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案很難懂

新老怪
文章: 5037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六祖惠能大師說:「佛佛唯傳本體,師師密付本心。」
五祖弘忍大師說:「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這個本體,本心之事,是求道時所傳授的心印大法,這本體本心的心印大法---點玄關,是屬於教外別傳的心地法門,所謂教外別傳,就是有別於教內語言 文字的教化,也就是歷代祖師,一代一代的 以密傳的方式傳承下來的心法,到了西方第二十八代菩提達摩祖師,再將心法傳入中國,稱為老水還潮。
達摩祖師 再將心法傳授給慧可二祖,僧璨三祖,道信四祖,弘忍五祖,惠能六祖,六祖惠能大師以後,
道脈分為出家與在家修行兩派,
1出家一脈道統,至今不明去向,
2在家一脈 則成為今日的一貫道。天命明師一指點,打開玄關竅,就能夠超生了死,免受四生六道輪迴之苦,靈性由正門而出,直登聖域,讓我們超凡入聖,得登彼岸。所謂來得早,不如來得巧。

:mrgreen:老水還潮。
新老怪
文章: 5037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28. 只在此山中 雲深不知處
《唐詩選》

中國唐代詩人賈島(779 ~843 )有一首題為《訪隱者不遇》的詩。
松下問童子, 言師採藥去。
只在此山中, 雲深不知處。
松樹下有一童子,就問他“ 隱者(仙人)到哪兒去了?”
童子答道:“ 老師採藥去了。” 肯定就在這座山里,但是雲遮霧罩,根本不知道在哪兒。
要參透 “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這句詩,有必要翻查一下《無門關》第四十七則“ 兜率三關” 。
兜率悅和尚。設三關問學者。“ 撥草參玄,只圖見性。即今上人性在甚處……”
“ 撥草參玄”
意為披荊斬棘,翻山越嶺,行走各國,尋訪名師。
上人是對僧的尊稱,但在這裡是“ 你” 的意思。
兜率和尚(1044 ~1091 )常常為沙門設下三關讓他們修行。
這第一關,就是尖銳的提問:“ 修行者遍歷四方不是為了遊山玩水,而是為了拜訪各地名師見性,即看取自己的佛心佛性。那麼現在,你的佛性 到底在哪裡呢?”
按佛教的說法,人無論誰都有成為悟者(開悟之人)、成佛的可能性,這種潛藏的普遍也是基本的人性,即稱之為佛性。
佛性實際上也就是純粹的人性。而且這種佛性不僅人有,所有存在的事物,包括草、木、鳥、動物、石頭,甚至垃圾都有。
禪不僅把它作為一種知識加以了解,問題更在於真參實證,即能否將它拿來使其變成自己的東西。
所以需要一聲喝破“ 那麼,如今你的佛性在哪裡?”
沙門為追求佛性而每天實參苦修,但卻往往求之不得。這是為什麼呢?
並不是因為佛性遠不可及。佛性本就在最近的自己的心裡。
只是因為追求時卻又在左盼右顧,就像今天的我們一樣。
古人把這種狀態 說成是“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
這裡所說的雲 即指我們的迷惘、煩惱、妄想。
明明就在我們面前的東西,卻因為有云遮擋而看不到。

鼬鼠、蜥蜴、豪豬等動物的生存能力(佛性)極強,人類也有所不及,常常使我們發出“ 了不起”“ 不得了” 之類的慨嘆。
兒童文學家椋鳩十(1906 ~1987 )曾經懇切地對孩子們說:“ 每個人都生來就具有某一特長的地方。你,你,還有你,肯定都有的。只是我不知道是什麼。雖然我不知道是什麼,但你們每個人肯定都有各自的出色之處。” 這個出色之處 不是要靠學習、要靠什麼人 來教才能得到的。“
人都有各自的出色之處。為了激發那個能力,人們學習,讀書,感動,在這個過程中,能力會自然地噴發出來。
這時你才感慨“ 自己原來竟有如此能力!”
(參照1988 年3 月25日《中外日報》)

