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 頁 (共 593 頁)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日 3月 05, 2023 10:34 am
新老怪
見精、見性是空不得的,如果見精見性是空,是沒有的,那麼,就沒有立足的根本了。
就沒有第二月了。
色身識心 是夢中事,但是夢中的見精見性 並不只是夢中事。
:mrgreen:夢中的 見精見性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日 3月 05, 2023 12:19 pm
新老怪
心經抉隱

「法執」即我所執之法。
凡夫誤以為自己的身體、自己的思想是實實在在的,以為這個身心世界是實有的。
身內五根為「正報」,身外六塵、衣食住行等等為「依報」,這就是凡夫的法執。
外道所執的是妄想涅槃。
二乘所執的是偏空涅槃。
菩薩所執的是取證真如(以為真如可證)。
所以說,二乘和菩薩 雖然已經有所修證,但仍然是迷悟相對,還在生滅裡。
就是修到了第八地菩薩,已經證到平等真如,也還有執著,叫微細法執。
這一切都是一個「執著」,這都是「法」,都因為「有所得」、「有所證」。
《心經》云:「以無所得故」,這才是究竟法。
生滅消匿,凡聖情盡,方見一心之用。
直到最後,一切都沒有了,禪宗裡叫「一絲不掛」,那才是「歸家穩坐」。
只有破盡人我、法我二執,才能顯現一心,是名為佛。
佛教的理論 分析起來是很細密的,修行方法 也很多很深。
但是,我們不能光去分別名相,執著在名相上,記取名言,那就離道更遠,而且大家分別爭辯也就更多。
我們要知道「即相即性、即性即相,相就是性、性就是相」。
只有領會了性相不二,才算真正得到了佛法的要領。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日 3月 05, 2023 3:55 pm
新老怪
元音老人著

這個「諸法空相」的「相」字應作「意義」解,而不要作為形相、相貌講。
若以形相來解,就壞了,諸法還有個空相在!
那麼,我們所看到的一切有形事物 怎麼會空得徹底呢?!
須知此相 仍是假相,是不可取、不可得的,所以稱之為空。
前面我們也講了,所謂空者,首先是因緣所成。
一切法都無自體、無自性,即「緣起性空」。
進一步講,這一切法,不論是色法 還是心法,都是當人的真空妙有真性。
都是我們的自性所顯現、所造成的,是大眾的化身佛。
《楞嚴經》說:真心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它無所不在。
本來真心 是無量無邊的。它無所不包、無所不具。它遍一切處、遍一切物。
現在卻被無明封固,潛入四大,而為妄心、而為有知,則以這少分的四大為我身。
這樣,就把靈明真空 變為頑空,在頑空中 成就了四大妄色,使本有的智光 轉為妄見。
真心被無明封固了,則由大變小,不能遍一切處、一切物,而只能遍這個身體。
這個身體有知,其餘的就不能知了。
從而,妄心就有處所了,就在我們身體之內。一切一切都變小了,心量也變小了。
就像流水,本來是流動無礙的,一旦結成冰,就不能流動,凝固住了。
只有冰化成水,才可以流動。
所以,我們只有 打破這個妄想執著,把無明破了之後,真心的封固就被打破了,就恢復了真心,那麼,就會遍一切處,遍一切物。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日 3月 05, 2023 6:36 pm
寂照世間
新老怪 寫: 週日 3月 05, 2023 10:34 am
見精、見性是空不得的,如果見精見性是空,是沒有的,那麼,就沒有立足的根本了。
就沒有第二月了。
色身識心 是夢中事,但是夢中的見精見性 並不只是夢中事。
:mrgreen:夢中的 見精見性
這個夢中的見精見性,與下一個夢中的見精見性,是相同的。
所以,並不只是夢中事。

這一世的見精見性,與下一世的見精見性,是一樣的。
也是不會生滅改變的,如第二月。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一 3月 06, 2023 7:54 am
新老怪
月藏

華嚴經》中說 入諸佛剎那三昧。剎那的意思,前面解說過。這裡說的剎那三昧,只是從時間的角度去說,與無量三昧 其實是一個意思。
一個從時間的角度去說三昧,一個從數量的角度去說三昧,但都是說此三昧無時間的間隔,無數量之可數,非時間,非數量,只是佛法 立言的角度不同而已。
任何語言 都是世間的,而佛法的內涵 卻是出世間的,要用世間的語言 去說本不可說的出世間的內涵,只能勉強去說。只希望讀經之人,莫以世間心,錯解佛法義。


