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都府樓終見瓦色 觀音寺只聽鐘聲
——槐安國語
一日,奕堂和尚(1805~1879)聞寺內晨鐘宏亮、清瞻,頓覺心爽,便召侍僧入禪房,問敲鐘者是什麼人,侍僧回話說敲鐘者 是一位新入寺的小沙彌(指出家守十戒並接受過比丘戒的男子),
於是和尚把沙彌喚來,問他:「今天敲晨鐘時,體感覺怎樣?」
沙彌答道,「沒有什麼特別的,我只是用心敲罷了!」
和尚又說:「肯定不是這樣。鐘聲告訴我 你若有所思。鐘越敲越響越清,是難得一聞的聲音哪!」
於是小沙彌說,「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心得。只是我記起以前的尊師 曾教誨過我,敲鐘時 要視鐘為佛,小心謹慎,所以我敬鐘為佛,邊虔誠地 紮拜邊敲響它!」
和尚暗許小沙彌的心機,訓誡道,「終生處萬事.匆忘今朝心。」
這位小沙彌 即是後來德高望重的森田悟由祥師(1834~1915)。
無意地見、無心地聽,此中即有禪。禪者愛上詩中「見聽」二字,便以詩 代指起無心禪來。
無意地見、無心地聽,此中即有禪。
公案很難懂
-
- 文章: 5259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禪宗運用“不二法門”,超越一切對立,以明心見性,回歸於清湛純明的本心,徹見“本來面目”。
象徵禪宗哲學的“不二法門”,主要有“彼此不二”、“垢淨不二”、“生死不二”、“指月不二”、“色空不二” 等意象群。
一、「彼此不二」
《法華經‧方便品》:「佛種從緣起。」緣起論是佛教最有價值的部分之一。
《雜阿含經》卷 47:「此有則彼有,此生則彼生;此無則彼無,此滅則彼滅。」
這是佛教緣起論的精譬表述。
「緣」是指事物間普遍聯繫和條件。
一切事物均處在 因果連結之中,依仗一定的條件 和互動而產生發展和消亡,沒有固定不變、獨立存在的性質。
各種事物因緣和合而生起,因緣離散而滅謝。
諸法從緣生,諸法從緣滅。
世上萬事萬物 都是因緣合而成,此有則彼有,此生則彼生。
萬事萬物皆緣起,聲音也不例外。
《楞嚴經》卷4說:「譬如琴瑟琵琶,雖有妙音,若無妙指,終不能發。」
本是形容學人開悟,需要自心清淨與師家指點的因緣和合。
蘇遼《題沈君琴》也藉此語,表達了對聲音和合的體認:
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
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
只有琴弦不能發聲,只有指頭也不能發聲。
琴聲產生於手指與琴弦的相互作用。
韋應物《聽嘉陵江水寄深上人》亦雲:
水性自雲靜,石中本無聲。
如何兩相激,雷轉空山驚?
