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0 頁 (共 594 頁)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二 4月 18, 2023 8:07 am
新老怪
南山
道長:新婦騎驢阿家牽——智證之一百零一

1
首山念禪師,有僧問:“如何是佛?”答曰:“新婦騎驢阿家牽。”僧曰:“未審意旨如何?”答曰:“百歲翁翁失卻父。”僧曰:“百歲翁翁豈有父耶?”首山曰:“汝會也。”又曰:“此是獨坐無尊卑,從上無一法與人。”

2
傳曰:首山高弟,有神鼎諲禪師。嘗問僧舉似此語,作偈曰:“新婦騎驢阿家牽,誰後復誰先?有問又須向渠道:新婦騎驢阿家牽。”是老以無師智、自然智,吐稱性語,能形容不可傳之妙。耆年住山,學者從之。有問而默,則疑以為不肯為我說;有問有答,則是以言遣言,世諦有為。此意所從來遠矣!阿難嘗問迦葉:“世尊付金襴之外,更傳何法?”迦葉呼曰:“阿難!”阿難應諾,迦葉曰:“倒卻門前剎竿著。”

3
首山省念禪師,傳臨濟宗旨,有僧問:“什麼是佛?”答曰:“新婦騎驢阿家牽。”學人說:“我不明白是啥意思,請師明確指示!”首山說:“百歲老翁失卻父。”“既是百歲老翁,怎麼可能有父?”曰:“這麼說你會了?”首山見其懵然,難免慈悲,又說:“這是獨坐無尊卑,從上以來,無一實法與人。”

凡夫俗士,常把佛法當世法會,以為佛法 也是一外在的實有之物,或者是存在於事物之中 某種抽象的道理,可以見聞覺知,可以用心意識 去領會它,如同一個蘋果一樣,或者如同萬事萬物中的 萬有引力定律一樣,只是自己暫時 還沒有認識到。
世尊說 眾生皆有佛性,他們就琢磨人的佛性是什麼,狗的佛性 又是什麼,琢磨來琢磨去,總是把佛性與眾生割裂為二,認為眾生不會是佛性,佛性也不會是眾生,雖然不是,但也不離,這就是不一不異。這樣看去,似乎很合乎經論所說,其實正是迷執。何以故?
他還是把佛性理解為二物了。所以有僧問趙州:“狗子還有佛性也無?”州曰:“無。”用一個“無”字斬斷他錯誤的二元思維 和種種心意識揣摩。
僧問首山:“什麼是佛?”
首山曰:“新婦騎驢阿家牽。”
這裡有什麼佛 有什麼非佛?兩頭坐斷,無凡無聖,無尊無卑,無賓無主,卻又凡聖尊卑 賓主歷然,絲毫不爽。會得的,不勞心意識思索,眼珠定動;會不得的,難免又勞首山 囉嗦一句:
“此處無尊卑,從上以來,無一實法與人。”

神鼎禪師,首山之高徒,他用一首偈子來表達其師“新婦騎驢阿家牽”之意:
“新婦騎驢阿家牽,誰後復誰先?
有問又須向渠道:新婦騎驢阿家牽。”佛與新婦騎驢 家牽誰先誰後呢?金與金像 誰主誰賓呢?怎麼能在金像中覓金呢?這與癡人於波中覓水 有什麼兩樣?
a若人不會,還要問什麼是佛,那就再答他“新婦騎驢阿家牽。”
b如果有問有答,讓學人把佛法理解成實法,那是世諦,是世間法,終成生滅。
c如果不答他,唯默而已,則會讓學人誤解為有,只是不答而已。
阿難曾問迦葉:“世尊除了傳袈裟之外,還傳什麼法?”迦葉喚阿難,阿難應諾,迦葉說:“你把門前剎竿放下來。”迦葉之意,與新婦騎驢阿家牽無二。

但更須注意,又有一般學人 讀過這些公案話頭之後,即以為自己明白了,沒有什麼佛,也沒有什麼法,渾渾噩噩,拉屎撒尿,泥土裡打滾,這就是禪。那更是罪過,不僅埋沒先聖,也且辜負自己,整天坐在無事甲裡,墮入斷滅空見,還美其名曰:灑脫。其實只是傻脫!


