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頁 (共 186 頁)

Re: 開悟前,開悟後

發表於 : 週日 4月 14, 2024 10:15 pm
藍海千尋
佛性是有可見可得,經證:

大般涅槃經卷35
佛性有六:一常、二真、三實、四善、五淨、六可見

Re: 開悟前,開悟後

發表於 : 週日 4月 14, 2024 10:20 pm
dodo
其實,所謂法身,佛性,這些名詞本身就是一種形而上抽象的概念。而具體可見的部分,就是五蘊之類的塵相。

就像法報化三身的定義,比較像因緣果上的定義。

這是大乘佛法的一種比較特殊的特色,跟中國傳統道統文化及哲學比較相關,相信自古以來印度人就不使用這種思維邏輯,所以,大乘佛法在印度會傳不開也是這個原因。

所以,我不是說過,如果你學過易經的思維精神,你就會比較容易使用基本原理,來思維佛法,不至於被那些定義不清不處的名詞給綁住。

基本上,就是一個心體,和如何解釋他的性質是我淨常樂的,這樣而已。我本身不太注重那些名詞解釋。其實,學禪人都不會去解釋那些名詞的啦!這些分析心體性質的工作,我們都自己來,會比較輕鬆一點。而且使用的是易經的思維邏輯方法,或者現今的科學基礎理論。

你還沒看見自己的心體,就在研究那麼多字面上的意義,這本來就是一件苦差事。而我又不是個學者,我沒事找事給自己搞得那麼累,何必?

Re: 開悟前,開悟後

發表於 : 週日 4月 14, 2024 10:23 pm
藍海千尋
其實,所謂法身,佛性,這些名詞本身就是一種形而上抽象的概念。而具體可見的部分,就是五蘊之類的塵相。
邪見

Re: 開悟前,開悟後

發表於 : 週日 4月 14, 2024 10:28 pm
dodo
也就是說,我本身比較少使用佛經上的邏輯概念。我用的是易經八卦的基本原理及方法來分析自己的心性。當然,其中與佛經的說法有所會通是必然。

但,只要我們知道主要目的就是在明心見性而已,把心體找到,加上一些基本的佛學核心知見,就可以了。

我們又不是來當研究佛學的學者。你說是把!

自己分析自己的心性,我又不是沒腦袋,這種小事,我自己來,還是可以的。

沒事拿一堆經文來把自己迷昏,何必?我又不是在進修佛學博士。

我自知自性是我淨常樂與佛無異,我知道我不生不死非不生死,所以,我知道要修業修福報。ㄟ,這樣就好了!

你沒事學一堆佛學,但又不知道自己是佛,不知道自己生命無量,不知道自己將來會循業發現,一切所作所為都將有所報應,還在這裡造口業,真是本末倒置,搞不清楚方向,迷迷糊糊。

Re: 開悟前,開悟後

發表於 : 週日 4月 14, 2024 10:47 pm
藍海千尋
也就是說,我本身比較少使用佛經上的邏輯概念。我用的是易經八卦的基本原理及方法來分析自己的心性。當然,其中與佛經的說法有所會通是必然。
心性常住,即使外道法亦真實有心性。

但心性不以外道法能見(或覺)。

換言之,依易經八卦而解心性,那是本末倒置!
所得解:就是無常不定的心識。

Re: 開悟前,開悟後

發表於 : 週日 4月 14, 2024 10:48 pm
藍海千尋
就像法報化三身的定義,比較像因緣果上的定義
這也是邪見。

法身非因非緣非自他

Re: 開悟前,開悟後

發表於 : 週日 4月 14, 2024 10:48 pm
dodo
藍海千尋 寫: 週日 4月 14, 2024 10:47 pm 心性常住,即使外道法亦真實有心性。

但心性不以外道法能見(或覺)。

換言之,依易經八卦而解心性,那是本末倒置!
所得解:就是無常不定的心識。
那是你的問題,不是我的問題!

Re: 開悟前,開悟後

發表於 : 週日 4月 14, 2024 10:49 pm
dodo
藍海千尋 寫: 週日 4月 14, 2024 10:48 pm 這也是邪見。

法身非因非緣非自他
基本上,我比較希望自己能忘光這些專有名詞。

不好用!

喔,也對,這是我的問題,不是你的問題。

Re: 開悟前,開悟後

發表於 : 週日 4月 14, 2024 10:49 pm
藍海千尋
這是大乘佛法的一種比較特殊的特色,跟中國傳統道統文化及哲學比較相關,相信自古以來印度人就不使用這種思維邏輯,所以,大乘佛法在印度會傳不開也是這個原因。
毫無根據的邪說

Re: 開悟前,開悟後

發表於 : 週日 4月 14, 2024 10:51 pm
藍海千尋
基本上,我比較希望自己能忘光這些專有名詞
‘’邪見‘’與‘’佛學名相‘’牴觸與記憶無關。

根本上,就是不具正知見。
也對,這是我的問題,不是你的問題
邪見與正知見的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