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45 頁 (共 612 頁)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五 4月 28, 2023 7:57 am
由 新老怪
寒潭清水:轉帖明心見性的直指
佛祖在悟道後說:“奇哉!奇哉!一切眾生 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無明 執著而不能證得。”
如果直指明心見性的話,就是:我人於不思善、不思惡——前念已斷、後念未起時,雖空寂無念,而非如木石;驀然回首,薦取此了了靈知 即本來面目;既無有亂,亦無有定,隨緣應用,毫無粘滯,即為明心見性。
比如
學人:“什麼是佛?”
答:“發問的是誰?”
學人:“是我”
答:“哪個叫做我?”
學人:“身體是我”
答:“身體是你,感知 身體是你的又是誰?”
學人:“也是我”
答:“身體和這個感知都是你,豈不是有兩個你?”
學人:“如果身體和這個感知都不是我,豈不什麼都沒有麼?”
喊學人的名字:“XXXX”
學人:“噯”
直接指示:“是什麼?是什麼都沒有麼?”
(當下沒有身體,沒有感知,又不是什麼都沒有,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不是佛(覺),又是什麼?)
學人恍然大悟。
又比如
學人:自己的本來面目能夠見到麼?
答:見不到
學人:為什麼見不到?
答:本來面目就是你自己,你自己又要見本來面目,這樣不就有兩個本來面目麼?就像眼睛難道能看見眼睛自己嗎?
學人:這樣說來,本來面目就是沒有了?
答:眼睛雖然不能看見自身,眼睛卻並非沒有!你現在不去思考辨別善惡,還有亂七八糟的念頭麼?
學人:沒有念頭
答:沒有念頭,是不是像木頭石塊一樣 沒有知覺?
學人:明明白白的!
直接指示:就這個沒有念頭 又不是什麼都沒有的明明白白是什麼?是不是你的本來面目!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五 4月 28, 2023 8:12 am
由 新老怪
凡夫向佛:不知一切唯心的病根
不知一切唯心的病根,不知:
法生心生,心生時,此心不以意識為轉移。
心,非實有,法生心生是,出現時,也是色香味俱全。如物無異。
談一切唯心造時,往往總有人反問:你造出個宮殿試試。造出個原子彈試試。
問者不應急,要等。
心,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看見什麼,造什麼,聽到什麼,造什麼。
想到什麼,所造更加豐富。
問者把因果搞反了:什麼相現,什麼就造出來了。而不是相反:先去造,再造出來。
還有人以為聖者展現神通,可以造出很多妙物,其實不然,是觀者自己在造,聖者只是創造一個因緣,就好像是為我們 提供飛機火車梯子儀器一樣。
心造全憑自心佛。
月在青天是我心。看見月亮的時候 月亮造出來。
看見北京的時候,北京相相宛然,不是實有,也不是無。
手中的刀硬硬的,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
閉上眼睛,別人看見北京,別人的北京 相相宛然 活靈活現,我造出我的 是黑暗和夢境。
看見北京不是有,不見北京不是無。
見北京時,北京不以我的意識為轉移。
我的黑和夢,也不以我的意識為轉移。
前一刻,微塵是心,後一刻,世界是心。
前刻的微塵 後刻的世界,皆不以我的意識為轉移。
我在娑婆,娑婆是心,我去極樂,極樂是心。全憑因緣。
在北京造上海,須打飛機火車實現,不去而去,心不動 而去千里之外。
在娑婆造極樂,須清淨心 化娑婆為極樂。
不去而去,心不動 而周遍萬千世界。
我們不相信物質是心,病根是覺得 物質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存在的否定不得。
其實只要知道:法生心生時,此心 其實也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
看見北京時,北京只是心,不以你的意思為轉移。
雖然不是實有,但是你也改變不得。
師兄尚有個心在。
世尊說萬法由心生,其實是說不生、空,而不是說 有個能生者,有個所生者。
如果心是能生者,心既真實,則所生萬法 也應該真實。既然都真實,何必要說萬法如幻呢?
