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通、四大、與識的關聯性:依長阿含堅固經

恆不住
文章: 1915
註冊時間: 週三 2月 02, 2022 7:09 pm

Re: 神通、四大、與識的關聯性:依長阿含堅固經

文章 恆不住 »

藍海千尋 寫: 週四 2月 16, 2023 12:20 pm
經云:
今復於此,演說大乘《無量義經》,亦說諸法本來空寂,代謝不住,念念生滅。善男子!是故,初說、中說、今說,文[*]辭是一,而義[15]差異。義異故,眾生解異;解異故,得法、[16]得果、得道亦異
你想說什?

這跟四十餘年所說三乘法未曾顯實並無牽扯。

眾生依四十餘年所說修習 不得疾成無上菩提,請問:如何自力成佛?
經云:[....今說,文辭是一,而義差異。義異故,眾生解異;解異故,得法、[16]得果、得道亦異[/quote]

這一段佛說,您來白話譯看看
是我說應理
還是您說。
今說就是佛現在顯真實,演說大乘無量義經

您說呢?


經云:
今復於此,演說大乘《無量義經》,亦說諸法本來空寂,代謝不住,念念生滅。善男子!是故,初說、中說、今說,文辭是一,而義差異。義異故,眾生解異;解異故,得法、[16]得果、得道亦異。
藍海千尋
文章: 5505
註冊時間: 週六 3月 20, 2021 9:02 pm

Re: 神通、四大、與識的關聯性:依長阿含堅固經

文章 藍海千尋 »

經云:
今復於此,演說大乘《無量義經》,亦說諸法本來空寂,代謝不住,念念生滅。善男子!是故,初說、中說、今說,文辭是一,而義差異。義異故,眾生解異;解異故,得法、[16]得果、得道亦異。
前段經文:初中後說指四十餘年所說。

此段文:
初說中說..指四十餘年所說
今說:指無量義經

無量義經只說:四十餘年未曾顯實,並未說無量義經顯實。

(依此段經文判別:無量義經亦未顯實)

顯實在:法華經。
Viirya
文章: 3140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Re: 神通、四大、與識的關聯性:依長阿含堅固經

文章 Viirya »

初說、中說、今說,文辭是一,而義差異。
當中的文辭是一指的是每說皆是在說諸法本來空寂,代謝不住,念念生滅。
過去四十年未如是說出此一事實
於今日說無量義經時方說出
藍海千尋
文章: 5505
註冊時間: 週六 3月 20, 2021 9:02 pm

Re: 神通、四大、與識的關聯性:依長阿含堅固經

文章 藍海千尋 »

初說、中說、今說,文辭是一,而義差異。
當中的文辭是一指的是每說皆是在說諸法本來空寂,代謝不住,念念生滅。
過去四十年未如是說出此一事實
於今日說無量義經時方說出
四十餘年所說三乘法 (初中後說)皆唯說“諸法本來空寂,代謝不住,念念生滅”。

簡言之:三乘法皆是立於有諸法而說無諸法 。

以是故,不能真正從蘊法解脫出來 ,不能真解脫,故說皆不能疾成無上菩提。

雖三乘法(初中後)皆唯說:
“諸法本來空寂,代謝不住,念念生滅‘’

初不是中,中不是後 ,故義不同,義不同故,解義就不同,解義不同故,得道得果就不同。(得道不同故道果無常,無常不定故),不能疾成無上菩提。

今說無量義經,亦說諸法本來空寂,代謝不住,念念生滅,是故(亦未顯實) 。
無量義經雖未顯實,却昭顯實契機已至。
怪道1412

Re: 神通、四大、與識的關聯性:依長阿含堅固經

文章 怪道1412 »

