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頁 (共 25 頁)

Re: “大開眼界”君宣稱,第七識屬心法,第六識屬色法

發表於 : 週一 2月 07, 2022 3:21 pm
蔡葉
Viirya 寫: 週五 2月 04, 2022 7:09 am 第六識的生起需要五緣俱足.意識種子.意根.法境.作意.根本依.
其中法境是指一切有為法.無為法.色法.心法.心所法.不相應行法.現在.過去.未來等法.
如唯識三十頌云.意識常現起.除生無想天.及無心二定.睡眠與悶覺.
了別雖然是前六識的功能.但第六識更具推論想像之功.這些應非無有覺知判斷了別之功的色法所能
所有的識都是最初一切種子心識寄宿於色身.隨器官或用途而展現不同功能的分識.
如楞言經徵的是心非色?.....
大家爭論的問題太複雜了...佛陀用人類[身心]所證悟的(宇宙如來智慧魂),雖用人類所慣用語文名相傳述也不易使人理解,何況還要把人類用了百千萬劫的{靈魂識]滅失,才有如來智慧德相可用,更令人難信難解。
我的唯識學是這樣隨類理解的從借屍還魂,和經法描述眾生輪迴生死,身心可離合或置換來看。[父精母卵]蘊即成名色在{第七識無相色}中,另外眾生[名色]身崩毀,不隨名色而崩毀的{第八識半相色]仍漂浮在{第七識無相色}中。
本來[名色身]+{第七如來空}=就能操作色身。{第八半相靈魂識]+{第七如來空}=也能[無色身]或非人身]的在各道自遭苦樂。當{靈魂識]不借而佔據[名色身]後,[名色身]為生活接觸(外色境)......{靈魂識]原可修正[色根]的錯覺,讓色身趨吉避凶。可是{靈魂識]自身也有錯覺,所以起惑造業更枉糟苦厄,人類身的佛陀才建議人類,廢棄敗壞的{無明半色靈魂識],現成本有的{第七無相色如來智慧德相},就能接替操持{五蘊名色4蘊心}繼續活動,因宇宙無相空干擾{名色身}所以顯現與法界諸佛同如來特有的智慧德相。

Re: “大開眼界”君宣稱,第七識屬心法,第六識屬色法

發表於 : 週一 2月 07, 2022 5:03 pm
訪客
若以意會
即心即佛
佛意雖同
世界各異
眾生意不可能是佛意

佛無心.如何即心即佛?

Re: “大開眼界”君宣稱,第七識屬心法,第六識屬色法

發表於 : 週一 2月 07, 2022 5:09 pm
訪客
訪客 寫: 週一 2月 07, 2022 5:03 pm
若以意會
即心即佛
佛意雖同
世界各異
眾生意不可能是佛意

佛無心.如何即心即佛?
你自無心
多言無義

Re: “大開眼界”君宣稱,第七識屬心法,第六識屬色法

發表於 : 週一 2月 07, 2022 5:24 pm
訪客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第二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一切佛語心品之二
「復次,大慧!當說名句形身相。善觀名句形身菩薩摩訶薩,隨入義句形身,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是覺已,覺一切眾生。大慧!名身者,謂若依事立名,是名名身。句身者,謂句有義身,自性決定究竟,是名句身。形身者,謂顯示名句,是名形身[3](形[4]身即字也)。又形身者,謂長短高下。又句身者,謂徑跡。如象馬人獸等所行徑跡,得句身名。大慧!名及形者,謂以名說無色四陰,故說名。自相現,故說形。是名名句形身。說名句形身相分齊,應當修學。」

先成為菩薩摩訶薩再說

何是菩薩摩訶薩?

Re: “大開眼界”君宣稱,第七識屬心法,第六識屬色法

發表於 : 週一 2月 07, 2022 5:41 pm
訪客
訪客 寫: 週一 2月 07, 2022 5:24 pm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第二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一切佛語心品之二
「復次,大慧!當說名句形身相。善觀名句形身菩薩摩訶薩,隨入義句形身,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是覺已,覺一切眾生。大慧!名身者,謂若依事立名,是名名身。句身者,謂句有義身,自性決定究竟,是名句身。形身者,謂顯示名句,是名形身[3](形[4]身即字也)。又形身者,謂長短高下。又句身者,謂徑跡。如象馬人獸等所行徑跡,得句身名。大慧!名及形者,謂以名說無色四陰,故說名。自相現,故說形。是名名句形身。說名句形身相分齊,應當修學。」

先成為菩薩摩訶薩再說

何是菩薩摩訶薩?
萬法皆空
因果不空
菩薩畏因
凡夫畏果

Re: “大開眼界”君宣稱,第七識屬心法,第六識屬色法

發表於 : 週一 2月 07, 2022 6:13 pm
訪客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宋西域 三藏畺良耶舍譯

[諸佛如來是法界身,遍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Re: “大開眼界”君宣稱,第七識屬心法,第六識屬色法

發表於 : 週一 2月 07, 2022 9:58 pm
訪客
感謝恆兄,也感謝兩位[訪客]回應相關內容!
恆不住兄文章;
個人看法無差別之理由:
1.佛說:阿陀那識亦名阿賴耶識、心。
2.可說一細心,但不能說這一細心有別於阿賴耶識。
3.意識有二種:
一、意即識。(法相宗稱第七識)
二、意法生之意識。(法相稱第六識)
經云:「此中有識」是指此中有兩種意識。
又云:「唯有一分別意識」指只有一種意識,這個唯一就是
意法生之意識(即法相宗稱第六意識,另一種識第七末那識)
恆兄;
依照您分析的內容,如果分區塊來討論,
簡單的請教;
1.法相宗講:八識:前五識,六識,七識(末那識),八識(阿賴耶識)。
2.解深密經(心意識品)提到:前五識,六識,[阿陀那識,阿賴耶識],
為一,為二?

