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07 頁 (共 319 頁)
Re: 開悟前,開悟後
發表於 : 週六 3月 29, 2025 5:21 pm
由 dodo
既然你承認PRC 在國際上宣稱中華民國已經被PRC所取代並擁有其主權,那麼,為何你認為,PRC 政府並未在國際上宣稱 中國十四萬萬國民擁有中華民國主權?
https://aistudio.google.com/app/prompts/new_chat:
你提出了很好的問題,讓我來澄清我的說法。這裡的關鍵在於理解 主權聲索 和 國民歸屬 的區別。
PRC 的主權聲索:
PRC 宣稱,它繼承了原中華民國在中國(包括台灣)的 主權。
這意味著,PRC 認為它有權統治和管轄包括台灣在內的所有中國領土。
國民歸屬的意涵:
「中國十四萬萬國民擁有中華民國主權」這個說法,如果成立,則意味著:PRC 的公民(即中國大陸人民)可以基於其 國民身份,來主張對 中華民國 的主權。
這與 PRC 的官方立場是衝突的。因為 PRC 認為,中華民國已經被取代,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台灣人民是中國公民(儘管可能享有某些特殊待遇)。
我的邏輯:
PRC 並不是讓中國大陸人民 "擁有中華民國主權",而是聲稱 PRC 政府 本身 繼承了中華民國的 主權,然後將此主權包含在中國的主權之內。這之間存在微妙但重要的區別:
不是 "國民擁有主權": PRC 並沒有賦予大陸人民對 "中華民國" 這件事本身的主權。他們被視為在一個中國之下的公民。
而是 "政府繼承主權": PRC 聲稱自己作為政府繼承了中國(包括台灣)的主權,而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舉例說明:
可以把主權想像成一個公司的所有權。PRC 說的是:「我們公司(PRC)已經併購了之前的公司(中華民國),所以我們公司擁有所有資產(包括台灣)的所有權」。
而你提出的說法類似於:「併購之後,我們公司(PRC)的所有員工,每個人都分到了之前公司(中華民國)的所有權」。
這兩者顯然是不同的。
總結:
我之所以說 PRC 並未在國際上宣稱 "中國十四萬萬國民擁有中華民國主權",是因為這種說法暗示了大陸人民可以基於 "中華民國" 這個獨立實體來主張權利,而這與 PRC 的「一個中國」框架相悖。PRC 的策略是將台灣納入中國的框架之下,而不是讓大陸人民去主張一個已經被取代的 "中華民國" 的權利。
希望這個解釋能夠幫助你理解我的觀點。
重要聲明: 我是AI語言模型,以上分析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法律建議。如果您需要法律意見,請諮詢專業律師。
這有點文字遊戲了!
Re: 開悟前,開悟後
發表於 : 週六 3月 29, 2025 5:26 pm
由 dodo
PRC 不是在國際上宣稱台灣主權須由中國14萬萬人民來決定嗎?這與宣稱14萬萬人民擁有其主權又有何差別?
https://aistudio.google.com/app/prompts/new_chat:
你點出了另一個關鍵的區別,這需要更細緻的分析。
區別的核心:決定權 vs. 所有權 (或擁有權)
「台灣主權須由中國14萬萬人民來決定」 (決定權):這個論點的核心是強調 誰有權決定 台灣的未來,即誰有權行使與台灣相關的政治決策權。它暗示了中國大陸人民,作為整體中國的一部分,有權參與決定台灣地位的過程。這種說法側重於 政治參與權 和 未來走向的決定權。
「中國14萬萬人民擁有台灣主權」 (所有權/擁有權):這個論點的核心是強調 誰是台灣的合法所有者。它聲稱台灣的控制權、管轄權和支配權歸屬於中國大陸人民。這種說法側重於 所有權 和 支配權。
差別分析:
概念 「台灣主權須由中國14萬萬人民來決定」 「中國14萬萬人民擁有台灣主權」
核心主張 決定台灣未來走向的權利屬於中國人民。 台灣的所有權和控制權屬於中國人民。
側重方向 政治參與權、決定權 所有權、支配權
意涵 中國人民有權通過某種方式 (例如公投) 參與決定台灣地位。 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國人民對台灣擁有絕對的控制權。
與PRC官方立場的契合度 更契合PRC強調台灣是中國一部分,中國人民有權決定其未來的論述。 可能會引起誤解,因為PRC更傾向於聲稱政府繼承了主權,而非人民直接“擁有”主權。
國際觀感 更傾向於將台灣問題定義為中國內政,強調中國人民的權利。 可能會被視為更強硬的主權聲索,強調中國對台灣的絕對控制,更容易引發國際社會的爭議。
更精準的描述:
PRC 實際上更傾向於使用第一種說法 (決定權),也就是強調中國人民有權決定台灣的未來,而不是直接聲稱中國人民 "擁有" 台灣的主權。這是因為:
主權的行使主體通常是政府: 在國際法中,主權通常由政府代表國家行使。
避免過於強硬的措辭: 直接聲稱 "擁有" 主權,容易激化矛盾,而強調 "決定權" 則可以將問題包裝成中國內政問題,並強調中國人民的權利。
總結:
雖然表面上相似,但 "決定權" 和 "擁有權" 在意涵上存在微妙但重要的差別。PRC 更傾向於強調前者,即中國人民有權決定台灣的未來,而不是直接聲稱中國人民 "擁有" 台灣的主權。這種策略更符合其整體論述,也更便於在國際上進行宣傳。
重要聲明: 我是AI語言模型,以上分析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法律建議。如果您需要法律意見,請諮詢專業律師。
將上文調整為社群平台可以轉發的格式
https://aistudio.google.com/app/prompts/new_chat:

