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0 頁 (共 593 頁)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三 3月 20, 2024 9:42 am
新老怪
出處:大正新脩大藏經第48冊,人天眼目。

經文:截斷情塵見網,掣開金鎖玄關,妙協全開。歷歷髏中混跡,平懷常實,明明炭裏藏身,卷舒不落功勳,來去了為變易,欲使異苗蕃茂,貴在深固靈根,若非柴石野人,爭見新豐曲子。

【經文釋義】:

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四十八冊,人天眼目第三卷,記載了洞山良价禪師的悟道語錄,對玄關修持有一番見證,內容如下:
「截斷情塵見網,掣開金鎖玄關,妙協全開」:
修道的人,要看破紅塵,將牽絆我們輪迴六道的七情六慾截斷,讓它見到網底,斬草除根;再訪求天命明師,傳授正法眼藏,將金鎖玄關掣開,打破牢籠,很協調的契入根源,找到清靜光明的玄關自性,讓自性完全顯現出來。
「歷歷髏中混跡,平懷常實」:
眾生在六道之中輪迴不息,屍骨堆積如山,混跡六道不知回頭;平常認為只要懷有慈悲心腸,老實做人就好。「明明炭裏藏身,卷舒不落功勳」:
清楚明白人生在世,猶如生活在炭火的上面藏身打滾,苦海無邊,要趕快積功累德,不落人後,才能跳出火海深淵,卷舒自在。
「來去了為變易」:
修道的結果 是要沒有來,沒有去,沒有變易,才算超生了死。
「欲使異苗蕃茂,貴在深固靈根」:
希望沒有變易,超生了死,讓自己的靈苗(本性)蕃茂,更為光明,最重要的,要將靈根培養堅固,例如樹木根深蒂固,枝葉自然茂盛,道理也是一樣。
「若非柴石野人,爭見新豐曲子」:
如果沒有像柴石野人這樣根基好的人,遇到天命明師,指授大道,才能夠修道成道。
大家都爭著想修道成道,例如要有新豐優美的歌詞,再配合新豐歌曲的音譜,才能唱出美妙的聲音,
達到琴瑟和鳴的境界。
好像有很好的根基,也要遇到天命明師,開啟玄關金鎖,再積極修辦,才能達到超越生死,證果成真的境界,道理也是一樣。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三 3月 20, 2024 9:53 am
新老怪
在紅塵上,每個人都很清楚明白,人生在世,苦多樂少,
縱有良田千頃,日食三餐,
大廈千間,夜眠八尺,
百年三萬六千日,轉眼就到。
大部份的人,都是勞碌一生,好像在碳火上面藏身一樣,隨時都有生命的危險;
有智慧的人,他知道一切都是因果,所以積極行功立德,不落人後,所謂積善因,得善果;
種惡因,結惡果,這種生來死去變易不停,並不是究竟,
所以洞山良价禪師說:「明明炭裏藏身,卷舒不落功勳,來去了為變易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三 3月 20, 2024 11:54 am
Sherlock
光嚴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詣彼問疾。所以者何?憶念我昔出毘耶離大城,時維摩詰方入城,我即為作禮而問言:『居士從何所來?』答我言:『吾從道場來。』我問:『道場者何所是?』答曰:『直心是道場,無虛假故;發行是道場,能辦事故;深心是道場,增益功德故;菩提心是道場,無錯謬故;布施是道場,不望報故;持戒是道場,得願具故;忍辱是道場,於諸眾生心無礙故;精進是道場,不懈退故;禪定是道場,心調柔故;智慧是道場,現見諸法故;慈是道場,等眾生故;悲是道場,忍疲苦故;喜是道場,悅樂法故;捨是道場,憎愛斷故;神通是道場,成就六通故;解脫是道場,能背捨故;方便是道場,教化眾生故;四攝是道場,攝眾生故;多聞是道場,如聞行故;伏心是道場,正觀諸法故;三十七品是道場,捨有為法故;諦是道場,不誑世間故;緣起是道場,無明乃至老死皆無盡故;諸煩惱是道場,知如實故;眾生是道場,知無我故;一切法是道場,知諸法空故;降魔是道場,不傾動故;三界是道場,無所趣故;師子吼是道場,無所畏故;力、無畏、不共法是道場,無諸過故;三明是道場,無餘礙故;一念知一切法是道場,成就一切智故。如是,善男子!菩薩若應諸波羅蜜教化眾生,諸有所作,舉足下足,當知皆從道場來,住於佛法矣!』說是法時,五百天、人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故我不任詣彼問疾。」

