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98 頁 (共 619 頁)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二 10月 03, 2023 8:28 am
由 新老怪
:僧問百丈,如何是奇特事?
憑麼住在奇特上,來者理應吃棒。
丈雲:獨坐大雄峰。
丈老竟與人打葛藤了也。若不是葛藤,丈老先得吃棒。
僧禮拜,
瞞你都不知,豈不知法法平等?呆板漢!
丈便打。
還知奇特事麼?不要白挨打囉!
問百丈,
丈雲
禮拜,
丈便打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二 10月 03, 2023 4:34 pm
由 新老怪
洞山當年二十歲參叩南泉,南泉問諸僧︰「今日備齋 以作明天供馬祖,未悉馬祖還來否」?
諸人無對。
洞山出對之曰︰「待有伴即來也」。南泉印許。
洞山价禪師偈曰︰
學道之人不著佛,自然本性現如來,
如來無去當前性,把得當前道始栽」
若有伴即來。伴很多。…水清月自顯,非月有來去。
各位要清楚,不然在拜什麼?
水清月自顯,非月有來去。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三 10月 04, 2023 8:44 am
由 新老怪
第27案 即心即佛
《聯燈會要》舉韶州法海:
師問六祖云:即心即佛,願垂指諭。
祖云:前念不生即心、後念不續即佛;成一切相即心、離一切相即佛。吾若具說,窮劫不盡。聽吾偈云──
即心名慧,即佛乃定。
定慧等持,意中清淨。
悟此法門,由汝習性。
用本無生,雙修是正。
師於言下大悟。
以偈贊曰:
即心原是佛,不悟而自屈。
我知定慧因,雙修離諸物。
“即心即佛”是禪宗的密語,後來馬祖道一傳法,即便廣弘此語。及後此語 成為口頭禪,馬祖便又改授“非心非佛”,用來破口頭禪的傳播。
其實“即心即佛”與“非心非佛”同一密意。
這段公案 則是六祖慧能對“即心即佛”的訓諭,此訓諭非常寶貴,師從任何宗派的學人,都應體會。
“前念不生即心、後念不續即佛”,是說“當下”。
“當下”並不是“現在”,實在是“無時”。
關於這點,說來甚為費辭,讀者有興趣可參閱拙著《大圓滿直指教授密意》(台北全佛出版社即將出版,復旦大學出版社可能稍後出簡體字版)。
所以六祖慧能的訓示等於說,即心即佛 只在當下。
行者當下悟入 心性本來是佛性,那便了知即心即佛,如果思量 以前學回來的名言句義,那便非心;如果思量 以後如何證悟,那便非佛,所以即心即佛 便即是非心非佛。
六祖接下來依“當下”而說“成一切相即心、離一切相即佛”。 “成一切相”是如來藏的現分,一切相都由如來藏功德的現分所成。成相而能不著於相(住在名言句義的世間而不著於名言句義),那便是佛的後得智,所以說是即佛。行者當下現證這“成一切相”同時“離一切相”這境界,便是即心即佛。依此,便可以說是“用本無生,雙修是正”。
如來法身 功德是用(功能),由此功德之用,生起萬法,是為無生之生
(並無生起實體,只生起一切幻象),所以說“用本無生”。
如何證悟此“用本無生”,即須“雙修”,這即是依寧瑪派道 而說的“智識雙運”、“現空雙運”、勝義與世俗雙運。
此中牽涉觀修,非三言兩語可了,所以六祖才說“吾若具說,窮劫不盡”。
法海悟後贊曰:
“即心原是佛,不悟而自屈。
我知定慧因,雙修離諸物”。
“即心原是佛”便是“即心即佛”,不悟而墮輪迴,是故“自屈”。
定慧雙修 即是智識雙運,由此而離一切法(一切名言句義)。
據此即知 法海真的證悟,後來便傳下六祖的旁支法門。
即心即佛。是當下的現量
非心非佛。有思想是比量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三 10月 04, 2023 9:53 am
由 新老怪
雪竇頌:問既有宗,答也攸同。
“樹雕葉落時如何?”
這一問與“不是目前機,亦非目前事時,如何?”
不同,暗裡有指宗之意,只是借境置問。既然來者有宗,相酬也得本分,
體露金風,
明裡暗裡恰好,
雪竇有頌雲:髑髏識盡喜何立,枯木龍吟銷未乾。剛好對上這一問一答。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三 10月 04, 2023 10:49 am
由 新老怪
●如百花林裡過,片葉不沾身。
在欲而無欲,居塵不染塵,如此把得定做得主,心鏡本淨,眾色元空,真如現前,
如天無雲,日月長照。
心若略動,便有所住,即乖法體,落入凡愚,如暗來明去,故云但莫污染。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三 10月 04, 2023 11:03 am
由 新老怪
宋朝二程夫子,有一日應請參加宴席,席中因有藝妓陪酒。
程頤一見 即離席返家,其兄程顥即自如一直到席畢。
隔日 其弟即怒氣沖沖 來至其兄之書齋,謂言其不該。
其兄則笑一笑而言︰
昨日宴中有藝妓,卻吾心中無藝妓,
今日齋中無藝妓,卻你心中有藝妓。
由上可以看出二者,一者心無所住,一者心有所住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四 10月 05, 2023 7:11 am
由 新老怪
第28案 見性成佛
《聯燈會要》舉信州智常:
(智常)謁六祖。祖問:甚麼處來、欲求何事?