何謂神通 大寂法師撰

佛法絕對排斥宋七力那種欺詐式的神通,卻不否定有真正客觀神通的存在,神通的存在性甚至遍布於整個印度哲學,印度人不僅追求生命之智慧與個人之解脫,也重視由解脫而開展出來的神通,它代表了修行人於內自在而表現於外的主宰能力,換句話說,內外一如、內外無分別性展現了佛法之性格,尤其是般若無分別心之性格,何以故?所謂內外一如與無分別,意味著:假如於內解脫自在,必也於外解脫自在,於內解脫自在又意函不受煩惱之支配而從種種的束縛中解脫出來,於此種內在世界中,主體享受著完全的自由;於外解脫自在則意函不受物質之限制而從一切的制度中解脫出來,於此種外在世界中,主體具有完全的能力使外境隨自心而轉,如果外境無法隨心而轉,充其量只表示主體未達神通自在之境,仍受著某種程度的限制。然而,一個理論哲學家必然會發問:為什麼一定要物隨心轉,只要智慧足夠的話,心不受物轉就好了,何必還要像上帝一般地「物隨心轉」?

答案很簡單,必須論證出物隨心轉,才能使前面所說的「內外一如」這個命題成立,若只有心不受物轉的內在智慧,而沒有物隨心轉的外在神通,那麼「內外一如」這個佛教的根本命題將無法成立,如果這個根本命題無法成立的話,佛教諸多義理之架構將全盤地受到動搖,佛經三藏十二部經典之聖教量也將受到嚴重的質疑。

可是反過來說,若欲令「內外一如」之根本命題成立,復需論證神通之存在,若其真得存在,其充足理由在哪裡?是什麼樣的條件支持它而使它得以存在。若能清晰地將這些問題一一地理清,不僅能證成神通的存在性與「內外一如」命題之成立,復能使人對神通之充要條件有了較清楚之掌握,往後就不容易受「宗教詐財」之騙。

心力為神通發生的重要條件,因為心力既然可以使抽像之心理活動停止,它同樣可以使外在之物透過抽像之心力而使之變化。依木村泰賢的說法,後三支使心的可能性開展出來(一般人過著唯物的生活,而極內住的行者則全然活於唯心中),然不獨心被開展出來,吾人之肉體、諸根之性質、持相、狀態,亦由修行而發揮高等之能力,進一步而言,由於萬法唯心造,客觀的萬有系列亦應三支的開展而開展,何以故?心與客觀界,共為自性之開展,其間因有本質的聯絡,是以發揮高等能力則能支配客觀界故,這種能力不是新獲之力,不外吾人本來具備能力之開展耳。吾人專念於一所緣境時(內觀存想),其所緣境全然占領意識(六塵緣影),激之則帶現實性而來(根身器界);又依實際精神之統一,通常人所不及的精神能力,胥得發揮之,故常從事精神統一之瑜伽行者,依之而得不思議神力,皆屬可信而毫不足怪者。瑜伽之目的,在於脫小我而表無縛大我之面目,此無縛自由之境,即神通力之寫象。

http://php2.twinner.com.tw/files/jimmy86/2.pdf
周善為
文章: 2037
註冊時間: 週二 2月 01, 2022 8:49 am

Re: 神通、四大、與識的關聯性:依長阿含堅固經

文章 周善為 »

「若只有心不受物轉的內在智慧,而沒有物隨心轉的外在神通,那麼「內外一如」這個佛教的根本命題將無法成立,如果這個根本命題無法成立的話,佛教諸多義理之架構將全盤地受到動搖,佛經三藏十二部經典之聖教量也將受到嚴重的質疑。」???

「內外一如」意指,外界即內心,內心即外界,二端俱泯,心物雙亡,故謂之一如。

如是謂之「不受物轉的智慧亅,既已心物雙亡,哪裡還會產生「物隨心轉」的欲求?
怪道1412

Re: 神通、四大、與識的關聯性:依長阿含堅固經

文章 怪道1412 »

阿含經故事選(共106則,紙本742頁) 莊春江 編著 (不同意被抄襲或營利性引用)

097.誰先見佛陀

  有一次,佛陀住在憍薩羅國首都舍衛城南郊的祇樹給孤獨園。

  一天,三十三天的統領釋提桓因來見佛陀,勸請佛陀到三十三天為佛陀的母親說法,得到佛陀的默許。

  隔了幾天,佛陀心想:人間的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等四眾弟子,有許多是懈怠不十分樂意聽法的,他們不努力使自己證果,也不努力求進步,我應當離開他們一陣子,以重新激起他們對法的渴望。於是,佛陀離開給孤獨園,以神通力來到三十三天。