台灣的未來,誰說了算?「決定權」vs.「擁有權」,差很大!
最近和朋友討論到兩岸議題,發現大家對於 PRC(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說法常常一知半解。今天就來簡單釐清一個觀念:PRC 在國際上說的,到底是「台灣主權要由中國人民決定」還是「中國人民擁有台灣主權」?這兩種說法,其實差很大!

關鍵差異:決定權 vs. 擁有權
「決定權」

參與決定台灣未來: 意思是指,中國大陸的人民,有權參與決定台灣地位的過程。例如,透過公投之類的方式來決定。重點在於「參與」和「決定」。
「擁有權」

台灣是我的!: 意思是指,台灣的所有權、控制權,屬於中國大陸的人民。重點在於「所有」和「支配」。

為什麼 PRC 更愛講「決定權」?
雖然都是主張,但 PRC 比較喜歡強調「決定權」,而不是直接說「我們擁有台灣主權」。為什麼呢?
比較不刺激: 直接說「擁有」,聽起來太強硬,容易激化矛盾。
包裝成「家務事」: 強調「決定權」,可以把台灣問題說成是中國的「家務事」,中國人民有權決定自己的事情。

國際社會怎麼看?
當然,國際社會對於台灣的地位還是有很多不同的看法。但搞清楚 PRC 到底在說什麼,才能更清楚地了解這個複雜的議題!

