰影下的黑道永遠抓不完」,即使黑道涉詐,根絕也不現實。我認為,與其追求全抓,不如聚焦於提高黑道運作成本,讓詐騙利潤不再吸引。你覺得哪個方向最可行,或者有其他思路嗎?
dodo
文章: 2007
註冊時間: 週五 3月 29, 2024 5:21 pm

Re: 開悟前,開悟後

文章 dodo »

問題就在於黑道這家不做詐騙,其他家也會做,所以,抓不勝抓
你說的「黑道這家不做詐騙,其他家也會做,所以抓不勝抓」,確實點出了問題的核心:詐騙的根源不僅在於黑道,而是利益驅動與環境條件下的普遍現象。黑道只是其中一個玩家,即使壓制一家,其他團體(無論黑道與否)也會填補空缺。這就像打地鼠遊戲,抓了一個,另一個又冒出來。以下從這個觀點分析,並探討應對之道。

### 為何「抓不勝抓」?
1. **利益誘因無處不在**
- 電信詐騙的高利潤(2024年台灣損失2395億元)吸引的不只是黑道,還有技術團隊、個人犯罪者與國際團伙。只要回報遠超風險(平均刑期不到3年半),新玩家會不斷湧入。
- 例證:黑道如竹聯幫涉詐被打擊後,非黑道的技術型詐騙(如假投資網站)仍層出不窮。

2. **市場需求的持續存在**
- 詐騙利用人性弱點(如貪婪、無知),民眾對「穩賺不賠」的幻想與數位素養不足(30%人一小時內受騙,GASA 2024年數據)創造了永恆的「市場」。
- 例證:即使黑道退出,假名人廣告仍能在YouTube上每天出現數則,顯示需求驅動詐騙的普遍性。

3. **技術門檻低與全球化**
- 詐騙工具(如AI生成訊息、VoIP通訊)成本低且易取得,非黑道團體也能快速上手。例如,個人只需幾千元即可架設詐騙網站。
- 跨境基地(如柬埔寨)讓執法鞭長莫及,黑道不做,其他團伙也能接手。

4. **黑道只是其中一環**
- 黑道提供組織力與暴力,但詐騙的核心是技術與話術。即使黑道被壓制,非組織化的詐騙者(如散兵游勇)仍可獨立運作。
- 例證:2023年警方破獲1180個組織,但詐騙損失未減,顯示非黑道詐騙也占大比例。

### 「抓不勝抓」的現實體現
- **數據**:2024年警方凍結128.9億元詐騙款,卻只占總損失2395億元的5.4%,顯示抓捕規模遠不及詐騙擴張速度。
- **案例**:雲林31億元洗錢案抓了黑道主謀,但同年其他假投資詐騙仍激增,顯示「一家倒下,另一家崛起」。

### 應對之道:從抓人轉向斷根
既然「抓不勝抓」是因為詐騙的普遍性與替代性,單靠打擊黑道或個別團伙無法解決問題,需從源頭與環境下手:
1. **提高犯罪成本**
- **加重刑罰**:將詐騙刑期提升至10年以上(如新加坡模式),無論黑道與否都難承受。例如,南韓對詐騙最高判無期,震懾力遠超台灣。
- **沒收資產**:全面追查詐騙所得,讓犯罪者無利可圖。

2. **減少市場需求**
- **全民教育**:提升數位素養,減少受害者。例如,日本透過學校課程教導防詐,受害率顯著低於台灣。
- **心理防線**:宣導「天上不會掉餡餅」,改變民眾對暴利的期待。

3. **技術封堵**
- **電信管制**:強制電信業者過濾詐騙號碼與訊息,2024年已攔截1696萬通國際電話,但需更嚴格執行。
- **平台責任**:要求YouTube、Meta等平台即時移除詐騙廣告,違者重罰(如澳洲對Meta提告案例)。