注:
“阿家”者,猶今之婆婆也,即丈夫的母親。
《宋書·范曄傳》:“ 曄妻先下撫其子,回駡曄曰:'君不為百歲阿家,不感天子恩遇,身死固不足塞罪,奈何枉殺子孫。'”
唐趙璘《因話錄·商下》:“ 王( 西平王)擲筯怒曰:'我不幸有此女,大奇事。汝為人婦,豈有阿家體候不安,不檢校湯藥,而與父作生日,吾有此女,何用作生日為?'”
《敦煌變文集·孝子傳》:“新婦聞之方割股,阿家喫了得疾平。”
是的。阿家正是指婆婆,新婦是指媳婦。現在也是這樣叫!
謝謝拙無考證!應該是這個意思:新媳婦騎著驢,老婆婆牽著。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二 4月 18, 2023 8:19 am
新老怪
新婦騎驢阿家牽

新婦,阿家
比對卑尊之對立,如橋流水不流
騎驢,牽
比如方法之方便,步行騎水牛。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二 4月 18, 2023 8:40 am
新老怪
中道之義作者:長清僧


世間諸法,無常流變,剎剎不停,念念無住。 凡夫執相,故有生滅之論;諦實而言,實無生滅可說。就相而言,可說生滅;據理而論,只是一物。
世間諸法 為什麼會無常流變?正因為有因有緣故。只有豆,沒有水,不會有豆芽;只有水,沒有豆,也不會有豆芽。豆是因,水是緣,因緣和合,豆變豆芽,如此而已!
有無常流變,故世間萬法 得以生生不息,因果得以成立;
也唯因其無常流變,可說萬法只是一如,即是涅槃。
於此契入,
即能不執著 實有新物生起,墮世俗 庸常之見;
亦不執著一物也無,而墮外道 空滅之見。
只此緣起流變之意,非生非滅,非空非有,是如實正觀,即是中道之義。
何謂生?世間本無之物,忽然而有,名之為生。
若是世間已有之物,唯其相狀變遷,不名為生!
何謂滅?世間本有之物,忽然空滅,無絲毫踪跡可覓,名之為滅。
若只是相狀變遷,不名為滅!
世尊曰:若無而能有,有而能無,則諸佛菩薩 有大罪過!不從他生者,不是離因離緣而能生,也不是無新的事相顯現,而是根本無生。果之與因,只是一體,唯其相變而已,只是一體,你要它怎么生? 眾生妄想,惑於色相,迷相為本,捨本逐末。凡見相起,即謂有新法出生,凡見相滅,即謂有法滅。
若悟實相,見相生相滅,即此相生相滅 而知本不生滅!
一條繩子,可以編織種種結相,可無論你怎麼編,繩子還是原來那條,不會新生哪怕如微塵般大小的新繩。
在緣起的因果 無常流變中,我們恰恰可以知道了 那不變的,把握住那永恆的。
如果離開了緣起的無常流轉,則不僅世間的因果生滅不可說,那出世間的非生非滅的涅槃 也不可說。
何以故?墮外道見故,一切皆空滅 無所有故。
若能識得 物我一如,不妄分為二,則何有迷惑?誰是迷者?

:mrgreen:物我一如,不妄分為二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三 4月 19, 2023 10:13 am
恆不住
新老怪 寫: 週二 4月 18, 2023 8:07 am 南山
道長:新婦騎驢阿家牽——智證之一百零一

1
首山念禪師,有僧問:“如何是佛?”答曰:“新婦騎驢阿家牽。”僧曰:“未審意旨如何?”答曰:“百歲翁翁失卻父。”僧曰:“百歲翁翁豈有父耶?”首山曰:“汝會也。”又曰:“此是獨坐無尊卑,從上無一法與人。”