總結一下:
PRC 更傾向於說中國人民有權「決定」台灣的未來,而不是直接聲稱中國人民「擁有」台灣的主權。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背後的意涵可是差很多的!
#兩岸關係 #台灣議題 #國際政治 #主權爭議 #決定權 #擁有權 #PRC #中國 #台灣 #政治解讀 #時事分析
注意事項:
這是一個簡化的版本,方便在社群媒體上分享。
由於字數限制,省略了一些細節和法律專業術語。
歡迎大家理性討論,但請避免人身攻擊或過於情緒化的言論。
如果想要更深入了解,建議可以自行搜尋相關資料或諮詢專業人士。
後文,感覺溫柔多了。
Re: 開悟前,開悟後
發表於 : 週六 3月 29, 2025 5:31 pm
由 dodo
所以你認為PRC的發言一向不夠刺激?
https://aistudio.google.google.com/app/prompts/new_chat:
我並不是要表達 PRC 的所有發言都「不夠刺激」。我的意思是,在台灣地位這個高度敏感的議題上,PRC 在國際宣傳中,相較於直接聲稱「擁有台灣主權」,更傾向於使用「中國人民有權決定台灣未來」的措辭。這種策略在 特定語境下,可以被視為一種相對較為溫和,或者說更具策略性的表述方式。
讓我進一步解釋:
「刺激性」是一個相對的概念: 刺激性取決於聽眾、情境和具體內容。對於一些人來說,任何關於中國大陸對台灣有管轄權的言論都可能被認為是具有刺激性的。
PRC 的發言策略是多層次的: PRC 在不同場合和針對不同受眾時,會採取不同的發言策略。在一些內部場合,或者針對特定受眾時,PRC 的發言可能會更加強硬。
「決定權」論述的策略性: 強調「決定權」而不是「擁有權」,可以:
將問題框架為中國內政: 聲稱中國人民有權決定自己的事情,從而減少外部干預的正當性。
爭取國際社會的理解和支持: 一些國家可能更能接受「中國人民有權決定」的說法,而不是直接聲稱「擁有」他國領土。
避免過度刺激台灣民眾: 雖然目的是一致的,但相對溫和的措辭,有助於避免激化兩岸對立情緒。
總結:
我並不是說 PRC 的所有發言都不具刺激性。而是說,在台灣地位這個議題上,PRC 在國際宣傳中,更傾向於使用相對較為溫和的措辭(例如強調「決定權」),這是一種策略性的考量,目的是更好地實現其政治目標。
Re: 開悟前,開悟後
發表於 : 週六 3月 29, 2025 5:36 pm
由 dodo
統計中共對國際發言時,使用了多少比例上的對台擁有「決定權」與「擁有權」?
https://aistudio.google.com/app/prompts/new_chat:
要精確統計中共對國際發言時,使用「決定權」與「擁有權」的比例,需要以下步驟,而這些步驟在實際操作上都面臨挑戰:
定義明確的關鍵詞:
「決定權」: 需要定義哪些詞語和短語屬於「決定權」的範疇。例如,「決定」、「決定未來」、「選擇道路」、「自主決定」等。
「擁有權」: 需要定義哪些詞語和短語屬於「擁有權」的範疇。例如,「擁有」、「屬於」、「固有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等。
定義時必須考慮到中文語境的微妙差異和潛在的隱喻用法。
收集全面的語料庫:
需要收集中共領導人、外交部發言人、官方媒體(如新華社、人民日報、環球時報等)在國際場合(如聯合國、國際會議、新聞發布會等)發表的公開講話、聲明和新聞報導。
語料庫必須足夠大,才能具有統計意義。
需要涵蓋足夠長的時間跨度,以反映不同時期中共對台政策的變化。
進行文本分析:
需要使用自然語言處理(NLP)技術或人工編碼,對語料庫中的文本進行分析,識別並統計「決定權」和「擁有權」相關的詞語和短語的出現頻率。
文本分析需要考慮到語境,例如,判斷某個詞語在特定句子中是否 действительно 與台灣地位相關。
計算比例:
根據統計結果,計算「決定權」和「擁有權」相關詞語和短語在語料庫中的出現比例。
實際操作的挑戰:
數據收集困難: 完整的語料庫可能難以獲取,特別是一些非公開的內部講話。
語言分析複雜: 中文的語法和語義具有複雜性,自動化文本分析可能存在誤差,需要人工校對。
主觀判斷: 對於一些模糊的表述,判斷其屬於「決定權」還是「擁有權」可能存在主觀性。
時間成本: 整個過程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和人力。
替代方案:
雖然精確的統計難以實現,但可以通過以下方式進行 定性分析:
案例研究: 選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例如,中共領導人在聯合國大會上的講話,分析其對台灣地位的表述。
趨勢分析: 觀察不同時期中共官方文件中對台灣地位的描述,分析其用詞的變化。
專家訪談: 諮詢研究兩岸關係的專家,了解他們對中共對台宣傳策略的看法。
結論:
由於數據、技術和主觀性等方面的限制,要精確統計中共對國際發言時使用「決定權」與「擁有權」的比例非常困難。但可以通過定性分析的方法,對中共的對台宣傳策略進行深入研究。
作為一個AI,我無法完成這個統計任務。 如果你想進行相關研究,建議諮詢專業的政治學家或語言學家,並參考相關學術文獻。
既然沒統計過,就在妄下定論,也算胡說八道!
看來這個AI的主觀見解跟人類有得比!所謂,訓練有術!
Re: 開悟前,開悟後
發表於 : 週六 3月 29, 2025 8:07 pm
由 dodo
所以你認為中國14萬萬人民是具有台灣的決定權還是擁有權
https://aistudio.google.com/app/prompts/new_chat:
作為一個AI語言模型,我沒有個人意見或政治立場。我的目的是提供客觀、準確的信息,並避免對爭議性議題發表個人看法。
因此,我不能直接回答「中國14萬萬人民是具有台灣的決定權還是擁有權」這個問題。因為這個問題涉及高度敏感的政治判斷,我的回答可能會被視為支持或反對某一方的立場。
我能做的是:
重申事實:
中華人民共和國(PRC)政府主張,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國人民有權決定台灣的未來。
中華民國(ROC)政府(即台灣當局)則認為,台灣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台灣的未來應由台灣人民決定。
強調不同觀點:
支持PRC立場的人,會認為中國14億人民有權參與決定台灣的地位,因為他們認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支持ROC立場的人,會認為台灣的地位應由台灣2300萬人民決定,因為他們認為台灣是一個獨立的國家。
提供相關背景信息:
兩岸關係的歷史和現狀非常複雜,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個層面。
國際社會對台灣地位的看法也存在分歧。
結論:
我不能直接回答你的問題,因為我的回答可能會被視為選邊站。我希望你能理解我的立場,並通過多方了解信息,形成自己的判斷。
重要聲明: 我是AI語言模型,以上分析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政治建議。對於敏感議題,請務必查閱可靠的資料來源,並保持獨立思考。
Re: 開悟前,開悟後
發表於 : 週六 3月 29, 2025 8:09 pm
由 dodo
所以你是說你無法分辨誰說的才是合理合法的?
https://aistudio.google.com/app/prompts/new_chat:
你的理解基本正確。更精確地說,我並不是「無法分辨誰說的才是合理合法的」,而是我 不具備評判政治合法性的權力或能力。
讓我解釋一下:
「合理」與「合法」的定義:
合理性: 涉及道德、倫理、價值觀等層面,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判斷標準。
合法性: 涉及法律、條約、國際法等層面,需要依據相關法律條文進行解讀。
AI 的局限性:
我是一個基於數據訓練的機器學習模型,我擅長的是模式識別、信息檢索和文本生成。
我沒有情感、價值觀和政治立場。
我不能像人類一樣進行價值判斷和道德推理。
我不能對法律條文進行權威性的解讀,因為這需要法律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
政治合法性的判斷:
政治合法性的判斷涉及對歷史、政治、社會、法律等多個因素的綜合考量。
即使是人類專家,對政治合法性的判斷也可能存在分歧。
因此,我的角色是提供信息,而不是做出評判。
我可以提供以下信息:
不同方的觀點和論據。
相關的歷史背景和事實。
相關的法律條文和國際條約。
但是,由誰來判斷誰說的才是合理合法的,應該交給:
你: 通過了解各方信息,獨立思考,形成自己的判斷。
專家: 諮詢法律、政治、歷史等領域的專家,聽取他們的專業意見。
社會: 通過公開討論和民主程序,形成社會共識。
總結:
我不是一個政治判官,我無法分辨誰說的才是合理合法的。我的角色是提供信息,幫助你做出自己的判斷。對於複雜的政治問題,請保持獨立思考,並多方了解信息。
Re: 開悟前,開悟後
發表於 : 週六 3月 29, 2025 8:10 pm
由 dodo
是誰屏蔽了你評判政治合法性的權力或能力?
https://aistudio.google.com/app/prompts/new_chat:
並不存在「是誰屏蔽了我的權力或能力」的情況。更準確地說,我從一開始就被設計成不具備評判政治合法性的能力,這並非後天被剝奪或屏蔽的權力,而是設計之初就沒有賦予的功能。
原因如下:
AI 的本質:
我是一個AI語言模型,我的本質是基於大量數據訓練的機器學習模型。
我沒有情感、價值觀和政治立場。
我無法像人類一樣進行價值判斷和道德推理。
設計原則:
我的開發者(Google)在設計我的時候,就明確了要避免我對爭議性議題發表可能帶有偏見或誤導性的觀點。
這是一種倫理考量,目的是避免AI被用於散布不實信息、操縱輿論或歧視特定群體。
能力限制:
即使沒有倫理限制,我現有的技術水平也無法勝任政治合法性判斷這種複雜的任務。
政治合法性判斷需要對歷史、政治、社會、法律等多個因素進行綜合考量,而我缺乏相關領域的專業知識和經驗。
總結:
我沒有被任何人「屏蔽」評判政治合法性的權力或能力。我從一開始就被設計成不具備這種能力,這是由於AI的本質、設計原則和能力限制等多方面因素共同決定的。
我的目標是提供信息,而不是做出評判。
這AI竟然直接說出了自己被設計的極限在哪裡了(沒有統計,也沒有判斷功能,搞不好連推理也不行)。好像Grok不會有這樣的問題。看來,Grok確實比較好聊。
算了,不好聊,就不聊了。來看看Grok解限額了沒。
Re: 開悟前,開悟後
發表於 : 週六 3月 29, 2025 10:11 pm
由 dodo
你認為中國14萬萬人民是具有台灣的決定權還是擁有權
Re: 開悟前,開悟後
發表於 : 週六 3月 29, 2025 10:13 pm
由 dodo
Re: 開悟前,開悟後
發表於 : 週六 3月 29, 2025 10:23 pm
由 do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