  釋提桓因看見佛陀來了,領著天眾們迎接佛陀,向佛陀頂禮請安。

  這時,佛陀又展現神通力,將自己的身體變大到一由旬,並隱其形,讓人類即使以天眼神通也看不到他。

  佛陀坐在石座上,母親摩耶領著許多天女們來禮見佛陀,釋提桓因與許多三十三天的天眾,也都來禮見佛陀,圍坐在佛陀的四周,準備聽聞佛陀說法。佛陀的說法,先讓他們生起歡喜心,接著說布施、持戒等人天善行,再說欲貪是大禍患,是不清淨的,應當捨離。待他們能接受這些道理,有了聽聞佛法的基礎後,便開始宣講苦、集、滅、道等佛法核心的四聖諦。說完四聖諦後,在座的天眾們,有許多即證得了初果。

  說法完畢後,釋提桓因問佛陀說:

  「世尊!我應當以什麼類的食物供養如來呢?用人間的食物呢?還是天界的食物?」

  「釋提桓因!用人間的食物。為什麼呢?因為我生於人間,長於人間,在人間成佛。」

  「是的,世尊!又,吃飯的時間,是以天上的為準呢?還是以人間的為準?」

  「釋提桓因!以人間的時間為準。」

  「好的,世尊!」

  這樣一來,釋提桓因就以人間的食物,人間的時間供養佛陀。三十三天的天眾們,因此老是看見佛陀在進食,而議論紛紛。

  佛陀知道了,只好再展神通,在想見諸天時,才讓諸天眾來,要諸天離開時,他們就離開。釋提桓因也向諸天解釋,佛陀是依人間的時間進食,而不依三十三天的時間。

  就這樣,人間的四眾弟子們,有好一段時日見不到佛陀,因而開始想念佛陀,紛紛向尊者阿難探詢。

  尊者阿難也不知道佛陀到哪裡去了。

  即使天眼第一的尊者阿那律,觀遍了各個世界,也看不見佛陀在哪裡。

  尊者阿難還一度懷疑,佛陀會不會入涅槃了呢?

  就這樣過了三個月,直到有一天,一位三十三天的天子告訴尊者阿那律,大家才知道,原來佛陀在三十三天為母親說法。於是,大家公推神足神通第一的尊者目犍連,到三十三天請求佛陀返回人間。

  尊者目犍連到了三十三天,看見佛陀

(中略)

按語:
  一、本則故事取材自《增壹阿含第三六品第五經》。

  二、由旬,為長度單位,有說是約十九點五公里,有說是八點五公里(參考《中華佛教百科全書》第一八一二頁)。依《長阿含第三0世記經》〈忉利天品〉說,忉利天身長一由旬,而人的身長為三肘半(一肘為二十四指,約十八吋),所以佛陀到忉利天(即三十三天),要將身長增到與忉利天眾身長相當,亦屬合理。

  三、三十三天的時間,與人間是不一樣的。依《長阿含第七弊宿經》說,人間百年,相當於忉利天的一日一夜,而忉利天眾的壽命,約為千年,相當於人間的三千多萬年。

  四、佛陀說,他曾經利用神通,以意生身到梵天去,也曾經利用神通,以四大組成的色身到梵天去(《相應部第五一相應第二二經》)。本故事說佛陀到三十三天,推斷應是以五蘊之身上去的,原因之一:人們在人間找不到佛陀,之二:佛陀在三十三天仍食用人間的飲食。

////
如是謂之「不受物轉的智慧亅,既已心物雙亡,哪裡還會產生「物隨心轉」的欲求?...恆順眾生,隨緣妙用?!
周善為
文章: 2037
註冊時間: 週二 2月 01, 2022 8:49 am

Re: 神通、四大、與識的關聯性:依長阿含堅固經

文章 周善為 »

《增壹阿含36品5經》(莊春江標㸃)