表達了同樣的禪悟體驗:
水石本靜,由於地勢的高下,江水激石,這才有了聲音。
如果水石之間 沒有因緣的合成,則水聲就無從產生。世上萬物,莫不如此。
對彼此不二的典型象徵 是「張公吃酒李公醉」:「張公吃酒李公醉」,本武後時民謠,
原註:「張公者,斥易之兄弟也。李公者,言李氏也。」同書卷872載有 無名氏《曲中唱語》:「張公吃酒李公醉,盛六生兒鄭九憐。」此語為禪林廣泛稱引。
李公醉倒街頭,自是張公吃酒。
《續古》卷3《白雲端》東勝身洲走馬,南方瞻部洲著撲。
《圓悟錄》卷2東勝身洲射箭,西瞿耶尼中垛。
同上卷7 嘉州大像吃黃連,陝府鐵牛滿口苦。
《大慧錄》卷21嘉州大像吃一拳,陝府鐵牛拗折角。
《密庵語錄》嘉州大像吃鹽多,陝府鐵牛添得渴。
同上 東京城裡說話,西京城裡應諾。
《古尊宿》卷26《全舉》南山起雲,北山下雨。
《五燈》卷12《可真》新羅國裡坐朝,大唐國裡打鼓。
《古尊宿》卷6《道蹤》 必須說明的是,這些禪語 也可以作為圓融之境的象徵,也具有直覺意象的特點,自他不二、圓融互攝 和直覺意象,三者的內涵 有重合之處。
不論是表徵自他不二 還是圓融互攝的意象,都是超出邏輯思維的。
《五燈》卷 20《法忠》:“張公吃酒李公醉,子細思量不思議。”
《五家宗旨纂》雲:“如'張公吃酒李公醉” ,'前三三,後三三" ,'六六三十六" ,其言無意路。」
對各種「不二法門」,均可作如是觀。
象徵禪宗哲學的“不二法門”,主要有“彼此不二”、“垢淨不二”、“生死不二”、“指月不二”、“色空不二” 等意象群。
一、「彼此不二」
《法華經‧方便品》:「佛種從緣起。」緣起論是佛教最有價值的部分之一。
《雜阿含經》卷 47:「此有則彼有,此生則彼生;此無則彼無,此滅則彼滅。」
這是佛教緣起論的精譬表述。
「緣」是指事物間普遍聯繫和條件。
一切事物均處在 因果連結之中,依仗一定的條件 和互動而產生發展和消亡,沒有固定不變、獨立存在的性質。
各種事物因緣和合而生起,因緣離散而滅謝。
諸法從緣生,諸法從緣滅。
世上萬事萬物 都是因緣合而成,此有則彼有,此生則彼生。
萬事萬物皆緣起,聲音也不例外。
《楞嚴經》卷4說:「譬如琴瑟琵琶,雖有妙音,若無妙指,終不能發。」
本是形容學人開悟,需要自心清淨與師家指點的因緣和合。
蘇遼《題沈君琴》也藉此語,表達了對聲音和合的體認:
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
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
只有琴弦不能發聲,只有指頭也不能發聲。
琴聲產生於手指與琴弦的相互作用。
韋應物《聽嘉陵江水寄深上人》亦雲:
水性自雲靜,石中本無聲。
如何兩相激,雷轉空山驚?
表達了同樣的禪悟體驗:
水石本靜,由於地勢的高下,江水激石,這才有了聲音。
如果水石之間 沒有因緣的合成,則水聲就無從產生。世上萬物,莫不如此。
對彼此不二的典型象徵 是「張公吃酒李公醉」:「張公吃酒李公醉」,本武後時民謠,
原註:「張公者,斥易之兄弟也。李公者,言李氏也。」同書卷872載有 無名氏《曲中唱語》:「張公吃酒李公醉,盛六生兒鄭九憐。」此語為禪林廣泛稱引。
李公醉倒街頭,自是張公吃酒。
《續古》卷3《白雲端》東勝身洲走馬,南方瞻部洲著撲。
《圓悟錄》卷2東勝身洲射箭,西瞿耶尼中垛。
同上卷7 嘉州大像吃黃連,陝府鐵牛滿口苦。
《大慧錄》卷21嘉州大像吃一拳,陝府鐵牛拗折角。
《密庵語錄》嘉州大像吃鹽多,陝府鐵牛添得渴。
同上 東京城裡說話,西京城裡應諾。
《古尊宿》卷26《全舉》南山起雲,北山下雨。
《五燈》卷12《可真》新羅國裡坐朝,大唐國裡打鼓。
《古尊宿》卷6《道蹤》 必須說明的是,這些禪語 也可以作為圓融之境的象徵,也具有直覺意象的特點,自他不二、圓融互攝 和直覺意象,三者的內涵 有重合之處。
不論是表徵自他不二 還是圓融互攝的意象,都是超出邏輯思維的。
《五燈》卷 20《法忠》:“張公吃酒李公醉,子細思量不思議。”
《五家宗旨纂》雲:“如'張公吃酒李公醉” ,'前三三,後三三" ,'六六三十六" ,其言無意路。」
對各種「不二法門」,均可作如是觀。
-
- 文章: 5505
- 註冊時間: 週六 3月 20, 2021 9:02 pm
Re: 公案很難懂
阿賴耶種子剎那生滅,誰見生滅誰即是妄執。阿賴耶種子剎那生滅
外境即是阿賴耶相分
種子起現行故有所見外境
種子不起現行時見鬼是嗎?