-------------------------------------------------------------------------------------



解深密經(心意識品)說到;
[慧廣!此識亦名阿陀那識,何以故?由此識於身隨逐執持故。亦名
阿賴耶識,何以故?由此識於身攝受.藏隱,同安危故,亦名為心。
何以故?,由此識色聲香味觸等,積集茲長故!]
例如法相宗說的;
第七識(末那識)是恆常以無明見分去觀察第八識的見分,
所以癡.見.慢.愛這些根本煩惱心所都會加上[我],才說
我執深,就是我見,就是妄見,以非為是!
------------------------------------------------------------

至於第八識,約能藏一切法的[種子]方面說,即為[能藏];受前七識的
現行染薰方面說,稱為[所藏],約被第七識執著為[我]的方面說;形容
為[我愛執藏]。一切種子心識,古人翻譯[依處(能藏)].(依住(所藏)],
依著(執藏)的特性,這三義當中,本段經文說:
[由此識於身攝受.藏隱,同安危故,亦名為心]。
這些翻譯就有待釐清,如果混為一談,就會出現佛學辭典內容說的;
名相:阿陀那識
釋文: 又作陀那識。阿陀那,梵語 dna,
新譯家將之意譯作執、執持、執我,並以之為第八識之別名;
舊譯家譯作無解,而以之為第七識之別名。

(一)為第八識之別名。因阿陀那識為執持感官、身體,令不壞之根本識;
且執持諸法之種子,令不失;復因其執持自身,令結生相續,故稱執持識。

玄奘、窺基等法相宗新譯家,認為阿陀那識執持善惡業之勢力及有情之
身體,令之不壞,故以其為第八阿賴耶識之別名。

(二)為第七末那識之別名。因阿陀那識執持種子及有情之身體;
而末那識恆與我癡、我見、我慢、我愛等四煩惱相應,並恆審
第八阿賴耶識之見分為「我、我所」而執著;

二者所代表之意義實係相同,故地論宗、攝論宗、天台宗之舊譯家
以阿陀那識係執持阿賴耶識為自我之第七末那識之別名。

又有將此識譯作無明識、業識、轉識、現識、智識、相續識、妄識、
執識、煩惱識、染污識等。
〔解深密經卷一心意識相品、攝大乘論本卷上、成唯識論卷三、
大乘義章卷三、法華玄義卷五〕p3640。

Re: “大開眼界”君宣稱,第七識屬心法,第六識屬色法

發表於 : 週二 2月 08, 2022 7:37 am
訪客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第二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一切佛語心品之二
「復次,大慧!當說名句形身相。善觀名句形身菩薩摩訶薩,隨入形身,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是覺已,覺一切眾生。大慧!名身者,謂若依事立名,是名名身。句身者,謂句有義身,自性決定究竟,是名句身。形身者,謂顯示名句,是名形身[3](形[4]身即字也)。又形身者,謂長短高下。又句身者,謂徑跡。如象馬人獸等所行徑跡,得句身名。大慧!名及形者,謂以名說無色四陰,故說名。自相現,故說形。是名名句形身。說名句形身相分齊,應當修學。」

1.名....義
2.句....句
3.形身....形身

這是三種不同的境界.欲以解悟名義入佛形身.那是辦不到的!

Re: “大開眼界”君宣稱,第七識屬心法,第六識屬色法

發表於 : 週二 2月 08, 2022 8:23 am
訪客
訪客 寫: 週二 2月 08, 2022 7:37 am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第二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一切佛語心品之二
「復次,大慧!當說名句形身相。善觀名句形身菩薩摩訶薩,隨入形身,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是覺已,覺一切眾生。大慧!名身者,謂若依事立名,是名名身。句身者,謂句有義身,自性決定究竟,是名句身。形身者,謂顯示名句,是名形身[3](形[4]身即字也)。又形身者,謂長短高下。又句身者,謂徑跡。如象馬人獸等所行徑跡,得句身名。大慧!名及形者,謂以名說無色四陰,故說名。自相現,故說形。是名名句形身。說名句形身相分齊,應當修學。」

1.名....義
2.句....句
3.形身....形身

這是三種不同的境界.欲以解悟名義入佛形身.那是辦不到的!
不過是就事論事
有啥米辦不到的

Re:阿陀那識是否第七末那識?

發表於 : 週二 2月 08, 2022 8:53 am
恆不住
恆兄;
依照您分析的內容,如果分區塊來討論,
簡單的請教;
1.法相宗講:八識:前五識,六識,七識(末那識),八識(阿賴耶識)。
2.解深密經(心意識品)提到:前五識,六識,[阿陀那識,阿賴耶識],
為一,為二?
謝謝討論。
佛說:「非異非不異」也就是說不一不異(二)。
阿陀那識(真相識),阿賴耶識(藏識)與七個轉識,
體性非異(同),
但性用非不異(不同)。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第一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一切佛語心品第一之一
[大慧!譬如泥團微塵,非異非不異。金莊嚴具,亦復如是。大慧!若泥團微塵異者,非彼所成;而實彼成,是故不異。若不異者,則泥團微塵應無分別。如是,大慧!轉識藏識[*]真相若異者,藏識非因;若不異者,轉識滅藏識亦應滅。而自[*]真相實不滅。是故,大慧!非自真相識滅,但業相滅。若自[*]真相[6]滅者,藏識則滅。大慧!藏識滅者,不異外道斷見論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