是時,目連屈{申}[伸]臂頃,還詣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往詣四部眾,而告之曰:
  「諸賢當知,却後七日,如來當來下至閻浮里地僧迦尸大池水側。」
  爾時,四部眾聞此語已,歡喜踊躍,不能自勝。
  是時,波斯匿王、優填王、惡生王、優陀延王、頻毘娑羅王,聞如來却後七日,當至僧迦尸國大池水側,極懷歡喜,不能自勝。
  是時,毘舍離人民之眾,迦毘羅越釋種,拘夷羅越人民之眾,聞如來當來至閻浮里地,聞已,歡喜踊躍,不能自勝。
  爾時,波斯匿集四種之兵,詣池水側,欲見世尊。
  是時,五王皆集兵眾往世尊所,欲得覲省如來及人民之眾,迦毘羅越釋皆悉往世尊所,及四部之眾皆悉往世尊所,欲得見如來。
爾時,臨七日頭,釋提桓因告自在天子曰:
  「汝今從須彌山頂至僧迦尸池水作三道路,觀如來不用神足至閻浮地。」
  自在天子報曰:
  「此事甚佳,正爾時辦。」
  爾時,自在天子即化作三道金、銀、水精,是時,金道當在中央,{俠}[夾]水精道側、銀道側,化作金樹,當於爾時,諸神妙尊天七日之中皆來聽法。
  爾時,世尊與數千萬眾前後圍遶,而為說法,說:
  「五盛陰苦,云何為五?所謂色、痛、想、行、識,云何為色陰?所謂此四大身,是四大所造色,是謂名為色陰也。
  彼云何名為痛陰?所謂苦痛、樂痛、不苦不樂痛,是謂名為痛陰。
  彼云何名想陰?所謂三世共會,是謂名為想陰。
  彼云何名為行陰?所謂身行、口行、意行,此名行陰。
  彼云何名為識陰?所謂眼、耳、鼻、口、身、意[識],此名識陰。
彼云何名為色?所謂色者,寒亦是色,熱亦是色,飢亦是色,渴亦是色。
  云何名為痛?所謂痛者,痛者名覺,為覺何物?覺苦、覺樂、覺不苦不樂,故名為覺也。
  云何名為想?所謂想者,想亦是知,知青、黃、白、黑,知苦樂,故名為知。
  云何名為行?所謂行者,能有所成,故名為行,為成何等?或成惡行,或成善行,故名為行。
  云何名為識?所謂識[者],識別是非,亦識諸味,此名為識也。
  諸天子當知:此五盛陰知三惡道、天道、人道,此五盛陰滅,便知有涅槃之道。」
  爾時,說此法時,有六萬天人得法眼淨。
  爾時,世尊與諸天人說法已,即從坐起,詣須彌山頂,說此偈:
  「汝等當勤學,於佛法聖眾,當滅死逕路,如人鈎調象。
   若能於此法,而無懈怠者,便當盡生死,無有苦原本。」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便詣中道,是時,梵天在如來右處銀道側,釋提桓因在水精道側,及諸天人在虛空中散華燒香,作倡伎樂,娛樂如來。
  是時,優鉢華色比丘尼聞如來今日當至閻浮提僧迦尸池水側,聞已,便生此念:
  「四部之眾、國王、大臣、國中人民,靡不往者,設我當以常法往者,此非其宜,我今當作轉輪聖王形容,往見世尊。」
  是時,優鉢華色比丘尼還隱其形,作轉輪聖王形,七寶具足。所謂七寶者,輪寶、象寶、馬寶、珠寶、玉女寶、典兵寶、典藏寶,是謂七寶。
  爾時,尊者須菩提在羅閱城耆闍崛山中,在一山側縫衣裳。是時,須菩提聞世尊今日當來至閻浮里地,四部之眾靡不見者,我今者宜可時往問訊禮拜如來。
  爾時,尊者須菩提便捨縫衣之業,從坐起,右脚著地,是時,彼復作是念:
  「此如來形,何者是世尊?為是眼、耳、鼻、口、身、意乎?往見者復是地、水、火、風種乎?一切諸法皆悉空寂,無造、無作,如世尊所說偈言
若欲禮佛者,及諸最勝者,陰持入諸種,皆悉觀無常。
   曩昔過去佛,及以當來者,如今現在佛,此皆悉無常。
   若欲禮佛者,過去及當來,說於現在中,當觀於空法。
   若欲禮佛者,過去及當來,現在及諸佛,當計於無我。』
  此中無我、無命、無人、無造作,亦無形容,有教、有授者,諸法皆悉空寂,何者是我?我者無主,我今歸命真法之聚
。」
  爾時,尊者須菩提還坐縫衣。
周善為
文章: 2037
註冊時間: 週二 2月 01, 2022 8:49 am

