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沙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

一點念想
皮皮猪

Re: 恆沙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

文章 皮皮猪 »

《西遊記》第十四回,三藏剛收悟空為徒,就遇到六個翦徑的毛賊,「一個喚做眼看喜;一個喚做耳聽怒;一個喚做鼻嗅愛;一個喚做舌嘗思;一個喚做意見欲;一個喚做身本憂。」

明朝謝肇淛《五雜爼》評說《西遊記》:「以猿為心之神,以猪為意之馳,其始之放縱,……至死靡它,蓋亦求放心之喻,非浪作也。」一般認為《西遊記》與唯識「八識」有關的論者,視三藏師徒四人分別為八識的代表:三藏為「阿賴耶識」;沙僧為「末那識」;悟空為第六識;八戒為前五識...

好大膽的沙和尚,整天騙大師兄
訪客

無生法忍

文章 訪客 »

大開兄說;
佛陀隨後做了很多講解
是啊,要歸類清楚,否則老是搞成大雜燴,還是雞同鴨講!
真正教你怎麼修,是在第四卷
這是要契入諸法實相當中的一種觀法.
例如第四卷經文說:
若此見聽,離於明、暗、動、靜、通、塞,畢竟無體,
猶如念心,離於前塵,本無所有。
龍樹的大智度論(卷86)說;
「乃至作佛常不生惡心,是故名無生忍。
論者言得是忍,觀一切法畢竟空,斷緣心心數不生,是名無生忍。」
認識到的義理(名),和證到畢竟不同!
印光大師文書中說過,
「真無生忍,實非小可,乃破無明證法性,最下者為圓教初住菩薩,
即別教之初地也,談何容易?」
無生法忍究竟意義,雖是指一切法本無有生.滅,
初學者而言,還是有"隨緣現生.現滅的過程"。
要論諸法有性,無性,都是過程,證得諸法實像就是離於前塵,本無所有。
頭像
大開眼界
文章: 1648
註冊時間: 週五 12月 31, 2021 6:32 pm

Re: 無生法忍

文章 大開眼界 »

訪客 寫: 週三 1月 05, 2022 1:00 am 這是要契入諸法實相當中的一種觀法.
例如第四卷經文說:
若此見聽,離於明、暗、動、靜、通、塞,畢竟無體
猶如念心,離於前塵,本無所有。

離於明 暗 動 靜 通 塞】這是拔根後的成就
拔根後,才能離於明 暗 動 靜 通 塞
沒有常來

借用一角

文章 沒有常來 »

偶然讀到河中雨法友貼文:
次草兄阿~莫怪我沒耐心,你提示這麼白,他還是不懂
他這種障礙有很多原因,最大的原因是自以為是,固執起來旁人很難幫忙
所謂"他還是不懂"?應該是那位老兄基礎的佛學教育都沒安頓好之前,,
就急著想有一番作為,他也真的很認真在讀各種佛經,但他有看沒有懂,
再加上連文法底子有問題,又"很獹",例如始終都覺得千錯萬錯都是別人
的錯,從來不承認自己有錯。
沒有常來

借用一角

文章 沒有常來 »

他說>>[前六識是色法。不是心法],

這就是天大的笑話,
沒有常來

借用一角

文章 沒有常來 »

最大的原因是自以為是,固執起來旁人很難幫忙。
如果是我個人,最簡單只能貼一些最基礎的文章(最好是白話文)出來,
但不要說是要給他看,要說大家一起研究
但要有"好心給雷親"的心理準備!
沒有常來

Re借用一角

文章 沒有常來 »

例如:佛學辭典

名相:色法
釋文:...廣義言之,乃總稱物質之存在。泛指有質礙之物,
即佔有一定之空間,具有自他互相障礙,及會變壞之性質者。

一切法可分為色法、心法、心所法、心不相應行法、無為法等五位,
其中
色法在五蘊分類中稱為色蘊,
心法稱為識蘊。

在小乘俱舍五位七十五法和大乘法相宗五位百法中均將色法分為三類十一種:
(一)五根(眼、耳、鼻、舌、身),
(二)五境(色、聲、香、味、觸),
(三)無表色。

在五位七十五法中,
色法在心法之前,因其能引起貪欲愛樂等染法,被視為最重要之對治對象;
而五位百法中,色法則在心法、心所法之後,乃因其不能獨立生起,
而僅為前二者之變現。
沒有常來

Re:借用一角

文章 沒有常來 »

又例如:

名相:心法
釋文:...宇宙萬有可分成五位(心王、心所法、色法、不相應行法、無為法),
心法即其一,指心王。

於小乘俱舍論五位七十五法之說中,心法僅有一種,即六識心王;
於大乘百法明門論五位百法之說中,則謂心法有八種,即八識。

唯一切萬有若以色心二法分類時,則總合心王與心所,稱為心法,相對於色法。
聚散兩依依

Re: 恆沙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

文章 聚散兩依依 »

孔維勤:宋釋永明延壽論心王義至八識之展開

心王以能所依四句分別,永明析八識心王,其言曰:

又能所依四句分別,一、唯能依非所依,即心所法﹔二、唯所依非能依,即五色根﹔三、俱句,即八識心王﹔四、俱非,即外色法。[5]

永明提出八識心王,即心心所法,心所法與五色根,永明又說商主與商人之喻:

有一商主者,即是心王,將諸商人者,即是眼等六識,商人貨易珍寶義,若眼商人,被色塵所易,貨眼自性之珍寶,若耳商人,被聲麈所易,貨耳自性之珍寶,齎持重寶者,即是俱懷佛性,經過險路者,即是三界之險,有六趣之迷津。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者,即是意根能起隨念計變之分別,常引導五根入於善惡。[6]

此商主是心王,商人有眼、耳、鼻、舌、身、意。各具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眼識能見、耳識能聞、鼻識能嗅、舌識能味、身識能觸、意識能起隨念計度分別。其中六根,本懷佛性珍寶,皆是心外逐物,才易自家珍寶,永明八識心王,俱是心心所法,心王心數,從是展開永明八識之說。
恆沙遍數皆是妄自心取妄皆非心

Re: 恆沙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

文章 恆沙遍數皆是妄自心取妄皆非心 »

凡所有相盡皆虛妄
不經大死焉得再生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