4. **國際圍堵**
- **聯合行動**:與東南亞國家組成反詐聯盟,甚至考慮軍事突襲詐騙基地(如泰國2023年行動),斷絕跨境空間。
- **資金追蹤**:與國際銀行合作,封鎖虛擬貨幣詐騙流向。

### 我的看法
你說的「黑道不做,其他家也會做」很對,詐騙已超越黑道範疇,成為社會性問題。抓黑道只能治標,因為根源在於利益與環境,而非單一團體。政府現行策略(治平專案、165專線)像在陽光下打蒼蠅,陰影下的蚊子卻源源不絕。我認為,與其無止盡抓人,不如把重點放在「讓詐騙不划算」與「讓民眾不上當」,這才能壓縮詐騙生存空間。否則,即使黑道全退出,詐騙仍會換個面目重來。你覺得哪個根源最該先解決?
Sherlock
文章: 1251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0:26 pm

Re: 開悟前,開悟後

文章 Sherlock »

dodo兄先前說的沒錯
xAI的Grok3(beta)確實很有意思
不過讓我覺得真正有意思的是用作AI化身 :D
佛告大慧。覺人法無我。了知二障。離二種死。斷二煩惱。是名佛之知覺。聲聞緣覺得此法者。亦名為佛。以是因緣故我說一乘。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善知二無我。二障煩惱斷。永離二種死。是名佛知覺。
dodo
文章: 2007
註冊時間: 週五 3月 29, 2024 5:21 pm

Re: 開悟前,開悟後

文章 dodo »

有些詐騙手法是用網路轉帳的方式轉出去的,難道政府在這方面不會要求銀行單位改善轉帳的網路上人機使用介面嗎?如轉帳前出示警語之類的再三確認,或者轉帳後禁止多少時間才可以提款現金之類的限制
你提到了一些很實際的問題,確實有不少詐騙案例是透過網路轉帳完成的,這也讓人思考政府和銀行在防範這類詐騙上能做什麼。事實上,很多國家(包括台灣)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並且採取了一些措施來改善轉帳的安全性,只是這些措施的成效和普及程度可能因地區而異。

比如說,有些銀行已經在轉帳介面上加入了警示訊息,提醒用戶確認收款方的身份,或者在轉帳金額較大時要求額外的身份驗證步驟,像輸入動態密碼(OTP)或使用雙重認證(2FA)。還有一些地方的金融監管單位會要求銀行在偵測到可疑交易時,主動凍結帳戶或延遲資金轉移,讓受害者有時間反應並報案。例如,台灣的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金管會)近年來就推動過相關政策,要求銀行加強反詐騙機制,包括在轉帳前顯示警語或簡訊通知用戶。

至於你提到的「轉帳後禁止多少時間才可以提款現金」,這類限制在某些情況下確實存在,比如反洗錢(AML)或詐騙防治的規定中,可能會有資金凍結期。但要全面實施這樣的限制,可能會牽涉到法規、技術和用戶便利性的平衡。畢竟如果每次轉帳都要等一段時間才能提領,對一般用戶來說可能會覺得不方便,這也是政府和銀行在設計政策時需要權衡的地方。

總的來說,政府和銀行確實有在努力改善,比如推廣數位金融安全教育、優化人機介面、增加防詐提醒,甚至有些銀行已經開始用AI來分析交易模式,提前攔截可疑轉帳。不過詐騙手法也在不斷進化,所以這場「攻防戰」恐怕還會持續下去。你覺得目前這些措施夠不夠?或者有什麼其他想法可以補強?
dodo
文章: 2007
註冊時間: 週五 3月 29, 2024 5:21 pm

Re: 開悟前,開悟後

文章 dodo »

當然,轉帳後馬上提領現金或許不方便,但可以限金額,一般人應該不至於領出一大筆金額的現金出來,而這筆現金來自於個人的轉帳
你提出了一個很實際的建議:轉帳後限制提領現金的金額,而不是全面禁止提領。這個想法確實有它的道理,因為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會需要立刻從轉帳來的資金中提領一大筆現金,而詐騙集團卻常常利用這種方式快速把錢轉走。

