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頁 (共 29 頁)
Re: 一片琉璃瓦
發表於 : 週三 3月 23, 2022 8:43 am
由 周善為
次草 寫: ↑週三 3月 23, 2022 8:20 am
東正 寫: ↑週日 3月 20, 2022 6:45 pm
無為法而“有”差別...
這是分別心
當認知有這麼“無為”的存在時
差別相就升起來
所以
有所得其實不異於無所得
有為不異無為
這是真無為
難在
眾生容易心安住在“先入”裡面
而“取”了“無為”之後便,差別“有為”
這都是因為住“無為法而有差別”
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無為就是空
對空的體驗深度不同,而有差別
不是認為有“無為”的存在
一念不覺生三細
源頭的生,如何生
能不能抓對原因方向
才能深入
三乘共法是空
是共相
為為法的差別就是唯佛能自相空
其他自相不空
所以佛十八不共法
中如來十力
4.復次,如來,知眾生種種諸根差別,如實知,是名如來第四力。……
5.復次,如來,悉知眾生種種意解,如實知,是名第五如來力。……
這兩點直指目前眾生難以自覺之處
光是文字相就分不清楚
如何繼續前進
踩著不清楚的前步,能走出清楚的下步嗎
除非是頓覺人
如果有兩個名相要連結
只要打入關鍵字,在大正藏搜尋
就可找到相關經文說法
這些動作都是主動性的
如果不主動
大部份是衝動
這麽簡單的心理
大家看不出嗎
偏偏很多人會認為自己觀念是對的
而懶得查證
既然是對的更應主動才對
事關己啊
如果連關心自己都不主動
談佛法根本無濟於事
如是如是!
即使是頓覺人,也必然經過長期漸修。
在長期漸修逐步依經解義之中,
必然能夠化解經文字面上的矛盾,
而不至於違背佛說。
Re: 一片琉璃瓦
發表於 : 週三 3月 23, 2022 9:00 am
由 東正
貢巴 寫: ↑週三 3月 23, 2022 7:45 am
東正 寫: ↑週三 3月 23, 2022 7:34 am
貢巴 寫: ↑週三 3月 23, 2022 7:31 am
東正 寫: ↑週三 3月 23, 2022 4:57 am
南無三曼多 姆陀難 嗡 缽羅波剌塔里 舍利三曼多 阿托阿托 阿鐸阿鐸 比哩地微 比哩地微 地微娑哇哈
唸一億遍了嗎?!
咒,展示出來
不是自己,多厲害、多精進
學鴨子滑水吧。
咒舆自身,不能溶為一體
就不要再見笑了.....
^^
是的
師兄您說的沒錯
不才會精進努力的
感謝
我的眼睛『看住你』!
.
。咒名是啥?
貢巴師兄
這是堅牢地天咒
讚歎感恩
堅牢地天慈悲護持
一切眾生無殤無恐懼
^^
Re: 一片琉璃瓦
發表於 : 週三 3月 23, 2022 9:10 am
由 東正
次草 寫: ↑週三 3月 23, 2022 8:20 am
東正 寫: ↑週日 3月 20, 2022 6:45 pm
無為法而“有”差別...
這是分別心
當認知有這麼“無為”的存在時
差別相就升起來
所以
有所得其實不異於無所得
有為不異無為
這是真無為
難在
眾生容易心安住在“先入”裡面
而“取”了“無為”之後便,差別“有為”
這都是因為住“無為法而有差別”
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無為就是空
對空的體驗深度不同,而有差別
不是認為有“無為”的存在
一念不覺生三細
源頭的生,如何生
能不能抓對原因方向
才能深入
三乘共法是空
是共相
為為法的差別就是唯佛能自相空
其他自相不空
所以佛十八不共法
中如來十力
4.復次,如來,知眾生種種諸根差別,如實知,是名如來第四力。……
5.復次,如來,悉知眾生種種意解,如實知,是名第五如來力。……
這兩點直指目前眾生難以自覺之處
光是文字相就分不清楚
如何繼續前進
踩著不清楚的前步,能走出清楚的下步嗎
除非是頓覺人
如果有兩個名相要連結
只要打入關鍵字,在大正藏搜尋
就可找到相關經文說法
這些動作都是主動性的
如果不主動
大部份是衝動
這麽簡單的心理
大家看不出嗎
偏偏很多人會認為自己觀念是對的
而懶得查證
既然是對的更應主動才對
事關己啊
如果連關心自己都不主動
談佛法根本無濟於事
^^
不才知道次草師兄說的
不才說的就是此一念混淆的難以察覺
畢竟
這是常聽到的內容
可以如您說的“就是常識”
但是
一念不覺四字
還是無法悉心體會
^^
如同慈悲喜捨
四無量是一種常識
但能真實做到的人
是真正的大行者
讚歎諸佛
^^
合十
Re: 一片琉璃瓦
發表於 : 週三 3月 23, 2022 9:12 am
由 東正
讚歎
令一切眾生歡喜者
頂禮
令一切眾生歡喜者
Re: 一片琉璃瓦
發表於 : 週三 3月 23, 2022 9:21 am
由 周善為
如次草兄所舉《金剛經》文:「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雜阿含474經》所說,亦屬同一旨趣,如下。
佛告阿難:
初禪正受時,言語寂滅;
第二禪正受時,覺觀寂滅;
第三禪正受時,喜心寂滅;
第四禪正受時,出入息寂滅;
空入處正受時,色想寂滅;
識入處正受時,空入處想寂滅;
無所有入處正受時,識入處想寂滅;
非想非非想入處正受時,無所有入處想寂滅;
想受滅正受時,想受寂滅,是名漸次諸行寂滅。
按:若是長期薰修、老實讀經的利根頓覺人,初禪言語寂滅時,第二禪覺觀,第三禪喜心,......乃至最終的想受,必然同時寂滅。何以故?第二禪覺觀,......乃至最終的想受,豈不是言語?所以言語寂滅時,九種禪境一時俱滅,九次第定一次到位。