問:如何以場(field)來詮釋人性

ChatGPT
將人性詮釋為場可以帶來一種有趣的觀點,這種觀點可以幫助我們更深入地理解人類行為和人際關係。

1.情感場:我們可以把人的情感想象成一種場,就像電磁場或引力場一樣。這個情感場會受到個人內在情感的影響,同時也會與他人的情感場相互作用。當人們彼此接近時,他們的情感場可能會相互交織、共振或對抗,從而影響彼此的情感狀態和行為。

2.意識場:人的意識可以被想象成一種場,這種場貫穿於個人的心靈和思想中。這個意識場可能受到外部刺激的影響,例如文化、環境和社會背景,同時也受到內在的信念、價值觀和記憶的塑造。人的行為和決策可能會受到這個意識場的影響,而意識場的變化也可能反映在個人的行為和態度中。

3.人際場:人際關係可以被視為一種場,其中包含了個人之間的互動、情感交流和社會連結。這個人際場會隨著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而變化,並且可能會產生共鳴、衝突或者共同創造。在這個場中,人們的身份、角色和關係可能會被重新定義和塑造。

總的來說,將人性詮釋為場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人類的情感、思想和行為,並且可以提醒我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如何在這些場中交織、共鳴和影響的。這種觀點也提醒我們,要理解人性,我們需要超越個人的主觀意識,將注意力放在人際互動和社會環境中的場上。

E=mc² Buddha Quantum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三 3月 20, 2024 4:46 pm
新老怪
難怪
老師們不好混了
立委們不好混了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三 3月 20, 2024 4:56 pm
新老怪
30. 放下著
《五家正宗贊》

“ 放下“ 是丟棄、捨棄、拋棄的意思,而“ 著” 是表示命令語氣的助詞,用以加強“ 放下”的意志。
“ 放下著” 就是要拋棄煩惱妄想,甚至連佛和悟也都拋棄,丟開所有的執著,放下一切!
這是《五家正宗贊》趙州和尚章裡的一句話。
有一次,一位叫嚴陽尊者的修行者 趙州和尚:“ 一物不將來時,如何?
(我經過長期修行很有效果,已經斷決煩惱妄想,體會到了自己本來的佛性,得到了無一物的消息。今後,我該怎樣修行才好呢?)”
趙州和尚答道:“ 放下著。”
儘管嚴陽尊者是用謙恭語氣詢問的,但實際上 表現出來的則是“ 你看我已經到了無一物的境界了” 這樣的態度。
趙州和尚正是為了讓他把這無一物的境界 也捨棄掉,才給了他一聲“ 放下著” 的大喝。
也許嚴陽尊者 已經得到了無一物的地步,但他還沒能丟掉 誇耀這無一物的自我。
在他受到“ 放下著” 的大喝以後,還沒能明白,故又接著問:
“ 一物不將來,放下個什麼?
(我已經把所有都捨棄掉而達到了無一物的境界,什麼都沒有了,你還要讓我放下什麼呢?)”
趙州和尚最後說:“ 恁麼則擔取去。
(要是不能拋棄這' 無一物' 的話,那就把這' 無一物' 挑了去)”
這時,尊者才當下大悟。
我們含辛茹苦地修行再修行,可能終得覺悟。但是禪不僅僅滿足於此,還要更進一步修行,專心致志地修行到連這覺悟、連那菩提 都徹底拋棄的程度。
這樣才可指望得到捨棄掉了迷惘、捨棄掉了覺悟的、灑脫的消息。
所說: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蕩;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就是這個道理。

無住法師的《沙石集》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有四個僧人在山中開始修無言行。
到了晚上,油燈滅了。其中的一個僧人就大喊下人,命其添油。
第二個僧人聽到後叱責他說 在修無言行時你怎麼能出聲?
第三個僧人又提醒第二個僧人說你這不是也出聲了嗎?
最後第四個僧人說話了:“ 只有我沒出 聲”…… “ 只有我沒出聲” 是只有我才正確的意識,與“ 一物不將來,如何” 的那種誇耀如出一轍,是極端的自我 。
而這個自我,是最難以對付的。
放下著,說的就是要丟掉這個自我!
它教給我們,要捨棄掉的不是自己擁有的名譽、財產、知識、立場、主義等,還要捨棄掉擁有著這些的自己。西鄉隆盛曾說:“ 不要金錢、不要性命、也不要榮譽的人 是最難對付的。”
他才是真正地理會了“ 放下著” 的人。
在事事都自我表現欲旺盛的今天,很有必要好好地參究“ 放下著” 這句話。
夏夜納涼人,無物兩袖輕。

:mrgreen:放下兩袖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四 3月 21, 2024 8:59 am
新老怪
您在夢境的人事物中,行住坐臥..
但您覺醒了沒?