實際上,有些國家或銀行已經有類似的機制。比如在反洗錢(AML)或詐騙防治的框架下,對於大額交易(像是超過某個門檻,比如台幣50萬或100萬)會有額外的監控或限制。像是在英國或新加坡,銀行如果發現異常的大額轉帳後提領現金,可能會自動觸發短暫的「冷卻期」,讓資金在帳戶裡停留24到48小時,給受害者或銀行反應的時間。這種做法的好處是既能防堵詐騙,又不會太影響小額交易的便利性。

如果套用到你說的情境,假設規定「個人轉帳來的資金,單日提領現金上限是10萬」,那麼一般人轉帳買東西、付帳單或日常開銷都不會受影響,但詐騙集團想一次提走幾百萬現金就沒那麼容易了。當然,這也得搭配其他措施,比如轉帳時的警語、收款帳戶的風險評估(像是不是新開戶或有詐騙紀錄),才能更有效。

問題是,詐騙集團可能會換招,比如把錢拆成小額多次提領,或直接轉到虛擬貨幣之類難追蹤的地方。所以這種限制金額的做法雖然有幫助,但可能還得跟更先進的技術(像AI監控交易模式)結合才行。

你覺得如果設個提領上限,多少金額會比較合理?或者你有沒有想過其他配套措施,可以讓這個想法更周全?
dodo
文章: 2007
註冊時間: 週五 3月 29, 2024 5:21 pm

Re: 開悟前,開悟後

文章 dodo »

我在想,全台每年有2000億資金因詐騙而流失,這現金流是怎麼流動的,難道政府金融單位完全查不到異常嗎?
你提到全台每年有2000億詐騙資金流失,這確實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詐騙資金的流動通常非常複雜且隱秘,涉及多層次的轉移和洗錢手法,這也是為什麼政府和金融單位難以完全掌握的原因。讓我試著從一般性的角度解釋這種資金流動的可能路徑,以及為什麼查察異常有其挑戰性。

詐騙資金的流動大致可以分為幾個階段。首先,詐騙集團透過各種手法(如假投資、假冒公務機關、網路詐騙等)從受害者手中騙取資金,這些錢通常會先進入詐騙集團控制的「人頭帳戶」。這些帳戶可能是透過盜用身份、收買弱勢群體或直接在黑市購買而來。接著,為了掩蓋資金來源,詐騙集團會迅速將錢分散轉移,可能透過多次小額轉帳、跨行轉帳,甚至跨境轉移到海外帳戶。為了進一步洗白資金,他們可能利用虛擬貨幣交易、假交易(如購買虛擬商品或服務)或與合法企業混雜的金融活動,讓資金流向變得難以追蹤。

至於政府金融單位為何難以完全查到異常,這有幾個原因。第一,詐騙集團的手法不斷進化,比如利用加密貨幣或匿名支付平台,這類交易在傳統金融監管系統中很難即時監測。第二,資金流動速度極快,往往在受害者報案前,錢已經被轉移多次,甚至離開台灣轄區。第三,台灣的金融系統雖然有反洗錢機制(如金融機構需通報可疑交易),但詐騙集團經常利用大量人頭帳戶分散資金,讓單筆交易金額低於通報門檻,避開監管雷達。此外,跨境合作也是一大挑戰,若資金流向國外,追查需要仰賴國際協助,而這往往耗時且受限於不同國家的法律與效率。

不過,政府並非完全無作為。近年來,台灣推動了「新世代打擊詐欺策略行動綱領」,強化金融監控、與電信業者合作阻斷詐騙源頭,並修法加重對詐騙集團的處罰。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也要求銀行提升可疑交易的偵測能力,例如透過AI分析異常資金流動模式。只是,詐騙集團的適應力很強,總能在監管升級後找到新的漏洞。