由此可見,佛陀其實語直,是我等曲解。
佛說無量,就是無有量,不是別的,
是我們偏要錯解成數量太大,無邊無際,不可數,所以說無量。
因為世間人,都認為諸法是有,有一定的數量。
佛不如是,萬法皆空,非生非滅,豈是真有一定數量可量乎?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一 3月 06, 2023 8:11 am
新老怪
月藏
空與不空——智證之四十三

1
《起信論》曰:真實空者,從本以來,一切染法 不相應故,離一切法差別相故,無有虛妄分別心故。應知真如 非有相,非無相,非有無相,非非有無相,非一相,非異相。
略說以一切眾生 妄分別心 所不能觸,故立為空。
據實道理,妄念非有,空性亦空,以所遮是無,能遮亦無故。
言真實不空者,由妄念空無故,即顯真心 常恆不變,清淨圓滿,故名不空。
亦無不空相,以非妄念心所行故,唯離念智之所證故。

2
傳曰:予觀江西馬祖而下諸奇衲,如汾州、南泉、歸宗、百丈,皆冠絕一時,然說法與諸祖議論冥契者,百丈又冠諸衲,嘗曰:“但了諸法不自生,皆從自己一念妄想 顛倒取相而有。知心與境不相到,當處解脫,一一諸法,當處寂滅,當處道場。
本有之性,不可名目。本來不是凡,不是聖,不是垢淨,亦非空有,亦非善惡。
若與諸染法相應,名天、人、二乘界。
若垢淨心盡,不住繫縛,不住解脫,無一切有為無為,縛脫平等心量,處於生死,其心自在。畢竟不與諸虛妄、塵勞、蘊界、生死、諸入和合,迥然無計,一切不拘,去留無礙。
往來生死,如門開相似。”此論與馬鳴所示 無所優劣,然深信而親證者,首山唸法華、舜峰欽禪師尤昭著者也。

3
一般人說空或者理解空,無非三種意思:
一、從來沒有的東西,可以說是空。譬如三個頭的人、烏龜毛、兔子角。
二、曾經有過的東西,現在沒有了,可以說是空。譬如原來這裡有一堆柴,現在燒完了,空了。我原來有兩千萬,現在都沒有了,帳戶上空空如也。
三、別的地方或許有,這個地方沒有,是空。譬如說這個瓶子是空的,沒有什麼東西在裡面;這間屋子裡沒有人,屋子是空的。但並不妨礙其它地方 有東西或有人,只是這個瓶子和這間屋子裡沒有。
第一種空是始終空,過去、現在及未來都不會有;
第二種空,是先有而後空,是斷滅空;
第三種空是相待空,只是相待於其它處的有 而說此處空。

佛法說空,都不同於如上三種。
佛法說空,是為了遮妄顯真。
a眾生無明顛倒,不知諸法 皆屬緣起,並非有實在的自體,而處處執以為實有,因此執著而生種種煩惱痛苦。
b諸佛菩薩憐憫之,為其開示說,你所見非實,只是假有,如陽焰,如鏡花 如水月,實際是空的,不是真的水,不是真的花朵 和月亮。這樣說空,是因為 不真故說空,是為了遮其執為實有之非。
這樣說空,既有遮妄之功,也有顯真之能。
如果只是為遮妄而遮妄,並不能顯真,則一切法破後 將陷入茫茫蕩蕩 無所有之空中,如方廣道人一樣。
遮妄的目的 其實正在於顯真,如同散盡烏雲 正是為了能日出一樣。
有人會問:“為什麼不能直接表顯真的 而要遮顯呢?”
答案是真不可說,不能用語言道,如果勉強要說,也只能說 非生非滅,非空非有,非來非出,非斷非常等等,所以不得不說 空以顯不空,遮妄以顯真。
所謂空者,即諸法是;
所謂不空者,即法身是。
但法身若按世俗的眼光看,也是不可見的,也可說是空的,但真實義中,法身是不空的。
這個意思,《大乘起信論》那段話說得非常醒目!
禪宗所證悟者,也並不背離此理。
覺范禪師認為,馬祖下諸位大老 都能證說此義,尤其是百丈禪師那段話,應該是《起信論》最好的註釋。
於此也可見,禪並不悖教。
並不像一些人 所理解的那樣,禪是一回事,教法又是另外一回事。
其實,凡諸佛菩薩 所說之教理,證悟者 無不一一證實之。

