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嶽大師大乘止觀

Viirya
文章: 2569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Re: 南嶽大師大乘止觀

文章 Viirya »

最後大師做了一個總結
師曰
總明三性止觀除障得益。謂
三性止行成故。離凡夫行。三性觀行成故。離聲聞行。此名除障。
三性止行成故。得寂滅樂為自利。三性觀行成故。緣起作用為利他。
此為得益。斯辨第四止觀斷得竟。
Viirya
文章: 2569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Re: 南嶽大師大乘止觀

文章 Viirya »

大師開演大乘止觀法門第二章是「廣作分別」.其下共分五節
一明止觀依止
二明止觀境界
三明止觀體狀
四明止觀斷得
五明止觀作用

以上業已就前四節做完摘錄.有關原文內容.敬請各位法友自閱
以下將就第五節 明止觀作用續做摘錄
Viirya
文章: 2569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Re: 南嶽大師大乘止觀

文章 Viirya »

就止觀作用的部分
師曰
次明第五止觀作用者。
謂止行成故。體證淨心。理融無二之性。與諸眾生圓同一相之身。....怕兮凝湛。淵渟恬然。澄明內寂。用無用相。動無動相。蓋以一切法本來平等故。心性法爾故。此則甚深法性之體也。
謂觀行成故。淨心體顯法界無礙之用。自然出生一切染淨之能。興大供具滿無邊剎。奉獻三寶惠施四生。及以吸風藏火放光動地。....斯盡大悲大願熏習力故。一切法法爾。一心作故。即是甚深緣起之用也。


當中怕兮凝湛的怕應是泊字?
泊者止息.恬靜也
(待查)
Viirya
文章: 2569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Re: 南嶽大師大乘止觀

文章 Viirya »

就止觀作用的部分
師續曰

又止行成故。其心平等。不住生死。觀行成故。德用緣起。不入涅槃。
又止行成故。住大涅槃。觀行成故。處於生死。

又止行成故。不為世染。觀行成故。不為寂滯。
又止行成故。即用而常寂。觀行成故。即寂而常用。

又止行成故。知生死即是涅槃。觀行成故。知涅槃即是生死。
又止行成故。知生死及涅槃。二俱不可得。觀行成故。知流轉即生死。不轉是涅槃。


在在皆值得玩味.
Viirya
文章: 2569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Re: 南嶽大師大乘止觀

文章 Viirya »

初行菩薩又如何修學止觀.大師是這麼說的..

又若初行菩薩欲有所作。先須發願。次入止門。即從止起觀。
然後隨心所作即成。何故須先發願。謂指尅所求請勝力加故。
復何須入止。謂欲知諸法悉非有故。是故於一切有礙之法隨念即通。
何故即從止起觀。謂欲知一切法皆從心作故。是故於一切法有所建立。隨念即成也。若久行菩薩。即不如是。
但發意欲作。隨念即成也。諸佛如來復不如是。但不緣而照。不慮而知。隨機感所應見聞。不發意而事自成也。
譬如摩尼。無心欲益於世。而隨前感。雨寶差別。如來亦爾。隨所施為。不作心意。而與所益相應。
此蓋由三大阿僧祇劫。熏習淳熟。故得如是。更無異法也。


先須發願.次入止門.即從止起觀.
Viirya
文章: 2569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Re: 南嶽大師大乘止觀

文章 Viirya »

大師勸諸行者曰
是故諸行者。
應當一切時。觀察自身心。知悉由染業。熏藏心故起。
既知如來藏。依熏作世法。應解眾生體。悉是如來藏。
復念真藏心。隨熏作世法。若以淨業熏。藏必作佛果。
貢巴
文章: 712
註冊時間: 週六 1月 01, 2022 7:53 am

Re: 南嶽大師大乘止觀

文章 貢巴 »

🙏
Viirya
文章: 2569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Re: 南嶽大師大乘止觀

文章 Viirya »

師又曰
藏心如真金。具足違順性。能隨染淨業。顯現凡聖果。
以是因緣故。速習無漏業。熏於清淨心。疾成平等德。
是故於即時。莫輕御自身。亦勿賤於他。終俱成佛故。


速習無漏業。熏於清淨心。
Viirya
文章: 2569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Re: 南嶽大師大乘止觀

文章 Viirya »

以上謹就南嶽大師所示大乘止觀法門中所廣分別的
止觀依止
止觀境界
止觀體狀
止觀斷得
止觀作用
摘要貼出.目的在於勸請各位法有勤修止觀

接著再來摘要歷事指點
禮佛止觀
食時止觀
便利時止觀
說明如何透過禮佛.食時.便利時勤修止觀
Viirya
文章: 2569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Re: 南嶽大師大乘止觀

文章 Viirya »

就禮佛止觀.大師是這麼說的

凡禮佛之法亦有止觀二門。所言觀門禮佛者。當知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悉與我身同一淨心為體。
但以諸佛修習淨業熏心故。得成淨果。差別顯現。徧滿十方三世。然一一佛。皆具一切種智。
是正徧知海。是大慈悲海。念念之中。盡知一切眾生心心數法。盡欲救度一切眾生。一佛既爾。一切諸佛皆悉如是。
是故行者。若供養時。若禮拜時。若讚歎時。若懺悔時。若勸請時。若隨喜時。若迴向時。若發願時。常作是念。一切諸佛悉知我供養。悉受我供養。乃至知我發願。


又若能想作一佛。身相嚴好。乃至能得想作無量諸佛。一一佛前。皆見己身供養禮拜者。亦是現前供養。何以故。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故。
回覆文章