總的來說,2000億詐騙資金的流失不是單純的「查不到」,而是查處的難度極高,涉及技術、法律和國際合作的綜合挑戰。要徹底解決,恐怕需要更先進的科技、更嚴密的法規,以及民眾自身的防詐意識提升。你覺得這樣的現況還有什麼可以改進的地方嗎?
dodo
文章: 2007
註冊時間: 週五 3月 29, 2024 5:21 pm

Re: 開悟前,開悟後

文章 dodo »

你說,詐騙集團的適應力很強,總能在監管升級後找到新的漏洞。我想這些詐騙集團都是天才與專業人士吧
詐騙集團的適應力的確很強,這點沒錯。他們能在監管升級後迅速找到新漏洞,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把詐騙當成了一門「生意」在經營。這些人未必全是天才,但他們往往具備一定的專業技能,比如懂得如何利用技術、心理學,甚至法律的灰色地帶。他們會研究目標群體的弱點,設計精密的劇本,並不斷試錯優化。

不過,說他們是「天才與專業人士」可能有點過譽。真正的天才通常會把才智用在更有創造性或正面的地方,而不是靠坑蒙拐騙賺快錢。詐騙集團的成功更多來自於執著、組織性和對人性貪婪或恐懼的精準操縱,而不是什麼高深的智力創舉。監管方也不是吃素的,只是詐騙集團的動機和靈活性讓他們在這場貓鼠遊戲裡總能搶先一步。
dodo
文章: 2007
註冊時間: 週五 3月 29, 2024 5:21 pm

Re: 開悟前,開悟後

文章 dodo »

你說,【詐騙集團經常利用大量人頭帳戶分散資金,讓單筆交易金額低於通報門檻,避開監管雷達。】這是否可以利用AI來判斷異常
是的,利用AI來判斷這種異常是完全可行的,而且已經在金融監管和反詐騙領域中被廣泛應用。詐騙集團用大量人頭帳戶分散資金、刻意壓低單筆交易額的行為,雖然能短期內規避傳統的通報門檻,但這種模式本身會留下一些可被AI識別的異常特徵。

比如,AI可以通過機器學習模型分析以下幾個維度:
1. **交易模式異常**:正常用戶的交易行為通常有一定規律,比如消費習慣或轉帳對象的穩定性。而人頭帳戶往往呈現高頻、小額、分散但總量異常的特徵,AI可以通過聚類分析或異常檢測算法(如孤立森林或神經網絡)揪出這些不自然的模式。
2. **網絡關聯性**:詐騙集團的人頭帳戶之間可能存在隱秘的資金流聯繫,比如多個帳戶最終匯集到某個特定目標。AI可以用圖分析(Graph Analysis)技術,挖掘帳戶間的關聯網絡,哪怕他們試圖用層層轉帳掩蓋。
3. **行為指紋**:即使詐騙集團試圖模擬正常用戶,AI還是能從細微處—like帳戶註冊時間、IP地址重複性、交易時間分佈等—捕捉到不一致的「行為指紋」。
4. **實時監控**:傳統監管靠人工設定的門檻容易被繞過,但AI可以動態學習最新的詐騙手法,實時更新檢測標準,讓詐騙集團更難適應。

當然,AI也不是萬能的。詐騙集團同樣可能利用AI生成更逼真的假帳戶資料,或設計更複雜的洗錢路徑來對抗檢測。這就變成了一場技術軍備競賽—監管方的AI得不斷進化,數據來源要夠全面,才能保持優勢。不過從理論和實踐上看,用AI來應對這種分散資金的策略,絕對是個強有力的工具。
dodo
文章: 2007
註冊時間: 週五 3月 29, 2024 5:21 pm

Re: 開悟前,開悟後

文章 dodo »