2
傳曰:首山高弟,有神鼎諲禪師。嘗問僧舉似此語,作偈曰:“新婦騎驢阿家牽,誰後復誰先?有問又須向渠道:新婦騎驢阿家牽。”是老以無師智、自然智,吐稱性語,能形容不可傳之妙。耆年住山,學者從之。有問而默,則疑以為不肯為我說;有問有答,則是以言遣言,世諦有為。此意所從來遠矣!阿難嘗問迦葉:“世尊付金襴之外,更傳何法?”迦葉呼曰:“阿難!”阿難應諾,迦葉曰:“倒卻門前剎竿著。”

3
首山省念禪師,傳臨濟宗旨,有僧問:“什麼是佛?”答曰:“新婦騎驢阿家牽。”學人說:“我不明白是啥意思,請師明確指示!”首山說:“百歲老翁失卻父。”“既是百歲老翁,怎麼可能有父?”曰:“這麼說你會了?”首山見其懵然,難免慈悲,又說:“這是獨坐無尊卑,從上以來,無一實法與人。”

凡夫俗士,常把佛法當世法會,以為佛法 也是一外在的實有之物,或者是存在於事物之中 某種抽象的道理,可以見聞覺知,可以用心意識 去領會它,如同一個蘋果一樣,或者如同萬事萬物中的 萬有引力定律一樣,只是自己暫時 還沒有認識到。
世尊說 眾生皆有佛性,他們就琢磨人的佛性是什麼,狗的佛性 又是什麼,琢磨來琢磨去,總是把佛性與眾生割裂為二,認為眾生不會是佛性,佛性也不會是眾生,雖然不是,但也不離,這就是不一不異。這樣看去,似乎很合乎經論所說,其實正是迷執。何以故?
他還是把佛性理解為二物了。所以有僧問趙州:“狗子還有佛性也無?”州曰:“無。”用一個“無”字斬斷他錯誤的二元思維 和種種心意識揣摩。
僧問首山:“什麼是佛?”
首山曰:“新婦騎驢阿家牽。”
這裡有什麼佛 有什麼非佛?兩頭坐斷,無凡無聖,無尊無卑,無賓無主,卻又凡聖尊卑 賓主歷然,絲毫不爽。會得的,不勞心意識思索,眼珠定動;會不得的,難免又勞首山 囉嗦一句:
“此處無尊卑,從上以來,無一實法與人。”

神鼎禪師,首山之高徒,他用一首偈子來表達其師“新婦騎驢阿家牽”之意:
“新婦騎驢阿家牽,誰後復誰先?
有問又須向渠道:新婦騎驢阿家牽。”佛與新婦騎驢 家牽誰先誰後呢?金與金像 誰主誰賓呢?怎麼能在金像中覓金呢?這與癡人於波中覓水 有什麼兩樣?
a若人不會,還要問什麼是佛,那就再答他“新婦騎驢阿家牽。”
b如果有問有答,讓學人把佛法理解成實法,那是世諦,是世間法,終成生滅。
c如果不答他,唯默而已,則會讓學人誤解為有,只是不答而已。
阿難曾問迦葉:“世尊除了傳袈裟之外,還傳什麼法?”迦葉喚阿難,阿難應諾,迦葉說:“你把門前剎竿放下來。”迦葉之意,與新婦騎驢阿家牽無二。

但更須注意,又有一般學人 讀過這些公案話頭之後,即以為自己明白了,沒有什麼佛,也沒有什麼法,渾渾噩噩,拉屎撒尿,泥土裡打滾,這就是禪。那更是罪過,不僅埋沒先聖,也且辜負自己,整天坐在無事甲裡,墮入斷滅空見,還美其名曰:灑脫。其實只是傻脫!


注:
“阿家”者,猶今之婆婆也,即丈夫的母親。
《宋書·范曄傳》:“ 曄妻先下撫其子,回駡曄曰:'君不為百歲阿家,不感天子恩遇,身死固不足塞罪,奈何枉殺子孫。'”
唐趙璘《因話錄·商下》:“ 王( 西平王)擲筯怒曰:'我不幸有此女,大奇事。汝為人婦,豈有阿家體候不安,不檢校湯藥,而與父作生日,吾有此女,何用作生日為?'”
《敦煌變文集·孝子傳》:“新婦聞之方割股,阿家喫了得疾平。”
是的。阿家正是指婆婆,新婦是指媳婦。現在也是這樣叫!
謝謝拙無考證!應該是這個意思:新媳婦騎著驢,老婆婆牽著。
說者雜貨店開多了,
不知貨放在哪裡啦!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三 4月 19, 2023 10:14 am
恆不住
新老怪 寫: 週二 4月 18, 2023 8:40 am 中道之義作者:長清僧