云:學人近往白峰山,禮大通禪師,蒙示見性成佛之義。未決狐疑,伏望和尚慈悲指示。
祖云:彼有何言句,汝試舉看,吾為汝證明。
常云:某甲到彼,凡經三月。不蒙開示,為法切故,獨造方丈作禮,請問如何是某甲本心本性。
彼云:汝見虛空否?
甲云見。
彼云:汝見虛空有相貎否?
某甲云:虛空無形,有何相貌。
彼云:汝之本性猶如虛空,觀自性了無一物可見,是名正見。了無一物可知,是名真知。無有青黃長短,但見本源清淨,覺體圓明,即名見性成佛、亦名極樂世界、亦名如來知見。
學人雖聞此說,猶未決了,乞和尚指誨,令無凝滯。
祖云:彼之所示 猶存見知,令汝不了,吾今示汝一偈。
云:
不見一法存無見,大似浮雲遮日面。
不知一法 守空知,還如太虛生閃電。
此之知見瞥然興,錯認何曾解方便。
汝今一念自知非,自己靈光常顯現。
常聞偈,心意豁然。述偈云:
無端起知見,著相求菩提,
情存一念悟,寧越昔時迷。
自性覺源體,隨照枉遷流,
不入祖師室,茫然趣兩頭。
這則公案,六祖指示見性成佛。禪宗作如此 直接指示並不多見,因此公案珍貴。
現在只略說其大概,讀者須詳讀原文。
大通禪師指示智常,是用空見、無相 來說見性成佛。
所以用虛空來說無相,了無一物可知 來說空見。
智常懷疑,證明智常 實在已得知見,只是未能決定,若在常人 便會拿著大通禪師所說來作觀修、等持。
六祖說,大通開示“猶存見知”,因此用一偈語 來令智常明白。
偈語的意思是:
由不見一法 而說為無,那便是有如浮雲遮日,只見浮雲而不見日,只見為無而不知有。
由不知一法 而守空知(知一切法空),那便等於是在虛空中 無端生起閃電,且以閃電為虛空。當如是知見興起時,便成錯認,以空為究竟。
若知此為錯認,便是心性 生起靈光,這便是見性成佛。
智常因六祖的開示而悟,於是述偈。偈言的意思是說:
若起知見,便是著相求菩提(著知見的相,例如著於空性、著於緣起)。
如果有心 去求開悟,便不可能 超越昔日的迷網。
覺知自性 是覺性的本源,便知道追隨知見 只是枉作輪迴。
若不得六祖的指示,便會茫茫然 趣入有無、能所等二種邊見。
六祖的開示,如同寧瑪派的直指教授,可參考蓮花生大士的《大圓滿直指教授》、龍青巴的《大圓滿虛幻休息》、摧魔洲尊者(第一世敦珠法王)的《無修佛道》。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四 10月 05, 2023 7:57 am
由 新老怪
●明鏡當台列像殊,一一面南看北斗。
若是明鏡當台 每一樣東西 自然分明,我們的佛性 也像個大圓鏡,胡來胡顯,漢來漢顯,
《金剛經》雲: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一一是法法平等,無有高下。
面南看北斗,
面朝南看北斗,試著看成麼!?因為法法平等讓你學會無住心,面朝南看北斗,還能見什麼?不見就能放下,
《金剛經》雲: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應緣接物,隨用隨了。
斗柄垂,無處討,拈得鼻孔失卻口。
斗柄垂 與麻三斤,花藥欄如出一轍,
另則鬥上掉了把鼻,無處索取,即覓法身覓不可得。
拈得鼻孔失卻口——得二失一。
“得二失一”——“一不道,二不是。”還知落處麼?參!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四 10月 05, 2023 8:20 am
由 新老怪
永嘉禪師云:
覺即了,不施功,一切有為法不同,(有功之功皆無常,無功之功不虛棄)
住相布施生天福,猶如仰箭射虛空,(不與般若相應,為著相故,成有為功行)
勢力盡,箭還墜,招得來生不如意,(人天福謝故為三生冤,因福盡業在)
爭似無為實相門,一超直入如來地。(法法絕待,盡皆照體獨立)
無為實相門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四 10月 05, 2023 8:38 am
由 新老怪
拈得鼻孔失卻口
後學感受 大道無遍,佛法亦然
拈得鼻孔,桌上供的二燈
失卻口,主燈在那裡?
其實,鼻孔直通氣管
我們個個日用而不知
一呼一吸
所以
將三門拈到燈籠上
用燈籠去照明三門
太平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