Re: 神通、四大、與識的關聯性:依長阿含堅固經

文章 周善為 »

讀經只讀前面世尊隨順眾生妄想執著所說,
卻不讀後面世尊教化眾生捨妄歸真之說。

自誤猶可,更來此地胡亂張貼經文,信口䧳黃,
不啻毀經謗法,這樣還算是個學佛人嗎?
周善為
文章: 2037
註冊時間: 週二 2月 01, 2022 8:49 am

Re: 神通、四大、與識的關聯性:依長阿含堅固經

文章 周善為 »

怪道1412 寫: 週六 2月 18, 2023 7:58 pm 阿含經故事選(共106則,紙本742頁) 莊春江 編著 (不同意被抄襲或營利性引用)

097.誰先見佛陀

  有一次,佛陀住在憍薩羅國首都舍衛城南郊的祇樹給孤獨園。

  一天,三十三天的統領釋提桓因來見佛陀,勸請佛陀到三十三天為佛陀的母親說法,得到佛陀的默許。

  隔了幾天,佛陀心想:人間的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等四眾弟子,有許多是懈怠不十分樂意聽法的,他們不努力使自己證果,也不努力求進步,我應當離開他們一陣子,以重新激起他們對法的渴望。於是,佛陀離開給孤獨園,以神通力來到三十三天。

  釋提桓因看見佛陀來了,領著天眾們迎接佛陀,向佛陀頂禮請安。

  這時,佛陀又展現神通力,將自己的身體變大到一由旬,並隱其形,讓人類即使以天眼神通也看不到他。

  佛陀坐在石座上,母親摩耶領著許多天女們來禮見佛陀,釋提桓因與許多三十三天的天眾,也都來禮見佛陀,圍坐在佛陀的四周,準備聽聞佛陀說法。佛陀的說法,先讓他們生起歡喜心,接著說布施、持戒等人天善行,再說欲貪是大禍患,是不清淨的,應當捨離。待他們能接受這些道理,有了聽聞佛法的基礎後,便開始宣講苦、集、滅、道等佛法核心的四聖諦。說完四聖諦後,在座的天眾們,有許多即證得了初果。

  說法完畢後,釋提桓因問佛陀說:

  「世尊!我應當以什麼類的食物供養如來呢?用人間的食物呢?還是天界的食物?」

  「釋提桓因!用人間的食物。為什麼呢?因為我生於人間,長於人間,在人間成佛。」

  「是的,世尊!又,吃飯的時間,是以天上的為準呢?還是以人間的為準?」

  「釋提桓因!以人間的時間為準。」

  「好的,世尊!」

  這樣一來,釋提桓因就以人間的食物,人間的時間供養佛陀。三十三天的天眾們,因此老是看見佛陀在進食,而議論紛紛。

  佛陀知道了,只好再展神通,在想見諸天時,才讓諸天眾來,要諸天離開時,他們就離開。釋提桓因也向諸天解釋,佛陀是依人間的時間進食,而不依三十三天的時間。

  就這樣,人間的四眾弟子們,有好一段時日見不到佛陀,因而開始想念佛陀,紛紛向尊者阿難探詢。

  尊者阿難也不知道佛陀到哪裡去了。

  即使天眼第一的尊者阿那律,觀遍了各個世界,也看不見佛陀在哪裡。

  尊者阿難還一度懷疑,佛陀會不會入涅槃了呢?