:mrgreen:
顯真心 常恆不變,清淨圓滿,故名不空。
一切眾生 妄分別心 所不能觸,故立為空。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一 3月 06, 2023 8:35 am
新老怪
月藏
生與無生——智證之四十四
1
《金剛般若經》曰:“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 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 而生其心。”

2
傳曰:
《楞伽經》曰:“一切法不生,我說剎那義。”夫言法本不生足矣,安用復名剎那義乎?《法華經》曰:“諸法空為座。”夫言諸法空足矣,安用復稱座乎?
曰:但言諸法本不生,與言諸法空者,即是斷滅見,故以不生而言剎那,諸法空而言座也。
所言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蓋三世如來法施之式也。

3
世尊說法,從來不單執一邊。
譬如《金剛經》說應無所住 而生其心;
《楞伽經》說一切法不生,我說剎那義;
《法華經》說諸法空 為如來座。
無住、不生、空皆是無生之義,但如來並不住 此無生,
又說生其心、剎那、座,三者皆是有義生義。
這是世尊為後世說法 立下的規矩榜樣。

為什麼非要這樣說呢?有就說有,無就說無,生就說生,無生就說無生,不是更好嗎?
這有三個原因:
一、諸法實相,
非有非無,非生非無生,單著一邊,說有說無,說生說無生,都不是諸法實相,不符合法義,故不能如此說。
二、法本不可說,
為對治眾生之病,又不能不說。眾生無明,容易望文生義,執藥成病,聞生即執生義,聽無生即執無生義,故說法時,須遮兩邊,隨說隨掃。但留下絲毫法執,蘊於胸中,皆與眾生為病。三、佛依二諦 為眾生說法,一依世俗諦,二依第一義諦。
何時當依俗說,何時當依真說,何時能二諦合說,皆觀機逗教,隨順因緣,應病與藥,沒有一定。
學習佛法,若不懂這個道理,見如來 說空說無生,即起空執,茫茫蕩蕩,撥無因果,凡見如來說緣生緣起處 皆起譭謗;
又有聽聞世尊 說有說常 說十二因緣,即起有執,如烏龜拖尾於爛泥中行,處處觀為實有,
凡見《般若》、方廣等經 說空義處,即起譭謗,認為非佛所說,是後人偽造。
此二者,皆為滯空 耽有之徒,不識如來說法真實義。

a大呆山人 發表於 2012-3-1 21:26
頂禮道長!因道長上說撥無因果。什麼是撥無因果?了心者還有因果嗎?萬法皆空,因果空不空?古人因一句無因 ...

b諸法實相,不生不滅,卻不無緣起;不無緣起,即不無因果,不無因果,即不無生滅。
因此知生滅者,不生不滅之生滅;不生不滅者,乃生滅者之不生不滅。
非離生滅 能有不生不滅,也非離不生不滅 而能有生滅。
我說個比喻:
一根鐵線,我用鉗子 把它彎成一個衣架。衣架是果,鐵線是因,其它是緣,這豈不是有因有果?鐵線變成了衣架,鐵線何曾滅?衣架本身還是鐵線,衣架何曾生?
既不生也不滅,此即不生不滅。
雖然不生不滅,卻不是無衣架出現,不是無衣架緣起的過程,此即是緣起因果,即是緣起性空。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一 3月 06, 2023 9:56 am
新老怪
月藏
3
學道之人,不能契入實相,其病正在於取捨不休。
取者,欲取法身;
舍者,欲捨虛妄諸法。
永嘉玄覺大師說:“取不得,捨不得,不可得中只麼得。”只麼得,即恁麼得、這麼得、這樣子得的意思。
既然是證取法身,捨去虛妄,有什麼不好嗎?為何要說取不得捨不得呢?
既然不可取捨揀擇,還學法幹什麼呢?
這是由於對法身 與虛妄諸法之不瞭解,才會有這種種錯誤知見。
在世間法中,取捨總是同時的,取此必然舍彼,有取必然有舍。
你若取此為法身,其它捨去者為虛妄諸法,莫非虛妄諸法無法身乎?
若虛妄諸法無法身,則法身不普。法身既然不普,則知你之所取,絕非法身。
諸法皆法身所成,如旃檀木,片片皆香。
若舍旃檀木,則香也不存;若舍諸法,則也無法身。
莊子說過一個寓言故事,黃帝游於赤水之北,登崑崙之丘南望,遺失其玄珠。派智去尋找,沒有找到。又派離婁去尋找,也沒有找到。最後派罔象去找,找到了。罔象者,忘象也,亡相也。
玄珠者,道也,實相也,法身也,實體也。
凡夫眾生不能忘相,執法身之相為實,故失其玄珠。若能亡相,則玄珠自然顯現,不勞費力。