所以,六祖大師才說:「若起正真般若觀照,一剎那間,妄念俱滅;若識自性,一悟即至佛地」。正因未能全然寂滅,言語寂滅而覺觀未滅,覺觀寂滅而喜心未滅,......這樣才有了九次第定之教說。
這就是「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的解釋,如《金剛經》本身的經文所說:「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來,......實無有法名阿羅漢,......如來在然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莊嚴佛土者,則非莊嚴,是名莊嚴」,亦同於「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之意。
Re: 一片琉璃瓦
發表於 : 週三 3月 23, 2022 9:26 am
由 周善為
大乘學人自己要努力,不要丟大乘教法的臉面,不要讓南傳漫步犀牛等人看衰小才好。
按:漫步犀牛明確寫道「個人確實對於許多標榜 "大乘教法",毫不認同。」
Re: 一片琉璃瓦
發表於 : 週三 3月 23, 2022 9:31 am
由 東正
周善為 寫: ↑週三 3月 23, 2022 9:21 am
如次草兄所舉《金剛經》文:「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雜阿含474經》所說,亦屬同一旨趣,如下。
佛告阿難:
初禪正受時,言語寂滅;
第二禪正受時,覺觀寂滅;
第三禪正受時,喜心寂滅;
第四禪正受時,出入息寂滅;
空入處正受時,色想寂滅;
識入處正受時,空入處想寂滅;
無所有入處正受時,識入處想寂滅;
非想非非想入處正受時,無所有入處想寂滅;
想受滅正受時,想受寂滅,是名漸次諸行寂滅。
按:若是長期薰修、老實讀經的利根頓覺人,初禪言語寂滅時,第二禪覺觀,第三禪喜心,......乃至最終的想受,必然同時寂滅。何以故?第二禪覺觀,......乃至最終的想受,豈不是言語?所以言語寂滅時,九種禪境一時俱滅,九次第定一次到位。
所以,六祖大師才說:「若起正真般若觀照,一剎那間,妄念俱滅;若識自性,一悟即至佛地」。正因未能全然寂滅,言語寂滅而覺觀未滅,覺觀寂滅而喜心未滅,......這樣才有了九次第定之教說。
這就是「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的解釋,如《金剛經》本身的經文所說:「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來,......實無有法名阿羅漢,......如來在然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莊嚴佛土者,則非莊嚴,是名莊嚴」,亦同於「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之意。
^^
請教周師兄
華嚴經這段話
「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
您是怎麼理解的呢?
Re: 一片琉璃瓦
發表於 : 週三 3月 23, 2022 9:43 am
由 周善為
東正 寫: ↑週三 3月 23, 2022 9:31 am
周善為 寫: ↑週三 3月 23, 2022 9:21 am
如次草兄所舉《金剛經》文:「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雜阿含474經》所說,亦屬同一旨趣,如下。
佛告阿難:
初禪正受時,言語寂滅;
第二禪正受時,覺觀寂滅;
第三禪正受時,喜心寂滅;
第四禪正受時,出入息寂滅;
空入處正受時,色想寂滅;
識入處正受時,空入處想寂滅;
無所有入處正受時,識入處想寂滅;
非想非非想入處正受時,無所有入處想寂滅;
想受滅正受時,想受寂滅,是名漸次諸行寂滅。
按:若是長期薰修、老實讀經的利根頓覺人,初禪言語寂滅時,第二禪覺觀,第三禪喜心,......乃至最終的想受,必然同時寂滅。何以故?第二禪覺觀,......乃至最終的想受,豈不是言語?所以言語寂滅時,九種禪境一時俱滅,九次第定一次到位。
所以,六祖大師才說:「若起正真般若觀照,一剎那間,妄念俱滅;若識自性,一悟即至佛地」。正因未能全然寂滅,言語寂滅而覺觀未滅,覺觀寂滅而喜心未滅,......這樣才有了九次第定之教說。
這就是「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的解釋,如《金剛經》本身的經文所說:「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來,......實無有法名阿羅漢,......如來在然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莊嚴佛土者,則非莊嚴,是名莊嚴」,亦同於「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之意。
^^
請教周師兄
華嚴經這段話
「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
您是怎麼理解的呢?