【《大乘密嚴經》
如夢見生死,覺悟即解脫。】
這就是般若波羅蜜。
我每天都在作怪啊
其實
放個屁就是一切
誰,放,屁
體,用,相
法,報,化
實無所得
聽實無聞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四 3月 21, 2024 9:18 am
新老怪
31. 日日是好日
《碧巖錄》


古時候,中國的雲門大師 有一次對他的弟子說:“ 十五日以前不問汝,十五日以後道將一句來。
(以前的事我均所不問。從明天起怎樣生活,你們給我說說看)。”
他盯著每個人的臉看。
也就是說,學校畢業以前的事,我什麼都不問;從學校畢業出來,今天開始走向社會,你們打算怎麼工作;
結婚以前的事,我不問,但今天舉行了結婚儀式成為夫妻的話,明天以後打算怎麼過日子?
你們說說看吧。可是大家都像瓷人似的 緊閉嘴巴不吭聲。
雲門大師終於等得不耐煩了,就自行代答道:“ 日日是好日” 。
這句話現在可能已經為人們所熟知,也都能充分理解它的意思。
通俗地解釋就是“ 每天都懷著感恩的心情去生活” 。
但如果真就這麼簡單的話,又何勞雲門大師煩惱呢?
聽說以前在南禪寺門前 有一個叫哭婆的老太婆,不管晴天還是下雨,一年到頭都在哭。
有一次,南禪寺的方丈覺得蹊蹺,就問她:“ 老人家,我每次從這過都看見你在哭,到底你有什麼傷心事啊?” 老太婆滿眼含淚地答道:“
老方丈,您聽我說。我呀,有兩個兒子,一個在三條賣雨傘,一個在五條賣草鞋。
天一下雨 我就想到五條的草鞋今天又賣不出去了,想到兒子該多可憐,我就哭啊。
可到了晴天,想到三條的雨傘賣不出去,也夠可憐的。所以還是哭啊。”
方丈昕了這話,就說:“ 老人家,您這是自己找罪受哇。要是在下雨天 你去想三條的雨傘賣瘋了,忙得他不可開交,你就會開心了。到了晴天,你就想五條的草鞋 賣得像長了翅膀似地暢銷,你就該高興慶幸了。不該像你現在這樣,把事情老往壞裡想。”
老太婆聽了,覺得有道理。
從那以後變得 每天 都歡天喜地地過日子了。
雖然可以說世間萬事 只要心態端正,自然會“ 日日是好日” ,就能高高興興地過日子。
但如果僅此而已,似乎也不必非請雲門大師來說不可。

颱風把房頂刮跑了,水漫過地板,孩子被沖走了,丈夫外出未歸,電燈好幾天不亮,沒有米,沒有水,這時候還“ 日日是好日” 嗎?能感恩,感激嗎?心態端正解決問題嗎?
像雲門大師這樣的高僧大德 當然會想到這些極端的、萬一的不幸,所以才要“ 日日是好日” 。
只有良寬所說的“ 災難到來時 隨遇而安,死亡臨頭時 欣然而受” 的境界,才是這種心境。
無論什麼災難臨頭,都泰然受之,即使得了重病,也不會心神不安;
有人要殺了你,也能笑而雙手合十,沒有這樣的心境,就沒有資格 大言不慚什麼“ 日日是好日” 。
心若達不到絕對無之境地 是做不到這樣的。
明歷歷、露堂堂、縱貫三世,橫通十方的絕對無之心 稱作“ 摩訶” ,即“ 摩訶般若” 的“ 摩訶” 。
翻譯過來,即“ 大”

:mrgreen:
人不能夠太臭屁
被某草包 全放生了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四 3月 21, 2024 9:31 am
新老怪
出處:大正新脩大藏經 第四十八冊,人天眼目。

經文:塵塵聲色了無窮,不離如今日用中,金鎖玄關輕掣斷,故鄉歸去疾
如風。

【經文釋義】:
唐代著名禪師溈山靈祐,是中國佛教禪宗一花五葉中 最早伸展的一葉----溈仰宗的創始人----靈祐禪師。
靈祐禪師是福州長溪趙氏子,得法於百丈海和尚,之後大徹大悟,十餘年以後,與仰山慧寂禪師,相與振興般若正法,讓溈仰宗 所傳授的正法眼藏弘揚於天下。
靈祐禪師對金鎖玄關的尊貴與殊勝,有非常深厚的體認與見證,後人將其語錄 收入在大正新脩大藏經第四十八冊,人天眼目一書中,
內容如下:「塵塵聲色了無窮」:
眾生來到人間,受到紅塵上聲色貨利的引誘與汙染,造了種種的罪過錯,以致輪迴六道,苦無窮盡。
「不離如今日用中」:
這種無窮無盡的痛苦,離不開日常生活尋用間。
「金鎖玄關輕掣斷」:
要脫離生老病死,以及六道輪迴之苦,只有恭請天命明師,將玄關金鎖掣斷,才能會見自家菩薩,了脫六道輪迴。
「故鄉歸去疾如風」:
一但會見自家菩薩,明心見性,就可以了脫六道輪迴,回到無極理天,好像疾風電掣一樣,在一剎那之間,就可以到達。