凡夫無智,多執著桌子板凳 萬法離心實有,為破此執著,佛法說心,
說桌子板凳等法 皆因人心而有,在蟲子眼裡 即非桌子板凳,但蟲子所見之法 也非真實。
這是以楔出楔之法,並不是讓人 不執著萬法了,繼而又轉去 執著一個什麼真心去了。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五 4月 28, 2023 8:33 am
由 新老怪
拜師學佛:楞嚴百問之一:為何五蘊,六入,十二處,十八界皆本如來藏妙真如性?
a師父講過:很多人都知道喜怒哀樂是心,思維想像是心,卻少有人知道 娑婆世界也是心。
自心緣自心,非幻成幻法。
就從這裡問起吧。
《楞嚴經》中講,五蘊,六入,十二處,十八界 皆本如來藏妙真如性,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我們大家對三界唯心,萬法唯識 都會有一定程度的理解,然這僅是知解。
末學希望的是 實際體會和將來的實際契入。
所以末學的問題是:如何深入體會 娑婆世界 也是心?不是文字知解,是如何得以體會到
b
這個題目很大,如果把師兄這一問搞透徹了,就一切佛法都通了,再無任何事了。
你問:為什麼五蘊、六入、十二處、十八界都是如來藏妙真如性?
如果你拿你這個問題去問馬祖,馬祖會對你說:“因為心即佛。”即心即佛,所以一切法 都是如來藏、妙真如性。
南山道長 發表於 2012-8-16 09:26
這個題目很大,如果把師兄這一問搞透徹了,就一切佛法都通了,再無任何事了。
你問:為什麼五蘊、六入、 ...
那就先把經文中一些關鍵概念弄清楚吧。
“本非因緣,非自然性”這句經文的含義 末學理解的比較含糊,師父能否 清晰明確的解釋一下?
b
五蘊、六入、十二處、十八界,即是一切法,包括了所有色法和心法。
一切色法 一切心法,其實都是一心變現,知此,即知一切法本來空、無自性、如幻,因心而成各別之法。這各別之法 本來不別,如來法身 藏於其中,即此各別法 即是如來藏、妙真如性,非離此種種法而能另有一如來藏。
a拜師學佛 發表於 2012-8-16 09:39
那就先把經文中一些關鍵概念弄清楚吧。
“本非因緣,非自然性”這句經文的含義末學理解的比較含糊,師 ...
b
如種子是因,有土壤、陽光、水、空氣等緣,即有芽生。
一般人都認為,種子實有,種種因緣實有,所生之芽也實有,有因緣即實有生,並非無生。
這就是因緣性,一切法生 離不開因緣,否則就是無因生。
這種因果法則,科學也是在此基礎上 建立起來的。
但佛法並不這樣認為,不認為 因為因果法則的因緣關係,就真實有法能生起。
譬如鏡子面對一朵花,鏡子中即有花相出現,鏡中花相 自然不能離開因緣關係,憑空而出現,但鏡中花 是真實生起的嗎?
如果真實有生,你應該可以聞到 這朵鏡中花的香味,而且還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凋謝。
但其實不會,只是假象顯現,並無一個新的實法生起。
人心就如同鏡子,面對自身 及大千世界的林林種種,即有山河大地 四大五蘊、六入、十二處、十八界顯現,其實都是人心之假象,豈能真有一實法生?
種種相不同,即有種種名,成為種種法,而其實這種種法 本來是不生的,其本身是不生不滅的如來藏、真如本體的不同顯現而已。
非自然性,應該更好理解。
因為有一種外道執著萬法有生,不過不是 因為有因而生,而是無因自然而生。
佛法認為,世間一切萬法現象的顯現,不能離開因緣,不能自然而有,但此現象的本質 是無生的。
簡單點說,世間一切現象,被人執著為不同的法,但現象背後的本質 卻是無生的。
這個不能離開現象的本質 即是如來藏、妙真如體。
所以現象即本質,五蘊、六入、十二處、十八界即如來藏、妙真如體。
a秦月藏 發表於 2012-8-16 11:32
不是因緣而生,不是自然而生,而是無生
b
如是!
一切有為法如夢如幻,無生;
即一切法之如來藏、妙真如體乃無為法,也無所生。故曰無生。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五 4月 28, 2023 8:44 am
由 新老怪
臨濟禪師四句
作者:南山道長
克符道人問臨濟四句。
“什麼是奪人不奪境?”