  就這樣過了三個月,直到有一天,一位三十三天的天子告訴尊者阿那律,大家才知道,原來佛陀在三十三天為母親說法。於是,大家公推神足神通第一的尊者目犍連,到三十三天請求佛陀返回人間。

  尊者目犍連到了三十三天,看見佛陀

(中略)

按語:
  一、本則故事取材自《增壹阿含第三六品第五經》。

  二、由旬,為長度單位,有說是約十九點五公里,有說是八點五公里(參考《中華佛教百科全書》第一八一二頁)。依《長阿含第三0世記經》〈忉利天品〉說,忉利天身長一由旬,而人的身長為三肘半(一肘為二十四指,約十八吋),所以佛陀到忉利天(即三十三天),要將身長增到與忉利天眾身長相當,亦屬合理。

  三、三十三天的時間,與人間是不一樣的。依《長阿含第七弊宿經》說,人間百年,相當於忉利天的一日一夜,而忉利天眾的壽命,約為千年,相當於人間的三千多萬年。

  四、佛陀說,他曾經利用神通,以意生身到梵天去,也曾經利用神通,以四大組成的色身到梵天去(《相應部第五一相應第二二經》)。本故事說佛陀到三十三天,推斷應是以五蘊之身上去的,原因之一:人們在人間找不到佛陀,之二:佛陀在三十三天仍食用人間的飲食。

////
如是謂之「不受物轉的智慧亅,既已心物雙亡,哪裡還會產生「物隨心轉」的欲求?...恆順眾生,隨緣妙用?!
喜歡神通,應學般若波羅蜜多。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三》

爾時,世尊(中略)告具壽舍利子言:「若菩薩摩訶薩欲於一切法等覺一切相,當學般若波羅蜜多。」

佛告具壽舍利子言:「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應以無住而為方便,安住般若波羅蜜多,所住、能住不可得故。(中略)諸菩薩摩訶薩應以無著而為方便,圓滿般若波羅蜜多,諸法性、相不可得故。

「復次,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安住般若波羅蜜多,以無所得而為方便,應圓滿四念住、四正斷、四神足(中略)

「諸菩薩摩訶薩安住般若波羅蜜多,以無所得而為方便,應圓滿如來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十八佛不共法、三十二大士相、八十隨好,如是六種不可得故。諸菩薩摩訶薩安住般若波羅蜜多,以無所得而為方便,應圓滿無忘失法、恒住捨性、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一切相微妙智,如是六法不可得故。諸菩薩摩訶薩安住般若波羅蜜多,以無所得而為方便,應圓滿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及餘無量無邊佛法,如是諸法不可得故。

「復次,舍利子!若菩薩摩訶薩欲疾證得一切智智,應學般若波羅蜜多。若菩薩摩訶薩欲疾圓滿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應學般若波羅蜜多。(中略)

若菩薩摩訶薩見有劫火遍燒三千大千世界天地洞然,欲以一氣吹令頓滅,應學般若波羅蜜多。若菩薩摩訶薩見有三千大千世界所依風輪飄擊上涌,將吹三千大千世界蘇迷盧山、大蘇迷盧山、輪圍山、大輪圍山及餘小山、大地等物碎如糠糩,欲以一指障彼風力令息不起,應學般若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訶薩欲於三千大千世界,一結跏坐充滿虛空,應學般若波羅蜜多。(中略)

佛告具壽舍利子言:「諸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能如實知,若菩薩摩訶薩以無所得而為方便,修行布施波羅蜜多,了達一切施者、受者及所施物皆不可得,如是布施方便善巧,能滿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中略)若菩薩摩訶薩以無所得而為方便,修行般若波羅蜜多,了達諸法若性、若相皆不可得,如是般若方便善巧,能滿般若、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波羅蜜多。

「復次,舍利子!若菩薩摩訶薩欲得過去、未來、現在一切如來、應、正等覺所有功德,應學般若波羅蜜多。(中略)

「若菩薩摩訶薩作是思惟:『我於何時當得無上正等菩提,無量無數聲聞、菩薩為弟子眾,一說法時無量無數諸有情類,不起于座同時證得阿羅漢果;無量無數諸有情類,不起于座同於無上正等菩提得不退轉?』是菩薩摩訶薩欲成斯事,應學般若波羅蜜多。(中略)

「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欲得此等無量無數不可思議希有功德,應學般若波羅蜜多。」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