:mrgreen:在一剎那之間,就可以到達。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四 3月 21, 2024 7:12 pm
新老怪
32.花無心招蝶 蝶無心尋花
《道德經》

不需爛漫開放的萬朵櫻花,只要在草從裡不為人知地開著的一朵小野花便足已;也不需色彩斑斕的漂亮蝴蝶,哪怕是一隻臟兮兮的小蝴蝶也好。
一朵花上,兩三隻蝴蝶在嬉戲。雖然這種風景隨處可見,但我們往往對此視而不見。
良寬禪師卻抓住了此情此景,把這無心相遇的真實吟誦了出來。
花並沒有想要招引蝴蝶,而蝴蝶也並沒有想去尋花。
但是,它們意外地邂逅,自然地相逢了。
我們的人生實際是就是一連串的相逢。
與父母相逢,與兄弟姐妹相逢,與朋友相逢,與丈夫相逢,與妻子相逢,與孩子相逢。
還有與苦事、樂事、悲事、各種各樣的事相逢。
這些相逢都是偶然的嗎?僅說成是偶然恐怕不夠。是宿命嗎?說成是宿命也不盡然。
那麼,到底是什麼呢?全都是因緣法則。
是在最初有的因上緣起了作用的結果。
結果並不以結果而終,它又成為因,再加上某種緣又出來新的結果。
因緣結果,循環往復。在佛教裡,這就叫作因緣法則。
比方說這裡有一粒豆子的種子,這是因。耕田、播種、澆水、施肥,這是緣。發芽結子,則是果。
緣的作用情況如何對果有極大影響。即便是惡因,加以良緣也可得善果,反之良因加惡緣也會得惡果。
這就是佛教的因果律,而決不是宿命論。因有緣花開、因有緣蝶舞,花與蝶是因緣相逢。

我們的相逢也是順從了因緣法則的結果。有一條看不見的線在牽著我們相逢,只是這條線我們看不見而已。希望我們都能謙虛地覺悟到,我們是依法則生存、不,是法則讓我們生存的。我們應該充分地活用這種相逢度過人生。
抱起孩子的時候,不由地擔心起孩子的將來;
我的眼睛,已經被淚水悄然沁滿,孩子啊,父母別無所求,
只希望你一生遇到好人!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五 3月 22, 2024 7:37 am
新老怪
33.東風吹散梅梢雪 一夜挽回天下春
《圓機活法》


東風即春風,也就是春天吹來的第一陣東風。
它吹去了梅梢上的殘雪,一夜之間春天就來到了。
但是這個句子表現 的不僅僅是迎來了春天的喜悅,還藉以比喻 修行時代的寒冬已經過去,迎來了開悟 令人欣喜的天下之春。
修行日月如冰天雪地酷寒難熬。
但是,時節的因緣、成熟的機會來了。
立春的東風吹起,冰雪一齊消融,一朵梅花初放,忽如一夜春風來,煩惱和妄想 被吹拂乾淨,打開了一片清朗徹悟的世界。
把這樣的消息 就頌之為“東風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
學道、藝道、武道,不論什麼道,要想迎來春天,都得付出相應的艱辛困苦,何況修禪更是非一般的努力就可成功的。

最近有機會讀了一本中國明末禪師榁宏(1535~1615)選撰的《禪關策進》。
書中記 述了古人是如何修行的,不妨在此介紹二、三。
“懸崖坐樹”
靜琳禪師放棄講經而修習坐禪。但坐禪中總是發困而心緒不靜。
在寺廟旁邊有一懸崖,向下望去有千仞之深,中間長出一棵樹。
於是禪師就在那棵樹上鋪上草,趺坐草上一心繫念坐了一個晝夜。
稍有不慎就會墜入深淵,禪師通過全身心專精不二的坐禪,終遂超悟。

“衣不解帶”
金光寺的昭禪師,十三歲出家,十九歲入洪陽山留在迦葉和尚處 修行三年。其間,衣不解帶,睡覺也是坐著睡,從未躺下過。經此數年,豁然啟悟。

“引錐自刺”
慈明、谷泉、瑯琊三人結伴修行。
其時正值大寒,河東地方寒冷異常,眾多修行 凍得鑽進被窩。
唯有慈明和尚 每日坐禪三昧,夜深犯困時 就引錐自刺,驅趕睡意,勵志修行。
後終有大成,成為了人稱西河獅子的一代宗師。
這些不是誇大妄想的故事。
我們應該正襟危坐地 聆聽這些故事,期待得到“東風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