世間諸法,無常流變,剎剎不停,念念無住。 凡夫執相,故有生滅之論;諦實而言,實無生滅可說。就相而言,可說生滅;據理而論,只是一物。
世間諸法 為什麼會無常流變?正因為有因有緣故。只有豆,沒有水,不會有豆芽;只有水,沒有豆,也不會有豆芽。豆是因,水是緣,因緣和合,豆變豆芽,如此而已!
有無常流變,故世間萬法 得以生生不息,因果得以成立;
也唯因其無常流變,可說萬法只是一如,即是涅槃。
於此契入,
即能不執著 實有新物生起,墮世俗 庸常之見;
亦不執著一物也無,而墮外道 空滅之見。
只此緣起流變之意,非生非滅,非空非有,是如實正觀,即是中道之義。
何謂生?世間本無之物,忽然而有,名之為生。
若是世間已有之物,唯其相狀變遷,不名為生!
何謂滅?世間本有之物,忽然空滅,無絲毫踪跡可覓,名之為滅。
若只是相狀變遷,不名為滅!
世尊曰:若無而能有,有而能無,則諸佛菩薩 有大罪過!不從他生者,不是離因離緣而能生,也不是無新的事相顯現,而是根本無生。果之與因,只是一體,唯其相變而已,只是一體,你要它怎么生? 眾生妄想,惑於色相,迷相為本,捨本逐末。凡見相起,即謂有新法出生,凡見相滅,即謂有法滅。
若悟實相,見相生相滅,即此相生相滅 而知本不生滅!
一條繩子,可以編織種種結相,可無論你怎麼編,繩子還是原來那條,不會新生哪怕如微塵般大小的新繩。
在緣起的因果 無常流變中,我們恰恰可以知道了 那不變的,把握住那永恆的。
如果離開了緣起的無常流轉,則不僅世間的因果生滅不可說,那出世間的非生非滅的涅槃 也不可說。
何以故?墮外道見故,一切皆空滅 無所有故。
若能識得 物我一如,不妄分為二,則何有迷惑?誰是迷者?

:mrgreen:物我一如,不妄分為二
把因緣法說成外道去啦!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三 4月 19, 2023 10:16 am
恆不住
新老怪 寫: 週二 4月 18, 2023 8:19 am 新婦騎驢阿家牽

新婦,阿家
比對卑尊之對立,如橋流水不流
騎驢,牽
比如方法之方便,步行騎水牛。
拉皮條(三七仔)牽道人啦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三 4月 19, 2023 10:36 am
新老怪
師兄,順其心量而說方便
庭前說柏樹,已落二三。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三 4月 19, 2023 10:48 am
新老怪
新婦騎驢阿家牽


古早本是一家人
承佛指月
只有一月法身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三 4月 19, 2023 11:16 am
新老怪
南山
道長:垂衣裳而天下治——智證之一百零三