曰:“煦日發生鋪地錦,嬰兒垂髮白如絲。”
“什麼是奪境不奪人?”
曰:“王令已行天下遍,將軍塞外絕煙塵。”
“什麼是人境俱奪?”
曰:“並汾絕信,獨處一方。”
“什麼是人境俱不奪?”
曰:“王登寶殿,野老謳歌。”
克符於言下領旨,深入大師三玄三要、四句之門,頗資玄化。
今時學人若於此四句不能具眼,無個入處,不辨綱宗,不明祖師宗旨,而言我會禪會道,是宗門傳人,全是野狐口水!
臨濟四句,本無我置喙處,但見眾師兄皆以凡情解會,或比附教門,或高推聖境,葛藤漸生漸長。山僧不惜眉毛拖地,也入此泥水,葛藤一番!
臨濟宗師雖分別說有四句,實無漸次。
若執為入道之階梯次第,則宗門翻成教門,與教門所論之修持道理何別?
印光法師曾著有《宗教不可混濫論》,皆為警醒學人,不可以宗論教,也不可以教解宗。
更何況此四句,乃臨濟宗門之四料簡,收拾學人手腳,明標禪行之綱宗。
所謂綱宗者,明此法門與其餘眾法門區別之表徵也。
大師是曹溪門下,所傳南方宗旨,豈可於此處混同於北方之漸學也?
若說是悟入之四次第,且問,奪人不奪境與奪境不奪人,孰高孰低?
又,人境俱奪 與人境俱不奪,孰徹底孰不徹底?
皆為學人心有高低,不能證入平等究竟之道,於不可分別處 強為分別,於壁立處 定要找個揪抓踏腳處,哪怕所抓是荊棘,所踏是松滑石土!
須知祖師垂一言半句,皆為救人,有個入處,全是方便語。
有時對學人說即心是佛,有時對學人說非心非佛,也非物。
學人於宗師言下,得一語半句,能信受不疑,皆可踏實入清淨菩提之地。
學人若執以為實,泥著名句,以非難宗師,宗師又豈可自圓其說?
有學人會問:祖師何不一語而答,何得惑亂世人?
曰:要在對機。對有些學人這樣說 能入就這樣說,那樣能悟 就那樣說。語言文句,方便行道之工具也,又何必拘泥如此?故有宗師言:宗門接人,第一要在知來機。臨濟大師將自家門庭寶貝 一時豁出,實是告誡後代法嗣 接引來機之要樞也。
諸位師兄,不辨的實,只見個奪人不奪境 或人境俱奪等題目,就意根卜度,依經解宗,說是境界次第,而往往脫離 具體的語境作解!
只如大師說 熙日發生鋪地錦許你解會,嬰兒垂髮白如絲 你又作麼生解?參!!!
實說了吧,每一句皆可入菩提,皆是究竟!
為何說四句?為有四類人,得有四種方便!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五 4月 28, 2023 8:53 am
由 新老怪
非見聞覺知,不離見聞覺知
作者:南山道長
性者,體也,佛性、法性、清淨自性者也。
自古及今,有多少人於此平地上跌跤!
有人認為,見就是性,佛說見猶離見,見不能及;
有人說,聞就是性,佛說返聞聞自性,要返聞,而非聞本身;
有人說,覺就是性,佛說性非能覺,也非所覺,才是妙覺,妙覺無覺;
有人又說,知就是性,佛說性不以知知,不以識識,無能知所知,知豈能就是性?
由此可見,性非見聞覺知。
見聞覺知,幻事也,不過性體之用也。
人有見聞覺知,佛性自在彰顯,只是人不證者不能知;
草木瓦礫,是無情之物,雖無見聞覺知,但法性仍然自在顯現。
佛性法性,只是一性也,不過異處異名而已。
所以,性無處不在,也不會離見聞覺知,但不是說離開見聞覺知,就沒有性了。
就像說,你就是人,人的所有屬性 不會離開你,但不是說除了你,就沒有人了。
性非見聞覺知,不離見聞覺知。
這一語,萬望學道者 莫錯解錯認,不慎而鑄下千古大恨!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五 4月 28, 2023 10:28 am
由 恆不住
一曰大徹底人,本脫生死,因甚命根不斷?