有道是:唯識無境
(你不就是嗎?)
見生滅,也就是我說:歷歷分明之妄見。
八地親見阿賴耶相,以己心無相故,照顯外境而不相。
無相不相故,所見一合相,也即幻相。
是故,親見幻法的前提.....己心入無相得一真如心。
你(凡愚)所說種子起現行,在八地來說,佛指為:循業發現。
循業發現....是“發現”,而不是“起現行”。
循業發現,業非生,而是一真如心所照顯,是故“業非生”稱作:幻有。
真如心如實照顯故,業雖現能不相,不相故,業(是幻非生)在一真如心照現後當下滅成寂滅(不成為種子),是為真滅。
寂滅故無相。
上說即八地(無相不相>不相無相)增上十地的過程。
也即:八地啓用一真如心真滅阿賴耶的過程。(滅後成無相)
八地己心無相故,外境一合相如幻,豈有種子現行與不起現行之妄見?
-
- 文章: 5259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9.沒把握
-碧巖錄42
近代禪宗英傑森田悟 由禪師任永平寺貫首25年,始終如一.深得眾禪愛戴,平日無論誰問他什麼,他都只回答「沒把握」。
這件事越傳名越盛,人們總想讓他說出 另外的話,但終於沒有得到。
時有維新元勳 伊藤博文氏聞之心動,前來永平寺參拜。
伊藤談及明治維新時屢逢絕境,大難不死的經歷,
問道:“禪裡面講'立生死岩頭,方得大自在',那我就算是從槍林彈雨中 闖過來的人啦。不知貴僧對此有何見教?」
這樣一來,「沒把握」的口頭禪 就會有違拂人意之嫌。
一直凝神靜昕伊藤氏暢談的老僧,這時張開了慧眼。
只見眼漾莫測,炯炯有光。
森田開口說了一句:「人總講自己過去的經歷 是不成的。」
伊藤氏的心為之一動,低頭驚嘆道,「我今日參到了活禪。」
這也許是禪師對「沒把握」的通俗解釋吧!
-碧巖錄42
近代禪宗英傑森田悟 由禪師任永平寺貫首25年,始終如一.深得眾禪愛戴,平日無論誰問他什麼,他都只回答「沒把握」。
這件事越傳名越盛,人們總想讓他說出 另外的話,但終於沒有得到。
時有維新元勳 伊藤博文氏聞之心動,前來永平寺參拜。
伊藤談及明治維新時屢逢絕境,大難不死的經歷,
問道:“禪裡面講'立生死岩頭,方得大自在',那我就算是從槍林彈雨中 闖過來的人啦。不知貴僧對此有何見教?」
這樣一來,「沒把握」的口頭禪 就會有違拂人意之嫌。
一直凝神靜昕伊藤氏暢談的老僧,這時張開了慧眼。
只見眼漾莫測,炯炯有光。
森田開口說了一句:「人總講自己過去的經歷 是不成的。」
伊藤氏的心為之一動,低頭驚嘆道,「我今日參到了活禪。」
這也許是禪師對「沒把握」的通俗解釋吧!
-
- 文章: 5259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10、空手還鄉
一永平廣錄
道元禪師(1200~1253)曾到中國 去遊歷參學,歸回日本時,留有如下法語:
山僧所歷叢林不多,只等閒見識天童先師,當下認得 眼橫鼻直,人不能瞞。便空手歸鄉。
所以佛法無一毫。朝朝日東升,夜夜月沉西。雞曉五更鳴,三年一閏生。
意即我遠渡重洋,去中華大宋朝求法,並沒去參歷 眾多的禪棒,只是偶爾住浙江天童山 拜晤如淨禪師(1163~1228).在他的點悟下 識得“眼橫鼻直”的道理,看到了“真如”,再也不會受他人他宗迷惑了。
這樣我就空著手 回日本來了。
所以你要問我 得了什麼佛法,我無可奉告。
我只識每天早晨日出東山,每天夜裡月沉西海;
雄雞在五更黎明之際高嗚,三年一過又有一個閏年。
如此而已。
當下認得 眼橫鼻直,人不能瞞。
我就空著手 回日本來了。
如果算
眼橫鼻直,是色
空著手回日本來了。是空
那麼
算第八識,第九識,第十地?