東正兄
您會拿這個問題來問周某,必然是因為您認為周某的某項說詞,與上述華嚴經所說有所牴觸。所以,按照論義的規則,您應該率先說出,周某哪項說辭牴觸了華嚴經,而非自己偷懶卻要求周某先去解釋上述經文。對吧?
Re: 一片琉璃瓦
發表於 : 週三 3月 23, 2022 9:46 am
由 東正
周善為 寫: ↑週三 3月 23, 2022 9:43 am
東正 寫: ↑週三 3月 23, 2022 9:31 am
周善為 寫: ↑週三 3月 23, 2022 9:21 am
如次草兄所舉《金剛經》文:「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雜阿含474經》所說,亦屬同一旨趣,如下。
佛告阿難:
初禪正受時,言語寂滅;
第二禪正受時,覺觀寂滅;
第三禪正受時,喜心寂滅;
第四禪正受時,出入息寂滅;
空入處正受時,色想寂滅;
識入處正受時,空入處想寂滅;
無所有入處正受時,識入處想寂滅;
非想非非想入處正受時,無所有入處想寂滅;
想受滅正受時,想受寂滅,是名漸次諸行寂滅。
按:若是長期薰修、老實讀經的利根頓覺人,初禪言語寂滅時,第二禪覺觀,第三禪喜心,......乃至最終的想受,必然同時寂滅。何以故?第二禪覺觀,......乃至最終的想受,豈不是言語?所以言語寂滅時,九種禪境一時俱滅,九次第定一次到位。
所以,六祖大師才說:「若起正真般若觀照,一剎那間,妄念俱滅;若識自性,一悟即至佛地」。正因未能全然寂滅,言語寂滅而覺觀未滅,覺觀寂滅而喜心未滅,......這樣才有了九次第定之教說。
這就是「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的解釋,如《金剛經》本身的經文所說:「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來,......實無有法名阿羅漢,......如來在然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莊嚴佛土者,則非莊嚴,是名莊嚴」,亦同於「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之意。
^^
請教周師兄
華嚴經這段話
「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
您是怎麼理解的呢?
東正兄
您會拿這個問題來問周某,必然是因為您認為周某的某項說詞,與上述華嚴經所說有所牴觸。所以,按照論義的規則,您應該率先說出,周某哪項說辭牴觸了華嚴經,而非自己偷懶卻要求周某先去解釋上述經文。對吧?
^^
師兄您誤會了
沒有牴觸^^
怎麼可能牴觸
==
不才純粹問您對於此句的見解
還請師兄慈悲分享
Re: 一片琉璃瓦
發表於 : 週三 3月 23, 2022 10:00 am
由 周善為
東正 寫: ↑週三 3月 23, 2022 9:46 am
周善為 寫: ↑週三 3月 23, 2022 9:43 am
東正 寫: ↑週三 3月 23, 2022 9:31 am
周善為 寫: ↑週三 3月 23, 2022 9:21 am
如次草兄所舉《金剛經》文:「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雜阿含474經》所說,亦屬同一旨趣,如下。
佛告阿難:
初禪正受時,言語寂滅;
第二禪正受時,覺觀寂滅;
第三禪正受時,喜心寂滅;
第四禪正受時,出入息寂滅;
空入處正受時,色想寂滅;
識入處正受時,空入處想寂滅;
無所有入處正受時,識入處想寂滅;
非想非非想入處正受時,無所有入處想寂滅;
想受滅正受時,想受寂滅,是名漸次諸行寂滅。
按:若是長期薰修、老實讀經的利根頓覺人,初禪言語寂滅時,第二禪覺觀,第三禪喜心,......乃至最終的想受,必然同時寂滅。何以故?第二禪覺觀,......乃至最終的想受,豈不是言語?所以言語寂滅時,九種禪境一時俱滅,九次第定一次到位。
所以,六祖大師才說:「若起正真般若觀照,一剎那間,妄念俱滅;若識自性,一悟即至佛地」。正因未能全然寂滅,言語寂滅而覺觀未滅,覺觀寂滅而喜心未滅,......這樣才有了九次第定之教說。
這就是「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的解釋,如《金剛經》本身的經文所說:「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來,......實無有法名阿羅漢,......如來在然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莊嚴佛土者,則非莊嚴,是名莊嚴」,亦同於「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之意。
^^
請教周師兄
華嚴經這段話
「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
您是怎麼理解的呢?
東正兄
您會拿這個問題來問周某,必然是因為您認為周某的某項說詞,與上述華嚴經所說有所牴觸。所以,按照論義的規則,您應該率先說出,周某哪項說辭牴觸了華嚴經,而非自己偷懶卻要求周某先去解釋上述經文。對吧?
^^
師兄您誤會了
沒有牴觸^^
怎麼可能牴觸
==
不才純粹問您對於此句的見解
還請師兄慈悲分享
您為何選擇這段經文,而非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