1
洞山尊貴旨訣。

2
傳曰:雲居膺禪師曰:“僧家發言吐氣,須有來由,莫將作等閒。這裡是什麼處所,爭受容易?凡問個事,也須識些子好惡。若不識尊卑良賤,不知觸犯,信口亂道,也無利益,並馳行腳,到處覓相似語。所以尋常向兄弟道,莫怪不相似。恐同學太多去,第一莫將來,將來不相似。言語也須看首尾,八十翁翁出場屋,不是小兒戲,不是因循底事。一言參差,即千里萬里,難為收攝。”
蓋為學處容易。又曰:“汝等諸人,直饒學得佛邊事,蚤是錯用心了也。不見古人講得天花落、石點頭,尚不干自己事,自餘是什麼閒?如今擬將有限身心,向無限中用,有什麼交涉?如將方木 逗於圓孔,多少譊訛。若無恁麼事,饒汝說得簇花簇錦,亦無用處,未離識情在。一切事 向這裡及盡,始得無過,方得出身。若一毫髮去不盡,即被塵累,豈況更多?差之毫釐,過犯山岳。不見古人道:學處不玄,盡是流俗 閨閣中物,捨不得,俱為滲漏。直須向這裡及取及去及來,並儘一切事,始得無過。如人頭頭上了,物物上通,只喚作了事人,終不喚作尊貴。將知尊貴一路自別,便是世間 極重極貴物,不得將來向尊貴邊。須知不可思議,不當好心,所以古人道:猶如雙鏡,光光相對,光明相照,更無虧盈。豈不是一般?猶喚作影像邊事。如日出照於世間,明朗是一半,那一半喚作什麼?如今人未識得光影門頭戶底粗淺底事,將作屋裡事,又爭得?”
又曰:“升天底事,須對眾揚卻;十成底事,對眾丟卻;擲地作金聲,不得回頭顧著。自餘有什麼用處?不見二祖 當時詩書博覽,三藏聖教如觀掌中,因什麼更求達磨安心?將知此門中事,不是等閒。”
予味雲居之語,知尊貴之旨須自悟。噫,垂衣裳而天下治者,堯舜也。

3
洞上宗旨,有尊貴一說。
什麼是尊貴之旨?大家可以從這個話頭 大致作個了解。有學人問長沙景岑禪師:“本來人還成不成佛?”禪師答:“你說大唐天子 還親自下田割稻嗎?”學人又問:“既然如此,那是什麼人成佛?”師曰:“是你成佛。”學人無語,禪師問說:“你明白嗎?”“不明白。”禪師說:“如人因地跌倒,還依地而起,地能說什麼呢?”
觀長沙岑禪師之意,要成佛作祖的 只可能是芸芸眾生,而不會是本來人。何以故?本來人就是佛故,佛不求成佛。如同人因地而跌倒,也依賴地 而能重先站起來,無論跌倒還是站起來,都是人的事,與地有什麼關係。
眾生無明,不識本來的自己,如同跌倒,辛苦參學,認識了自家面目,如同依地而起,而本來的自己 從來不曾變過,也不曾跌倒,也不曾站起。這個本來的自己 就如同大唐天子一樣,就是佛,就是最尊貴者,他不必如何若何。
長沙景岑禪師是南泉法子,趙州同學,他雖然不是曹洞一脈,卻深得洞山所說尊貴之意。他久依南泉,曾有投機偈說自己 跟隨南泉學道之事,曰:“今日還鄉入大門,南泉親道遍乾坤。法法分明皆祖父,回頭慚愧好兒孫。”南泉答曰:“今日投機事莫論,南泉不道遍乾坤。還鄉盡是兒孫事,祖父從來不出門。”
南泉普願大師的最後兩句,也分明說盡尊貴之旨趣。

再看看曹洞宗的祖師們 是如何論說尊貴之意的。
雲居道膺禪師是洞山弟子,與曹山本寂為同學,曹洞一宗的很多宗師大多出自道膺禪師之門。道膺禪師這裡說的兩大段話,無非兩層意思:
第一層,學禪者發言吐語,不可輕鬆等閒視之。
第二層,此事無為尊貴,離卻你的任何心意識,不是情識中事。

尤其是第一層意思,對今天的口水禪人 應該有振聾發聵的作用。今天的很多學禪人,以為什麼都是禪,隨便說什麼都可以,似乎這樣 才顯得灑脫,才顯得自己不執一法,才顯得自己機鋒迅捷,於是你一句 我一句,如同三家村里人 鬥嘴一般,誰最後說能壓倒前面的,誰就是勝利,於是有了 無窮無盡的口水禪產生,全成垃圾去了,哪裡有什麼禪者的機鋒?大家如果能仔細研讀古代宗師的語錄,就會發現,古代祖師與學人 針對某個問題的對話,其實都非常簡短有力,寥寥數語,盡得其實,精華淳樸,回味無窮。
所以這些充滿魅力的哲言 才能經久不衰流傳至今。返觀今天的學人對話,卻全是淡而無味的口水糟粕,也能成為美談而流傳後世 啟迪後來者嗎?雲居膺禪師說:“如果發言吐語,不識好惡,不識尊卑貴賤,不知觸犯,只圖口快,一味地開口胡說八道,沒有任何利益。”
還有的人到處去尋覓相似的言句,蘊藏在胸中,鸚鵡學舌,指望來宗師面前 也把這些話搬出來說,宗師能印可他。卻不知這是件多麼嚴肅的事,如同八十歲的老頭 進科場考試一樣,如果肆意抄襲,或隨便亂說話,那是會要命的。所以禪師說:宗門的機鋒轉語 不是小兒戲論,也不是因循照搬前人的話,大須謹慎!