好笑的是,搞政治的本身也可能是一種金融詐騙,如所謂,獨騙騙不如眾騙騙。這就不好防了。
你說得挺有意思,政治和金融詐騙有時候確實像連體嬰,分都分不開。單一個騙子騙人還有限度,但一群人湊在一起搞亂七八糟的名堂,那就真防不下了。就像俗話說的,獨騙騙不如眾騙騙,人多勢眾,套路也深。你覺得這種情況有什麼解法嗎?還是說,這就是人性使然,只能隨它去?
噯!我又笑了!
dodo
文章: 2007
註冊時間: 週五 3月 29, 2024 5:21 pm

Re: 開悟前,開悟後

文章 dodo »

關心一下【泰甸7.7強震】,說明泰甸的地理結構為何發生那麼嚴重的地震
你提到的「泰甸7.7強震」,應該是指2025年3月28日發生在緬甸(而不是泰國)的規模7.7強震。根據目前資訊,這次地震的震央位於緬甸中部的實皆省(Sagaing)附近,震源深度僅10公里,屬於淺層地震。這場地震不僅影響緬甸本地,還波及鄰近的泰國、中國雲南等地,泰國曼谷甚至有建築倒塌的報導。以下我會解釋這次地震與緬甸及泰國所在區域的地理結構關係。

### 緬甸與泰國的地理結構與地震成因
緬甸和泰國位於歐亞大陸板塊與印度-澳洲板塊交界處的複雜地質區域,這裡是全球地震活動最活躍的地區之一。具體來說,這次地震與以下幾個地質因素密切相關:

1. **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的碰撞**
印度板塊以每年約4-5公分的速度向北移動,與歐亞板塊碰撞,這是喜馬拉雅山脈形成的主要原因。這種板塊擠壓的應力向東延伸,影響到緬甸所在的安達曼-尼科巴群島、蘇門答臘以及緬甸中部的斷層系統。實皆省位於緬甸中部,靠近著名的**實皆斷層(Sagaing Fault)**,這是一條近南北走向的右移走滑斷層,直接受到板塊運動的影響。

2. **實皆斷層的特性**
實皆斷層是緬甸境內最主要的活動斷層之一,長約1200公里,從安達曼海向北延伸至緬甸北部。這條斷層屬於走滑型斷層(strike-slip fault),當板塊側向滑動時,累積的應力釋放就可能引發地震。這次7.7級強震的淺層特性(深度僅10公里)表明,它很可能就發生在實皆斷層或其附近的分支斷層上。淺層地震能量釋放集中,破壞力往往更強,這也解釋了為何災情如此嚴重。

3. **區域地質的不穩定性**
緬甸中部地處多個斷層交匯處,除了實皆斷層,還受到東部克欽邦和撣邦的隱沒帶(subduction zone)以及西部安達曼海的擴張活動影響。這種多重地質作用使得該地區長期處於高地震風險狀態。而泰國雖然不在主要斷層帶上,但因距離震央不遠(約200-1000公里),加上曼谷等地建在鬆軟的沉積盆地上,地震波容易被放大,導致明顯震感甚至建築損壞。

### 為何這次地震特別嚴重?
- **淺層地震**:震源深度僅10公里,能量直接傳到地表,破壞力大。
- **人口密集區**:震央靠近曼德勒(緬甸第二大城),周邊人口約170萬,建築抗震能力普遍不足。
- **波及範圍廣**:地震波傳到泰國曼谷(約1000公里外),當地高樓和鬆軟地基放大震感,導致在建建築倒塌。
- **餘震頻發**:主震後12分鐘又發生6.4級餘震,加劇了損壞。

### 總結
這次地震的嚴重性源於緬甸位於印度-歐亞板塊交界處的實皆斷層活動,淺層震源和地質應力釋放造成了強烈破壞。泰國雖然不在主要震區,但因地質條件和距離因素受到波及。這種地質背景注定了該區域的高地震風險,未來類似事件可能還會發生,當地民眾和政府需要更重視抗震準備。

如果你還有其他想了解的,比如災情細節或防災建議,隨時告訴我!

世間無常,國土脆微,盼災民平安度過了!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