只不過是你在學習、讀書的過程中,才注意到了 自身本來就具有的出色能力而已。
我們都具有 可能成佛的佛心、佛性,但我們並未註意到,總是徘徊、猶豫。
這正是“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的狀態。
新老怪
文章: 5037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唐代詩僧賈島的《尋隱者不遇》中的詩句。
作者
賈島

《尋隱者不遇》是唐代詩僧賈島的作品。此詩首句寫尋者問童子,後三句都是童子的答話,
詩人採用了寓問於答的手法,把尋訪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繪得淋漓盡致。
詩中以白雲比隱者的高潔,以蒼松喻隱者的風骨,寫尋訪不遇,愈襯出尋者對隱者的欽慕高仰之情。
全詩遣詞通俗清麗,言繁筆簡,情深意切,白描無華,是一篇難得的言簡意豐之作。

尋隱者不遇
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
新老怪
文章: 5037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
出自唐代賈島的《尋隱者不遇》
譯文只知道就在這座大山里,可山中雲霧繚繞不知道他的行蹤。

註雲深:指山上雲霧繚繞。處:地方。
賞析此句以簡筆寫繁情,表達了詩人尋隱者不遇的惆悵之情,同時又勾勒出一個風神飄逸、出塵脫俗的隱者形象,寓寄了詩人對歸隱生活的追求和嚮往。

原文
賈島賈島《尋隱者不遇》
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
譯文及註釋

譯文
松樹下詢問隱者的弟子,他說他的師傅已經去往山中採藥。
只知道就在這座大山里,可山中雲霧繚繞不知道他所在的具體地方。


尋:尋訪。隱者:隱士,隱居在山林中的人。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隱居在山野之間的人。一般指的是賢士。
不遇:沒有遇到,沒有見到。
童子:沒有成年的人,小孩。這裡是指「隱者」的弟子、學生。
言:回答,說。
雲深:指山上雲霧繚繞。
處:行踪,所在。


鑑賞
  賈島是以「推敲」這兩個字出名的苦吟詩人。一般認為他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實他的「推敲」不僅著眼於錘字煉句,在謀篇構思方面 也是同樣煞費苦心的。這首詩就是一個例證。

  「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這首小詩的前兩句是說,蒼松下,我問了年少的學童;他說,師傅已經採藥去了山中。這首詩的特點是寓問於答。“松下問童子”,必有所問,而這裡把問話省去了,只從童子所答“師採藥去”這四個字 而可相見當時松下所問的是“師往何處去」。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小詩的後兩句是說,他還對我說:就在這座大山里,可是林深雲密,不知他的行蹤。這裡又把「採藥在何處」這一問句省略掉

創作背景
此詩   的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只知此詩是中唐時期 詩僧賈島到山中 尋訪一位隱者未能遇到有感而作的。隱者不詳何人,有人認為是賈島的山友長孫霞。
簡析
  《尋隱者不遇》是一首五言古詩。此詩首句寫尋者問童子,後三句都是童子的答話,詩人採用寓問於答的手法,把尋訪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繪得淋漓盡致。詩中以白雲比隱者的高潔,以蒼松喻隱者的風骨,寫尋訪不遇,愈襯出尋者對隱者的欽慕高仰之情。全詩遣詞通俗清麗,白描無華,情真意切,言簡義豐。
贾岛(779~843年),字浪(阆)仙,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https://so.gushiwen.cn/authorv_568070f3fde8.aspx

賈島
賈島(779~843年),字浪(閻)仙,唐代詩人。漢族,唐朝河北道幽州範陽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為僧,號無本。自號「碣石山人」。據說在洛陽的時候後因當時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後外出,賈島做詩發牢騷,被韓愈發現其才華。後受教於韓愈,還俗參加科舉,但累舉不中第。唐文宗的時候被排擠,貶做長江主簿。唐武宗會昌年初由普州司倉參軍改任司戶,未任病逝。► 415篇詩文 ► 76條名句