心意識
8 7 6
如果只在識上轉運,爭議
那麼心在那?
一永平廣錄
道元禪師(1200~1253)曾到中國 去遊歷參學,歸回日本時,留有如下法語:
山僧所歷叢林不多,只等閒見識天童先師,當下認得 眼橫鼻直,人不能瞞。便空手歸鄉。
所以佛法無一毫。朝朝日東升,夜夜月沉西。雞曉五更鳴,三年一閏生。
意即我遠渡重洋,去中華大宋朝求法,並沒去參歷 眾多的禪棒,只是偶爾住浙江天童山 拜晤如淨禪師(1163~1228).在他的點悟下 識得“眼橫鼻直”的道理,看到了“真如”,再也不會受他人他宗迷惑了。
這樣我就空著手 回日本來了。
所以你要問我 得了什麼佛法,我無可奉告。
我只識每天早晨日出東山,每天夜裡月沉西海;
雄雞在五更黎明之際高嗚,三年一過又有一個閏年。
如此而已。
當下認得 眼橫鼻直,人不能瞞。
我就空著手 回日本來了。
如果算
眼橫鼻直,是色
空著手回日本來了。是空
那麼
算第八識,第九識,第十地?
心意識
8 7 6
如果只在識上轉運,爭議
那麼心在那?
-
- 文章: 1071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0:26 pm
Re: 公案很難懂
善男子!是一法門,名為無量義。菩薩欲得修學無量義者,應當觀察一切諸法自本來今性相空寂,無大、無小,無生、無滅,非住、非動,不進、不退。猶如虛空無有二法,而諸眾生虛妄橫計,是此、是彼、是得、是失,起不善念,造眾惡業,輪迴六趣,備諸苦毒,無量億劫不能自出。菩薩摩訶薩如是諦觀,生憐愍心,發大慈悲,將欲救拔。又復深入一切諸法——法相如是,生如是法,法相如是,住如是法,法相如是,異如是法,法相如是,滅如是法;法相如是,能生惡法,法相如是,能生善法,住、異、滅者亦復如是。
種子
謂本識中親生自果功能差別
業(異熟)
或異時而熟,
或變異而熟,或異類而熟
業種子
剎那生滅起變化
變化而產生作用
即此用離此用
恆順眾生
隨緣妙用
性相如如
無住真心也!
種子
謂本識中親生自果功能差別
業(異熟)
或異時而熟,
或變異而熟,或異類而熟
業種子
剎那生滅起變化
變化而產生作用
即此用離此用
恆順眾生
隨緣妙用
性相如如
無住真心也!
大慧!愚癡凡夫,性、無性、自性、第一義,作二見論
-
- 文章: 5505
- 註冊時間: 週六 3月 20, 2021 9:02 pm
Re: 公案很難懂
若見差別相即是凡愚種子
謂本識中親生自果功能差別
是故八地種子非起現行。
異熟故生,八地業非生,故說為:循業發現。業(異熟)
或異時而熟,
或變異而熟,或異類而熟
業非生故,隨現即滅,滅後不生曰寂滅。
寂滅故,隨所循業發現皆入無相,直迄遍法界皆入無相,即證入十地一真法界(無餘涅槃)
離生滅作用唯用一真如心。業種子
剎那生滅起變化
變化而產生作用
即此用離此用
恆順眾生
隨緣妙用
性相如如
無住真心也!
真如心無相故無住於生滅變化(如鏡照顯無住生滅),是故八地所見非生滅,而是緣起幻相(阿賴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