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由 妙吉祥如意 »
道德經第六十三首:希言自然 〈原 23章〉
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于人乎?
故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其在道也,曰:餘食贅形,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經文破譯】
『希言自然。』
修道事業是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所以說大道無為而任物自化,是最合乎自然的事了。(希言,真道之別稱也。老子曰:『道法自然。』)
『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
不正常的氣候正是來自於大自然的威力展示,但就是這種由天地造化所形成的狂風暴雨,也不能無日無夜一直持續太久,更何況是畜意違反自然,讓自己處身於有違常態行為的人類,當然就更不能保持長久了。
『故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所以說:墊起腳跟!與人比高低;跨著大步!想要超越人前,這些都是違反自然常態的行為,當然不能持之以恆了。
『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執著於世俗的主觀意識凡事堅持己見的人,怎麼可能得到真理實相的開悟;
迷情於人腦的聰明才智凡事自以為是的人,怎麼可能得到真知妙慧的開發。
『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喜歡自己誇耀自己,行事作風驕傲異常的人,絕對是無有長進不能成就大事業的人。
『其在道也,曰:餘食贅形,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這些人所做的行為都是有違常道的,以修道的標準來說,這些動作行為就像滿桌吃剩的菜餚,或像長在身上的贅肉惡瘤,讓一般人都非常厭惡,更何況於修道有成的聖者怎麼會自處於這種不義之地呢?
【經文校佶】
此章本為通行本第二十三章,經文首段:『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這段共三十一字,這些文字應是與下一章〈第二十四章〉合併成一章。(請參閱前面第十三首﹕『道者同于道』之經文校佶。)
第二十三章通行本原文:
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
故從事於道者,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
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第二十四章通行本原文:
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其在道也,曰:餘食贅形,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對於這兩章的錯簡部份,經我們校佶後得到以下完整之二章:
第六十三首:希言自然 〈原 23章〉
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
故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其在道也,曰:餘食贅形,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第十三首﹕道者同于道 〈原 24章〉
從事於道者,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
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老子書探源】
第六十二首:〈曲則全〉
第六十三首:〈希言自然〉
通行本原來是編排在第二十二章與第二十三章。
校正以上兩章經文,可以印證原版老子書《道德經》確實經過長途搬運,甚而發生連結竹簡皮索斷裂,以致整捆竹簡產生散亂問題。。在此特別給予校訂更正,關於老子書原版的探源考證,作者在本書第一章(老子書與生平考證)有詳細說明。
歷史佐證
《魯氏春秋》魯昭公二十六年 〈西元前五一六年〉
經:冬,十月,天王入於成周。尹氏、召伯、毛伯以王子朝奔楚。
傳:冬,十月,丙申,王起師於滑。辛丑,在郊,逐次於ㄕ。十一月,辛酉,晉師克鞏,召伯盈逐王子朝。王子朝及昭氏之族、毛伯得、尹氏固,南公囂,奉周之典籍奔楚。
.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