君子進則能達,退則能靜。豈貴其能達哉?貴其有功也。豈貴其能靜哉?貴其能守也。——《大戴禮記·曾子製言中第五十五》
人分千里外,興在一杯中。——李白《江夏別宋之悌》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三字經·全文》
欲系青春,少住春還去。——朱淑真《蝶戀花送春》
人以愚虞聖,我以不愚虞聖;人以奇期聖,我以不奇期聖。——《陰符經·下篇》
以利相交者,利盡疏離。——《警世通言卷三十二》
知臣莫若於君,知子莫若於父。——《隋書·帝紀·卷二》
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水滸傳·第十六回》
陰生古苔綠,色染秋煙碧。——李白《南軒松》
新老怪
文章: 5037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出處:新纂續藏經 第八十四冊,續指月錄、宗鑑法林。

經文:閃電為人機自別,晴空霹靂太孤危,回頭擉瞎頂門眼,金鎖玄關當下灰。

【經文釋義】:

宜興龍池幻有正傳禪師,是中國江蘇省興龍溧陽縣人,十六歲時於顯親寺出家,遇到笑巖寶和尚傳授正法眼藏,智慧大開,對玄關金鎖有極深的修持,是一代高僧,弘揚般若正法,不遺餘力,遺留悟道語錄,由聶先前賢編輯,編入新纂續藏經第八十四冊,續指月錄十七卷、宗鑑法林,印證玄關金鎖的尊貴與殊勝,
內容如下:「閃電為人機自別」:
眾生來到人間,猶如閃電一般的快速,幾十年不等的光陰,瞬間即過;每個人所遭遇的環境、機緣各不相同。「晴空霹靂太孤危」:
在紅塵中,常常會在晴空萬里,天氣輕爽的日子裏,遇到突如其來的意外,受到震驚打擊,令人覺得人生孤立,處處充滿危機。
「回頭擉瞎頂門眼」:
要得到靈性的永恆,脫離意外事故、六道輪迴,以及人生的孤立與危險,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要趕快回頭,恭請天命明師,傳授正法眼藏,將頂門障礙第三隻眼睛的牢籠去除,顯露出智慧眼。
「金鎖玄關當下灰」:
頂門上的第三隻眼睛,恭請天命明師開啟的剎那,將鎖住玄關本性的金鎖擊碎,當下金鎖化為灰燼,主人翁跳出牢籠,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mrgreen:
宜興龍池 幻有正傳禪師,是中國江蘇省興龍溧陽縣人
新老怪
文章: 5037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下'識心',

如強兵悍將,欺'天君'告弱,便遙執綱紀,久之'太阿倒置'矣。
(註:凡人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的'識心'覺知動用,則'真性'被遮蔽不能妙覺圓明。
●佛門雲「學道之人不識真,只因從來用識神。 」
呂祖這裡說 如同權臣篡位、欺君誤國。
《楞嚴經》雲「如同六賊,自劫家寶。」)
新老怪
文章: 5037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原本,
道家的修法,精氣神,是由下而上
佛家的修法,佛法僧,是由上而下
說法不同,目標一致
Sherlock
文章: 960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0:26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Sherlock »

時,諸天子問善現言:「今尊者為但說我等、色等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幻、如化、如夢所見,為亦說微妙寂靜究竟涅槃如幻、如化、如夢見耶?」

善現言:「諸天子!我不但說我等、色等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幻、如化、如夢所見,亦復宣說微妙寂靜究竟涅槃如幻、如化、如夢所見。天子當知!設更有法勝涅槃者,我亦說為如幻、如化、如夢所見。所以者何?幻、化、夢事與一切法乃至涅槃皆悉無二無二分故。」