莊子確實智慧,了知須忘象 才能見珠。但他又怎能知道,此珠本不可執,否則又將執珠成病。何以故?是珠成萬象,萬象即珠,不可離萬像 別有一珠體可尋。
若離像有珠,則珠亦一象。
因此,覺范禪師說,莊子之言不廢,可以接引初機。雖不可廢,但也非究竟。
若與佛法相較,一如牛奶,一如驢奶。
牛奶 可制酥酪直至醍醐,驢奶卻不成。


WHAT:
昨日想到 緣起性空 和萬法唯識 的關係
引用道長解釋:
中觀解說諸法 為什麼性空,因為緣起故;唯識解說既然性空,為什麼我們 又能見到是有,因為唯識故。


a拙無居士 發表於 2011-12-9 10:43
如是如是!南山師父各取其長,簡明扼要,完美地統一了中觀 和唯識這兩類大乘精華,精確地解釋了宇宙人生 ...
b我受之有愧!因為這實在是佛法的本意,而非我一人之私見啊!
有人問世親菩薩,大乘既然說萬法緣起性空,外塵自體實無所有,為什麼人人 皆見諸法宛然而有,譬如眼前的山山水水,鍋碗瓢盆?
世親說,所見諸法相皆是識似塵而生,如夢如幻,並非真有。也正因此,才要證唯識。若能證入唯識,更顯萬法虛妄,緣起而性空,並非實有。恰如治眼,眼病若無,方知原先所見空花真的是空。

原文如下:
實無有外塵,似塵識生故; 猶如翳眼人,見毛二月等。
有人問:大乘中立義:外塵實無所有。若爾,雲何見有外塵?
答曰:為證此義,故言:似塵識生故。由識似塵現故,眾生於無塵中見塵。為顯此識,故立斯譬,如眼有病及眼根亂,於無物中 識似二月 及鹿渴等而現,唯識義亦如是。是故三界實無外塵,識轉似塵顯。
海洋動物學家經研究後,得出結論說:海洋裡的動物,其身體的所有組成成分 都來源於海水。
我在電視中看到的!怎能不讚嘆緣起甚深呢?

南山道長 發表於 2012-3-3 10:20
海洋動物學家經研究後,得出結論說:海洋裡的動物,其身體的所有組成成分都來源於海水。
我在電視中看到 ...
柏樹的所有成分 也都來源於庭前


秦月藏 發表於 2012-3-3 10:23
識 也是是妄計為有,以用名塵,以用名識,以用名根。
《唯識論》有偈曰:
若真得唯識者,唯識也不存。
若存唯識者,不知唯識義。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一 3月 06, 2023 10:23 am
新老怪
般舟居士
如何看經典


三藏十二部經浩如煙海,人們面對如此多的經典,往往無所適從,不知道應當從那裡打開突破口。在下也曾茫然過。在開始學習佛法的時候,到處尋找佛經看,以為多看便會理解佛經。因此,看了很多的經典,但是疑惑仍在,不知道如何依經教知道修學。後來,聽到淨空法師說要專精之語後,才抱著試試看的心態,選擇了幾部經典,每天進行讀誦。雖然如此,還有貪多的習慣,把《楞嚴咒》,《金剛經》,《佛說遺教經》,《阿彌陀經》等經典整理到一起,大致有兩萬多字,每天進行讀誦。每讀誦一遍,都感覺很累。
後來,我看到《六祖壇經》中所說的,只要讀誦《金剛經》便可開悟的話以後,便把《金剛經》作為重點來讀,把全部心思全部集中到《金剛經》上。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不看其他經典,平時也看《圓覺經》等了義經典。只是突出了《金剛經》而已。