自答:因你斷,他不斷.
\\緣起性空
二曰佛祖公案,只是一個道理,因甚有明有不明?
自答:問腳.
\\真如不守自性
三曰大修行人,當遵佛行,因甚不守毗尼?
自答:可守則非毗尼
\\不守自守
四曰杲日當空,無所不照,因甚被片雲遮卻?
自答:因在雲下
\\大夢未醒
五曰人人有個影子,寸步不離,因甚踏不著?
自答:樹下好乘涼
\\刀不自割,眼不自視
六曰盡大地是火坑,得何三昧,不被燒卻?
自答:因儘是火坑
\\三昧真火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五 4月 28, 2023 10:35 am
由 恆不住
新老怪 寫: ↑週五 4月 28, 2023 7:57 am
寒潭清水:轉帖明心見性的直指
佛祖在悟道後說:“奇哉!奇哉!一切眾生 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無明 執著而不能證得。”
如果直指明心見性的話,就是:我人於不思善、不思惡——前念已斷、後念未起時,雖空寂無念,而非如木石;驀然回首,薦取此了了靈知 即本來面目;既無有亂,亦無有定,隨緣應用,毫無粘滯,即為明心見性。
比如
學人:“什麼是佛?”
答:“發問的是誰?”
學人:“是我”
答:“哪個叫做我?”
學人:“身體是我”
答:“身體是你,感知 身體是你的又是誰?”
學人:“也是我”
答:“身體和這個感知都是你,豈不是有兩個你?”
學人:“如果身體和這個感知都不是我,豈不什麼都沒有麼?”
喊學人的名字:“XXXX”
學人:“噯”
直接指示:“是什麼?是什麼都沒有麼?”
(當下沒有身體,沒有感知,又不是什麼都沒有,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不是佛(覺),又是什麼?)
學人恍然大悟。
又比如
學人:自己的本來面目能夠見到麼?
答:見不到
學人:為什麼見不到?
答:本來面目就是你自己,你自己又要見本來面目,這樣不就有兩個本來面目麼?就像眼睛難道能看見眼睛自己嗎?
學人:這樣說來,本來面目就是沒有了?
答:眼睛雖然不能看見自身,眼睛卻並非沒有!你現在不去思考辨別善惡,還有亂七八糟的念頭麼?
學人:沒有念頭
答:沒有念頭,是不是像木頭石塊一樣 沒有知覺?
學人:明明白白的!
直接指示:就這個沒有念頭 又不是什麼都沒有的明明白白是什麼?是不是你的本來面目!
口頭禪也
莫以為眾生心想就是佛啊!
經云:「諸佛如來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五 4月 28, 2023 10:38 am
由 恆不住
新老怪 寫: ↑週五 4月 28, 2023 8:53 am
非見聞覺知,不離見聞覺知
作者:南山道長
性者,體也,佛性、法性、清淨自性者也。
自古及今,有多少人於此平地上跌跤!
有人認為,見就是性,佛說見猶離見,見不能及;
有人說,聞就是性,佛說返聞聞自性,要返聞,而非聞本身;
有人說,覺就是性,佛說性非能覺,也非所覺,才是妙覺,妙覺無覺;
有人又說,知就是性,佛說性不以知知,不以識識,無能知所知,知豈能就是性?
由此可見,性非見聞覺知。
見聞覺知,幻事也,不過性體之用也。
人有見聞覺知,佛性自在彰顯,只是人不證者不能知;
草木瓦礫,是無情之物,雖無見聞覺知,但法性仍然自在顯現。
佛性法性,只是一性也,不過異處異名而已。
所以,性無處不在,也不會離見聞覺知,但不是說離開見聞覺知,就沒有性了。
就像說,你就是人,人的所有屬性 不會離開你,但不是說除了你,就沒有人了。
性非見聞覺知,不離見聞覺知。
這一語,萬望學道者 莫錯解錯認,不慎而鑄下千古大恨!