余(憨山老人)昔遊海門。登妙高峯。入無際三昧。入棱伽室。覩東坡老人。代張方平手書棱(楞)伽經。與佛印禪師留作金山常住。是時舉身毛孔。熙怡悅豫。如春生百草。不自知其所以然也。及後覽教乘印證。乃知為習氣橫發於中。熏然不自覺耳。自爾行脚雲水閒。此海濶天空虗明昭曠之境。時時如大圓鏡。懸於眉睫閒也。頃為幻業所弄。直走瘴鄉。舟行過曹溪口。下湞陽峽。經小金山。而抵羊城。未暇登眺。戊戌秋日。始得覧其勝。與鏡心上人。過東坡堂。讀悟前身詩。又爽然自失。恍然若覩舊遊。是知天地一幻具。萬法一幻叢。出沒一幻蹟。死生一幻場。江山一幻境。鱗甲羽毛一幻物。聖凡一幻眾。爾我一幻遇耳。

...成佛始終一幻場(field)耳 // 場是唯一的真實by愛因斯坦
大慧!愚癡凡夫,性、無性、自性、第一義,作二見論
新老怪
文章: 5037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戊戌秋日。始得覧其勝。與鏡心上人。過東坡堂。讀悟前身詩。
又爽然自失。恍然若覩舊遊。
是知
天地一幻具。萬法一幻叢。
出沒一幻蹟。死生一幻場。
江山一幻境。鱗甲羽毛一幻物。
聖凡一幻眾。爾我一幻遇耳。

...成佛始終一幻場(field)耳 // 場是唯一的真實by愛因斯坦
心物合一之聖境
實際是見分相分之二細耳
心物合一之聖境
是色空不二耳
照見五蘊皆空
我們就算努力以赴 讀書追到此
只是看懂罷了
新老怪
文章: 5037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29. 月在青天水在瓶
《槐安國語》


唐代禪僧藥山惟儼禪師(745 ~828 )和他的弟子 文學家李翱有一段問答。
李翶對禪很感興趣,他正物色一位 可以作為老師的人時,聽到湖南有一位藥山惟儼禪師,就屢次禮請禪師下山講經說法。但惟儼禪師根本不睬:“ 若想聞道,何不遠道自來!”
李翶無奈,只好親訪惟儼禪師的草庵。
來到堂前,連呼幾聲,只見禪師埋頭讀經,連看也不看他一眼。
李翶又氣又悲,心裡直罵“ 見鬼!百聞不如一見,原是個不足以問道的傢伙!”
正想打道回府,但一轉念,自己好不容易遠道跑來,不妨再試試。
於是鄭重其事地問:“ 如何是道?” 。
禪師瞥他一眼,用一隻手指天,另一隻手指著壁龕上的淨瓶問:“ 明白嗎?” 。
李翶茫然不知,禪師提高嗓門:“ 月在青天水在瓶” 。
李翶頓然大悟。
月在青天 皎皎生輝,水在瓶中 靜靜無聲。理所當然。
柳綠、花紅、眼睛橫著、鼻子豎著,柱子立著,草蓆鋪著,狗叫汪汪,貓叫喵喵,烏鴉叫呱呱。
除了看到的、聽到的、本來存在的狀態以外,別無道法。

在位於京都西北部的栂尾有一位明惠上人(1173 ~1232 )。
原來他曾是華嚴宗的僧人,後來為直接領會釋尊教誨,便超越宗派修行。
他是日本佛教史上 舉足輕重的高僧。
有人問他:“ 佛教的教義用最簡單的一句話,應該怎麼說?”
他斷然回答:“ 阿留邊幾夜宇和” 。
這七個字就是說,人應保持原本應有的樣子。
僧有僧原本的樣子,俗有俗原本的樣子,乃至帝王、臣下,都有原本的樣子。
如果違背了原本的樣子,一切都將成為惡。
明惠上人把僧、俗、帝王、臣下要保持原本的樣子 說成為佛教的教義,他認為正是因為違背了原本的樣子才引發出了一切的惡事。
月在青天,水在瓶中,適得其所。
人就應該按原本的樣子,做理所當然應該做的事。
除此別無他路。我們難道不應該 重新認真地審視一下 自己原本的樣子嗎?

:mrgreen:
自己原本的樣子嗎?
不像樣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