這樣讀過一段時間以後,全部的疑情 都集中在《金剛經》上。疑問整日縈繞在腦海裡。隨著時間的推移,感覺《金剛經》的脈絡 逐步顯現出來,但是疑情一直不斷。當時心中有一個疑問,就是,佛陀是為誰 講的這部經。
2003年四月份,一天,看到了憨山大師寫的《金剛決疑》一文,文中說這是給聲聞講的,是要引導聲聞回小向大,才講的《金剛經》,看的當時,便感覺心中的疑情被打開了。
到了晚上讀《金剛經》的時候,當讀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時候,頓時覺得疑問頓消,心地豁然開朗,當下知道 原來身心世界 一切無所得,不禁啞然失笑,感覺自己過去的 一切追求很可笑。再看下去,對於《金剛經》的義理,便看得很明白了。

在這之後,再看其他一些經典,覺得很好理解了。再也沒有迷惑的感覺了。
過去,聽慧律法師講的《達摩四行觀》,感覺迷迷糊糊,空來空去的,根本不知所云。
慧律法師講的《一行三昧》,也是感覺一頭霧水,聽不到一盤,便昏昏欲睡,後來把這些全都扔在了一邊。
自打那日以後,再聽這兩部講演,感覺清清楚楚,如飲甘露,嘆未曾有。
再看慧律法師寫的《頓悟本心》,明明白白,沒有任何障礙。
本人沒有自誇 和推銷自己的意思,只是通過自己的實踐,總結出一種方法。
那就是,專門精研一部了義經典,把全部的心思 集中在一個點上。
然後在博覽其他經典 和註解上。這樣才可做到 專精和廣學兩不誤。
在下曾總結自己的經驗,叫做:佛法虛空,難涉難入,利錐透囊,貴在專精。

:mrgreen:當下知道 原來身心世界 一切無所得,不禁啞然失笑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一 3月 06, 2023 10:57 am
新老怪
般舟居士

禪師接引學人,也是用實相法 來勘驗學人的見地,見地接近者,禪師便會誘導下去,使之了悟心法,對於假冒者,禪師往往要用棒子打下山去,何以故?對這種故能玄虛的騙子,祖師是不客氣的。因為騙子是拿自己的慧命開玩笑,這種自欺欺人的人,是無法得到 禪師們的尊重的。這種人,如果不是用這種羞辱人的方式去處理,這種人也許會 假冒禪師的名頭,在外面招搖撞騙的。因此,亂棍打出,便是絕了這些人吹噓的資本。
當然,有的用棒打,是讓學人 體會知道痛的那個傢伙是誰,但是能會此意的人 不是很多,大致只有一個被擠壞了腳的人 當下悟道。其他很多的人,往往都是頂著一腦袋大包,灰溜溜的跑下了山。

有的人說,看公案看不懂,便會起疑情,起疑情才會悟。這也是一種誤解。
實際上,不明心性的人,看經典也是看不懂的。
譬如《金剛經》,有幾個看得懂的?這裡疑情成堆,有的是疑情可發,但是卻不在這裡起疑情,非得到公案中去起疑情。
這是一種本末倒置的做法。看經典,就像看一道數學例題。
在經典中,告訴瞭解題的方法和思路,然後告訴標準答案。
只要耐心的研究,一定會學會這道難題。
而公案,則是數學題的結果,沒有解題的過程,這個解題的過程,是需要自己 學會解題的方法和思路,然後到祖師那裡 去驗證答案。
有的自己解出了 正確的答案,如永嘉大師。
有的已經接近正確的答案,如法達,經祖師點化,最終得到了正確的答案;
有的則是連題都沒看清楚,便想到祖師那裡碰運氣,這樣的學生,哪個老師能教的明白?
因此,學習頓悟禪法,要有很好的基礎,也就是祖師所說的,具備上上根性。
這個上上根性,便是極好的經教基礎。
這和世間法也沒有什麼兩樣,不去努力學習,沒有正確的學習方法,考試都不及格,卻想要當院士,這便是白日做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