宗門所要證悟的道 是尊貴的,獨一無二的,它本來就不立文字語言,不同於經教,離卻任何意識思維心。歷代宗師憐憫學人,難免不伸出一隻手,垂示一言半句 以點醒學人,此本是方便中事,卻被眼花者視為根本,看成機鋒轉語,處處模仿,一味搬弄,這哪裡是宗師們的本意呢?即使處處明得,時時說得,機鋒轉語無礙,於真實事上透不過,縱然說得花團錦簇,仍然是方木逗圓孔,有什麼用?
用意識心 下機鋒轉語,學人唇舌,機鋒全變成世俗人 含沙射影的譏諷,轉語全變成逗世人一樂的 捧哏與逗哏。差之毫釐,過犯山岳。所以古人說得好:學處不玄,盡是流俗 閨閣中物,捨不得,俱成滲漏。須知此宗門中事,不是等閒,莫圖說得口快,還是徹悟去好!什麼是尊貴事呢?君不見,垂衣裳而治者,堯舜也;窮兵黷武,好大喜功,暴亂之昏君也。

祖師為提點學人,有時會問學人一言半句,你須據自己見地,依實回答,不是胡言亂語,不是用別人的言句 來包裝自己作為遮擋,這些作略伎倆 在明眼宗師面前,是沒有任何用處的。
南嶽來參見六祖,六祖問他:“從哪裡來?”南嶽依實答曰:“從南嶽來。”又問一句:“什麼物恁麼來?”南嶽茫然無對,下語不得,他並不東拉西扯 來敷衍遮擋,不會就是不會。於是禮拜了退,苦參八年,只參這一句“什麼物恁麼來?”
一朝豁然大悟,入六祖室,回答六祖八年前的那一問,他說:“說似一 即不中。”六祖更進一步勘驗說:“還假修證也無?”因為南嶽已真實知曉 是什麼物恁麼來,所以他能說出這樣閃光的經典名句:“修證即不無,染污即不得。”就是這個東西,它無上尊貴,你可以通過修證來了知它,但它本身 卻遠離任何染污。六祖於此知他大事已徹,由衷地讚許說:“你既如是,我亦如是,善自珍重!”別無更多的閒言碎語。
如果今天的禪人是南嶽,遇到六祖恁麼問,又會如何呢?不難想像,還尊貴得起來嗎?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三 4月 19, 2023 11:28 am
新老怪
如實滅苦之道
作者:長清僧


眾生有種種妄想生,並且執妄想為真實,不得解脫,究其根本原因,在於不能如實知。 那什麼是如實知呢?
如實知色,如實知受,如實知想,如實知行,如實知識。
視色如色,不視非色為色,乃至如實知識,不視非識為識。
如實知色受想行識,則能如實知眾生。如實知眾生,則能如實知無我;
如實知無我,則能如實知法;如實知法,則能如實知 諸法無自性;
如實知諸法無自性,則能如實知因果;
如實知因果,則不以世間因果為因果,則能通達涅槃;
通達涅槃,則眾生自然解脫。
如實知色 乃至得涅槃解脫,其中每一句 皆須假以時日,如實觀察而自證,不向外覓,不依妄想,不靠知解,是為如實滅苦之道。
先從容易的小事做起,才有可能干大事。
眼不騙你,見到如此 就是如此,是識騙了你,做出了錯誤的判斷。
只有如實知,才能知道 自己原來並不如實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