所以,性無處不在,也不會離見聞覺知,但不是說離開見聞覺知,就沒有性了。
非也
若離開見聞覺知外,而有佛性者,外道也!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六 4月 29, 2023 9:29 am
由 新老怪
恆不住
善知識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六 4月 29, 2023 9:38 am
由 新老怪
吳言生
四大皆非五蘊空
●佛教常講五蘊皆空、四大皆空。小乘認為 人由五蘊假合而成,沒有常恆實在的主體,是名“人無我”。所謂蘊,意為積聚、類別。五蘊是對一切有為法處于相互聯繫、生滅變化中的現象作的分類。
據《俱舍論》卷1,它們分別是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五蘊”狹義為現實人的代稱,
廣義指物質世界 色蘊和精神世界余四蘊的總和,是佛教全部教義分析研究的基本對象。
小乘派別認為,“人我”是五蘊的暫時和合,唯有假名,而無實體。
與五蘊相聯系的,關於世界組成,要素的理論是四大。
“四大”指地水火風 四種構成色法 相當物質現象的基本要素。
四大之作用分別 為持保持、攝攝集、熟成熟、長生長。
●世界萬物和人之身體,均由四大組成。佛教以此說明 人身無常、不實、受苦。
《維摩經‧問疾品》︰“四大合故,假名為身。四大無主,身亦非我。”
《金光明經》卷5︰“地水火風共成身,隨彼因緣招異果。同在一處相違害,如四毒蛇居一篋。”
《圓覺經》︰“恆作是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謂發毛爪齒,皮肉筋骨,髓腦垢色,皆歸于地。唾涕膿血,津液涎沫,痰淚精氣,大小便利,皆歸于水。暖氣歸火,動轉歸風。四大各離,今者妄身,當在何處?”
佛教認為世界萬物,和人之身體,均由地水火風,四大組成。
禪宗主張看破,四大五蘊和合的人身,以獲得心靈的解脫︰
“你諸人要參禪么,須是放下著。放下個什麼?放下個四大五蘊,放下無量劫來許多業識。”《續古》卷1《死心新》
眾生由於“不了五陰如空聚,豈知四大若乾城”《傳燈》卷29《惟勁》,
妄執有我,以致沈迷物欲,墜入生死輪回。
●殊不知色受想行識五蘊,不過是虛假的和合,而無實在的主人,譬如無人的聚落;組成人身的地水火風四大,如同海市蜃樓般,的虛幻不實。
“只如四大五蘊不淨之身,即無實義,如夢、如幻、如影、如響。從無量劫來流浪生死,貪愛所使無暫休歇。……
何故?為無智慧,不能了知,五蘊本空,都無所實,逐妄所生,貪欲所拘,不能自在。”《古尊宿》卷11《楚圓》
禪宗形容四大五蘊,虛幻不實的典型喻象是“浮漚”。
樂普《浮漚歌》雲︰
雲天雨落庭中水,水上漂漂見漚起。前者已滅后者生,前后相續無窮已。
本因雨滴水成漚,還緣風激漚歸水。不知漚水性無殊,隨他轉變將為異。
外明瑩,內含虛,內外玲瓏若寶珠。正在澄波看似有,及乎動著又如無。
有無動靜事難明,無相之中有相形。只知漚向水中出,豈知水亦從漚生。
權將漚水類余身,五蘊虛攢假立人。解達蘊空漚不實,方能明見本來真。
《傳燈》卷30《樂普》
此詩抉發人我空之理,喻旨顯明。洞曉四大本空,五蘊非有,即可對生命持超然的態度。
蘇軾《問黃檗長老疾》︰“
四大俱非五蘊空,身心河岳盡銷融。
病根何處容他住,日夜還將藥石攻。”
意為此身,終將歸于空幻,以藥治病,乃徒勞之舉。
陸游《暮次秭歸》︰
“是身初非我,底處著憂怖?
酒酣一枕睡,過盡鮫鱷怒。”《全宋詩》卷2163
范成大《題藥簏》︰
“合成四大本非真,便有千般病染身。
地水火風都散后,不知染病是何人?”同上卷2272
都以詩歌的形式表達了,對四大皆非 五蘊空的,深切體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